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是黑豬還是白豬?

2021-01-08 騰訊網

20世紀下半葉,中國的豬,經歷了一次史詩級偷梁換柱

其變化之徹底,讓今天的中國人,幾乎毫無察覺。

去問一個年輕人,豬是什麼顏色?對方十有八九回答:白色。

看過《小豬佩奇》的小朋友會說:粉紅色噠!

事實是,「豬是白的」這一概念,在中國也不過三四十年。

豬的古稱,有「烏金」「黑面郎」「烏將軍」,又有「烏鴉站在豬身上——誰也別嫌誰黑」之類俗語,說明從前,在中國人心目當中,黑色才是豬的主流

中國第一名豬,二師兄豬八戒也可以現身說法:

1927年的《盤絲洞》,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西遊記》題材電影,片中豬八戒是黑色的。

奇愛博士

1962年的戲曲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豬八戒的紹劇臉譜也是黑色。

然而,到了我們最熟悉的1986版電視劇《西遊記》,它已是一頭大白豬了。

▲一張自帶BGM的劇照

二師兄突然「脫非入歐」,只能說明一件事:

至晚到1982年,也就是央視版《西遊記》開拍那年,中國人對豬毛色的認知,已經產生巨大變化。

其間,必然發生過一次深遠的變革,才能讓人們忘掉八戒的本色。

這場變革,始於上世紀50年代「洋豬」來華

1950年,中國第一次小規模引進蘇聯大白豬,60年代,開始大規模引進原產英國的約克夏豬。

1963年,丹麥長白豬登陸中國;1972年尼克森訪華,又捎來兩頭美國杜洛克豬。

這些豬的標誌,都是通體白色。

▲1960年,郵票上的豬還是黑白花色

但那時,「洋豬」的引進,整體規模並不大,養殖技術也在摸索,不少外來豬種因疾病或雜交,一來中國就絕種了。

真正的大潮,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富起來的中國人都發現,豬肉是吃得起了,可是豬不夠吃了。

雖然到1982年,中國一年的肉豬出欄頭數已突破2億,但還有上升的需求和空間。

「養的不如殺的多」,是老人形容當年養豬狀況的一句話。

▲1978年,山東蒙陰縣遍地黑豬

土豬長得太慢了,實在沒法滿足中國人的肉食需求。

一頭豬,要長到200斤左右才算成年,土豬要長這麼大,至少需要8-9個月,有些種類要一年以上。

而一頭「洋豬」,半年就能長到200-300斤,生長周期大大縮短,出欄更快,賣相也更好。

如此瘋長,才能跟上中國人越吃越快的胃。土豬從此被甩在了後面。

久而久之,隨著洋豬遍地,土豬式微,中國人腦海裡的豬,也就成了白色。

要是一年不殺土豬,只吃洋豬,土豬的血脈,也許會被保護得更好——回想當年的老人這樣說。

這當然不可能。即便土豬洋豬一起上,到今天也不夠中國人吃的。

到2017年,中國豬肉年產量,仍然高踞全球第一。這一地位,中國早已維持了多年。

當年,全球豬肉產量為11103.4萬噸,單是中國,就佔了5544.9萬噸,約等於全球一半。然而,那年又進口了119萬噸豬肉——還是不夠吃。

豬肉需求越大,洋豬越受歡迎,土豬越來越沒人養了。

南方農村報

除了不夠吃,土豬消亡的另一原因是,不夠瘦

我們今天吃的肉豬,按經濟類型劃分,大致可分為三種:脂肪型、瘦肉型、肉脂兼用型。

成華豬一類土豬,基本屬於脂肪型豬,特點是生長周期慢,脂肪含量高。

一頭土豬的瘦肉率,只有40%左右,胖出一身褶子,腿又短,站起來肚皮都快貼地了。

桂林市農業局

而丹麥長白豬、杜洛克豬一類「老外」,多數屬於瘦肉型

一頭丹麥長白豬,6月齡就能長出60%以上的瘦肉。這效率,可能比人類肥宅健身6個月都高。

隨著中國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瘦肉的需求也日漸增長。

從前難得吃頓肉,就吃肥的,好好享受脂肪;後來生活好了,為了口味和健康,就愛吃瘦肉了。

十億人都想換換口味,那影響可就大了。

葉心源

▲80年代浙江台州人買豬崽

出瘦肉的洋豬,自然更受市場歡迎,至於一身膘的成華豬,就讓它在歷史長河岸邊睡個懶覺吧。

這一覺睡了好多年,成華豬伸個懶腰(假如有腰),睜開小眼睛一看,小夥伴們全消失了。

由於市場淘汰,遭遇棄養,中國土豬品種,經歷了嚴重的衰落與消亡。

不少種類,失去了原生血統,要靠不斷雜交,才能留存一絲血脈。

兩次稀釋血統生出來的「內三元」,成了土豬血脈傳承的希望。

我們惋惜土豬的消失,倒不是因為多好吃——再好吃,能好吃上天?

只是因為,一道中國菜飄香萬裡,它的源頭,依然在草創之際,鐵鍋大灶的土豬香裡。

那味道,像每個人的老家一樣老。

土豬的永別,正在中華大地的每一處,不斷發生。

有媒體調查,土豬瀕危的嚴峻程度,絕不亞於任何一種保護動物。

比如,浙江人民深愛的兩頭烏

一大塊東坡肉,要煮得酥爛不膩,用力一夾,順筷而斷,「兩頭烏」是上上之選。

▲小時候看《濟公》,最眼饞這一口東坡肉

「兩頭烏」顧名思義,只有前臉和後臀是黑的,天生異相,自有不凡之處。

金華火腿的原料,曾經也是「兩頭烏」。沒有味精的時代,一塊火腿的鮮,滋養了無數中國菜,肉質自然重要。

新華社

然而,「兩頭烏」也在面臨危機。由於生長周期較長,2013年到2014年7月,整個金華市,也只養了5010頭「兩頭烏」母豬。這個數字放在全國,實在太渺小了。

複雜的飼養、稀少的產量,讓「兩頭烏」肉價達到40元一斤,成了脫離群眾的高端肉食。

▲當寵物豬也可以吖!

此時,東北人全場一起低下頭,好像有事兒在發愁。

也許是因為,沒有東北民豬,豬肉燉粉條、鍋包肉、溜肉段都不香了。

古谷

來自東北的清朝皇室,過年祭祖,煮神豬必不可少——那講究可多了。

選定的神豬,必須通體全黑,沒有一根雜毛,這正是東北民豬的特徵。

據傳,神豬必須在東北人家養大,而可以確定的是,要煮豬祭祖,必須專程回到龍興之地盛京,從舊宮帶回當年煮豬的老湯——

吃不著東北豬,也得吃煮過東北豬的湯,才叫一脈相承。

▲《延禧攻略》裡,皇親分食胙肉

然而,清朝皇帝瘋狂打call的東北民豬,也遭遇過巨大危機。

吉林省某市,曾在九個月內,只有212頭「疑似」東北民豬屠宰上市,僅佔全市比例0.99%。

同樣,寺門前豬在湖南衡陽人眼裡,不僅是辣椒炒肉的首選,也是花紋堪比神戶牛肉的神品。

然而在2005年,寺門前豬公豬,只剩下了一頭。

一笑

膠東人愛吃豬頭肉。濃濃的滷湯,豬頭烀得皮酥肉爛,拿刀一切,醬汁順刀流,肉塊滾刀落。

濰坊諸城人更精緻,好豬頭加料燉煮,再用紅糖小米一燻,諸城燒肉沿街叫賣不絕。

但山東的裡岔黑豬,遭遇過僅剩172頭的豬生低谷,再絕的吃法,也難以回到從前。

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保護培育,一些土豬的產量,逐漸有了起色。

在吃貨遍布的中國,也有一些土生小胖胖,倍受當地人民寵愛,至今繁盛。

祖國南端的小夥伴,已經按捺不住了。

比起不在海南的海南雞飯,海南人更願為臨高乳豬四處安利,瘋狂打call。

別人拿泔水、精料餵豬,已經是高規格,海南人餵臨高乳豬,要用大米稀飯拌小魚!

長到十來斤,海南人對它們的愛,就轉移到了餐桌上:

能拿乳豬當早餐的,全國恐怕也只有海南了。

臨高娛樂圈

▲臨高烤乳豬

一盤乳豬,或蒸或烤,配一盤酸菜,就一碗米飯,再來杯糯米酒或地瓜酒,一上午舒舒服服。

蒸乳豬流下的湯,海南人都不放過,加黃豆一煮,又是一味佳餚。

臨高娛樂圈

▲蒸了也很好吃呢

有海南人的守護,要想臨高豬滅絕,除非彗星撞地球。

正因為這樣,即便土豬曾經黯淡,我們也不悲觀。

哪怕當年,我們為洋豬捨棄土豬,所追求的,也是更美妙的口感、更極致的享受。

只要愛吃的人一直在,遲早會再次發現土豬之美,胃口大開——吃遍天下的中國胃,永遠是最大的市場。

要保護祖國山河的豬豬,就一個字:吃!

相關焦點

  • 豬八戒究竟是黑豬還是白豬呢,豬八戒的品種一直存在爭議
    豬八戒是黑豬還是白豬?我們小時候看過關於豬八戒的影視作品裡,豬八戒以黑豬的形象出現的螢屏中的比較多,豬八戒更早的出現是在黑白電影上,那是分辨不清的黑豬還是白豬的,但是在近些年豬八戒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的形象,大部分都是以白白胖胖、肥頭大耳的形象呈現在大眾的視線當中。
  • 豬八戒到底是白豬還是黑豬?
    真實的豬八戒不僅長相奇醜,還是一頭大!黑!豬!  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豬八戒,第一次亮相是在《西遊記》的第十八回。 不知道吳承恩有沒有去過西藏,看過豬八戒的這個原型,才寫出黑胖漢形象的豬八戒。就算沒去過也沒有關係,畢竟中國有四分之三的本土豬種都是黑豬。
  • 你知道豬八戒是白豬還是黑豬嗎?
    我想大家對《西遊記》並不陌生,師徒四人裡面,要說最醜的那個,你肯定會聯想到豬八戒。在我們現在看到的電影當中,他都是肥頭大耳的大白豬。但其實真正的豬八戒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要說這都八戒的前身,那可是威風凌凌的天蓬元帥。
  • 豬八戒是白豬還是黑豬?
    然而熟悉原著的朋友們可能知道,這些影視劇中塑造的憨態可掬還有點「慈眉善目」的豬八戒形象好像欺騙了我們。真實的豬八戒不僅長相奇醜,還是一隻大黑豬。看起來,吳承恩並沒有用故事發生的時間稱呼西藏,而是用了他所處的朝代。所以豬八戒根本就是一隻西藏豬。你看到的白豬都是進口的在中國本土豬種中還真有西藏豬這個物種,長成這樣:
  • 養本地黑豬好還是養雜交白豬好?
    養本地黑豬好,還是養雜交白豬好,這個真的不敢妄下斷語,要結合飼養方式和效益等多方面進行分析。黑豬是我國的傳統品種,在我國已有近五千年馴養史。本地黑豬的繁殖力和抗逆性都較好,性情溫順,能大量利用青粗飼料,比較耐粗飼,並且肉質味感好,肥而不膩,香味十足。
  • 豬八戒是白豬還是黑豬?一直被誤會多年,其實作者早已說明
    說起豬八戒這個角色,想必大家都是非常非常的熟悉了,在各種各樣的電視劇、電影當中,出現了無數次,在大眾的印象中,八戒是一個比較「可愛」的角色,在劇中,只要是八戒一出場,不論是動作還是語言,都是非常的搞笑的,自帶歡樂效果的。
  • 養黑豬和白豬哪個掙錢?黑豬比白豬好嗎?——閻溝黑黑豬
    養黑豬和白豬哪個掙錢?黑豬比白豬好嗎?養殖黑豬和白豬哪個賺錢呢?在懂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充分的了解黑豬與白豬才能分辨出哪個最適合我們。黑豬與白豬都是屬於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豬肉,但是相對來說,現在市場上白豬肉要比黑豬肉多得多。
  • 黑豬與白豬的不同特點和特性
    在放養狀態飼養黑豬的生長周期一般為18-22個月,黑豬毛色油黑、抗病性能與繁殖力強、耐寒冷,不怕陽光照曬,但生長緩慢,而且黑豬肉皮上面的毛根會殘留在豬皮上面非常顯眼,讓人看見會有些擔憂和顧慮,影響購買慾,白豬同樣有殘留的毛根,但因白毛和豬皮顏色接近,肉眼根本看不出來。
  • 科學的分析豬八戒到底是什麼豬,黑豬還是白豬?
    這一點讓這個問題變得特別的棘手:豬八戒完全有可能是白底黑紋花豬或者黑底白紋花豬。這特麼就上升到了哲學高度了。豬八戒到底是黑質而白章還是白質而黑章?用明代也就是《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生活的明代來考證豬八戒的品種是不可靠的:第一,大家都知道,神仙成仙之前要修煉很多年,豬八戒出生日期不大可能是明朝;第二,明朝也是有白豬有黑豬的。
  • 黑白PK|黑豬和白豬,誰是生娃達人?
    白豬生長周期短、生長速度快,資金回籠快!(6個月就能達到200多斤)白豬飼料吸收及轉化率高,長再肥也能瘦肉多過肥肉母豬繁殖性能好,8個月就可以配種,一次產仔10-11隻而黑豬嘛,養殖散戶們表示真心不想養...
  • 關於散養黑豬和圈養白豬,你知道他們的區別嗎?
    尤其是豬肉,儘管它是餐桌上常見的食物,但是人們對豬肉還是知之甚少,雖說黑豬和白豬同屬於豬,但是「豬」和「豬」之間畢竟還是有區別的。目前豬按照地域可劃分為以下品種華北類型:民豬、黃淮海黑豬、裡岔黑豬、八眉豬等;華南類型:滇南小耳豬、藍塘豬、陸川豬等;華中類型:寧鄉豬、金華豬、監利豬、大花白豬等;華東類型:皖南黑豬、楊山黑豬;江海類型:著名的太湖豬(梅山、二花臉等的統稱);西南類型:內江豬、榮昌豬等;高原類型:藏豬(阿壩
  • 內地首批供港黑豬產自湖南 比普通白豬身價高1倍
    內地首批供港黑豬產自湖南 比普通白豬身價高1倍 來源:紅網 作者:劉容 林俊 編輯:楊滋 2015-07-23 21:18:52
  • 為啥散養黑豬的價格要比白豬貴很多?這其中的原因不看不知道!
    在市場上,散養黑豬要比白豬貴得多,每個人都知道,口味上的細微差別,還不足以使散養黑豬的價格比白豬高很多,那麼散養黑豬和白豬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哪些方面影響了散養黑豬的價格。一、散養黑豬與白豬生長周期的差異從品種的角度來看,黑豬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本地豬,白豬是我們所說的進口豬,因此,兩者的生長周期不在同一水平,黑豬的生長期約為一年,其生理才可以達到完全成熟,而白豬的生長周期通常約為4-5個月,而生理還不能完全成熟。
  • 如果你想養豬,養過黑豬嗎?它們和普通的白豬可不一樣
    現在很多的農民朋友,都開始養起了豬,雖然現在豬肉很便宜,但是在豬成規模之後,還是能賺到很多錢的。但是現在養普通白豬的人已經越來越少,在很多的超市裡,我們會看到有專門的黑豬肉出售,而且它們的價格要高上一些,人們也是十分的喜愛,那麼同樣是豬,黑豬肉和白豬肉有什麼區別呢?
  • 扒一扒中國豬的歷史,從鄉下黑豬到進口的白豬,我們經歷了什麼?
    然而老百姓日常吃的最多的還是豬肉,據數據分析:我國每年消耗掉的豬肉已經超出5000萬噸,佔據全球市場的一半以上。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中國豬的歷史,為什麼現在吃不到經典的土豬肉了?歲數稍大一點的人都有這樣的感慨,不管怎麼烹飪現在的豬肉都比不上上世紀80年代的口感。其實這不僅僅是飼養方式不同造成的結果,更是因為豬肉的品種已經發生改變。
  • 黑豬進去白豬出來,豬還沒反應過來毛就沒了!
    黑豬進去白豬出來,豬還沒反應過來毛就沒了!豬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食材,很多人都說過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見過殺豬宰豬的場面,將一頭活豬殺掉,然後把他的肉分成一塊塊的。這全程下來可是一個不小的工程,通常需要5~8個人合力才可以把一頭大豬給拿下。脫毛神器!
  • 為什麼說散養黑豬要比白豬好吃?
    現在市面上我們見到的豬肉通常是白豬肉,這樣的豬肉雖然也是豬肉的味道,但是沒有那麼香醇,而且在營養上也無法與之前的豬相比,而散養黑豬則不同,黑豬是我國的本土豬種,體格健壯,而且相比於白豬來說,黑豬更加「勤快」,每天都要在山林中奔跑跳躍,所產出的黑豬肉自然味道更加濃鬱。
  • 豬八戒到底是什麼豬?既不是大白豬,也不是野豬,原型好吃得很
    提起豬八戒,大家眼前就會浮現出肥頭大耳,長嘴圓肚的大白豬形象,這要歸功於86版《西遊記》對豬八戒的成功塑造;但這不是原著中豬八戒的形象,並且與之相差甚遠。豬八戒豬頭人身,肥頭大耳倒是不錯,但絕不是大白豬,而是頭黑豬,體型也不大,腦後還有一溜鬃毛。
  • 黑豬進去,30秒後,白豬出來!這是經歷了什麼?
    黑豬進去,30秒後,滑溜溜的白豬就出來了↓↓天吶,這是發生了什麼,你們誰知道,舉手回答一下。接下來我們看一個全自動化殺豬:可愛的小腦袋剛露出來,就被一招斃命↓↓看到掙扎的豬師弟,甚是心疼,這可是電暈了。
  • 飼養白豬為什麼沒有散養黑豬的肉好吃呢?
    它們生長在山林之中,山林間有食物,有水源,有足夠的運動空間,散養黑豬對於生長環境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生長的山林要遠離人群和都市,使食物和水源都不會受到汙染,而生長在這樣的山林中的它們吃的自然是山中自然生長的山果野菜了,飲的是山泉水,而且它們的「豬倌」還會經常為它們精心搭配輔助飼料,飼料主要是由玉米、豆粕、麥麩等等粗糧組成的,其中不含添加劑,而且為了避免它們長肉,沒錯,你沒看錯,就是為了避免它們長肉,豬倌還會為散養黑豬制定每天的運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