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這個時候都要寫點東西總結一下即將過去的一年,今年也不例外。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上半年基本上在家中度過,下半年疫情緩和之後,倒是把上半年積壓的工作一併做了,整體感覺就是一直在忙。
下面是去年這個時候給2020年的自己定下的計劃(告別2019、展望2020):
發表3-4篇學術論文(今年已經投出去一篇),其中日文論文1篇。我的博士論文因為各種原因出版一直擱置,如有可能希望博士論文的出版能夠早點面世(這個也是只能努力、不能強求)。多出國調研,做接地氣的研究,2019年赴日本調研的次數比較少,希望2020年可以多一些富裕時間。明年繼續寫作讀書筆記,至少每月保持1篇的節奏。時評論文酌情,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不寫與自己專業無關的時評。
現在回過頭再看,除了發表3篇論文之外(日文論文只是完成,沒有發表),其他都做的差強人意。特別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既定的訪學計劃沒有實現。幸好我在1月12-19日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有機會在日本兜了一圈,不想那次竟然成了絕唱。
2020年除了正常的閱讀、研究和教學中之外,成果主要體現在學術論文等寫作上,另外還有多家媒體的採訪,我想這也算是社會貢獻的一部分吧。根據自己平時的記錄,2020年的主要學術活動如下:
第一,發表了3篇學術論文,分別為:
1、《中日關係通史書寫的價值與責任》,《抗日戰爭研究》2020年第2期
2、《從權力轉移到範式轉移——「中國崛起」背景下的日本對華認知演變》,《日本文論》2020年第1期(總第3期)。
3、《戰後日本右翼勢力的思想譜系與行動邏輯》,《南京社會科學》2020年第11期。
第二,撰寫了12篇學術評論(包括時政評論和書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寫了4篇書評,除了上面發表在《抗日戰爭研究》的書評論文外,其他都發表在雜誌上,這也算是自我要求的成果吧。
1、《安倍發言為日美同盟背書卻落得兩面不討好》,中國網,2020年6月1日。
2、《「雅虎日本」客觀中立?一個基於手機截圖的小實驗》,觀察者網,2020年6月4日。
3、書評:《日本還是第一嗎?》,澎湃新聞上海書評,2020年6月16日。
4、書評:《自由主義霸權的幻想和悖論》,《世界知識》,2020年第13期(2020年7月上半期)。
5、「Will Japan Become Five Eyes』 『Sixth Eye』?」,Global Times, August 17, 2020。
6、「How will Japan’s rejected US defense deal impact China- Japan relations」, Global Times,June 26, 2020。
7、《疫情、奧運、健康、低支持率,「後安倍時代」會提前嗎?》,觀察者網,2020年8月23日。
8、「Will successor continue Abe’s China policy」, Global Times, August29, 2020。
9、《日本「不安倍增」……》,瞭望智庫,2020年9月1日。
10、《日本新政府:謀求大國地位目標不改》,《新民晚報》2020年10月1日。
11、「FM Wang's Japan trip seeks certainty amid uncertainty」,Global Times, Nov. 24,2020.
12、書評:《少子老齡化:日本經濟的「原罪」?》,《南方日報》2020年12月27日。
第三,2020年還給幾家編輯部匿名審了7篇論文。在審稿的問題上,自我認為算得上是辛勤的小蜜蜂。而且大部分刊物都給通過了,雖然附上了較多批評性意見。在我看來,審稿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通過閱讀同行的論文,學習他們的優點並自我提高。
第四,接受多次媒體採訪。其中深圳衛視、上海電視臺等演播室直播兩次。剩下多為紙媒和網際網路媒體,具體如下:
1、《海外網》採訪,《海外網評:「互相傷害」一年後,日韓關係仍難轉圜》,2020年7月8日。
2、《環球時報》採訪,《跟風?日本議員也以「安全」為由提議限制中國APP》,2020年7月29日。
3、《環球網》採訪,《安倍因腸炎辭職後誰來接任?專家:岸田文雄或石破茂可能性最大》,2020年8月28日。
4、Possible fluctuations in post-Abepolicies a test for China- Japan ties,Global Times, August 28, 2020。
5、三聯中讀APP,《安倍辭職後,為何繼承者成迷》,2020年8月29日。
6、《環球時報》採訪,《日防相放言願為釣魚島開戰,專家:後安倍的日本有可能朝對華強硬方向發展》,2020年9月11日。
7、《Japan's new PM faces thornyissues, seeks to balance China and US》, Global Times,September 14, 2020。
8、《戰後責任論:日本應當進行的自我審判》,《復旦青年》2020年9月15日。
9、《從「三無」政治家登頂日本首相,71歲的菅義偉能走多遠?》《澎湃新聞》2020年9月16日。
10、《菅義偉當選日本首相 新內閣為重求變》,《新京報》2020年9月17日。
11、《日本再次尋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40年來抱定執念為哪般》,《澎湃新聞》2020年9月26日。
12、《菅義偉結束東南亞四日行回國,任內「外交首秀」表現如何?》,《新京報》10月22日。
第五,參加線上、線下,公開、閉門會議20餘場,學術獲獎一個,學術講座3次等,翻譯了一本譯著尚未完成。
2021年就不給自己制定目標了,因為大方向不會變,給自己的壓力肯定不會減少。還有最重要的,照顧好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