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得越多,孩子越不聽話,錯誤的管教方式99%的媽媽都在用!

2020-12-04 父母課堂卓越

文/白樺

父母課堂(fumuketang)原創首發

1

記得前段時間看過這樣一條新聞:杭州的一個小朋友俊俊冒用了媽媽的身份,加了一個「教育專家」的微信,掏心掏肺地訴苦。

圖片來自微博@澎湃新聞

俊俊說:「我怕專家覺得小孩子弄不靈清,就假裝自己是個媽媽。」

他說他這麼做,是想借用專家的話來「教育」爸爸,說說怎麼當父母。

於是,媽媽和家裡人同時收到了俊俊發來的聊天記錄截屏,裡面是和「教育專家」的對話。

但是他唯一沒敢發給爸爸,他說爸爸太兇了。

可能身邊有個很「兇」的家長很多孩子的困惱!很多家長秉承著「好孩子是管出來」的教育理念,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管教孩子上,結果卻管出一個問題孩子來。這是為什麼呢?一位內很多人時為了所謂父母的的尊嚴和權威而「管」,為管而管,不管對錯。所以我們的孩子才會越管越不聽!

2

很多時候我們在過度幹預。

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發展成為最優秀的人,但又擔心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把握人生的方向,所以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要做孩子的導師,給孩子設定各種條條框框,使得孩子一言一行都按著父母的意願!

事實上,這些家長們「不請自來」的幹預,對孩子就是一種打擾,甚至是一種傷害。

選擇要不要賴床十分鐘,選擇先看動畫片還是先寫作業……這些都是孩子自己要去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孩子每做一次選擇,都會體驗到相應的後果。

還有很多父母都有威脅孩子的毛病,只要孩子不聽話,就嚇唬他們,讓他們感到恐懼,這的確能在一段時間內收到效果,孩子們往往會立刻收斂頑皮的行為。但是,這種恐嚇也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同樣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很多父母會這樣恐嚇孩子:「你再頑皮,我就不要你了。」孩子聽了,就會立即停止頑皮,因為所有的孩子都害怕父母會丟下他們不管,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比較嬌弱,能力有限,凡事還需要依賴父母,所以大人能夠以這種方法控制他們的行為。

但是,這種管教方法很難讓孩子心服,換句話說,他們之所以聽話,只是因為無可奈何,他們要用「乖」的行為來換取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加深,恐懼心態逐漸減少,父母的恐嚇就不再管用,他們甚至會反過來利用父母的恐嚇威脅父母,對父母的管教產生質問,繼而對父母產生厭惡感。

3

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

家長要對孩子放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哪怕做得不好,家長也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做過之後,孩子才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最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在一邊指導孩子,然後逐漸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把愛和鼓勵放在嘴邊,不要埋藏在心裡。父母對孩子的失望意味著真正教育的停止,而孩子對自己的失望意味著進步的停止。信任和自信是一個人不斷奮發向上的動力源泉。我們培養一個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我們摧毀一個人也就是摧毀他的自信。當孩子失敗、失去自信心的時候,父母的一個微笑、一聲讚許、一句鼓勵的話往往會使孩子重新振作起來。可悲的是多數父母在這種情況下不是鼓勵、承認和讚許,而是指責和訓斥,致使孩子真地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從而破罐子破摔。

當孩子受挫時,我們可以對孩子施以幫助,他們只是一個孩子,有些能力還不具備。家長要把握好「度」,不要對孩子介入太多,避免對他們的行為能力造成影響。家長介入過多,本該孩子親自嘗試的事情,卻失去了親自體驗的機會,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認知能力方面出現誤差,這些缺陷讓孩子的能力產生懷疑,因而自信心受到影響,甚至表現出自卑感。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業既能成長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顧家庭和經濟所需,還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長……

那麼——雙向養育家庭教育認證導師培訓班歡迎你。

相關焦點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如何避免「海格力斯效應」家長要懂以柔克剛
    於是,老友和兒子每天都針鋒相對,動不動就和兒子吵一架,與此同時,老友陷入了管教兒子,並與兒子不斷的爭吵和生氣的惡性循環當中。記得美國的黑人作家鮑德溫說,孩子從來不會很乖地聽爸媽的話,但是他們一定會效仿大人的言行。當孩子犯錯後,面對爸媽嚴厲的指責,而且每天如此,孩子就會變得叛逆起來,不受管教。一、為什麼孩子越管越叛逆?
  • 給娃講道理越講越不聽話?掌握3R1H原則,才能起到管教的意義
    」「以前一直講道理來著,但是我發現講的道理完全沒用,一日三餐,每餐都是這樣搗亂。」閨蜜嘆口氣說道。像閨蜜這種在孩子兩歲之前,一直用講道理的方式管教孩子的媽媽不是少數。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能說會道,越來越要求獨立,所犯的錯誤也越來越讓人憤怒時,越來越多的寶媽開始意識到「講道理」沒用,而且越講孩子越不聽話!在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一書中,始終堅持的理念是「溫和而堅定」。可見選擇溫和的給娃講道理沒錯,但是在講道理的過程中,你做到堅定了嗎?講道理的時候,瞅準時機了嗎?
  •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從這幾個方面找原因,實用管教方法來啦!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要他做事就各種磨磨蹭蹭,告訴他往西他就偏偏往東,一出門就要買這買那,不讓買還要哭鬧不肯走?很多父母對于越長大越不聽話的孩子感覺到無能為力,其實我們應該先去了解下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出在哪裡,通常有以下幾個原因:1. 孩子不知道該處理問題。
  • 越吼孩子越不聽話,家長不要煩躁,換個角度管教孩子有奇效
    每年的暑假,都是我朋友找我瘋狂吐槽的時候。要問原因,當然是因為我朋友早早結婚,生了個兒子,現在兒子上了幼兒園,正是「媽不疼爸不愛,連狗都嫌棄」的年齡。4歲的小朋友每天睜開眼睛,就好像被上了發動機一樣有精力,從客廳跑到房間,再從房間鬧騰到客廳。除了廚房不讓進以外,整個家裡都要被小朋友掀翻。
  • 孩子不聽話應該如何管教 孩子不聽話父母怎麼做
    原標題:孩子不聽話應該如何管教 孩子不聽話父母怎麼做   與小孩相處,可以說是一門學問,相處的方式若是不對,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然而很多小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會採取又打又罵的方式對小孩進行管教,殊不知這樣做對小孩是非常不利的。那麼孩子不聽話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 你越管,孩子越差勁!只需這3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經常會出現與自己頂嘴、對著幹的現象,一些家長面對孩子的這一現象,總是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對其進行責罵,甚至是打罵的行為。他們內心也知道,這種行為解決不了孩子的根本問題,但自己卻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孩子越來越淘氣,變得異常不聽話。一些家長面對孩子所出現的現象,對其說教起不到任何作用。
  • 孩子越管越不聽話?可能是管教方式不對,家長要做好言傳身教
    這種教育方法確實能夠安慰到孩子,但卻誤導了他們的思想,使其形成錯誤的處事方法。錯誤的愛讓孩子對父母有依賴心理,只要遇到事情只會哭泣,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會幫自己擺平一切。教育確實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孩子在此過程中是不斷變化的,家長需要學習更多的育兒方法實施正確的教育。
  • 孩子不聽管教,可能是父母的錯誤,試試這兩個方法,孩子乖乖聽話
    童童今年五歲了,一直比較聽話,由於媽媽平時的嚴厲管教,他的言行舉止很是得體。在今年暑假期間,爺爺奶奶向童童媽媽提出把童童帶回老家玩玩,童童媽媽想想了想便也答應了。一來是二老實在想念童童,二來是最近公司比較忙,自己和孩子爸爸都沒有多少時間去照顧童童。
  • 你還在用「嚇唬」的方式讓孩子聽話嗎?長此以往,小心得不償失
    這天慢慢的媽媽來到幼兒園門口接慢慢放學。不一會兒就看到了慢慢的身影出現在了門口,但是媽媽卻發現慢慢正哭得稀裡譁啦。詢問了老師之後才知道,原來今天幼兒園裡教小朋友認識各個職業,在說到警察這個職業時,不知為什麼慢慢忽然就開始大哭不止。
  • 一歲半的孩子在叛逆期難管教,別用這三種方法,用得越多效果越差
    雖然叫做叛逆期,但是作為家長可以換個角度來理解孩子,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為想要探索這個世界,學到更多的東西,而所謂的叛逆期其實是孩子的「學習爆發期」。為什麼一歲半的寶寶會叛逆?獨立性越來越強需要更多探索空間1歲之前,嬰兒是個乖寶寶,1歲半之後,孩子開始變得不聽話,媽媽的命令開始不聽從,不讓去的地方非要去。不讓動的東西非要動。
  • 管教讓孩子懂規矩,但管教過度,孩子反而放縱,如何把握其中邊界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管得越嚴,孩子越放縱,這一點很多家長都能體會得到。 就像越是讓孩子坐直,孩子越是坐得東倒西歪,越是告訴孩子爬高危險,孩子越是躍躍欲試,好像與你存心作對一般。
  • 媽媽將「不聽話孩子」送至派出所 莫用警察嚇唬孩子
    7日晚8時30分許,在青白江公安紅陽派出所值班的社區民警江旎敏就遇到了這樣一起特殊的「求助」,當事媽媽騎著電動車將自己不聽話的兒子載到了派出所門口(下圖 監控畫面),提出要江旎敏幫她「嚇唬」一下孩子,以此來教育兒子聽話,改掉身上的壞毛病。  對於媽媽的舉動,江旎敏認為「很不合適」,「不要用警察來嚇唬孩子,要告訴孩子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第一時間找警察尋求幫助和保護。」
  • 管教太嚴,把孩子越推越遠怎麼辦?家長要學會把握「教育的尺度」
    大多數家長都會想從管教來幫助孩子免去人生的一些挫折,或者說讓孩子的人生更加坦途,然而管教的尺度卻沒有那麼好把握,有時候常常因為管教太嚴而把孩子越推越遠。案例:閨蜜小妮其實是一個非常疼愛孩子的人,每次提到自己孩子的時候都笑得合不攏嘴,然而隨著孩子的年紀到了青春期,閨蜜的眉頭也開始皺起來。因為孩子不像以前那麼聽話,甚至屢屢有叛逆的行為,讓這個當母親的不知道怎麼管教。不過在了解小妮是怎麼管教孩子之後,才發現原來她不是不知道怎麼管教,而是管教過度了。
  • 熊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家長該怎麼管教?
    這樣一番折騰少有家長能忍受得了的。所以很可能以家長的一通臭罵,然後小傢伙抹著眼淚,悻悻地躺到自己小床睡著而收場。但是到了第二天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孩子又不聽話了...這讓家長如何是好。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意識到孩子可能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利。
  • 男孩夜不歸宿被媽媽當街抽打:不打不罵,我拿什麼管孩子?
    體罰加上當街罰跪的方式,或許能讓孩子短暫改變,讓家長看到孩子「聽話」的短期成效。 但是從孩子的長遠發展來看,這樣的方式可能還需要再考慮一下,是否對孩子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懂得尊重規則有用。 萬一有一天,孩子被「打皮了」,破罐子破摔了,那麼又該如何「管」呢?
  • 孩子不聽管教,家長應該怎麼辦,這些方法比打罵更有效
    孩子到了9、10歲,就會變得難以管教,家長越是教育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越管越是不聽話。很多家長不知道要怎麼管教孩子,往往會直接打罵,而這樣只會激發矛盾,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實際上,這個年紀的孩子正處於小升初的臨界點,身心發育處於一個轉變的階段。
  • 孩子頂嘴怎麼教,李玫瑾教授送你三句話,不打不罵,孩子也聽話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希望自己能有一個聽話懂事不頂嘴的好孩子。然而,現實似乎並不總是與理想的期望相同。孩子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思想。當面對違背自己想法的事情時,孩子可能會選擇頂嘴。在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很多初為人父、初為人母的年輕家長總會抱怨:『現在的孩子好難管,越來越不聽話,出了事總要和大人頂嘴!真的沒辦法教育,也不知道誰能管。"
  • 媽媽被自己吼孩子的聲音嚇得捂住耳朵:想孩子聽話,就要好好說話
    也許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孩子有多害怕被吼叫,在德國的《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中就形象地描繪了這種驚恐的感覺:早上媽媽衝我發脾氣,結果我嚇得全身都散開飛跑了,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裡面;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裡;我的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裡;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我的尾巴呢?它在街上就像是一個謎。被吼叫的孩子瞬間魂飛魄散。總是被吼叫的孩子,最終會變成什麼樣?
  • 孩子不聽管教,打罵會造成心理叛逆,不妨試著這樣引導
    導語: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操碎了心,只要能夠為了孩子好,家長能夠做很多事情。但是家長對於孩子關係能夠理解,很多家長教育方式出現錯誤,對孩子太多關愛還是教育不了孩子。尤其是孩子在家不聽話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是對孩子進行打罵,家長認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這樣的棍棒教育容易傷害孩子的心理。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苦惱,孩子兩三歲左右,會說話會走路的時候,孩子是最難帶的,家長也是最比較焦躁的時候。
  • 孩子總不聽家長的管教?家長是時候換戰術了,試試「誘導式規勸」
    前不久和朋友們出去聚會,有個朋友和我們吐苦水:自家的孩子實在是太不聽話了,根本不停管教,還對著和你幹。原來是朋友家的孩子上了小學後,就變得非常的自我,也不願意聽取大人的意見。可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都上不去,朋友就忍不住給孩子好好的說教一通:"你說你這孩子,怎麼會可能學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