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丹妮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位家長都希望給孩子取一個既好聽又獨一無二的名字,可是往往會出現這麼一個情況,那就是好名字重名率會很高。就好比父母輩的人的名字,都是類似「建國」、「富強」、「翠芳」這樣稍顯「土氣」的感覺。到了00後,更是被各種「子軒」、「梓涵」給承包了。
在眾多搭配中「梓涵」是運用最多的,網上有一份學生名單,班級裡居然有4個叫梓涵的女孩,別說老師看了頭疼,就連網友都吐槽:這真是一個「全員梓涵」的時代。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扎堆叫「梓涵」的時代似乎已成為過去,一個新的「爛大街」的名字又來了,這讓老師都頗感無奈。
新的爛大街名字來襲,老師也倍感無奈
現如今,隨著女性地位的不斷提升,「父姓+母姓」的起名方式漸漸興起,比如「高慕楊」「王陳林」、「李楊松」等名字又一個個冒出頭來。
據統計,到2018年底,新生兒名字中有「父姓+母姓」的,已經突破110萬,而且還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例如之前因為名字上過熱搜的練習生「秦牛正威」,她的名字就是結合了爸爸和媽媽的姓。
這種取名方式的初衷雖然是好的,操作起來也簡單,免去了父母費心費神翻字典的煩惱,但起出來的名字格式比較單一,沒亮點,缺少美好寓意。
中華姓氏雖然有上萬個,但多半人的姓氏還都是比較普通的百家姓其中之一,如果以後這種模式真的要是流行了,不比梓涵重名率低。
而且固定兩個姓氏加到一起,想要取出一個好聽又朗朗上口的名字其實並不容易,大多數都是硬湊,顯得十分違和。比如父親姓「魏」,母親姓「朱」,孩子的名字組合在一起就是「餵豬」。
這種諧音帶有貶義意味的名字,很可能讓孩子成為小夥伴取笑的對象,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所以父母在給孩子取名時還是要謹慎些,畢竟名字是伴隨孩子一生的「代稱」,馬虎不得。
給孩子取名遵循這幾點,名字簡單又好聽
1、簡單順口
有些家長在給孩子取名字時習慣用生僻字,以此來彰顯高大尚,其實這對孩子而言並不友好,因為生僻字不僅會造成書寫的困難,還會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人家可能會因為不認識名字而無法進行溝通。
2、寓意好
名字承載著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和寄託,因此在寓意上要儘量選擇能夠代表自己想法的字或詞,而且要選擇有積極意義的字,並考慮名字是否有不好聽的諧音詞。
3、無歧義
名字的歧義是很多人一生的噩夢,特別是孩子上學的時候,這種歧義往往會成為他人戲謔或捉弄的對象。尤其是一些帶有負面信息的歧義,很容易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所以父母在取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給孩子取名字,看似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只要稍不留意,就會取出雷人且沒有新意的名字。所以,父母在取名字的時候,還是要多花些時間和精力,不要取出一些容易鬧笑話的奇葩名字,畢竟名字會伴隨孩子的一生,給孩子取一個實用的名字,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才不會徒增煩惱。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你身邊有「父姓+母姓」的寶寶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