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黑天鵝》上映十周年,就像我昨天文章中說的,十年前也就是00年代的最後時刻,真的湧現出了很多經典的作品,而娜塔莉·波特曼也憑藉這部電影,成功問鼎奧斯卡影后。《黑天鵝》的類型其實不太好定義或者歸納,我更願意將它放到心理驚悚片的範疇之中。我們從這部電影中不僅看到了一個有些暗黑的故事,更能夠通過這部電影,找到鏡像中的自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黑天鵝」的一面。
精神分裂症是驚悚片的常見主題,因為精神分裂導致的多重人格不僅為影片帶來了敘事上更加複雜多意的可能性,同時精神世界中的各種幻想在電影的視聽手法之下可以延展開來,成為風格化的影像,也為電影增加了神秘、恐怖和懸疑的氛圍。因此,精神分裂題材電影一直以來都是類型電影觀眾喜愛的題材之一,從「開山鼻祖」《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開始,精神分裂題材電影持續不斷地為影史創造佳作至今。
2010年上映的由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執導的《黑天鵝》也是精神分裂題材電影重要代表作之一。影片獲得了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提名,並且助力娜塔莉·波特曼拿下最佳女主角。今天正好是這部電影上映十周年的日子。
英國心理學家葛雷格裡·貝森特提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雙重束縛,指一個人同時在不同層面向另一個人發出互相牴觸的信息,對方必定做出反應,但不論他如何反應,都會得到拒絕或否定,容易使人陷入兩難的境地,精神分裂症狀就是這種痛苦的表達。因為接收信息的人無法表達心理上的矛盾感受。由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主人公妮娜在影片中受到的雙重束縛分別來自於她的母親、託馬斯和天鵝皇后,在視覺上則呈現為鏡像。
由於人的記憶是有連續性的,而幻想則是孤立、斷裂而存在的。因此,這也成為人們檢視真實與幻想的分界尺。通常來說,幻想是不可能變成現實的,但是在電影這一造夢機器之中,這條鐵律卻是可以被改變的,在《黑天鵝》中妮娜的幻覺之間通過鏡像和意象產生連續,並最終呈現為一個完整的表現體。
妮娜的家就是一個由母親以無數鏡像築起的鏡牢,壓抑著妮娜二十幾年來的欲望和情感。一個早晨,妮娜在夢醒之後於鏡中發現了背上的傷痕。作為非現實的夢和現實世界的家,區分兩者的不是夢醒,而是妮娜醒來後兩次照鏡子的行為。鏡子不止發揮連接兩個世界的作用,傷痕的出現使得鏡像得以接續完整,鏡中影像也成為了幻想世界。而後,每次傷痕出現在鏡中,都是越來越嚴重,最終在《天鵝湖》演出首夜徹底長成巨大的黑天鵝之翼。
家裡的走廊兩側掛著許多鏡子,當妮娜喝醉後帶著莉莉回家,畫面中的妮娜在鏡子中分裂成為數個自己,白天鵝在此刻被撕碎。母親的屋子裡雖然沒有鏡子,但是有許多自畫像。畫像如同鏡面,映出面孔。而表情可怖的自畫像正是母親對妮娜強烈的控制欲的外化。還有妮娜手機屏幕上的母親字樣……種種一切都是母親對於妮娜的雙重束縛。
而另一個對妮娜進行雙重束縛的鏡牢來自於舞蹈總監託馬斯。擁有巨大落地鏡和許多化妝鏡子的排練廳是一個天鵝湖般的王國,而託馬斯,這個王國裡的魔王羅斯巴特,擁有至高的權力,他摧毀了白天鵝,孕育出黑天鵝。
排練廳對於妮娜本應該是逃離母親控制的夢幻島,但是她並未在這裡獲得解放,反而被一面面巨大的落地鏡困住。在落地鏡前,她被審視、貶低甚至摧毀。只有掙脫鏡子的時刻,她才有可能得到解脫。但是這個時刻卻只存在於託馬斯的辦公室裡,她散開頭髮,塗上口紅,展現被壓抑已久的欲望。因此,即使妮娜獲得一時的成功,她依舊是恐懼和沮喪的。
隨後,妮娜被選為天鵝皇后,由於沒有達到託馬斯的要求,她時刻面臨被替代的窘境。因此當她坐在空無一人的舞廳那巨大的鏡子前獨自神傷時,莉莉走進來示好,但是這種示好卻更像是一種輕蔑地嘲弄。最終,妮娜落荒而逃,她對莉莉的恐懼亦是對託馬斯的恐懼。妮娜始終害怕自己淪為上一個天鵝公主貝絲。在託馬斯的王國裡,她和貝絲只是過去與未來的區別。
天鵝皇后是託馬斯排演的新版《天鵝湖》第一主角,劇中黑白天鵝創新性地融為一體,由一個女演員來分飾兩角,既要飾演純潔的天鵝公主,同時又要飾演惡魔之女黑天鵝。天鵝皇后對於妮娜的雙重束縛是最重的,也是最難以察覺的。作為舞劇主角天鵝皇后的化妝間,彰顯的是一種等級差異,承載著妮娜最深處的欲望。特別是那面化妝鏡,它是天鵝皇后對妮娜雙重束縛的意象化。
當妮娜偷偷進入這間化妝間後,坐在梳妝檯前,端詳自己,同時偷走了口紅和耳環還有指甲刀。但是當妮娜開始嘗試去成為天鵝皇后時,她不僅因為欲望到滿足而愉悅,也因為無法表現好黑天鵝而受挫。黑白天鵝在化妝鏡中戲弄著妮娜,妮娜在這掙扎中逐漸分裂至瘋狂。
首映之夜,下定決心化身為黑天鵝的妮娜,終於不再瑟縮像是第一次偷偷潛入一般,大方地坐在了這個化妝間的鏡子前,像化妝間真正的主人——天鵝皇后一樣,說服或者說是通知了託馬斯啟用她。
最終,妮娜將幻想中穿著黑天鵝服裝的的莉莉狠狠推到了鏡子上,鏡子碎裂,而她用鏡子碎片「殺死」莉莉,其實是用碎片捅傷自己。自此,妮娜徹底成為黑天鵝,也徹底掙脫了最後的雙重束縛。成為天鵝皇后,殺掉過去的自己,從空有舞蹈技巧、缺乏性吸引力的女孩,成為最後張開雙翼於高臺墜落、獲得愛慕的「完美女人」。妮娜只有成為天鵝皇后,才能打破束縛,而成為天鵝皇后意味著毀滅。這才是整部影片最大的悲劇,也是最大的高潮。
毀滅才會完美。
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利用鏡像來表現雙重束縛。《黑天鵝》中的鏡像,不止是以鏡子的形狀而出現,還以地鐵車窗、畫像等形式出現。頻繁出現的鏡像,是導演在對觀眾不斷進行提示。《黑天鵝》用鏡子建立起一個幻想依存的鏡中之,在這裡真實和幻想共述一事,黑白天鵝一體兩面,幻想最終成為現實,或者說共為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