科技教師最常遇到的問題莫過於創作時靈感枯竭。學生的設計作品千篇一律,想要引導學生發揮創意,卻又不得其門而入,即使學會了各種技術,如3D列印、雷射切割、Arduino智能硬體、micro:bit智能硬體等,最後仍然發現只具備了按照別人思路做出東西的能力,缺乏自我創新創造的能力。如何將自己的所學所能、各種技巧和知識應用到創作當中,創新屬於自己的作品,變成了科技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難題。
為什麼把所有技能都學習完了,卻還是不能創新?其實原因在於,創新是為了解決問題、創造價值,技能只是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方法。如果我們缺少對生活的細緻觀察,缺乏對問題的思維鍛鍊,技能就如同擺設品,無法發揮其功用。也就是說,如果希望得到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我們需要先察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如何從生活中察覺到問題,就需要從思維練習入手。
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困難、解決難題,培養思維就是培養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考力,只有在思維的基礎之上,技能的學習才能讓解決問題的方式落地實現。若僅僅只有思維,就是天馬行空的空想;若僅僅只有技能,就是重複執行的機械行為。只有二者結合,才能不斷提升自我創作力,真正解決問題,創造價值。而生活中普遍充斥技能的學習,卻忽略了思維的鍛鍊,科技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激發學生的思維。
培養學生十足的好奇心
凡是有創新存在的地方,往往有好奇心的存在。鼓勵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事物提出問題,讓他們對自己生活的世界有更多探索的興趣,在不斷詢問與得到答案的過程中,學生的好奇心也在不斷提升。即使是一般的技能教學環節,教師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提問,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以光線傳感器為例,我們在學習這個模塊的時候,都要理解它會在什麼場景使用,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思考:「為什麼生活中會需要這些物品的存在?這些物品提升了哪些生活質量?它們解決了什麼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功能角度提問,帶領學生一起思考:「哪些場景可以使用到光線傳感器?這些場景在有光和無光時有什麼不同?如果我們可以通過光線進行一些控制,將會帶來哪些生活上的變化?」
▲光線傳感器
用具體事物激發學生思維
當我們感到困惑、覺得煩惱,才會有進一步的思考,才會促進我們解決問題。如果不曾有任何困惑,要開始思考就變得相當困難,越具體、越真實的問題,越能引起人們心中的困惑。比如,「小明每天下班回家後因為很晚、很累,常常忘記給家裡的貓咪提供食物、清潔貓砂,導致貓咪一生氣就在小明的床上排便,讓小明更加疲憊,請幫助小明解決飼養寵物的問題,或思考讓飼養寵物更輕鬆的方法。」這2個問題中,前者的表述有很明確、很具體的場景與人物,激發人們開始思考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而第2個問題啟動思考的門檻就比較高,較難發散思維並針對問題進行發想。
▲讓飼養寵物更輕鬆的方法
同樣地,我們可以使用思維導圖讓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最簡單的就是根據問題的主題,提出人、事、時、地、物,然後進行聯想發散,即使未能每一個點都想到內容也沒關係,重點在於通過這些關鍵字激發思考,讓問題更加具體和清晰,進而啟動下一步對問題的想像,發現困惑,解決問題。
提升學生的聯想能力
聯想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事情就可以聯想到別的事情,而聯想的能力其實也是能通過訓練和學習提升的。比如,平時可以常常跟學生玩「1個物品的50種用途」,鍛鍊學生的聯想能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此外,同樣可以通過聯想與思維導圖的結合,幫助學生拓展他們的想像空間,激發更多的創意思路。
首先我們可以設定4個聯想關鍵詞:「輸入、輸出、地點、行為」。在輸入、輸出的地方讓學生寫下所有學習過的電子模塊,如開關、光線傳感器、聲音傳感器、姿態傳感器、喇叭、LED、馬達等。接著發散地思考生活中的任意地點,可以是完全無關的地點,也可以是根據某地點聯想出的其他地點。如果學生一開始沒有思路,可以先給出幾個地點作參考,比如「室內、戶外、水上、地下」,再讓學生通過地點進行聯想就容易多了。我們給學生提供一些關鍵詞,往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聯想。
其次,將4個關鍵詞聯想到的內容隨機排列組合。比如,「光線傳感器」「馬達」「操場」「讀書」,然後請學生思考在這些條件下,可以做出什麼樣的創意,可以請學生大開腦洞,盡情想像。舉個例子,製作一個在夜晚能自動開啟吹送涼風的裝備,讓在操場讀書的學生感覺清爽,提升學習效果。
▲創意聯想
通過隨機組合的輸入、輸出、地點和行為,我們就可以幫助學生創建一個問題情境,由於問題情境的隨機性,能更大限度地刺激學生的創意思維,幫助學生想到未曾有的創意,而學生再嘗試解決組合出的問題,啟發他們的思考,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創造性行為。
通過創意案例提升
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當我們面對困惑的時候,除非馬上想到非常相似的場景,有過類似問題的經驗,否則很難馬上想到任何合適的解決方式面對當前困難。也就是說,豐富的知識與經驗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發散思維,通過聯想得到更多創作的靈感與解決問題的思路。因此,在一個課題開展之前,可以向學生展示大量、豐富的創意案例,並且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梳理、歸納這些創意點子,歸納方式可以參考用途、用戶、場景、地點、互動流程等。這些對學生後續的思維拓展能起到相當大的幫助。
通過教學活動設計
激勵學生提問的主動性
我們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並對小組成員進行編號。比如每組4人,編號1—4號,當第1組第1號展示完後,請其他所有小組的第1號起立向其提問,並將問題寫在黑板上;先提問的學生就可以坐下,後面提問的學生不能提重複的問題;被提問的學生不需要回答每個問題,而是在所有人提問完後,挑選自己認為最佳的問題回答;被回答問題的小組可以得到1分,所有人展示完畢後,得分最多的小組獲勝。
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激發學生提出更好的問題,並思考「為什麼對方選擇了別人而不是自己的問題」,從而鍛鍊自我批判性思維。而被提問的同學也可以從問題中發現,在自己的展示過程中,哪些點是別人更加在意的,從而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抓住關鍵要點的能力。通過提問可以幫助彼此深入問題的核心與根源,找出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進一步碰撞、激發更多不同的創作靈感。
我們通過思維導圖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重點不是工具本身,而是思維引導,最終通過導圖落地,從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聯想力,讓他們對周圍的世界有更多的感知能力,持續改善、提升他們對生活環境的覺察力、洞察力,幫助他們取得源源不斷的創意思路,並通過習得的專業技能將創意實現,把想法轉化成價值。思維需要訓練,就像是技能學習一般,只要我們通過有效的方式持續練習,每個人都能從生活中找到自己想解決的問題,並通過自己的創意改變生活、改變社會。
(本文原載於《中國科技教育》2020年第7期「新技能」欄目,作者張宜婕,有刪減。中國青輔協會員可點擊「閱讀原文」登錄雜誌官網免費瀏覽全文。)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
提醒廣大科技輔導員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會
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教師也創客]使用思維導圖讓創意的靈感源源不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