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類有一夫一妻的動物麼?一夫一妻制,限制基因的多渠道傳承

2020-12-03 久見

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哺乳動物的種類達到了近五千餘種,其中以靈長類物種為例,實施一夫一妻婚配製度的達到了近20%左右,當然也會比這更少。隨著物種進化程度的發展,受到婚配製約越來越明顯,比如在遠古時期,人類文明發展比較落後,實施的是一夫多妻制度,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不斷進步,婚約制度逐漸變為了一夫一妻制度,當然除了非洲少數部落外仍在延續一夫多妻制度,在世界上大部分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實施的都是一夫一妻制度,那麼很多網友不禁會問到:「除了人類,動物進化過程中有實施一夫一妻制度嗎?」

圖為紅點頦夫妻吵架

鳥類中一夫一妻制限制基因傳承,有的會為「出軌」找藉口

動物界中實施的「一夫一妻制度」最常見的就是鳥類,90%鳥類會實施「一夫一妻制」,當食物處於缺乏狀態時,雄鳥就會變得很專一,否則它們的後代很有可能會被餓死。當到了秋季豐收的季節時,由於食物充足,雄鳥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獨自贍養後代,不會再依賴於雌鳥,此時的他們會比較狠心,會選擇毅然決然地尋找自己的新歡,不管雌鳥發出多麼悲痛的鳴叫挽留它們,也喚不回雄鳥這顆花心。根據鳥類的這種特性,專家們發現它們實施的「一夫一妻」只是一種表象,在這種表象中,科學家們給拆分為兩類:社會性一夫一妻以及基因一夫一妻。

圖為一對鴛鴦

1、象徵愛情的鴛鴦,在相愛之下仍然會選擇「出軌」

自古以來人們都把鴛鴦比作美好愛情的象徵,然而事實上鴛鴦卻並不是永久的一夫一妻制動物,只有在交配時節它們才會相愛不已,形影不離,儘管雙方都相互依賴對方,但雄性鴛鴦仍然會選擇出軌。

在雄性鴛鴦眼中,它們的「出軌」是為了不受一夫一妻制限制基因,是為了擁有更多的後代,這樣的「出軌」方式有助於自己基因的傳遞,而對於雌性鴛鴦來說,它們也會選擇出軌,其原因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代基因更多樣化。在這種環境下,鴛鴦彼此都會選擇出軌,只有在交配的季節中,它們才會遵守一夫一妻制。對於鴛鴦的這種行為,我們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理解為「基因一夫一妻制」。

圖為灰雁夫妻

2、鳥類中奉行絕對一夫一妻制——「社會性一夫一妻制」

那麼有沒有不出軌,不花心,絕對奉行「一夫一妻」制度的鳥呢?答案是有的,野生的灰雁在自然界中是絕對奉行「一夫一妻制」,這種也被稱為「社會性一夫一妻制」。當一隻雄雁有自己的配偶,他們會忠貞不渝的愛著對方,即便是這隻雌雁意外身亡或者是因病離世,雄雁也不會另尋新歡。

在科學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每年的春暖花開5月份左右,有一種粉紅色的大腳雁會成群地離開英格蘭,飛往北部過夏。在寒風凜冽的冰島中,這裡常年積雪,即便是八九月份土地也會結很厚的冰,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大腳雁必須在3個月內做最艱苦的事情,比如孵卵、築巢、收集食物等等,等到了冬天的時候,它們會成群結隊地回到英格蘭。這種大腳雁年復一年地奉行著一夫一妻制,只有這樣它們才能一起合作生存下去。

對於野生的灰雁和大腳雁奉行的一夫一妻制度,其實也是科學家們所說的社會性一夫一妻制。

圖為一個企鵝家庭

3、企鵝奉行「一夫一妻制」——雌雄兩性的身體大小與婚配製度密切相關

在鳥類中還存在很普遍的規律——雌性鳥類和雄性鳥類根據身體大小實現婚配製度,在鳥類中凡是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在外觀上都沒有明顯差異,比如企鵝,從外觀上,我們會感覺它們都幾乎一樣,很難分別是雌性還是雄性。在企鵝中,它們生活的無可挑剔,是鳥類中實施「一夫一妻制」典範,它們在找到配偶之後就不會再招惹其它的異性。無法飛行的企鵝在南極生活得恩恩愛愛有滋有味,在孵化幼崽之際,雌性企鵝和雄性企鵝會輪流捕食,直到小企鵝孵化出來之後,雌性和雄性企鵝會輪流照顧這隻小企鵝,直到它們可以獨立生活為止。在交配季節中,企鵝也會有固定伴侶,不會紅杏出牆,在企鵝中一直不更換伴侶的佔大多數,在不更換伴侶的企鵝中有一方離世了,另外一方就會悲痛欲絕,甚至還會選擇殉情。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企鵝都是這樣的,因為企鵝種類很多,也有部分企鵝每年會換伴侶,比如帝企鵝。

圖為孔雀夫妻

4、孔雀奉行「一夫一妻制」——為繁育後代,對雄性慎重選擇

有些雌性的鳥類它們非常看重繁育後代問題,一方面它們需要選擇強大健康的雄性,保證基因質量,另外一方面還擔負著養育後代的責任,所以對於選擇伴侶,雌性孔雀是非常慎重。雌孔雀會通過羽毛是否華麗來判斷雄性孔雀是否健康,一般羽毛越華麗,就意味著寄生蟲越少,身體健康。為了優生優育,基因質量強大,所以雌性孔雀會選擇有競爭力的雄性孔雀繁育後代。

為什麼大多數鳥類會始終保持一夫一妻制?

總體來說,大多數鳥類為了保持一夫一妻制,有助於它們提高後代的成活率。但是對於雄性鳥類,他們會有「出軌」之心,就是想要繁育更多後代,然而他們卻忽略了基因質量,如果鳥類實行一夫多妻制,在與其他雄性鳥類競爭後,一旦競爭失敗了,就不會與任何雌鳥交配。所以一夫一妻制對於雄性傳遞基因,也非常有利。

除了鳥類,世界上還有哪些動物是一夫一妻制?

1、狼的種族習性:一夫一妻制

狼是群體動物,它們不會拋棄任何一個成員,狼的攻擊性也是非常強的,狼的種族習性是一夫一妻制。一般情況下,在公狼的身上都會有一種執著精神,尤其是在對母狼發出求愛的信號時,公狼會經得住任何考驗,不會半途而廢。一年四季公狼只會發情兩次,其它時間它們擅長捕捉獵物,它們不會獨自一個人在外面享受獵物美食,每次捕捉完獵物回來,公狼都會帶給母狼一同享用。

有網友不禁會問道:「為何狼會是一夫一妻制度呢?」狼是群體動物,它們注重的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狼群團隊合作也是分等級的,所以在構建以家庭為單位時,只有強者和強者相結合才不會掉隊,為了讓後代優質,促進群體進化發展,狼群會實行一夫一妻制,這種制度也讓狼養成了群體的習性。此外,母狼也不會喜歡同族的公狼,所以在進化發展中同族的公狼是不可能與同族母狼相結合。

2、「松果蜥「忠誠蜥蜴——一夫一妻制維繫時間較長的動物

在澳大利亞西部和南部生活著一種蜥蜴,被稱為忠誠蜥蜴」松果蜥「,它們的顏色不像其他蜥蜴那樣單一,它們的顏色是多種多樣,從深褐色到奶油色等,這種蜥蜴實施的是」一夫一妻制「,嚴格上說這種蜥蜴應該是執行一夫一妻制度最好的爬行動物。松果蜥壽命長達50多年,在這50多年中它們會和伴侶建立長期的夫妻關係。雖然壽命很長,但有科學家發現這種蜥蜴動物夫妻關係有三分之一會每五年更換一次,但大多數的夫妻關係還是能夠維持數十年之久。雌性」松果蜥「在進食過程中會原地不動,為了提高警惕,雄性松果蜥會守候在它們的後面,保護雌性松果蜥的安全。

為何松果蜥會維持如此之久的夫妻關係呢?有專家預測有可能是為了彼此相互保護,爬行動物隨時隨地都會出現意外,所以為了不遭受這種傷害,松果蜥伴侶之間會選擇這種長久的陪伴來保護彼此的安全。

圖為正在打鬧的松貂夫妻

在進化過程中,動物實施「一夫一妻制」會變得更聰明,雄性動物不划算

如果說一夫一妻制度對繁衍後代有好處,那麼卻對雄性動物「非常不划算」,這種制度是限制了它的基因「多渠道」傳承,雖然繁衍後代的數量降低了,但是質量卻提高了。

在自然界中,動物們實施一夫一妻制度的現象並不少見,除了鳥類佔了90%,哺乳動物佔了3%,還有靈長類的動物也都在遵循這種制度,除此之外,一些爬行動物、昆蟲類等等也是採用了一夫一妻制度的模式,在個人看來,一夫一妻制度是雌性和雄性動物在繁衍過程中與自然環境相互制約的結果,比如我們提到的」松果蜥「,伴侶之間遵循一夫一妻制度就是為了自身和後代的安全,不受到意外環境的傷害。狼遵循一夫一妻制度是為了優質後代,能夠在競爭中不被淘汰,企鵝遵循一夫一妻制度是為了將幼卵撫養長大,獨立生活。

可以看出,動物們在遵循這種一夫一妻制度,都是在為了後代著想。此外,科學家們發現這些遵循一夫一妻制度的動物,它們繁殖的後代要比近親繁殖的同類動物更聰明,生命質量更優越。通過這種制度的約束,其實也是動物進化過程的一種升華。

相關焦點

  • 哪種動物最遵守一夫一妻制?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交配方面,動物面臨的障礙比人類少得多。動物不會感到嫉妒,也不會一連數月、甚至數年只和一位配偶交配。有些物種的行為更為極端,就連母子交配都是常事。大多數動物都不會遵循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數物種一生只有一位伴侶,甚至有極少數幾乎達到了人類的程度。
  • 哪些動物是一夫一妻制,有何利弊?我們認為的忠貞愛情並不是那樣
    「一夫一妻「制在動物界其實非常常見,除了我們熟悉的天鵝、鴛鴦,還有企鵝、無尾熊等。上世紀60年代,著名鳥類學家戴維·拉克在調查了9700種鳥類後發現,有將近90%的鳥類都是」一夫一妻「制的。但這種「一夫一妻「制卻與忠貞的愛情不一定能掛上鉤。
  • 堅守一夫一妻制的動物(組圖)
    人類喜歡把自己標榜成忠貞的,但是當涉及到對愛情的忠誠,許多動物卻是人類的榜樣。他們更加懂得如何維持更好的伴侶關係,一生不分離。雖然在動物王國中,沒有所謂一夫一妻制和終生結伴的約定,但是以下動物卻能真正堅守一夫一妻制。
  • 「一夫一妻制」的5種動物,永不背叛對方
    「一夫一妻」這個制度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文明和平等的象徵。你知道嗎?除了人類之外,也有很多動物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而且它們對於伴侶的忠貞,往往比人類要做得出色得多。下面就給大家介紹5種「一夫一妻」的動物。
  • 只有3%的哺乳動物是一夫一妻制,愛出軌難道是人類天性?
    鑑於一雄多雌制涉及弒嬰,一雌多雄制涉及殺夫,多雌多雄制過於驚世駭俗(鯡魚大肆群交的淺水區常呈乳白色),還有亂倫,都不能播,我們就只在人類目前也流行的單配製裡,肅清一下文明空氣吧。鴛鴛相報何時了?按照早年間的定義,動物界的「一夫一妻」當然是說,即使不能與子偕老,起碼在一個或多個交配季內,一頭雄禽獸與且僅與一頭雌禽獸「品嘗」愛情。
  • 動物只交配?人類要感情?不,看看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一夫一妻制
    人類社會的主流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還有哪些動物也遵守一夫一妻制,又為什麼會選擇一夫一妻呢?有本書叫《瘋狂人類進化史》,給我們詳細解答了這個問題。首先作者列舉了自然界裡制約婚姻制度的四個社會經濟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撫養後代的難度。
  • 對愛情最"忠貞"的動物:信天翁堅守一夫一妻制
    原標題:對愛情最"忠貞"的動物:信天翁堅守一夫一妻制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喜歡把自己標榜成最忠實的物種,但是當涉及到對愛情的忠誠,許多動物卻是人類的榜樣。它們更加懂得如何維持更好的伴侶關係,一生不分離。
  • 「一夫一妻」的動物,如果一方死亡,它們能經受住交配的誘惑嗎?
    這是所有婚配製度中最符合人類發展需要的,但是儘管如此,人類也往往會出軌,因此我們就有了道德和法律來強制保障「一夫一妻」的婚配製度。如果有它們的一生能夠經受住其他異性交配的誘惑嗎?如果一方死亡,它們會另尋新歡嗎?動物們沒有意識,所以它們沒有複雜的情感,更沒有愛情這麼一說,因此動物們本身就沒有維繫「一夫一妻制」這種婚配製度最根本的情感。而且這種婚配製度也跟傳遞基因本身的宗旨是相悖的,傳遞基因的宗旨是更快、更多、更好,很明顯一夫一妻跟更多和更好這兩個目標不相符。
  • 研究:人類擔心動物一夫一妻,或導致物種滅絕
    在地球上,「一夫一妻」可以說是人類的一個傳統,當然並非所有的國家都是執行一夫一妻制,在我國是這樣的。而除了人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動物也是一夫一妻,例如:天鵝、狼、企鵝等生物,但是往往被我們忽略的有一種生物——名叫「鴛鴦」,這種生物其實並非是一夫一妻物種,是一種非常「花心」的生物,所以很多人將鴛鴦比喻成為「純潔的感情」結晶對象,這個完全是一種錯誤,所以以後別再用了。
  • 一夫一妻制的10種動物,鳥類居多,沒想到狼也是
    為了生存而交配的動物意味著它們成雙成對地交配,但一夫一妻制在哺乳動物中是非常罕見的,但是動物界也有真愛,就像終身一夫一妻的十種動物企鵝企鵝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企鵝大多是一夫一妻制的鳥,大多數企鵝一窩產下兩個蛋,而更大的企鵝,只下一個蛋。
  • 一夫一妻制在不同動物中實現難在哪?
    在過去的4.5億年裡,至少有5次進化是通過一種普遍的方式讓動物實現一夫一妻——即增加某些基因在大腦中的表達(紅色),降低另一些基因的表達(藍色)。研究人員研究了五對近緣物種——4種哺乳動物、2種鳥類、2種蛙類和2種魚類——每對近緣種分別為單配製和非單配製。研究人員在單配製的雄性動物中,發現了24個具有相似表達模式的基因。為什麼有些動物對配偶忠誠,而有些卻不呢?
  • 自然界中,哪些動物是終身一夫一妻制?
    在人類社會,一夫一妻的完善是依靠制度完成的,人類通過法律規定一個男人只能娶一個老婆,一個女人也只能嫁給一個男人。一旦違反法律規定,將會受到相應懲罰。但是動物沒有法律,那自然界中都有哪些動物會遵守一夫一妻制,是什麼驅動它們的一夫一妻制呢?
  • 自然界中,終生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們,看完我又相信愛情了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極少有一夫一妻制的動物。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被人們認為一夫一妻制的動物有哪些?(闢謠) 01 鴛鴦、天鵝、企鵝、狼等等 鴛鴦從古至今都被認為是忠貞愛情的象徵,它們成雙成對,羨煞旁人。甚至有的人認為鴛鴦是會在配偶死亡後,殉情的動物。
  • 「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假如一隻死亡,剩下一隻能忍住不交配嗎?
    人類社會的一夫一妻在這一過程中,社會出現了階級,男性由於體力優勢,地位逐漸超越了女性,母系社會也由此而過渡至父系社會,伴隨著奴隸主和封建地主階級的出現,一部分人失去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淪為他人的附庸,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也就由此出現。
  • 「一夫一妻制」或致某些動物滅絕?科學家:第六次大滅絕或發生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生態學教授傑拉爾多·塞巴羅斯·岡薩雷斯表示,從2001年至2014年期間,地球上大約有173個物種消失了,在過去100年內,有超過400種脊椎動物消失。如果按照地球正常的物種滅絕速度,大約需要長達1萬年才可能會淘汰超過400種脊椎動物,從這些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出,當前滅絕速度加快了,第六次大滅絕確實是可能會發生。
  • 5種「一夫一妻」的動物:永恆的愛情,居然在動物之間
    對人類而言,情感佔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尤其是愛情。很多文藝作品,比如歌曲,電視劇,電影,大量都是有關愛情的主題。其實愛情不只存在於人類之間,有些動物甚至更加忠誠,更有儀式感,比如說以下這5種一夫一妻的動物。
  • 一夫一妻是反達爾文行為?科學家稱一夫多妻才是動物界的生存之道
    人類自詡高級動物,在近代完成了一夫一妻制的革新。然而,在動物界中,婚配的形式卻是多種多樣,一夫多妻制更是非常普遍。為什麼大多數的動物不會選擇忠貞,走上「一夫多妻」這種與人類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呢?動物們多藐視「一夫一妻制」提到「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很多人可能會說天鵝、鴛鴦等。
  • 動物的一夫一妻制有何利弊?看似忠貞的愛情,其實有更多的秘密
    「一夫一妻「制在動物界其實非常常見,除了我們熟悉的天鵝、鴛鴦,還有企鵝、無尾熊等。上世紀60年代,著名鳥類學家戴維·拉克在調查了9700種鳥類後發現,有將近90%的鳥類都是」一夫一妻「制的。那些看似」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只是形式上的一種偽裝,真正能做到「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其實很少。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們不妨就從動物界中「一夫一妻「制的利弊來解讀一下。大多數的動物都是有性生殖。這種方式要求動物們必須找到另一半之後才能繁衍後代。而後代的繁衍並不意味著發情期交配一下,就能解決問題。
  • 原本狡猾的公狐狸,卻是忠於愛情的一夫一妻制動物,網友表示:羨
    原本狡猾的公狐狸,卻是忠於愛情的一夫一妻制動物,網友表示:羨 2020-09-15
  • 九成以上的鳥類自願奉行「一夫一妻制」而哺乳類動物不足三成
    動物有固定配偶嗎?在一般人看來,除了鴛鴦、天鵝以外,其他動物多無固定配偶,「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情況十分普遍。但動物學家經過多年調查研究後發現,某些動物依然自覺地遵守著「貞烈」的觀念,及從一而終的戒律,特別是鳥類,約有九成以上奉行「一夫一妻制」,而哺乳類動物遵守這個制度的僅佔不到三成。(和人類社會很像)信天翁和斑頭雁信守嚴格的一夫一妻制。信天翁結合前,往往要經過2至3年的「自由戀愛」,互相考察,才能最後決定終身。一旦成為夫妻,即使一方遭到意外,另一隻就終身獨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