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臺北「雲上非遺」展覽活動舉辦

2021-01-14 聊城新聞網

聊城—臺北「雲上非遺」展覽活動現場

在聊城非遺陳列館內,聊城雜技、聊城舞獅通過網絡呈現給臺北文藝界的朋友。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洪祥

本報訊(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洪祥通訊員王信穎)12月29日上午,聊城—臺北「雲上非遺」展覽活動開幕式在聊城、臺北兩地舉辦。聊城展覽會場位於聊城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館內展出了聊城11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此次活動的主題為「文化同根、一脈相承」,活動由聊城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主辦,由中華兩岸文教交流協會、聊城市非遺保護中心聯合承辦。

此次展覽活動開幕式通過現場連線的方式舉行,60餘位兩岸各界人士出席開幕式。東昌葫蘆、魏氏燻雞、木版年畫、魯錦、郎莊麵塑、景陽岡酒等十餘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次展覽活動中展出,來自臺北會場的嘉賓介紹了書法、旗袍和國畫藝術。在開幕式上,聊城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代表講解了非遺展品的情況及聊城在非遺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聊城—臺北「雲上非遺」展覽活動開幕後,臺北會場舉行了展覽開幕剪彩儀式,將開幕式推向高潮。

據了解,臺北會場展覽將持續到2021年1月11日。

相關焦點

  • 47秒|魯錦、東昌葫蘆、郎莊麵塑……聊城-臺北「雲上非遺」展覽...
    12月29日至1月11日,聊城-臺北「雲上非遺」展覽活動在臺北舉辦。12月29日上午,通過現場連線的方式,聊城、臺北分別設置會場,展覽活動舉行開幕式。「結合咱們聊城的大運河特色,我把魯錦和書畫藝術結合,製作了一幅篆體字《京杭大運河》。」在開幕式聊城分會場,「魯錦織造技藝」梁平介紹了她的新作品。
  • 「文化同根、一脈相承」2020聊城非遺展在臺北開幕
    此次「雲上非遺」展覽開幕式,通過現場連線的方式,在聊城、臺北分別設置會場,共60餘位兩岸各界人士分別在兩個會場出席開幕式活動,十餘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在這次展覽活動重展出。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二級巡視員劉光輝,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李保忠,臺灣書畫家詹秀蓉,臺北市陸軍官校校友會理事長戎紹鑫等分別進行了現場致辭。
  • 中國非遺博覽會將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
    央廣網濟南10月15日消息(記者桂園)記者從15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將於10月23日在濟南開幕,持續5天。
  • 茌平花鼓戲、臨清龍燈……聊城19項非遺入圍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
    其中,聊城市19項非遺項目入圍第五批省級非遺名錄。茌平花鼓戲、聊城少林拳、臨清龍燈、東阿大紅拳、流星錘、陽穀顧氏紅木鑲嵌技藝、雞毛撣子扎制工藝入選省級非遺項目名錄,古琴藝術、茌平平調秧歌、臨清田莊吹腔、聊城剪紙藝術、高唐州黑陶製作技藝、孟嘗君酒釀造技藝、莘縣鴛鴦餅製作技藝、陽穀柘木弓箭製作技藝、東昌府銅鑄雕刻製作技藝、清真八大碗製作技藝、東阿國膠堂阿膠傳統製作技藝、茌平袁氏接骨膏製作技藝入選省級非遺擴展項目。
  • 多彩「非遺」進社區 樂天幼兒園到創客社區參加「非遺」活動
    10月16日,樂天幼兒園來到創客社區,參加了由長清區文化館舉辦的「非遺」進社區活動。」的稱讚,更激發了非遺老師們現場表演的熱情。  為了讓幼兒親自體驗非遺製作過程,非遺傳承人現場教授幼兒進行麵塑。近一個小時的體驗參與過程,幼兒們也認真完成了一件件活潑生動的麵塑作品,欣賞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零距離的體驗帶給幼兒們無比的快樂和無窮的回味。
  • 聊城葫蘆文創助力鄉村振興
    一些商家更是把自己的LOGO、名片等刻在葫蘆上,作為贈品進行發放。茶具類的文創產品最受歡迎。豐收的葫蘆掛起來本次進博會,王樹峰帶去1000多件作品,他跟更多人交流之後發現還有不小的差距,傳統的「工藝美術技術」需要進一步開發、利用,聊城的相關產業相對還比較弱。
  • 上海市民文化節首次「雲上」啟幕,近800萬人次線上參與
    雖然是首次在文化上海雲採用「雲啟幕」的形式,但開幕日12小時大聯播、各區紛紛參與、線上線下聯動,這次特殊的「開幕」,熱鬧精彩絲毫不亞於往年。「雲上市民文化節」已舉辦兩年,但此次是第一次「雲上」啟動。楊浦區在市民文化節啟動當日,上線了包括文藝演出、展覽展示、主題活動、講座導賞、手作課堂等7個板塊的「慕課學堂」。在手作課堂,首期上線了由楊浦區文化館聯合「益粒種子」提供的10節手作課程。「很多之前沒空參加的活動都能在線看了,手作課程也挺有意思的。」沈先生一直是文藝愛好者,因為這次疫情,線下文化活動大都暫停,他感到遺憾萬分,沒想到文化服務日改到雲上啟幕。
  • 2020臺灣美術展在臺北舉辦
    華夏經緯網6月28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2020臺灣美術展日前在臺北舉辦,臺灣美術協會舉辦的「臺灣美術獎」得獎作品也在此展中共襄盛舉。張國二,《晨間》,油畫,116.5 x 91cm。從這次展覽的作品中就能一窺該協會廣大的包容力與多樣性,如:媒材部分有中國繪畫的傳統水墨與創新著重墨趣及意象的新國畫;也有西洋油畫、壓克力、水彩及複合媒材;還有打破工藝與純美術界線的陶藝彩繪、木雕線繪等。臺灣權威獎項創作多元在形式方面則有傳統學院式寫生與寫實,也有意識強烈的半具象、抽象。
  • 權威發布|濱州「線上」和「線下」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滿足群眾...
    蘇成玉介紹,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下,我們的文化活動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線下活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就是利用元旦、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比如「歡樂濱州迎春文化薈」,青少年假期「博學薈」、「二十四節氣茶會」「非遺活動月展示展演」「絢麗重陽文化周」活動等,為廣大群眾帶去節日的歡樂,送上節日的祝福。
  • 在「家門口」感受非遺文化
    在「長安非遺市集」上展出的皮影雕刻作品著色絢麗、造型生動。  記者 李旭佳文/圖  「泥塑、皮影、麵塑……是頗受消費者青睞的非遺產品。」元旦前夕,西安市未央區CityOn熙地港(西安)購物中心聯合華清文創舉辦「熙攘長安」第三季主題活動。此次活動將持續至2月,其中,作為活動內容之一,「長安非遺市集」將相繼展出皮影雕刻技藝、糖人技藝、關中麵塑技藝、秦腔臉譜技藝;對聯技藝、剪紙技藝;糖畫、關中花饃、傳統燈籠、陶壎製作、古琴等技藝以及戲曲帽盔製作等多種絕活技藝與非遺成果。
  • 文化小康的大瀝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落地生根
    鹽步老龍禮俗文化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代代相傳,成為廣東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帶動了鄉村文化發展,「老龍禮俗文化精神」示範片也成為佛山市「百裡芳華」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的重要項目。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大瀝還策劃「雲端寄哀思」活動,在清明節期間利用網絡「雲」拜祭、「雲」踏青,吸引近87萬人次參加。此外,策劃舉辦「黃埔軍校群英展」巡展、「紅旗飄飄 | 大瀝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快閃拍攝、「文明有約」等系列活動49場次,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地。
  • 國際知名展覽中心有哪些?國際10大知名展覽中心簡介
    DCC(Dallas Convention Center)提供了超過1,000,000平方英尺的空間用於展示,包括同一級別的將近800,000平方英尺的最一流的展覽空間。超過3,800,000的參觀者在去年出席過在德拉斯舉辦的超過3,600次的會議。德國柏林展覽中心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世界上重要的展示各種產品與服務的市場。1993年至1999年間展區向南又進行了8萬平方米的擴建。
  • 小展室舉辦大展覽 老莜麵做出新文化
    出席開幕式的有著名詩人、作家,泥河灣文化形象大使,河北省採風學會張家口分會會長韓詠華女士;著名餐飲企業家、張家口非遺老字號門店張庫第一店總經理張秀梅女士;原張家口市文聯委員,美術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畫家李世平先生;原張家口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書法家、篆刻家、國家一級美術師蔣篷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著名美術家、書法家,也是這次書畫作品展的場地提供者徐東來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資深美術教育家
  • 藝苑社區舉辦「巧手捏麵人,指尖傳非遺」活動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居民文化生活,近日南京市秦淮區鍾曉敏愛心工作室攜手莫愁湖街道藝苑社區,舉辦了「巧手捏麵人,指尖傳非遺」活動。  科普非遺文化: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  活動當天,主辦方邀請了非遺麵塑傳承人郭立洋,來給大家普及非遺麵塑傳統文化知識,並手把手教大家製作面人。
  • 「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在海南舉辦
    王子謙 攝中新網海口12月27日電 (記者 王子謙)「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大會」27日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辦,展示多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技藝的風採。圖為展出的海南黃花梨家具。 王子謙 攝該珍品展為期五天,以「互鑑交流、創新發展、共享未來」為主題,圍繞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和技藝傳承展兩大展區進行布展。
  • 「TGS 2019」臺北電玩展參觀32萬人次 2020年移師南港展覽館舉辦
    主辦單位臺北市電腦公會舉辦閉幕記者會,公開本屆展覽各項數據,並同時宣布為因應逐年提升展覽規模,2020年預計於2 月6 日至9 日移至南港展覽館舉行,以超過3,000個攤位、挑高寬敞的空間,提供更盛大豪華的遊戲體驗,期待以「臺北國際電玩展2.0」與玩家見面。本屆B2B 區共計24 國426 家廠商以2144 個攤位展出,且餐與亞太電競高峰會高達2000 人次。
  • 傳統博物館裡少見的展品在這個展覽上可以看到
    這些傳統博物館裡少見的展品,可以在這個展覽上看到。15日,「盛世藏寶——首屆武漢市非國有博物館館藏藝術精品展」在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展,展出24家非國有博物館的300件館藏精品。本次展覽以「盛世藏寶」為主題,分為四大版塊:自然科學、地理人文、非遺傳承和歷史遺韻,涵蓋中國傳統書畫、瓷器、竹雕、唐卡、歷史文獻資料、古董眼鏡、老相機、自然科學、民俗園藝等多個領域。
  • 庫淑蘭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在陝西旬邑舉辦
    鹹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馬俊民宣布紀念庫淑蘭誕辰100周年活動開幕,旬邑縣委書記高玉峰致辭,陝西省文化館館長、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洪濟龍向旬邑縣授「旬邑彩貼剪紙傳習基地」銘牌,旬邑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張青會接牌。鹹陽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郭群星向旬邑彩貼剪紙優秀工作者和優秀傳承人頒發榮譽證書。
  • 展訊|2019年臺灣10月展覽活動
    每年世界上都有30多個城市共同響應。2016年起,臺北也舉辦了白晝之夜,包含三大特色「跨夜舉辦」、「免費參加」及「公民參與」,每年的活動皆吸引海內外至少20萬人參加。今年的白晝之夜有什麼特別?2017年,在花蓮外海,賞鯨船見到活體角島鯨到水面換氣,這是暨2015年在馬達加斯加外海首次捕捉到角島鯨活動圖像後的罕見畫面。是次展覽將過去掃描所得,以3D列印技術,製作1:2大小的鯨魚骨頭,配合珍貴的角島鯨活動視頻,讓觀眾感受來自海洋的神秘魅力。
  • 北京越竹齋成功舉辦「琴瑟和茗」非遺體驗沙龍
    2018年8月18日下午,秉承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琴瑟和鳴的宗旨,以立己立人,寬裕溫厚的仁德之心為社會責任,北京越竹齋非遺體驗館、北京盤古御琴、中建投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攜手成功舉辦「琴瑟和茗」非遺文化體驗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