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螢火蟲一樣,用生命發光。聽起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
不知什麼時候起,螢火蟲悄然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直到搬到新住宅區,有一天夜晚閒步在樹蔭道上,忽然見到一隻螢火蟲在空中遊蕩,開始以為是錯覺,定神看才知道它的確是一隻螢火蟲,一閃一閃地放著黃綠色的微光,一不注意,轉眼間消失在夜幕裡。與螢火蟲這次短暫的重新相遇,想來已經相隔了幾十年的光陰。
據載,螢火蟲在夏夜中出沒,正是螢火蟲生命最精彩的一段時光。螢火蟲在完成繁殖後代之後,幾天之內即走完生命的最後歷程。蠶、蟬等昆蟲都有類似的生命軌跡,幼蟲的存活期較長,而到了成蟲期,一旦完成繁殖後代的任務,生命在短時間內結束。
想到這類昆蟲在成蟲期間,如一位匆匆過客,生命精彩而短暫,心頭不禁有點悲傷起來。
是什麼緣由讓此類昆蟲,在本應好好享受世間美好的時候,卻絕然而歸,冥冥之中,一定有某種力量在決定著生命的走向。
世間萬物,用不同的方式演繹一生的進程。生命如歌,有春花盛放時的歡愉,有秋葉落地時的悲傷。對生命無常的感嘆,對人生際遇中悲歡離合的無奈,似乎只存在於人類獨有的精神世界中……
奇奇怪怪的想法,攪得一夜無眠,不覺天已微明,窗外飄著細雨,我的思緒隨著這夏雨,四處飛揚。
又想起一個古老的話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從宗教到科學,從古時到現代,從黃河到尼羅河,從長城到金字塔,尋尋覓覓,仍找不到滿意的解答。
於是我去問螢火蟲。螢火蟲對我低語:為了延續螢火蟲群體的生命,就是活著與死亡的意義。
為延續群體的生命而生而死,就這麼簡單。我一聲驚嘆,醒來,原來只是夢一場。
下了一夜的雨已停歇,我徜徉在廣場中心花園,一陣一陣涼風吹過,頭腦漸漸變得清醒起來,靜靜地搜尋著空中的種種聲響,己聽不到蟬的鳴叫。瞬即,似乎聽到樹上的蟬,一隻只被風從樹上吹落下地時那悲壯的聲響。
都說草木無情,蟬呢?莫非,小小的蟬,早已明了生命的意義?
聰慧的人類,卻總做著長生不老的夢。對著生死的意義,追問了幾千年,依然心中煩恐不安。
試想一想,假設人類的壽命增加一倍,累積到現在,可能地球己人滿為患,生存空間枯竭之下,人類還能得以延續?
生是為了他人而生,死為了他人而死,這本是自然之道。
對待生,好好珍惜就是,總在追問為什麼,而錯失了明月清風,桃紅柳綠的風景,向死而生,沒有什麼逃不過的難關。
對待死,淡然處之就好,總想著長生不老,永遠佔個位置不走,私心太重活得很累。
人生一世,帶著哭聲來到這個世上,還想帶著哭喪的臉活著,再帶著哭聲離開。為了給後代騰出生存空間,正常、自然的死亡,又有什麼理由悲悲戚戚?
只有那些為了保護他人的生存空間而非正常失去生命的人,才應該感到惋惜,才應該值得尊重和敬仰。
從媒體上看到一行醒目的字:致敬!2018年以來754位幹警在涉黑涉惡中犧牲負傷。
想起,抗疫中的英雄。
想起,為共和國出生入死的先烈。
他們為了他人更好的生存而獻身。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英雄的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平安幸福。他們的死重於泰山。
他們,像螢火蟲一樣,用生命發光。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圖/文:風物茶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