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第三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示 共69人入選

2021-01-08 洛陽網

  記者昨日從洛陽市文廣新局獲悉,我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即日起公示,共有69人入選。

  河圖洛書傳說、洛陽宮燈、洛陽海神樂、大裡王獅舞……此次入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所在的項目,涵蓋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競技)、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及民俗等10個大類。經各縣(市)區推薦,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評審委員會專家評審產生。

  公示期從即日起至9月27日止,並接受群眾監督。如有意見和建議,可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等方式實名向市文廣新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反映。聯繫電話:63915997、64853528。(洛陽日報記者 常書香 通訊員 於鋒)

 >>>>洛陽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一、民間文學(2人)
河圖洛書傳說 符少武
養子溝與梨花教子的傳說 韓志仁

二、傳統美術(12人)
洛陽宮燈 王建明 王建水
黃河澄泥硯 遊曉曉
麵塑 李菊芳 李世宣
民間剪紙(孟津民間剪紙) 暢楊楊 王秋雲
剪紙技藝 李海濤
剪紙技藝 王飛
民間剪紙(劉心牡丹紙雕) 劉志平
李氏彩塑 李明甫
會聖宮石硯雕刻藝術 孟金剛

三、傳統音樂(5人)
洛陽海神樂 郭治會
硪工號子 張國安 張慶通
南街排鼓 褚建明
十盤 李現有

四、傳統舞蹈(10人)
大裡王獅舞 王繪琳 王遂科
九連燈 王北子
曹屯排鼓 王正義 張留召
蘇羊竹馬 劉朝傑 羅紅如
獨角獸 閆留軍
老城排鼓 劉國慶
跑陣 鄭玉香

五、傳統戲劇( 1人)
靠山黃 翟海川

六、曲藝(7人)
河洛大鼓 馮金明 龔白旦 陳振奎 韋四奇 鄧建霞 白治民 王彥子

七、傳統體育、遊藝與競技(2人)
南無拳 常淑孌
武當壬九門武術 仇保平

八、傳統技藝(16人)
唐三彩燒制技藝 高賀 高龍山
陳家鼓技藝 陳戰博
洛陽水席 李柱 姚智
新安縣燙麵角 方黑旦
毛家笙製作技藝 毛國永
瓷窯燒制技藝 遊曉蔓
欒川豆腐製作技藝 楊海平
李龍錫小米黃酒傳統製作技藝 李秋成
三彩釉畫燒制技藝 郭愛和
白馬寺金銀器製作技藝 王亞強
老龍門農家芝麻焦幹餅製作技藝 李 東
洛寧竹編 張永傑
雒陽麵食製作技藝(漿麵條) 王天喜
洛陽鏟鍛造技藝 孫凱強

九、傳統醫藥(11人)
洛陽正骨(平樂郭氏正骨) 郭珈宜
象莊秦氏婦科 秦惠傑 秦明霞
純德堂口瘡散 吳宇強
聶麟郊膏藥 聶海洋
李樓李八先生祖傳婦科 李迎偉
燒傷自然療法與自然燒傷膏 肖宇奇
濟世堂李佔標膏藥 李陳版
五更太平丸製備工藝 毛建斌
西關毛氏膏藥 毛玉峰
孟津傳統活血接骨止痛膏 郭芫沅

十、民俗(3人)
洛陽關林朝聖大典 張勝剛 寇瑩
午節習俗(槲包) 唐霞

返回洛陽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廣東兩個中醫藥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公示名單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將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項目名單向社會公示。其中,新會陳皮炮製技藝、嶺南陳氏針法入選。 據了解,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北海貝雕、合浦角雕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公示名單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進行公示,北海貝雕、合浦角雕入選,彌補了我市沒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空白。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綦江永城吹打班主劉道榮獲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原標題:綦江永城吹打班主劉道榮獲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華龍網5月16日14時30分訊 (通訊員 郭和其 胡永琴)近日,文化部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綦江永城吹打班主劉道榮入圍,這是綦江區首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稱號。據了解,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共1113人,僅劉道榮等20人入圍。
  • 東莞中堂鎮馮沛朝憑龍舟製作技藝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傳承人
    今天下午,記者由東莞市中堂鎮了解到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於日前公布,東莞市共有5人入選,其中東莞市中堂鎮的馮沛朝憑藉龍舟製作技藝入選。而該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馮沛朝師傅,出生於中堂鎮東向村造船世家,今年63歲,自小就跟著父親做船,從小就耳濡目染,其父親馮懷女是中國國家級龍舟製作技藝傳承人,得授於父親精湛的龍舟製作技藝,馮沛朝師傅製作的龍舟令人嘖嘖稱讚。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官方網站公示第五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337個代表性項目。我省申報的30項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此次共有14項入選,入選率近50%,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 蔚縣打樹花、定州緙絲、樂亭大鼓……河北省15個項目入選第五批...
    資料片(新華社)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12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予以公示。記者從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獲悉,河北省有15個非遺項目入選,其中新入選項目5個,擴展項目10個。蔚縣打樹花。
  • 「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在海南舉辦
    珍品展特設「國務禮品」專區,展出了包括《共襄盛事》、《絲路綻放》、《錦繡和美》、《太平聚瑞》、《和合寶鼎》等26件精美作品。展覽涵蓋了北京「燕京八絕」:即景泰藍、雕漆、金漆鑲嵌、北京宮毯、京繡、花絲鑲嵌、玉雕、牙雕八大工藝門類,萃華黃金,景德鎮陶瓷,海南工藝美術代表作品等具有代表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8大種類作品100餘件。
  • 武漢非遺名錄又添新名單 「武漢童謠」還記得嗎?
    武漢非遺名錄又添新名單 「武漢童謠」還記得嗎?  本報訊(記者黃麗娟 通訊員付成榮)武昌區的「武漢童謠」、武漢五芳齋湯圓製作技藝、傳統青銅打擊樂器製作(編鐘)等都入列武漢非遺名錄。昨天上午,武漢市文化局正式公布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有29項項目入圍。至此,武漢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達到167項。
  • 非遺鮮聞丨定西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搶救記錄工程圓滿完成(兩條)
    定西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搶救記錄工程圓滿完成由定西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開展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定西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搶救記錄工程,前後歷時4個月,經過大量走訪調研、拍攝採訪、採集編撰、後期整理,於近日順利圓滿完成。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公示 泉州刣獅榜上有名
    來源:泉州網臺海網12月23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近日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盧厝獅陣為代表的泉州刣獅榜上有名。這是石獅繼蚶江海上潑水節之後第二個獲得國家級非遺名錄的項目。
  • 國家級非遺佛山獅頭代表性傳承人黎偉去世
    說起佛山,影視裡的黃飛鴻舞著獅頭與人對打的場面便是歷歷在目。作為佛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醒獅的自強不息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獅頭也成為佛山的文化名片。2019年12月18日,國家級非遺佛山獅頭代表性傳承人黎偉走完了最後的人生歷程,在其一生的獅頭扎作上畫上句號。
  • 人走藝絕,非遺搶救記錄進入讀秒時間
    阮世池也是浙江省列入首批搶救性記錄的10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一。這些自古沿襲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全憑傳承人的口傳心授得以代代相傳。但由於時代變遷、後繼乏人,許多非遺項目正面臨著人走藝絕的境況,搶救刻不容緩。不久前,浙江省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成果專家評審會在杭州舉行,整理製作後的視頻和傳承人口述史系列叢書也即將面世。
  • 「老家河南最年味」「剪紙豬」送祝福 90後孟津剪紙非遺傳承人暢...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賀志泉)帶著剪紙作品,90後非遺傳承人暢楊楊給大家送祝福啦!從臘月二十三起至大年初一,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大河網推出系列河南文旅拜年視頻。今天,洛陽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與省級非遺項目孟津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暢楊楊向全國人民拜年了。
  • 一生堅守手藝 佛山獅頭扎作代表性傳承人黎偉去世
    痛惜,繼佛山木版年畫傳承人馮炳棠之後,佛山再失一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2月18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獅頭扎作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黎偉因病離世,享年74歲。黎偉1945年出生於廣東佛山。
  • 甘肅非遺數位化煥「新生」: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它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決策諮詢研究所研究員魏學宏9日表示,對非遺的數位化保護,不僅要尊重和保護非遺的原始形態,更要使其獲得更為長久的「生命」。自古以來,甘肅就是絲綢之路上文化交流的橋梁和藝術匯集融合的重鎮,也有絲綢之路黃金段的美名。
  • 展現非遺魅力,荔灣非遺傳承人齊集年會
    1月6日上午,2020年荔灣非遺年會在泮溪酒家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荔灣區文化館(非遺中心)主辦,荔灣區非遺協會承辦。年會邀請全區非遺傳承人、項目保護單位負責人及非遺協會成員近百位出席本次活動。
  • 遵義市公布第四批市級非遺名錄 習水土城苕湯圓苗族蘆笙舞等入選
    遵義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項目共79項(94處),其中新增項目有54項(61處)、擴展項目有25項(33處),內容涉及傳統戲劇、傳統音樂、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八個類別。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銅梁龍舞、大足鯉魚燈…… 重慶非遺背後是700億的大蛋糕
    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非遺全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非遺項目由各級政府認定,需逐級申報認可,涵蓋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等10個類別。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國家層面共公布了四批非遺項目,重慶市級層面共公布了六批非遺項目。
  • 【方志四川•資治】孫學元 瓦西木一 ‖ 試談美姑縣非遺保護傳承...
    另外,還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名,省級傳承人9名,州級傳承人31名,縣級傳承人48名,因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大縣。2014年,四川省命名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時,美姑縣即被命名為四川省彝族克智傳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