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馮夢龍
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多位作戰能力出色的武將,這些武將不僅在打仗時表現得勇猛無比,他們身上往往還有著許多過人的本事。北宋年間,大宋就曾經有過一位著名的將領,他不僅憑本事成為了武舉人,還因為出色的箭術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神射手」,他就是大宋將領何灌。
何灌出生開封祥符(現河南開封),對行軍打仗感興趣的他從小便開始習武,在考上武舉人後,何灌被大宋朝廷指派到了北方擔任小隊將領的角色,當時北宋和遼國關係相對和平,不過遼人經常會越界幹擾北宋,還對北宋子民幹起了偷搶的勾當,這讓身為大宋將領的何灌感到十分不滿。
遼兵多次越境挑釁
雖然大宋和遼兵籤過和平條約,不過遼兵卻不以為然,看到遼軍過來侵害北宋子民的利益,何灌再也忍受不了這樣的屈辱,直接就給遼人畫了一個邊界,態度堅定對遼人說道「你們以後再也不能越界過來做一些偷偷摸摸的勾當,否則我就不客氣了。」
看到何灌突然態度大變,遼軍心裡自然有些不服氣,立馬召集了幾千名遼兵,想要痛擊何灌的近千名士兵,給他留下一個深刻的教訓,不過何灌並沒有因此退縮,而是帶著自己的士兵來到雙方對峙的空地面前,準備和遼軍來一次正面的交鋒。
何灌三箭震退敵軍
還沒等雙方正式交戰,何灌便上前展現了自己的能力,拔起自己身後的弓箭射向了遼軍,不過接連發出的三箭並沒有射中遼兵,而是全部歪向了遼兵後方,這時候遼兵開始仰天大笑,調侃何灌這樣的箭術不配做將軍,不過何灌並沒有受到影響,而是淡定地捋著自己的鬍鬚。
等到遼兵望向身後的石頭時,臉色突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原來此前的這三支箭並沒有射偏,而是全部射入了遼兵身後的石頭中,看到何灌彈無虛發,遼兵頓時感到十分害怕,畢竟接觸過箭術的人都知道,畢竟箭鏃在碰到石頭後,往往會出現箭頭或箭杆被折斷的情況,射入石頭中的可能性極低,普通人根本做不到。
看到大宋將領何灌本領高超,遼兵也知道強行打這一場仗,最終只會是自討苦吃,畢竟遼兵的鋼甲再先進,也比不過身後懸崖的石頭,這時候幾千遼兵急忙轉身逃跑,何灌也憑藉自己高超的箭術,在這次的對峙中不戰而勝。
《宋史·何灌傳》中以「遼人常越境而汲,灌親申畫界堠,遏其來,忿而舉兵犯我。灌迎高射之,發輒中,或著崖石皆沒鏃,敵驚以為神,逡巡斂去。」記載此事。
何灌威名傳遍宋遼兩國
得知大宋有這一將領後,遼兵再也沒有踏入何灌畫好的邊界,而何灌也因為這一舉動,在整個大宋朝廷出了名,就連遼國朝廷也得知大宋有何灌這樣一個「神箭手」。時隔30年,遼國蕭太師來到大宋,再次提到了當年雙方對峙一事,這時候作為接待人員的何灌表示「我就是何灌」,蕭太師聽到後肅然起敬,急忙起身拜了何灌。
小結
在大宋擔任將領的何灌,除了有三箭震退敵軍的威名,還在做河東將時期以一箭雙鵰射殺兩名敵人,嚇得西夏軍隊急忙撤退。只可惜一代英雄也有隕落之時,在62歲率兵抵抗金兵時,何灌在大戰三天後受傷,最終戰死在了陣地上。
雖然何灌在北宋年間並不足以和嶽飛這樣的將軍齊名,不過他也為大宋抵抗契丹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面對仗勢欺人的遼兵,何灌作為大宋將領沒有選擇退縮,而是以強硬的態度回應,並且用實力讓對方心服口服,三箭震退敵軍的佳話,更是成為了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看完大宋將領何灌的故事後,有什麼想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