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小夥伴們,好久不見,我是手殘鐺改名的張小手。
今天是2019年8月26號,我學伯裡曼大概有一個多月了,今天來寫個讀書筆記,總結一下學習心得。
(其實我就是沒事做想水個文,沒別的點JPG。)
來介紹一下我買的這套書。
這套書名叫《伯裡曼人體繪畫教程全集(套裝共5冊)》。
看書名就知道,這套書分5冊,廢話!
分別是《伯裡曼百手圖冊》、《伯裡曼人體繪畫技法》、《伯裡曼實用人體解剖》、《伯裡曼著裝形體繪畫·伯裡曼頭部、五官和面部繪畫》和《伯裡曼人體構造》。
其實這5本書也可以分開買,看個人需要吧。
其實我當初也只想學習一下布料褶皺的畫法而已,買一本畫著裝形體就夠了,可,誰讓我土豪呢,所以就買了一套。
(我覺得書架上擺套裝顯得霸氣。)
下面我給大家匯報一下我學這套書的過程。
(其實我最初只想看講著裝那本,但買都買了,不看也浪費,乾脆全部系統看一遍咯。)
1、《伯裡曼人體繪畫技法》
我首選這本是因為書名,看看,人體繪畫技法,牛,給我那種「只要看了這本書畫技就能離地飛起」的幻覺。
這本書主要講了人體描繪、構造,以及平衡杆,以及節奏感,以及巴拉巴拉……(都是藝術專業詞彙。)
不過就我這個只知道臨摹,也沒學過人體肌肉的美術半吊子來說,還是不明所以,書上那些人體究竟是怎麼畫出來的?我根本就不得要領。
所以這本書我學得非常粗略。
(臨摹圖就跟鬼畫符一樣。)
大概就臨摹了一兩張,我就果斷放棄,只學了一些構圖之類粗淺的知識。
翻遍全書,我只學到人體姿勢的平衡,就是書前面幾頁的內容。
(沒學會就是沒學會,咱老實人,不吹。)
2、《伯裡曼實用人體解剖》和《伯裡曼人體構造》
第一本書翻完後,我又拿了一本來看。
起先我只拿了這兩本書的一本,因為我以為書既然是單獨裝訂,就應該是單本獨立的,所以就只拿了其中的一本。
而且起先我還莽過一隻視頻,說這兩本書的內容還是和第一本重複,還叨叨說這倆書其實可以忽略不買。
(事實證明,我就是個學渣,根本不懂什麼叫參考書。)
沒錯,這兩本其實可以看作是第一本的參考書,是《伯裡曼人體繪畫技法》的內容補充。
這兩本書都講到了人體肌肉的結構和肌肉名稱。
不過略有不同的是,《伯裡曼實用人體解剖》更細緻的講了人體肌肉下的骨骼,以及骨關節的榫接和肌肉與骨骼之間的連接,解釋了人體運動時骨頭和肌肉的活動關係。
而《伯裡曼人體構造》的側重點在肌肉,除了我們平時在肌肉男身上能看到的肌肉,比如肱二頭肌、胸肌、腹肌、臀;還講了那些表面可見的肌肉下,更深層的肌肉組織。
我還曾經花時間背過人體肌肉的名稱和位置。
(花了好長時間,有些不能理解的地方,我抓了我爸這個老肌肉男當3D模型來看,還經常自己摸自己,雖然我沒肌肉。)
等終於把這些肌肉摸清背熟之後,我突然發現,其實平常畫人畫不了辣麼細緻,我只用把人身上各個位置的肌肉數目記下來就可以了,不用背。
肩膀4塊肌肉、上胳膊2塊肌肉,前胳膊3塊肌肉……
把這兩本書學熟後,我又回過去看第一本《伯裡曼人體繪畫技法》,這下學起來就容易多了,閒來無聊就臨摹個肌肉男,看看都養眼,嘿嘿。
(不好,被你們知道我是腐女。)
3、《伯裡曼著裝形體繪畫·伯裡曼頭部、五官和面部繪畫》
看完了前3本,這才輪到著裝,就是我最初只想學的這本。
而我之所以一開始跑去學人體,就是因為衣服是穿在身上的,如果身體畫不好,衣服怎麼畫也走形,好不了。
這本書分2部分,前面一半就是我想學的著裝,也就是衣褶;後一部分講五官,內容也類似第一本,但區別在有繪畫案例,還講了各年齡段的五官比例和表情。
先說衣褶。
衣褶吧,我的體會就是,老難畫了。
原本我以為搞懂人體肌肉後再學衣褶還不就像屠龍刀切菜一樣簡單?但實際吧,衣褶這玩意兒還真難說。
衣褶的隨機性很大,而且要畫好還必須考慮疏密布局。
(哎呀媽呀,腦瓜疼……)
至於五官。
面部表情也是真難把握。
(其實我還沒有學全,翻看了一下,覺得有難度。)
不過我已經想好了,學不來的話就畫殭屍臉!
4、《伯裡曼百手圖冊》
手這玩意兒最難,關節多,不好把控。
而且翻遍整套伯裡曼,我也沒有找到任何敘述手比例的技巧。
我到百度搜索了一些畫手的補充資料,比如中止的長度和手掌一致,拇指尖長至食指第二關節處……但老實說,這些對畫好手沒什麼用。
(難怪伯裡曼不講,看來伯裡曼也是實在人哪!)
好了,5本書都講完了,我估計我可能再學個一星期就可以回來做視頻。
視頻畫什麼內容呢?你們有想法不?
最近一段時間門頭畫畫,感覺有點自閉。
哦,對了,關於伯裡曼這套書我還想說一句:
不知是不是翻譯不當的關係,這套書的文字解釋有相當一部分是讀不通的,當然,這也可能是我閱讀能力的問題,總之我是反覆讀了很多遍,依然雲裡霧裡,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