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邊防軍人不再為孩子上學犯愁,這幸福該早點來!
邊防是祖國的門戶和圍牆,戍邊軍人是遠離繁華都市、守護祖國安寧的特殊群體,他們忙訓練、守邊關,飽嘗夫妻兩地分居、缺蓆子女成長的艱辛遺憾。而子女教育問題,更是不少戍邊軍人眼中「比攻山頭還難」的撓頭事。
「保障軍人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事關廣大官兵切身利益,事關軍隊戰鬥力建設,事關國家和民族未來。」近年來,隨著《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軍地各級群策群力、同心同行,通過開辦軍人子女食宿站、聯通遠程教學網絡等方式,千方百計為在基層一線、艱苦崗位、特殊貢獻軍人的子女提供優質教育資源,邊關軍娃進大城市、上好學校、考入重點院校的比例有了大幅提升。
不過,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邊關軍娃求學之路仍然艱辛坎坷,很多戍邊軍人急在駐地優質教育資源匱乏,難在子女接受教育渠道受限,痛在自己戍邊報國的志向和孩子人生出彩的夢想無法比翼齊飛……
「我們需要的東西很多都可以等,但孩子們不能等……對孩子,我們的回答不能是『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也許,智利詩人密斯特拉爾的這首小詩,最能反映戍邊軍人期待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陽光普照的心情。
優待政策落細落小落實、保障措施加速配套到位,讓邊關軍娃能夠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成就追夢築夢的美好人生,這既是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要求,更是千萬戍邊軍人的內心呼喚。
請看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報導——
邊關軍娃,最愛這抹「中國紅」。 王 昊攝
讓邊防軍人不再為孩子上學犯愁
溫暖:一個電話解決子女入學難問題
「您好,我叫洛桑,是個邊防軍人!」3月20日,西藏軍區某邊防連連長洛桑來到無人且背風的角落,撥通電話,他仍在腦海中不斷梳理措辭。
「您好!」聽到米林縣中心小學工作人員熱忱的應答,洛桑趕緊簡明陳述了自己準備請假赴校,給兒子朱桑報名就讀的打算。
學校的答覆溫暖軍心:「打了電話,就已報名!」
洛桑心裡一熱,緊接著問道:「孩子符合優待條件,能否酌情減免學雜費……」
他話音剛落,電話那端就朗聲傳來8個字:「不是酌情,而是必須!」
幸福來得真是太突然了!洛桑激動地撥通愛人拉巴卓瑪的電話,讓她趕緊帶上部隊出具的公函證明,找分管學籍的老師報名。他還特地囑咐愛人,最好諮詢一下教育部門工作人員,當面問清優待政策。
入學手續辦得極其順利,長期懸在拉巴卓瑪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作為一名軍嫂,她在孤獨中有過抱怨、在繁忙中有過不解,但在此時,她心裡更多的,卻是對於丈夫「軍人」身份的崇敬。
「這樣辦符合規定吧?」面對拉巴卓瑪對於孩子入學「特事特辦」的疑慮,現場工作人員微笑著告訴她,上級下發的文件中明確規定,西藏軍娃是重點優待對象。
不僅如此,工作人員還向她介紹了自治區出臺的「三包」政策,以及報讀內地藏族班的規程,強調「邊關軍娃一併納入」「你家孩子完全符合包吃包住、免學雜費條件。」
「電話預約」加「一視同仁」的擁軍套餐,反映了邊關軍地各級積極致力於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依法保障邊關軍娃入學的執行力和貫徹力。據悉,地方相關部門拿到部隊出具的證明、驗證適齡軍娃確為「邊防艱苦地區軍人子女」,大多都會愉快接收、從快辦理。
(責編:王璐(實習生)、閆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