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樺
父母課堂(fumuketang)原創首發
1
記得前段時間看過這樣一條新聞:杭州的一個小朋友俊俊冒用了媽媽的身份,加了一個「教育專家」的微信,掏心掏肺地訴苦。
圖片來自微博@澎湃新聞
俊俊說:「我怕專家覺得小孩子弄不靈清,就假裝自己是個媽媽。」
他說他這麼做,是想借用專家的話來「教育」爸爸,說說怎麼當父母。
於是,媽媽和家裡人同時收到了俊俊發來的聊天記錄截屏,裡面是和「教育專家」的對話。
但是他唯一沒敢發給爸爸,他說爸爸太兇了。
可能身邊有個很「兇」的家長很多孩子的困惱!很多家長秉承著「好孩子是管出來」的教育理念,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管教孩子上,結果卻管出一個問題孩子來。這是為什麼呢?一位內很多人時為了所謂父母的的尊嚴和權威而「管」,為管而管,不管對錯。所以我們的孩子才會越管越不聽!
2
很多時候我們在過度幹預。
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發展成為最優秀的人,但又擔心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把握人生的方向,所以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要做孩子的導師,給孩子設定各種條條框框,使得孩子一言一行都按著父母的意願!
事實上,這些家長們「不請自來」的幹預,對孩子就是一種打擾,甚至是一種傷害。
選擇要不要賴床十分鐘,選擇先看動畫片還是先寫作業……這些都是孩子自己要去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孩子每做一次選擇,都會體驗到相應的後果。
還有很多父母都有威脅孩子的毛病,只要孩子不聽話,就嚇唬他們,讓他們感到恐懼,這的確能在一段時間內收到效果,孩子們往往會立刻收斂頑皮的行為。但是,這種恐嚇也容易使孩子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同樣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
很多父母會這樣恐嚇孩子:「你再頑皮,我就不要你了。」孩子聽了,就會立即停止頑皮,因為所有的孩子都害怕父母會丟下他們不管,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比較嬌弱,能力有限,凡事還需要依賴父母,所以大人能夠以這種方法控制他們的行為。
但是,這種管教方法很難讓孩子心服,換句話說,他們之所以聽話,只是因為無可奈何,他們要用「乖」的行為來換取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加深,恐懼心態逐漸減少,父母的恐嚇就不再管用,他們甚至會反過來利用父母的恐嚇威脅父母,對父母的管教產生質問,繼而對父母產生厭惡感。
3
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
家長要對孩子放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哪怕做得不好,家長也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做過之後,孩子才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最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在一邊指導孩子,然後逐漸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把愛和鼓勵放在嘴邊,不要埋藏在心裡。父母對孩子的失望意味著真正教育的停止,而孩子對自己的失望意味著進步的停止。信任和自信是一個人不斷奮發向上的動力源泉。我們培養一個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我們摧毀一個人也就是摧毀他的自信。當孩子失敗、失去自信心的時候,父母的一個微笑、一聲讚許、一句鼓勵的話往往會使孩子重新振作起來。可悲的是多數父母在這種情況下不是鼓勵、承認和讚許,而是指責和訓斥,致使孩子真地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從而破罐子破摔。
當孩子受挫時,我們可以對孩子施以幫助,他們只是一個孩子,有些能力還不具備。家長要把握好「度」,不要對孩子介入太多,避免對他們的行為能力造成影響。家長介入過多,本該孩子親自嘗試的事情,卻失去了親自體驗的機會,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認知能力方面出現誤差,這些缺陷讓孩子的能力產生懷疑,因而自信心受到影響,甚至表現出自卑感。
END
如果你希望有一份事業既能成長自己修正孩子,又能兼顧家庭和經濟所需,還能造福更多孩子、家長……
那麼——雙向養育家庭教育認證導師培訓班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