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除了貓狗以外,倉鼠、烏龜和金魚也成為了很受歡迎的寵物,人們選擇寵物的標準不僅僅是可愛,更多的是容易處理。但是寵物不像人那樣善於表達,很多主人就會慢慢忽視它們的心理活動,其實寵物也是需要人陪伴的。
這個主人買了一隻可愛的鸚鵡。我剛回家的時候逗鸚鵡,每天和鸚鵡交流。但是,隨著主人的工作越來越忙,除了餵食以外幾乎沒有時間和鸚鵡說話。
過了一會兒,男人發現鸚鵡總是掉毛,一開始沒怎麼在意。直到鸚鵡漸漸拔掉自己全身的羽毛,這時男人才引起重視,帶著鸚鵡去了醫院。我以為這隻鸚鵡在自毀,醫生的話使男人沉默了。原來這隻鸚鵡患有「拔羽症」,除了寄生蟲感染、病毒感染外,主要長期被主人忽視,原因是互動和心情低落。
男性突然感到自己確實沒有履行主人的責任。在獸醫的指導下,男性去買鸚鵡當夥伴。另外,決定以後再忙也要抽出一點時間和鸚鵡在一起,轉移注意力。
其實養很多寵物的人和這個男人一樣,剛帶寵物回來的時候很重要,一會兒就慢慢涼了寵物。小編呼籲寵物飼養前要慎重考慮後再做,科學的寵物必須健康,包括寵物的心理、生理。
小科普:拔毛是鳥梳理自己毛髮的過程,拔毛本來是鳥的自然行為,但鳥的皮膚過敏,壓力過大,無聊等情況就會產生拔羽症,通過梳理羽毛緩解自己的壓力。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收藏、分享,如果您有什麼好的意見,我們也歡迎向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