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哺乳動物的種類達到了近五千餘種,其中以靈長類物種為例,實施一夫一妻婚配製度的達到了近20%左右,當然也會比這更少。隨著物種進化程度的發展,受到婚配製約越來越明顯,比如在遠古時期,人類文明發展比較落後,實施的是一夫多妻制度,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不斷進步,婚約制度逐漸變為了一夫一妻制度,當然除了非洲少數部落外仍在延續一夫多妻制度,在世界上大部分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實施的都是一夫一妻制度,那麼很多網友不禁會問到:「除了人類,動物進化過程中有實施一夫一妻制度嗎?」
鳥類中一夫一妻制限制基因傳承,有的會為「出軌」找藉口
動物界中實施的「一夫一妻制度」最常見的就是鳥類,90%鳥類會實施「一夫一妻制」,當食物處於缺乏狀態時,雄鳥就會變得很專一,否則它們的後代很有可能會被餓死。當到了秋季豐收的季節時,由於食物充足,雄鳥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獨自贍養後代,不會再依賴於雌鳥,此時的他們會比較狠心,會選擇毅然決然地尋找自己的新歡,不管雌鳥發出多麼悲痛的鳴叫挽留它們,也喚不回雄鳥這顆花心。根據鳥類的這種特性,專家們發現它們實施的「一夫一妻」只是一種表象,在這種表象中,科學家們給拆分為兩類:社會性一夫一妻以及基因一夫一妻。
1、象徵愛情的鴛鴦,在相愛之下仍然會選擇「出軌」
自古以來人們都把鴛鴦比作美好愛情的象徵,然而事實上鴛鴦卻並不是永久的一夫一妻制動物,只有在交配時節它們才會相愛不已,形影不離,儘管雙方都相互依賴對方,但雄性鴛鴦仍然會選擇出軌。
在雄性鴛鴦眼中,它們的「出軌」是為了不受一夫一妻制限制基因,是為了擁有更多的後代,這樣的「出軌」方式有助於自己基因的傳遞,而對於雌性鴛鴦來說,它們也會選擇出軌,其原因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代基因更多樣化。在這種環境下,鴛鴦彼此都會選擇出軌,只有在交配的季節中,它們才會遵守一夫一妻制。對於鴛鴦的這種行為,我們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理解為「基因一夫一妻制」。
2、鳥類中奉行絕對一夫一妻制——「社會性一夫一妻制」
那麼有沒有不出軌,不花心,絕對奉行「一夫一妻」制度的鳥呢?答案是有的,野生的灰雁在自然界中是絕對奉行「一夫一妻制」,這種也被稱為「社會性一夫一妻制」。當一隻雄雁有自己的配偶,他們會忠貞不渝的愛著對方,即便是這隻雌雁意外身亡或者是因病離世,雄雁也不會另尋新歡。
在科學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每年的春暖花開5月份左右,有一種粉紅色的大腳雁會成群地離開英格蘭,飛往北部過夏。在寒風凜冽的冰島中,這裡常年積雪,即便是八九月份土地也會結很厚的冰,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大腳雁必須在3個月內做最艱苦的事情,比如孵卵、築巢、收集食物等等,等到了冬天的時候,它們會成群結隊地回到英格蘭。這種大腳雁年復一年地奉行著一夫一妻制,只有這樣它們才能一起合作生存下去。
對於野生的灰雁和大腳雁奉行的一夫一妻制度,其實也是科學家們所說的社會性一夫一妻制。
3、企鵝奉行「一夫一妻制」——雌雄兩性的身體大小與婚配製度密切相關
在鳥類中還存在很普遍的規律——雌性鳥類和雄性鳥類根據身體大小實現婚配製度,在鳥類中凡是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在外觀上都沒有明顯差異,比如企鵝,從外觀上,我們會感覺它們都幾乎一樣,很難分別是雌性還是雄性。在企鵝中,它們生活的無可挑剔,是鳥類中實施「一夫一妻制」典範,它們在找到配偶之後就不會再招惹其它的異性。無法飛行的企鵝在南極生活得恩恩愛愛有滋有味,在孵化幼崽之際,雌性企鵝和雄性企鵝會輪流捕食,直到小企鵝孵化出來之後,雌性和雄性企鵝會輪流照顧這隻小企鵝,直到它們可以獨立生活為止。在交配季節中,企鵝也會有固定伴侶,不會紅杏出牆,在企鵝中一直不更換伴侶的佔大多數,在不更換伴侶的企鵝中有一方離世了,另外一方就會悲痛欲絕,甚至還會選擇殉情。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企鵝都是這樣的,因為企鵝種類很多,也有部分企鵝每年會換伴侶,比如帝企鵝。
4、孔雀奉行「一夫一妻制」——為繁育後代,對雄性慎重選擇
有些雌性的鳥類它們非常看重繁育後代問題,一方面它們需要選擇強大健康的雄性,保證基因質量,另外一方面還擔負著養育後代的責任,所以對於選擇伴侶,雌性孔雀是非常慎重。雌孔雀會通過羽毛是否華麗來判斷雄性孔雀是否健康,一般羽毛越華麗,就意味著寄生蟲越少,身體健康。為了優生優育,基因質量強大,所以雌性孔雀會選擇有競爭力的雄性孔雀繁育後代。
為什麼大多數鳥類會始終保持一夫一妻制?
總體來說,大多數鳥類為了保持一夫一妻制,有助於它們提高後代的成活率。但是對於雄性鳥類,他們會有「出軌」之心,就是想要繁育更多後代,然而他們卻忽略了基因質量,如果鳥類實行一夫多妻制,在與其他雄性鳥類競爭後,一旦競爭失敗了,就不會與任何雌鳥交配。所以一夫一妻制對於雄性傳遞基因,也非常有利。
除了鳥類,世界上還有哪些動物是一夫一妻制?
1、狼的種族習性:一夫一妻制
狼是群體動物,它們不會拋棄任何一個成員,狼的攻擊性也是非常強的,狼的種族習性是一夫一妻制。一般情況下,在公狼的身上都會有一種執著精神,尤其是在對母狼發出求愛的信號時,公狼會經得住任何考驗,不會半途而廢。一年四季公狼只會發情兩次,其它時間它們擅長捕捉獵物,它們不會獨自一個人在外面享受獵物美食,每次捕捉完獵物回來,公狼都會帶給母狼一同享用。
有網友不禁會問道:「為何狼會是一夫一妻制度呢?」狼是群體動物,它們注重的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狼群團隊合作也是分等級的,所以在構建以家庭為單位時,只有強者和強者相結合才不會掉隊,為了讓後代優質,促進群體進化發展,狼群會實行一夫一妻制,這種制度也讓狼養成了群體的習性。此外,母狼也不會喜歡同族的公狼,所以在進化發展中同族的公狼是不可能與同族母狼相結合。
2、「松果蜥「忠誠蜥蜴——一夫一妻制維繫時間較長的動物
在澳大利亞西部和南部生活著一種蜥蜴,被稱為忠誠蜥蜴」松果蜥「,它們的顏色不像其他蜥蜴那樣單一,它們的顏色是多種多樣,從深褐色到奶油色等,這種蜥蜴實施的是」一夫一妻制「,嚴格上說這種蜥蜴應該是執行一夫一妻制度最好的爬行動物。松果蜥壽命長達50多年,在這50多年中它們會和伴侶建立長期的夫妻關係。雖然壽命很長,但有科學家發現這種蜥蜴動物夫妻關係有三分之一會每五年更換一次,但大多數的夫妻關係還是能夠維持數十年之久。雌性」松果蜥「在進食過程中會原地不動,為了提高警惕,雄性松果蜥會守候在它們的後面,保護雌性松果蜥的安全。
為何松果蜥會維持如此之久的夫妻關係呢?有專家預測有可能是為了彼此相互保護,爬行動物隨時隨地都會出現意外,所以為了不遭受這種傷害,松果蜥伴侶之間會選擇這種長久的陪伴來保護彼此的安全。
在進化過程中,動物實施「一夫一妻制」會變得更聰明,雄性動物不划算
如果說一夫一妻制度對繁衍後代有好處,那麼卻對雄性動物「非常不划算」,這種制度是限制了它的基因「多渠道」傳承,雖然繁衍後代的數量降低了,但是質量卻提高了。
在自然界中,動物們實施一夫一妻制度的現象並不少見,除了鳥類佔了90%,哺乳動物佔了3%,還有靈長類的動物也都在遵循這種制度,除此之外,一些爬行動物、昆蟲類等等也是採用了一夫一妻制度的模式,在個人看來,一夫一妻制度是雌性和雄性動物在繁衍過程中與自然環境相互制約的結果,比如我們提到的」松果蜥「,伴侶之間遵循一夫一妻制度就是為了自身和後代的安全,不受到意外環境的傷害。狼遵循一夫一妻制度是為了優質後代,能夠在競爭中不被淘汰,企鵝遵循一夫一妻制度是為了將幼卵撫養長大,獨立生活。
可以看出,動物們在遵循這種一夫一妻制度,都是在為了後代著想。此外,科學家們發現這些遵循一夫一妻制度的動物,它們繁殖的後代要比近親繁殖的同類動物更聰明,生命質量更優越。通過這種制度的約束,其實也是動物進化過程的一種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