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邊防軍人不再為孩子上學犯愁,這幸福該早點來!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讓邊防軍人不再為孩子上學犯愁,這幸福該早點來!

  邊防是祖國的門戶和圍牆,戍邊軍人是遠離繁華都市、守護祖國安寧的特殊群體,他們忙訓練、守邊關,飽嘗夫妻兩地分居、缺蓆子女成長的艱辛遺憾。而子女教育問題,更是不少戍邊軍人眼中「比攻山頭還難」的撓頭事。

  「保障軍人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事關廣大官兵切身利益,事關軍隊戰鬥力建設,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近年來,隨著《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軍地各級群策群力、同心同行,通過開辦軍人子女食宿站、聯通遠程教學網絡等方式,千方百計為在基層一線、艱苦崗位、特殊貢獻軍人的子女提供優質教育資源,邊關軍娃進大城市、上好學校、考入重點院校的比例有了大幅提升。

  不過,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邊關軍娃求學之路仍然艱辛坎坷,很多戍邊軍人急在駐地優質教育資源匱乏,難在子女接受教育渠道受限,痛在自己戍邊報國的志向和孩子人生出彩的夢想無法比翼齊飛……

  「我們需要的東西很多都可以等,但孩子們不能等……對孩子,我們的回答不能是『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也許,智利詩人密斯特拉爾的這首小詩,最能反映戍邊軍人期待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陽光普照的心情。

  優待政策落細落小落實、保障措施加速配套到位,讓邊關軍娃能夠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成就追夢築夢的美好人生,這既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要求,更是千萬戍邊軍人的內心呼喚。

  請看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報導——

  邊關軍娃,最愛這抹「中國紅」。 王 昊攝

  讓邊防軍人不再為孩子上學犯愁

  溫暖:一個電話解決子女入學難問題

  「您好,我叫洛桑,是個邊防軍人!」3月20日,西藏軍區某邊防連連長洛桑來到無人且背風的角落,撥通電話,他仍在腦海中不斷梳理措辭。

  「您好!」聽到米林縣中心小學工作人員熱忱的應答,洛桑趕緊簡明陳述了自己準備請假赴校,給兒子朱桑報名就讀的打算。

  學校的答覆溫暖軍心:「打了電話,就已報名!」

  洛桑心裡一熱,緊接著問道:「孩子符合優待條件,能否酌情減免學雜費……」

  他話音剛落,電話那端就朗聲傳來8個字:「不是酌情,而是必須!」

  幸福來得真是太突然了!洛桑激動地撥通愛人拉巴卓瑪的電話,讓她趕緊帶上部隊出具的公函證明,找分管學籍的老師報名。他還特地囑咐愛人,最好諮詢一下教育部門工作人員,當面問清優待政策。

  入學手續辦得極其順利,長期懸在拉巴卓瑪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作為一名軍嫂,她在孤獨中有過抱怨、在繁忙中有過不解,但在此時,她心裡更多的,卻是對於丈夫「軍人」身份的崇敬。

  「這樣辦符合規定吧?」面對拉巴卓瑪對於孩子入學「特事特辦」的疑慮,現場工作人員微笑著告訴她,上級下發的文件中明確規定,西藏軍娃是重點優待對象。

  不僅如此,工作人員還向她介紹了自治區出臺的「三包」政策,以及報讀內地藏族班的規程,強調「邊關軍娃一併納入」「你家孩子完全符合包吃包住、免學雜費條件。」

  「電話預約」加「一視同仁」的擁軍套餐,反映了邊關軍地各級積極致力於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依法保障邊關軍娃入學的執行力和貫徹力。據悉,地方相關部門拿到部隊出具的證明、驗證適齡軍娃確為「邊防艱苦地區軍人子女」,大多都會愉快接收、從快辦理。

(責編:王璐(實習生)、閆嘉琪)

相關焦點

  • 「媽媽,放學早點來接我!」你的行動,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有的孩子就會想,爸爸媽媽還不來,是不是不愛我了?長久的失望累積,親子關係會出現裂痕,孩子也會變得多疑,和父母越來越疏遠。同時,孩子雖小,但也有比較心理。每次看到同伴們一放學就撲進了父母的懷抱,而自己再次陷入漫長的等待,巨大的失落感會將孩子淹沒。
  • 假如幸福早點來,是否不會受傷,餘生願狠狠幸福
    在這個花花世界裡感情不受保護,感情來的快去的也快,我們想要找到真愛可以說是從傷痕累累中步步為營,在感情路上我們要化成百鍊鋼,時刻堅強。臺灣女星賈靜雯我們都很喜歡,她的感情路可謂是坎坷不平,從小到大因長得很好看收穫了不少男生的喜歡,上學的時候追她的人就特別多,她的初戀也在校園裡。
  • 孩子在城裡上學要戶口,但自己不想遷走農村戶口,該怎麼辦?
    有人問:」孩子在城裡上學要戶口,但自己不想遷走農村戶口,該怎麼辦?「在農村,土地是農民最珍貴的財富,而近年來農村土地增值趨勢明顯,所以大家也越來越看重農村的土地。而大家不願把戶口遷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擔心戶口遷走就失去了農村土地的相關權益。為了讓進城農戶吃上定心丸,國家已明文規定,現階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 牡丹江邊防新兵復訓隊有位警營「小神筆」
    圖為李海旭正在進行書法寫作  央廣網黑龍江12月19日消息(通訊員厲一 丁磊)早就聽說黑龍江邊防總隊牡丹江邊防支隊新兵復訓隊來了一位「小神筆」,這次筆者慕名而來,就是要會會這位寫得一手好書法的小戰士。從牴觸到習慣,從習慣到領悟,冬去春來12載,他的書法有了很深的造詣,字體厚重凝練、圓潤自然,筆鋒剛勁有力、自然流暢,並且多次在青少年書法比賽中摘金奪銀,光獲獎證書就有厚厚的一摞,如今已達到全國書法九級水準。  高中畢業後,李海旭放棄了直接上大學的機會,毅然選擇參軍到邊防。當問他為什麼選擇軍營時,小海旭稚嫩的臉蛋上便有了自豪的表情。
  • 為緩解軍人孤單,哨所竟招來一貓一狗,狗:保證完成任務
    在大多數人看來,貓咪和狗狗是在我們感到孤單的時候,最能給予我們溫暖與慰藉的良藥,所以現如今通過養貓狗來緩解孤獨的現象越來越多了。雖然我們在很多時候都會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孤單的人了,但其實最為孤單的人卻並非是我們,而是為了國家安全守衛在邊防的軍人。
  • 助力讓愛早點回家 唯品會:幸福就是在一起
    春節年關將至,在這個寒冷的一月,唯品會一支《幸福就是在一起》的廣告刷遍了社交網絡,看哭了無數網友。相較於唯品會往常「時尚」「潮流」的個性標籤,這隻溫暖走心的廣告卻是關於父母,關於親情,關於愛和幸福,戳中了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 單身軍人可早3年脫單,士官在駐地或內部找對象結婚不受年齡限制
    以前,為響應晚婚晚育號召,男軍人結婚年齡需滿25周歲才可申請,並且不允許士官在駐地找對象,後來允許了但需滿足28周歲,再後來又降到到25周歲。如今這些都取消了,士官在駐地或者部dui內部找對象結婚不再受年齡限制,男軍人22周歲,女20周歲可結婚。
  • 解放軍Q版漫畫:什麼叫做軍人的Love
    解放軍Q版漫畫:什麼叫做軍人的但是,愛,對於一名共和國軍人來說,則意味著:忠誠(Loyal)、義務(Obligation)、勇敢(Valliant)、享受(Enjoy)。從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喀喇崑崙邊防哨卡到寸草難生、缺乏淡水的邊防海島,軍人都會在界碑旁無言矗立,堅守著他們熱愛的土地,履行著軍人的神聖職責。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獻給了邊防事業。。。 選擇了軍人,就如同選擇了付出與犧牲,選擇了堅強與忍耐。
  • 結婚後,怎麼能讓男人早點回家?這5個幸福的女人說出了方法
    在感情中,有人說婚姻與愛情是兩個不同的階段,婚後沒有婚前那麼幸福了,其實那可能是由於雙方都沒有很好的維繫這種婚姻狀況,否則的話就算結婚以後兩個人也依然可以十分甜蜜。結婚以後,妻子擔憂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有一點就是丈夫很晚回家。
  • 你見過世界上最「幸福」的中學生嗎?上學有飛機接送那種!
    ;相比我們當時上學時的情景,只能感慨現在的孩子們更加幸福了,龐大的祖國給了我們更好的生活環境、也給我們更好的生活保障。然而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另一種「幸福」,中學生上學都有飛機接送的那種。在英國的蘇格蘭,有一座叫帕帕韋斯特雷的小島;這座島嶼非常小,該島人口僅70人,沒有中學,島上的各種設施也都不完善;距離最近的是2公裡以外的韋斯特雷島,那裡居民超過600人,大概有有70名左右的學生在韋斯特雷初級中學就讀;帕帕韋斯特雷島上的中學生,幾乎都在韋斯特雷初級中學就讀。
  • 「功勳犬」去世 軍人用最高禮節致敬
    軍禮是軍人最高的致敬禮節10月8日中午12時30分,武警廣東省邊防總隊第五支隊四中隊舉行了一場簡單而莊嚴地告別會,軍人們向因病離世的退役警犬爾坤致以軍人最崇高的禮節。告別會現場莊嚴肅穆,濃濃的戰友情、悲涼的離別感寫在每名軍人的臉上、眼中、淚珠裡……生在警營、長在警營的爾坤,2007年,結束在黑龍江邊防總隊哈爾濱警犬訓練基地的培訓,跟隨時任訓導員來到廣東邊防五支隊,這一待就是十年。
  • 邊防戰士將結婚照藏在帽頂,巡邏間隙拿出來看看:「有點想她了」
    他們的名字叫軍人。在西藏邊防部隊,這群人為了守護人民的安康,依然堅持在邊防巡邏的路上。其實,一日復一日,無論節日與否,即便高寒缺氧、山路陡峭、路面溼滑,哪怕有危險有犧牲,他們都會堅守堅持。今年端午,在4000多米的高原上,駐西藏某部又開啟了巡邏之旅。從營房到巡邏的山口二三十公裡,需要通過車行和步行才能到達。
  • 初三學生厭學總不想上學,該如何開導?方法來了!
    每個孩子厭學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只是輕度厭學,雖然嘴上說著不想上學,覺得學習很累,沒意思,但是每天還能堅持按時上學,這類學生以前很喜歡上學,只是到了中學後才開始出現了厭學情緒,這種行為狀態屬於輕度厭學。
  • 妗子39歲去世,舅舅以軍人脊梁撐起四個孩子的家
    而我,卻回憶起舅舅這大半輩子吃過的苦,受過的累,敬佩中欣慰中又一陣陣的替舅舅心酸。 因為,妗子39歲那年就撒手人寡,撇下表妹表弟四個孩子,大表妹那年才12歲,最小的表妹才5歲。當時,我的姥姥已經去世,舅舅在縣城工作,家裡只有我年近八十的姥爺和他的4個孫女孫子一起生活,可謂老的老,小的小。這日子該怎麼過下去呢。
  • 不幸福就早點離婚,別為孩子將就:愛自己的人,才能得到愛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但實際上,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不僅不是孩子的後盾,反而還會逼著孩子做出一些妥協。比如,有些父母在面對兒女婚姻不幸時,不僅不支持孩子離婚,反而還勸說他們為了孩子將就,在這類父母看來:婚姻都是這樣的,忍忍就過去了。他們的這麼說,是基於自己的經驗所得。
  • 她不是軍人,別人卻稱她為「半個兵」——軍嫂楊寧穎
    她不是軍人,別人卻稱她為「半個兵」;她身體嬌小,卻獨自承擔起家庭重擔;面對突如其來的困難,她默默承受,與丈夫不離不棄、堅守陪伴,用博大的胸懷為一個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她就是武警臨滄支隊軍嫂楊寧穎。當看到躺在重症監護室,滿身的針管、左腿空空的趙航時,楊寧穎才明白,原來那條「分手簡訊」的真正含義是趙航不想因為自己的傷病而拖累她未來的幸福生活,萬般無奈之下才編造出了「善意的謊言」。想到這裡,她再也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為了不影響趙航原本就悲傷的情緒,她故作鎮定地離開病房後,才撕心裂肺地放聲哭泣。「這個事情怎麼會發生在他身上!」「這樁婚事我們不同意!」
  • 成長,我想這樣對你說……——一名邊防女排長的自述
    那時,我是邊防團唯一一名女排長。午夜夢回,我時常驚醒,輾轉反側拷問內心——「一個女排長,能在這裡做些什麼?該做些什麼?」  這個邊防,似乎和兒時記憶中不太一樣了。邊防的寒苦肆無忌憚地向我露出獠牙,訓練時寒風吹得眼淚直流,漫天的黃沙研磨著我的迷彩服,也不斷衝擊著我的夢想。
  • 66歲老人的「馬拉松」:每天背孫女走28公裡去上學|下山之後
    李昌德的這場馬拉松,結束於2019年初,終點是大方縣奢香古鎮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在這裡,他分到了一套120平米的新房。 剛分到房,李昌德犯愁,怎麼把老屋的生活用品搬進城?但工作人員告訴他,新房配備了基本生活設施和用具,可以「拎包入住」。
  • 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怎麼辦?父母可用3個辦法,讓娃不再拖拉
    有些父母比較心急,尤其是在早上催促孩子上學的時候。在孩子還沒上幼兒園之前,父母沒想過要讓孩子逐漸培養自己的時間觀念,反而等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才開始催促孩子要早起,要早點出門。 但人的身體都是有規律性的,孩子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緩和這種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