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三板 發表於 2020-12-03 15:11:41
自從被富士康收購後,夏普一直糾紛不斷,疫情的蔓延也無法阻止夏普的「維權」之路。這可不,繼今年年初狀告彩虹光電、冠捷等同行企業後,夏普又與合作多年的夥伴翻臉了!
據日經新聞報導,11月26日,夏普堺工廠(SDP)向大阪法院指控日本康寧將10代線產玻璃基板出售給疑似中國企業的其他客戶,違反雙方合約,夏普要求康寧停止違約行為。
據悉,日本夏普從2009年起就與康寧一起合作,由康寧在大阪的堺工廠園區內興建玻璃工廠,穩定供給日本及海外之電視廠商最尖端的液晶面板。過去夏普液晶面板用玻璃全數都向康寧堺工廠採購,而康寧只能在產能剩餘時,才能銷售給其他客戶。
深陷「羅生門」,是非難辨!
在夏普看來,認為日本康寧存在兩大違約點:
首先,夏普全部玻璃基板向康寧採購,而康寧只能在產能剩餘時,向其他客戶銷售。夏普指控康寧未滿足夏普要求的出貨數量,便向其他面板廠銷售面板用玻璃。
其次,康寧的土地和廠房是向夏普租用,根據租賃合約中約定,康寧生產不同尺寸玻璃基板時須經雙方同意。夏普指控日本康寧未經同意生產與合約約定不同尺寸的玻璃基板,並供應給中國企業,違反合約。
面對夏普的指控,康寧回擊夏普違約指控說法毫無根據,對此,夏普於29日晚上發出聲明,提出四點反駁:
1、日方在周五11月27日所報導的內容是針對夏普申請假處分的命令事實做揭露,且文末有提到與康寧日本公司求證,但並無獲得回應;
2、日本媒體也回應其登載是實事求是, 公正報導並無偏頗;
3、康寧日本公司今日的回應,夏普方表示遺憾,應回歸事實;
4、夏普方希望雙方能夠繼續保持良好關係,期望康寧能回歸遵循合約,再次構築好長期良好關係。
隨後,康寧則表示,公司尚未收到與此事相關的法律通知或文件,也無法證實是否確有訴訟立案,但公司可以明確指出,媒體報導所提及關於康寧對夏普未履行合約義務的任何主張,毫無根據。
康寧並指出,公司一貫履行我們的義務,並達成對夏普的承諾。我們之間的關係已經延續了十多年;康寧發揮在顯示器產業的領導能力,率先開發了世界第一片十代大型電視玻璃基板。
另外,康寧強調,公司將繼續尊重所有的客戶關係,並且期待秉持多年來所建立的互助互惠精神,讓此事圓滿解決。
糾紛背後的秘密
至於日本康寧是否違約並向中國廠商供應玻璃基板,現在還不好判定,需等法院進一步裁決。
夏普和日本康寧自從2009年就一直合作,11年的合作夥伴,卻要對簿公堂,可見這個問題一定不是剛發生的,而是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應該是雙方已經進行了多輪談判,最後難以達成一致,才不得已進行起訴。由此猜測,日本康寧已經連續幾個月將日本產的玻璃基板售往中國(假如夏普的指控屬實)。
液晶顯示用玻璃基板尺寸大、厚度薄、精度高、較脆弱、潔淨程度要求高,遠途運輸肯定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也是為什麼大多面板廠都選擇玻璃廠建在面板廠旁邊的原因。但是目前因宅經濟需求,海外電視銷售確實大增。液晶面板價格上漲,造成供貨吃緊。
尤其在中國因面板增產,造成玻璃基板供應不足。這就說明一點:玻璃基板其實也處在一個短缺狀態,而且缺了好幾個月了。只是因為最近晶片短缺嚴重,才讓大家忽略了玻璃基板的缺貨。
夏普之所以起訴日本康寧,目的肯定不是為了賠償,而是希望日本康寧供應他更多的玻璃基板。為什麼夏普採用這麼極端的方法謀求自己目標的達成?可以猜得到,就是因為夏普收到的訂單仍然非常旺盛,而且能看到未來幾個月仍然持續,所以不惜傷害長期合作關係,也要把玻璃基板搶到手。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電視需求大增,若無法確保足夠的面板用玻璃,將影響夏普液晶面板生產。面板用玻璃若持續供貨不足,夏普不但在生產上會發生問題,對維持工廠員工僱用也可能產生影響。
而且,夏普也肯定不會只因為短短幾個月的需求就撕破臉,肯定是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才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而夏普權衡的,就是他對於市場發展趨勢的判斷: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顯示面板需求將持續旺盛。
因此夏普表示,將採取一切手段,確保液晶面板用玻璃順利供貨。
那些年,夏普「撕」過的對手們
與康寧的糾紛,只能算是夏普「維權」之路上的一朵浪花。那些曾與夏普「開撕」的企業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三星了。
三星電子和夏普兩公司之間有關LCD專利權的糾紛由來已久,2007年開始雙方即互指對方「侵犯了自己的液晶電視相關專利技術」,並在美國、日本、韓國三地展開訴訟。
最典型的「互毆」發生在2008—2009年,2008年3月,夏普在美國起訴三星侵犯其四項專利,經過21個月的庭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於上月裁定夏普勝訴。三星展開「反攻」,並於2009年12月3日,正式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交了對夏普公司的起訴,指控後者侵犯其液晶顯示器設備相關專利權。
2010年2月5日,夏普與三星籤署了一項和解協議,以結束雙方長達2年的液晶面板與模組的專利侵權糾紛。雙方已同意就液晶顯示器面板和模塊相關技術達成交叉許可交易,並將所有專利侵權糾紛官司迅速撤銷。
根據本次和解協議,雙方將很快撤銷所有專利訴訟,從而終結兩家公司之間的所有專利糾紛。本次和解後,兩家公司將可以共同利用這些原本有爭議的專利。
業內人士分析,由於液晶面板是一個高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幾大面板巨頭各自擁有其中的部分專利,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在製造過程中使用到其他企業的專利技術,行業一般是通過交叉專利許可方式互相授權,才可能造出一片完整的液晶屏。
如果說三星是這些企業中最出名的,那麼海信與夏普的紛爭就堪稱最「狗血」。
夏普與海信的糾紛得從夏普還在日本人手上時說起,當時夏普一直處於虧損中,業務難以為繼,因此夏普在2014年到2015年間將部分海外地區的品牌運營賣給了其他公司,其中,美洲地區的品牌授權賣給了中國海信公司。
海信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同時海信獲得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品牌使用權和所有渠道資源,雙方約定海信將在2021年1月5日歸還夏普北美品牌授權。當時業內評價中國海信是雪中送炭,為夏普之後的扭虧為盈做出了貢獻。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2017年,渡過難關的夏普卻對自己與海信的合作反悔了。
表面上看,2016年4月,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出資38.1億美元完成對夏普的收購。此後,鴻海一直尋求機會收回夏普的海外品牌授權。在與海信多番交涉未果的情況下,夏普去年底決定停止向海信供應液晶面板,今年4月又書面通知海信終止合約,但海信拒絕了夏普的要求,繼續以夏普品牌進行銷售。夏普的出爾反爾似乎是換了母公司大股東所導致的。
但實際原因可能要複雜的多。被鴻海收購之後,曾經的一哥夏普就計劃重新奪回電視市場的份額。根據鴻海集團內部計劃,夏普2018財年將完成1000萬臺液晶電視的出貨目標,較今年增長近七成,若達成此目標,夏普將躍居全球第三大液晶電視品牌商。這樣,拿回原先北美市場的主導權勢在必行。
2017年6月9日,夏普於在美國加州法院對海信提起訴訟,控告海信在美國以「SHARP「品牌販售低質低價的液晶電視損害了夏普品牌形象,遂要求海信停止使用SHARP商標,並提出至少1億美元的損害賠償。
面對夏普如此「恩將仇報」的行為,海信當然不會妥協,在雙方的拉鋸戰中,夏普最終放棄通過法律手段阻止海信在北美銷售夏普系列品牌的電視機。
看到這裡,吃瓜群眾們肯定會說,這些都是成年往事了,最新的「瓜」在哪裡?
今年3月,夏普對製造及銷售液晶面板的鹹陽彩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CHOT)、 TPV Technology Limited(冠捷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與Vizio, Inc.向美國加州中區地方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夏普表示,上述公司侵害了夏普12篇液晶顯示相關專利,包含聚合物穩定配向(PSA)及高畫質顯示技術。
彩虹光電作為一家成立時間不長、實力並不足夠強大的面板企業,為何捲入此次專利之戰?有業內人士認為,或許與幾年前的「搶人」一事有關。
據了解,彩虹光電此前曾和鴻海集團旗下面板企業群創有過一場「恩怨糾葛」。
彩虹光電於2016年6月開始建設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並於2018年2月正式量產,比群創的量產時間僅晚1年,月產能規模還比群創大了一倍以上。
2016年年底,媒體傳出有部分群創員工跳槽到彩虹光電,恐有關鍵技術外流疑慮,為此郭臺銘震怒,針對48名離職員工發存證信函。
值得注意的是,夏普被富士康收購後,同樣納入了鴻海集團旗下。
此次專利之戰,無論是郭臺銘的又一次「洩憤」之舉,還是基於市場競爭考慮的正常手段。彩虹光電與夏普這樣擁有四十多年技術積累的企業對簿公堂,面臨的挑戰還是非常大的。
專利訴訟一般需要經過漫長的階段,短則數月多則數年。接下來夏普會採取怎樣的措施?夏普液晶品牌負責人於薇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是強制執行,還是有交叉專利和解的可能,目前還不得而知。」
結語
在你爭我奪的商業戰場中,賠償金額的多寡已不再是重點。商業紛爭映射出行業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
有業內人士認為,判決結果如能確認侵權,一方面,可以讓夏普通過現有優勢,搶佔全球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市場上的其他侵權者產生震懾效應和連鎖反應。而這才是這些「維權戰」的背後意義。
顯示面板產業是一個資金、資源、技術密集型產業。上遊的設備、資材對於面板企業的運營結果影響巨大。所以,對上遊夥伴的整合能力,其實與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同等重要。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上遊資源的堅定支持,才能把中遊的產能、技術、運營等能力最終轉為銷售出去的產品,進而轉化為企業利潤。
而上遊廠家支持誰,取決於誰是產業的未來,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既然日本康寧冒著被起訴的風險,在需求如此旺盛的情況,支持了中國企業,那麼這家玻璃巨頭的站隊也就很清晰了。而且,和康寧一樣聰明的廠家很多,他們都能清晰地看到未來是屬於誰。在行業變局之中,站隊中國企業,絕對是最明智的選擇。
責任編輯:x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