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有信仰的年輕人講信仰的故事——浙江青年宣講團的「後浪潮音」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讓有信仰的年輕人講信仰的故事——浙江青年宣講團的「後浪潮音」

  新華社杭州8月5日電 題:讓有信仰的年輕人講信仰的故事——浙江青年宣講團的「後浪潮音」

  新華社記者魏董華、吳帥帥、李平

  在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一位青年工程師正在分享一個關於小小軸承的大國重器故事;

  在嘉興南湖紅船旁,一批青年師生用一出話劇「還原」了一段崢嶸歲月;

  在人跡罕至的羅布泊,一批「90後」浙大學子在尋找一種「馬蘭花」的精神……

  他們是各行各業的「80後」「90後」,他們用小切口、身邊事呈現大主題、大道理,他們既是新思想新理念的「忠實粉絲」,又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優秀講師」,他們正在用信仰的故事回應「時代之問」和「歷史之問」。

  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在浙江,「青年講給青年聽」現象正蔚然成風,「後浪潮音」帶著信仰的力量,在青年人中引發共情共鳴。

  青年人講青年人聽

  透過辦公室窗戶,26歲的中浙高鐵軸承有限公司員工張佩思每次都會被牆上的一句話激勵——「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

  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深深印刻在他腦海中。與之相關的種種經歷也成了他最想與人分享的故事。

  半個多月前,張佩思加入了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為大國重器貢獻青春力量」成了他的宣講主題。

  張佩思說,中國高鐵風馳電掣,但有一個重要零部件仍依賴進口,這就是精密軸承。2016年,張佩思畢業後進入了一家行業內頂尖的外資軸承企業。這段工作經歷讓他清醒地認識到,技術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會被「卡脖子」。

  「在這家外企,中國技術要毫無保留地交出去,而對方的尖端技術卻對中國員工保密。」這深深刺痛了張佩思,他最終選擇離開這家外資企業,加入了中浙高鐵軸承有限公司。

  在中浙高鐵,張佩思與其他研發人員一起,致力於打破高端軸承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2019年9月,中浙高鐵參與研發的「時速400公裡變軌距軸承」項目成功交付,被應用於「一帶一路」上的中歐班列。通過這一技術列車可自行調節和適應軌距,提高了線路運載效率。

  如今,他利用周末時間奔走於企業和學校,向青年人講述這段關於中國製造的故事。「製造業很辛苦,但一個國家的製造業不能沒有人才。」張佩思說。

  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顧問胡堅表示,共同的經歷、共同的年齡段加之共同關注的問題,年輕人講給年輕人聽,可以平等探討,最容易收到宣講的好效果。

  鄉村農技員、基層女民警、電臺主播、高校輔導員……他們用青年喜歡的語言把黨的創新理論講給青年聽,讓理論宣講年輕化。

  截至目前,浙江省已形成400餘個基層特色宣講團,其中300餘個由「80後」「90後」負責運行;5000多名基層宣講骨幹中,「80後」「90後」佔80%以上。

  有信仰的年輕人把信仰講給年輕人聽

  信仰是什麼?

  對於嘉興學院紅船劇社一群20歲出頭的年輕主創人員來說,信仰是他們在話劇《初心》最後一幕,合唱國際歌時流下的眼淚。

  話劇《初心》由嘉興學院師生共同創作,重現了中國共產黨創立的光榮歷程。

  自2017年12月首演以來,這部劇已在多地高校累計演出40多場,累計觀眾超過15萬人。

  浸潤、洗禮、傳播……一出話劇也是一次生動的宣講。

  「我總是在想宣講的效果在哪裡?在話劇《初心》中我找到答案——在演員飽含熱淚高唱《國際歌》的場景中,在臺下觀眾專注的目光裡。」嘉興學院文法學院黨委書記洪堅說。

  在距離嘉興南湖近4000公裡外的新疆羅布泊,一曲《馬蘭謠》讓人心回大漠:

  有一種花兒名叫馬蘭,

  你要尋找她請西出陽關。

  伴著那駱駝刺啊紮根那戈壁灘……

  「艱苦奮鬥幹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馬蘭精神」激勵著25歲的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生李楊寧。

  「1958年,一支神秘的部隊悄悄向死亡之海羅布泊開進。他們接到的命令只有一個:『不準問幹什麼,不準問到哪裡去。』因為這是一項絕密任務——進行中國第一次核試驗……」故事的講述人李楊寧,也是浙江大學「馬蘭精神」學生宣講團的創始人之一。

  新疆馬蘭基地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核試驗基地。這裡人跡罕至,卻留下了王淦昌、程開甲、林俊德等一串熠熠閃光的名字。他們為新中國「兩彈一星」事業貢獻了幾十載青春。

  「馬蘭基地的10位院士裡,有4位是浙大畢業的。」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項淑芳說。2017年,浙江大學成立了馬蘭工作室,向學子們講述這些科學家們的故事,其中全軍掛像英模、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的事跡是主要宣講內容。

  1960年,林俊德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系,隨後便遠赴西北,在馬蘭基地隱姓埋名,參加了中國全部核試驗。縱使生命進入倒計時,他仍9次要求醫生同意自己下床工作。

  為了更好地宣講,李楊寧和宣講團成員從2017年起,每年都會前往西安、新疆等地,採訪、收集林院士的生平材料、故事細節,前後已整理了10萬多字的書稿。

  只有走近年輕人,才能走進年輕人。「拉近的距離,讓學生聽到他的英雄事跡時,不再只是一瞬間的感動。」項淑芳說,「天邊不如身邊,道理不如故事。只有身邊的信仰才能長久駐留。」

  截至目前,浙江大學「馬蘭精神」宣講團的學生宣講員已有19名,累計舉辦面向師生的主題報告11場,參與人數超過3萬人次。

  「蒲公英」的力量

  雖然漢語不太好,21歲的藏族女孩次仁卓嘎還是被話劇《初心》裡講述的那段歷史感動,尤其是劇中一段對話:「前途很遠,也很難,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看完首演後,她第一時間申請加入話劇社,負責每次演出的道具擺放。

  大一下半學期剛開學,她首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我高中的班主任告訴我,我考上的大學在南湖邊,那裡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

  次仁卓嘎出生在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年木鄉奴林村。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世了,靠著姨媽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2017年她考入了嘉興學院。

  如今,次仁卓嘎已經做好決定,畢業後回到西藏,當一名老師。疫情期間,她再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數據顯示,自首演以來,三年間,幾屆學生演《初心》、學黨史,團隊中先後共有200多人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隨著師生們的口耳相傳,綻放於西北大漠的馬蘭花被越來越多的浙大青年學子知曉。

  2019年4月,當大部分浙大機械工程專業學子忙著找實習、做設計之時,25歲的鄭萬裡卻選擇另一種生活:到荒漠中的新疆馬蘭基地,每天聽著軍號起床,接受體能訓練,一邊扛沙包,一邊寫論文。

  鄭萬裡曾在朋友圈分享了林俊德院士的事跡。有人留言問:「未來如何選擇?」鄭萬裡回復:「堅定不移跟黨走!」

  浙江大學有過相關統計,歷次「馬蘭精神」宣講後,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數量會在次日達到一個高峰。2019級本科生開學宣講後,第二天就有305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聽完「馬蘭精神」宣講後,24歲的李飛騰與宣講團成員來到西安參觀西北某研究院。這次出行在他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

  2020年畢業季來臨,李飛騰收到了眾多大公司拋出的「橄欖枝」。但他卻選擇了另一條路:到西北某研究院工作。

  李飛騰說,當年老一輩科研工作者放棄了國外高薪待遇、優渥生活,與他們相比,自己的選擇算不了什麼。「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

  與鄭萬裡和李飛騰一樣,青年理論宣講團的青年,如同一株株蒲公英,在自我學習中,傳播理念,飄向遠方……

相關焦點

  • 黃巖青年宣講團「成團」青橘潮音講述新時代好故事
    為進一步落實全省新時代青年理論宣講工作現場會精神,匯聚青年一代勇擔使命的磅礴力量,推動新時代青年理論宣講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111名青年組建了黃巖區「小青橘」青年理論宣講團。10月29日下午,黃巖區2020年「青橘潮音」理論宣講會暨「青年不設限」分享會在文體中心大劇場舉行。
  • 我講脫貧攻堅故事——中國聯通青年志願宣講團側記
    有這樣一支90後青年志願宣講團,他們的身影活躍在「凝聚聯通力量 共築全面小康」——中國聯通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匯報展現場,他們用青春之聲為參觀者講述展覽背後的扶貧故事,向總部及子公司各單位參觀者宣傳中國聯通扶貧實踐與成效。2020年10月至12月,宣講團陸續為在京各級黨、團組織和外部來賓宣講122場,服務3000餘人。
  • 浙江衛視等平臺再播《麻雀》 信仰之翼繼續飛翔
    浙江衛視等平臺再播《麻雀》 信仰之翼繼續飛翔來源:騰訊娛樂
  • 電影《信仰的味道》啟動儀式在京成功舉行
    《信仰的味道》追憶《共產黨宣言》譯者陳望道先生:一生信仰,化於巨著!電影講述的是愛國革命志士陳望道先生,在只有一條板凳、一盞油燈、一張木床的簡陋的柴房中,以信仰的力量作為動力和精神支柱,廢寢忘食「以墨代糖」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
  • 【宣講】黃桷樹下講故事,居民聽得津津有味
    【宣講】黃桷樹下講故事,居民聽得津津有味 2020-10-19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知道 Vol.012 眼睛信仰之第一章 —— "惡眼信仰"
    這是一個我們並不十分熟悉的信仰,我們姑且稱它「惡眼信仰」。 惡眼信仰,從公元前三四千年左右開始出現,其傳播影響的地域範圍幾乎遍及全球。中國文明,在歷史長河中,或多或少與之有接觸,有交流。蘇美爾文明板珠 引自《珠子的故事》朱曉麗解  構 後起的古埃及文明,將惡眼信仰繼承發揚成為優秀的傳統文化。
  • 國家重點精品大戲軍情諜戰大戲《信仰》圓滿殺青
    由鳳凰傳奇影業有限公司、遼寧天悅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核芯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北京海頌傳媒科技有限公司出品,花箐導演,秦俊傑、闞清子、甘婷婷、李乃文、齊建軍、鄭田野、吳雲飛等演員聯袂主演的大型軍事情報諜戰劇《信仰》在浙江橫店正式殺青。
  • 歷史是信仰的鏡子,傳統是信仰的本質
    正如本書的作者在序言中所提到的,「本書嘗試傳遞先知和使徒的信仰,其書寫角度乃是出於16世紀歐洲,以及21世紀北美思想界建構出來的一個觀點。」通過閱讀整本書,可以讓我們深入地了解基督教的重要神學思想,以及信仰主題,整本書的架構都是在圍繞傳統的神學體系,把高深的神學思想以易懂的方式講清楚,並且幫助讀者免於某些神學概念的辯論,把人的思想帶入到與上帝的關係中,並且以信靠和愛來回應上帝。
  • 現代曲劇《信仰》唱響江城|曲劇|信仰|武漢|林雨潔|羅丹青|河南省...
    本報訊 (記者大軍/文 三歌/圖)12月3日晚,作為第二屆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的參演劇目,由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創作排演的大型現代曲劇《信仰》在武漢珞珈山劇院精彩上演。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巡視員李霞,湖北省演藝集團總經理羅丹青,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藝術處處長黃寒秋、副處長解東和近千名江城觀眾一起觀看了演出。
  • 「信仰公開課——戰『疫』雲講演」,搭建「雲端」思政新課堂
    這是東南大學「戰『疫』雲講演」活動的第四講,超4萬人在線聽講,近5000多條評論,師生們「親臨」一線,深刻感受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醫護人員堅守崗位、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支援湖北及堅守後方的醫務人員帶領東大師生走近戰「疫」一線,直擊戰「疫」現場「同學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通過網絡直播在『雲端』集合,共同分享一堂特殊的『信仰公開課』。」
  • 信仰問題
    這個常志也算是妙人,擅書法,先為書吏後出家。李贄跟他聊過幾次,深覺其志向遠大,便高薪聘來。李贄評水滸,激情滿懷,擊節拍案,常發驚世之語,尤其讚賞書中的魯智深,以為魯智深是真修行,而不肯吃狗肉的諸位長老迂腐不堪。常志深受李贄思想的影響,舉手投足皆仿效魯智深。
  •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有趣的中國民俗信仰文化,居家保護神
    所以,中國的民俗信仰中就出現了大量的"居家保護神"。比如:門神、財神、灶神、井神、廁神、床神等等。凡是能帶來好運的,不管是什麼,都可以有神。信仰這些保護神能給我們帶來好運,並因此舉辦儀式和活動,就是所謂的民俗活動。有趣的保護神故事中華民族對居家保護神的信仰由來已久,蘊含了豐富的內涵和文化。可以說,居家保護神的發展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
  • 黃三繼《痛仰》後的傷感言情小說,你是我的信仰更是硬而澀的青梅
    喜歡言情小說的小夥伴一定對「黃三」有簡單的了解,因為他筆下的小說走的多是傷感路線,其實看多了長篇小說後,看看短篇小說不但能節省時間,更能有不同的閱讀感悟。「黃三」的短篇小說短小精悍,但是可能篇幅有限所以節奏感一般,有時候閱讀起來有意猶未盡之感。
  • 中國妖怪學裡蘊藏的信仰文化
    今天所要講述的一系列妖怪故事,所要闡明的便是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國人的傳統信仰?文化相承如此,信仰自然也不例外——故而國人的傳統信仰之中,事實上是混雜了幾個具有不同時代特徵的部分組成:中國的民間崇拜中,不僅有遺留自上古先秦時期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也有經世俗封建統治改良後形成的仙化崇拜、聖人崇拜等。隨著歷史年代的接近,中國民間信仰的主流觀念,事實上是一直在朝著世俗化、實用化、道德化的方向發展的。
  • 電影《望道》上海開機 致敬守望信仰大道的勇者
    電影《望道》以《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位翻譯者、建國後長期擔任復旦大學校長陳望道先生的生平事跡為線索,是2021年上影集團獻禮建黨百年的重點電影。電影片名源自陳望道先生之名,「望道」二字也透露守望信仰大道的深意。首款概念海報上一個書生剪影站立船頭,眼望前方,一往直前。黑底上的金色線條,是浪濤,是光芒;也是火焰。
  • 《伊洛納》信仰選哪個好 信仰神明選擇指南
    導 讀 伊洛納信仰哪個神比較好?最近有很多玩家都在問關於信仰的問題。把七個神都刷完之後,玩家們可以選擇一個信仰的神來獲得對應的屬性增益。
  • 電影《血戰湘江》:心中有信仰,前進就有方向
    影片以真實的戰爭歷史為依託,講述了83年前紅軍付出巨大犧牲血戰湘江的悲壯故事。其中,王霙飾演的毛澤東為挽救中國革命疾呼奔走、臨危不懼、力挽狂瀾,保劍鋒飾演的陳樹湘為保證紅軍主力順利渡過湘江英勇奮戰,張一山飾演的李天佑為了給大部隊渡過湘江爭取時間,帶領將士頑強死守,耿樂飾演的耿飈同敵人肉搏血戰率領部隊向國民黨軍設立的最後一道封鎖線——湘江挺進。
  • 文化:狐仙附體,信仰雜談
    對於子虛烏有的事情,信則有,不信則無。很多人是在有事的時候信,事情過了,就可信可不信。一如中國從古到今的「信仰」——拜菩薩拜關公,都是有求才拜。雖然這很不虔誠,但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普通人的正常反應。以我來看,不論是道教、佛教、基督教的信仰,還是民間信仰,信可以,但是要適度,過度了則淪為迷信一途。舉個例子,狐仙的信仰。
  • 智能休眠 倍思三星S4信仰皮套京東78元
    但是,這款手機各方面都優於S3是肯定的,一經上市肯定會引發搶購浪潮,當然周邊配件產品也將是一片繁榮的景象。為了給三星Galaxy S4帶來更周全的保護,香港倍思為其設計了一款雅格信仰皮套,這款皮套由多年經驗的工匠打造,做工精細,輕薄方便,有智能休眠、喚醒的功能,同時還可以多角度支撐,目前倍思三星i9500 Galaxy S4保護套在京東售價78元,價格非常給力,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提前為S4準備一款》點擊購買《
  • 衛道士:到如今,不可將基督信仰妥協到民間信仰一般
    「這是我的立場」,是馬丁路德的信仰告白,是對信仰的肯定與堅持,是對聖經真理的確信與委身。當馬丁路德說這話的時候,其代價是與整個羅馬帝國和教廷的敵對,很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假如,馬丁·路德不那麼較真。懂得變通與妥協,包容與和解。那麼,他可以平安的回去。當然,這些假如是不可能的。有什麼是值得你像路德一樣去堅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