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跳躍,從前膛米涅到後膛金屬彈殼連珠槍,斯賓塞步槍的戰場革命

2021-01-08 瘋狗的輕武

按照常理來說,咱們是不是很容易將19世紀步槍的發展理解成

燧發前裝滑膛——火帽前裝滑膛——火帽前裝線膛——火帽後膛獨子——金屬彈殼獨子——金屬彈殼連珠

至少這種邏輯很符合線性發展的思路,但實際上,連珠步槍的出現和普及挺早,甚至在美國南北內戰時期就已經成為一種軍用制式武器。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斯賓塞步槍。

首先斯賓塞是一種槓桿步槍,誕生於1860年。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第一種槓桿步槍,至少在1837年柯爾特就出過一款槓桿轉輪步槍,1848年,亨特開發的volition槓桿步槍更是可以被稱為美洲大陸上第一支槓桿。

但最早吃螃蟹的人不一定懂如何吃螃蟹,到1860年,斯賓塞和亨利各自開發了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步槍。前者的管式彈倉置於槍託內,後者彈倉則在槍管下方。但最終亨利步槍成了後來紅遍西部的溫切斯特槓桿的原型,而斯賓塞則慢慢消失。(上為亨利、下為斯賓塞)

不過在南北戰爭期間,斯賓塞更多的被聯邦軍所接受,原因主要是亨利步槍不方便加刺刀...(因為早期管式彈倉的設計問題)

回到正題,斯賓塞可以說是第一款軍正兒八經的軍用連珠步槍。當美國南北戰爭開打時,南北兩軍手裡頭的槍非常雜,但多是類似斯普林菲爾德1861這種前膛火帽米涅步槍。

但這種三分鐘每發的射速加上排隊槍斃的戰法,這讓當時美國內戰打的非常的滑稽。

而斯賓塞的槍託管倉裡頭能塞7發子彈,每次拉開擊錘、槓桿上彈、擊發。射速能達到每分鐘20發,這就當是而言算是個天頂星科技了。

然後有人會問,不是說管式彈倉裝填很慢麼?

沒錯,但是斯賓塞的管倉在槍託裡,他有一種被稱之為Blakeslee的快速裝填管子,看下圖。2b是裝填管盒子,裡頭那10根就是管子,沒根裡頭7發子彈(2a),裝填的時候把斯賓塞的託彈簧管拔出來,插入彈管,倒入子彈,再把託彈簧塞回去。就當是而言還是挺方便的。

其實在南北戰爭剛爆發那會,北軍的戰爭部是拒絕這種武器的,口頭理由是說這玩意射速太快,容易浪費彈藥。但刨根問底的話,更多的是當時他們確實沒有足夠的運力為前線提供足夠的彈藥。因此即便是騎兵拿的也是後膛裝填的單發獨子步槍(斯賓塞推薦給北軍戰爭部的主要是卡賓槍,為騎兵設計)

但在1863年的葛底斯堡戰役中,少量裝備的斯賓塞步槍展現出了優異的火力,再之後的慶功會上,林肯邀請斯賓塞到白宮試射,全場嘉賓都被斯賓塞的火力折服。雖然林肯要求北軍列裝這種步槍,但最終依舊不了了之。不過斯賓塞的名聲已經打出去了,即便是戰爭部不買,各個地方民兵武裝還是自行採購了不少,尤其是在1864年的納什維爾戰役中大放異彩。(美國本身就是個鬆散的聯盟組織,地方武裝的武器採購隨意性很大)

另外,金屬定裝彈也是個革命性突破,它比米涅這種紙包彈好用太多了。

解決了後膛步槍的閉鎖漏氣問題,讓後膛槍也擁有如同前裝槍一樣的初速和射程是其一。

另外金屬定裝彈方便運輸和保存,尤其是在雨雪天氣中,金屬定裝彈不容易啞火。反觀當時的紙包彈或者亞麻彈,遭遇雨水或者渡河之後,裡邊的黑火藥就容易吸潮結塊。而且金屬定裝彈攜帶也更方便。

但話說回來,儘管斯賓塞步槍就當時而言如此優秀,但那個時代並沒為這種步槍配套好相應的戰術。畢竟這種連珠槍適合步兵三三兩兩的分成散兵線互相掩護遞進,然而南北戰爭那會排隊槍斃戰術還是主流。

尚未成型的鐵路網和糟糕的公路系統以及騾馬運輸也尚吃不消給這類連珠步槍足夠的彈藥後勤保障,因此連珠槍在南北戰爭曇花一現。在之後的十幾二十年中,各國依舊是以獨子步槍為主,而連珠步槍得等到1880年代,才在歐洲戰爭中再次嶄露頭角。

相關焦點

  • 這把步槍給騎兵帶來了最後的輝煌,1859年的斯賓塞槓桿步槍
    但這篇我想說的是,在19世紀60年代,槓桿步槍的出現一度讓騎兵風光了一回,但這也是最後的輝煌。槓桿步槍這玩意大家不陌生,它在栓動豎倉步槍普及之前是連珠步槍的唯一選擇。而槓桿步槍的興起不得不從斯賓塞這個人開始說起。斯賓塞於1833年出生在美國康乃狄克州,在它年輕時,廖塞爾·柯爾特恰好在康乃狄克河邊開辦了柯爾特兵工廠,就這樣,斯賓塞就跑去柯爾特家打工了。
  • 全槍450個零件!史上最複雜步槍德國G11拆開啥樣?
    德國HK公司發明的G11步槍,外形極為獨特G11在問世的時候被看作槍械史上劃時代的發明,它直接拋棄了金屬彈殼,發射4.7毫米無殼彈。G11步槍分解後露出了猙獰的獠牙,後膛組件不但數量眾多,結構也複雜到令人說不出話來在拆掉外觀簡潔的槍身後,G11的後膛組件簡直就像一個精密機械鐘錶部件,僅僅這部分就有144個零件!
  • 槍械史上第一款列裝軍隊的轉輪步槍——柯爾特M1855式轉輪步槍
    而在可靠性和堅固性上,M1855式轉輪步槍則比以往所有的轉輪步槍都要好很多。因為柯爾特吸取了以往的失敗教訓,增加了轉輪彈巢和槍體之間的連接部件,讓M1855式轉輪步槍的轉輪彈巢牢牢地「卡」在了金屬框架內。這一設計是以往轉輪步槍上所沒有的,極大減少了轉輪步槍斷裂的可能性。
  • 美軍未來子彈大猜想:金屬VS塑料,誰將主導未來戰場?
    已知的NGSW系統對比金屬塑料複合彈殼彈,塑料殼埋頭彈,複合金屬彈殼彈的同臺對抗。在此部分中,筆者針對最後入選的三個NGSW方案進行討論,XR-68等非入選NGSW不在討論範圍內。另外,筆者找到的的資料並不充足,只能進行相當有限的討論。1.
  • 美國24mm口徑JDJ狩獵步槍
    美國那幫紅脖子對槍的腦洞沒停過,咱們隔段時間就會看到新式的奇葩野貓彈(民間搗鼓的槍彈)問世。根據紅脖子的理念不同,野貓彈也各不相同,有在.50彈殼裡塞一枚.17彈頭,用以追求極大初速的。也有在追求大口徑上一去不復返的,比如今天我要談的.950 JDJ(24.1mm)口徑超重步槍。
  • 中國5.8步槍彈,性能不足是因用鋼彈殼?真有必要換銅彈殼嗎?
    圖:塗漆的鋼殼5.8毫米步槍彈 圖:5.8毫米新通用彈,除了塗漆殼以外,還有覆銅鋼彈殼——彈殼本體依舊是鋼材,但是表面用銅,潤滑性比漆面好,卡彈機率更低 在80年代末以來,
  • 「三八大蓋」的大蓋是咋來的,詳解三八式步槍
    抗日劇中,最有名聲的武器就是「三八大蓋」了,給人印象最深的特點就是「長」。他實在是太長了,長度達到了1275㎜,同時期的M1加蘭德步槍也只有1.1m,這和日軍矮小的體型形成鮮明對比,也被戲稱為「能發射子彈的長矛」。
  • 用牙籤彈殼作靶子
    【熱愛】作為狙擊手 他從小就愛槍今年35歲的文鈞(化名),是鄭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五大隊五中隊負責人,進入特警支隊已經快12個年頭。「從小就愛槍。」文鈞說,報考大學時,家人勸他上師範院校,他卻執意選擇了公安院校,當上了警察。第一次摸槍時,他「如獲至寶」。2005年正式入警,兩年後他就拿到了鄭州市公安系統比武全能五項冠軍。
  • 平衡式步槍法國首批原型步槍大揭秘,一戰前法國輕武器歷史
    在1894年至1900年間研發了數款卓越的具有現代特徵的槍彈,主要是6mm,6.5mm和7mm口徑,彈殼長度和彈頭設計有許多變種,並在試驗中進行測試,試驗中也評估了多種手動連珠步槍原型槍。然而,到了1900年,重點是半自動步槍的研發。圖1 ·一些為「第一批」半自動步槍研發生產的性能優異的法國無煙發射藥槍彈。
  • 世界上最早的肩扛式步槍,長1.4米,扳機在槍口下方
    我們今天所見的步槍,一般可以分為有託和無託兩種,但這是兩個大方向,如果要細分的話,還可以分出許多不同,比如有託可以分為固定託、摺疊託和伸縮託,比如無託中包含了奇特的肩扛式。
  • 這支槍從沙俄用到蘇聯:納甘步槍發展演變史
    這裡的小口徑和今天的小口徑步槍彈不是一回事,而是相對動輒10mm以上口徑的黑火藥步槍彈而言的。無煙火藥能量密度大,推動較小較輕的彈頭能獲得更高的初速,彈道更加平直,有效射程更遠,一問世就引起了歐洲軍界廣泛關注,並在歐洲各國掀起一陣研發無煙火藥步槍的軍備競賽。
  • 矮個日本兵喜歡1.6米長的步槍,這是互補!日本戰國「竹槍」傳統
    說起二戰時期日軍的主力步槍「三八大蓋」,相信大家的印象一定是相比其他國家步槍,就是:長!當時各國都盡力去把自己的制式化步槍短化,比如德國的毛瑟98K。但好像日本人沒有這個打算,而特別鍾情於長長的「三八大蓋」。
  • 神槍手打造的一代名槍,狙擊步槍界的AK47,原來有這麼多花樣
    德拉貢諾夫1959年原型槍(SSV-58)與SVD對比綜合對比,德拉貢諾夫提供的原型槍,無疑是其中最優秀的,從原型槍到最終量產槍變化並不是特別大。上圖可以看到,主要是消焰器、刺刀座、槍託以及備用機械瞄準具等一些細節有所調整而已。
  • 《逃離塔科夫》中的5種7.62x39mm步槍彈你認得全嗎?
    《逃離塔科夫》這個遊戲最大的魅力就是玩家可為自己的槍械搭配不同的配件和子彈,搭配的彈種不同,遊戲中的射擊精度、後坐力、穿甲能力、殺傷效能也不同,比起過去的射擊遊戲威力跟槍走,什麼槍就什麼威力的設定更有可玩性,也更考驗玩家的槍械彈藥知識。
  • M1911淪為拉機柄,一戰罕見的12.7mm溫切斯特反坦克步槍
    之前我寫過一款英國在一戰末期研發,但沒上過戰場的戈薩爾12.7mm反坦克步槍,今天則再和大家聊一把美國作品,同樣是一戰末期研發,同樣沒上過戰場的12.7mm溫切斯特反坦克步槍。一戰時期,隨著坦克和飛機的威脅,各國都開始認識到傳統的中口徑步槍彈在對付這兩的時候非常乏力。
  • 將軍上陣殺敵都使用什麼槍?許世友用的白朗寧,宋時輪用的毛瑟
    在抗日戰爭前後,我軍的武器裝備和敵人有很大的差距,我國的戰士都是使用的什麼槍呢?這些槍都是從哪裡來的?自己生產的槍:漢陽造在抗戰前夕,八路軍的裝備常常被說成「小米加步槍」,其中的「小米」指的是我軍在北方太行山建立根據地後,當地所食用的主要食物就是小米。「步槍」指的是我軍隊裡的槍主要是獵槍、土炮槍、大刀和紅纓槍。
  • 日軍的「三八大蓋」,真的是二戰中最差勁的步槍嗎
    正因如此,當時的步槍彈都是追求遠射程、大威力,因而三八槍使用的六五彈確實不太給力。可是,如今嘲諷三八槍的人們,有幾個是站在一戰前的視角上來說話的?這些人幾乎都是拿三八槍與中正式進行對比。
  • 大威力的武器只能出現在軍事領域嗎 看看這動能超過一萬焦耳的獵槍
    由於打擊目標的不同,一般大威力的武器及槍彈往往在狩獵領域中出鏡最多,畢竟除了狩獵羚羊野豬之外,還要面對虎豹熊的威脅,所以槍彈威力不足的話,絕對不會單單只是讓獵物逃跑那麼簡單。於是一大批足以對狩獵狗熊產生大口徑獵誕生於歐美的民用槍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