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位寶媽的留言嚇了我們一跳。
她說:孩子不知道啥時候,被那個會咬死人的蟲子給咬了!
原來,孩子跟著爸爸在公園玩了會,晚上回家洗澡時,媽媽發現孩子耳朵後面有一個「黑痣」,再細看還有腳在動。類似於這種。
寶媽覺得這個蟲子很像前段時間新聞報導中的蟲子。
家長不放心,所以前來諮詢。
果然,家長的懷疑是對的。這個會動的黑點就是那個有致命的殺傷力,人人見之噁心,分分鐘想碾死的蜱蟲!
蜱蟲在人體內時,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會造成嚴重後果。
蜱蟲最噁心人的一點是——髒。
它全身攜帶著各種噁心的細菌和病毒,在人身上吸血的時候,它的唾液會帶著大量病原體或毒素衝進人體內。
據相關資料顯示,蜱蟲能攜帶傳播31 種細菌性、32 種原蟲性疾病及83種病毒性疾病。
被蜱蟲叮咬後,人可能還會出現高熱、頭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因為和感冒症狀相似,很多人會誤把這些表現當成感冒發燒,從而錯過治療時機。
怎麼辦?
1.因為蜱蟲喜歡在草叢、樹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或動物皮毛間定居。所以建議家長最好還是不要帶孩子在樹林和草叢中久留。
2.從外面回來之後,看看孩子身體的這些部位有沒有被蜱蟲咬到:腋下、耳朵裡外、肚臍周圍、膕窩等,越隱蔽的地方家長越要注意。
被蜱蟲叮咬後該怎麼做?
一般來說,只要及時發現取出,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除了蜱蟲外,孩子身邊還會有一些看似友善,但實則殺傷力極大的蟲子。如果家長不能及時辨認出來,做好預防,最終遭殃的還是孩子。
隱翅蟲
如果家長早上起床後,突然發現孩子身上有一些像下圖這種條索狀、點狀等水腫性紅斑、糜爛等,同時孩子還很瘙癢和有痛感,第一要考慮的就是隱翅蟲皮炎。
這種蟲子長的像螞蟻,但比螞蟻狠多了。
隱翅蟲最雞賊的一點是,它會停留在你皮膚上,但不會咬傷皮膚。
但是,一旦被人拍死,它體內的一種強酸性毒素會直接沾到孩子的皮膚上,導致皮膚急性炎症,就會出現上面我們說的那一系列症狀。
所以,千萬不要拍。用嘴吹跑、用紙弄掉、或者是撥落掉踩死都行,千萬別拍。
前提是,家長一定得事先認識這種蟲子。
馬蜂
每年一到夏天,急診室就會經常收治到被馬蜂蜇傷的孩子,多的時候一天能碰到六個被馬蜂蜇傷的。
被馬蜂禍害過的家長,想必還都記得那種滋味。
一旦被馬蜂蟄傷,傷口周圍的皮膚會有疼痛及瘙癢感,同時有紅、腫、熱等過敏症狀。如果運氣不好,身體多處被蟄到,還會有後繼的發熱、頭痛、噁心等全身反應。
毛毛蟲
毛毛蟲向來不受人待見。一則是因為觀感不好,再者,這東西看著人畜無害,但實則也是個傷人不眨眼的惡毒傢伙。
傷人不靠「咬」,靠絨毛。
絨毛蟄入孩子的皮膚內時,會隨即斷落,釋放毒素。
皮膚會有刺痛、燒灼感。嚴重的還會引發蕁麻疹、關節炎等全身反應。
跳蚤
這東西現在在人身上是比較少見了,但在一些不注意衛生的小貓小狗身上(流浪貓狗身上尤其多)還是很多的。
如果孩子接觸了衛生狀況不好的貓貓狗狗,它就會藉機逃竄到孩子身上。
一旦孩子被跳蚤叮咬了,最直接的一個感受就是刺激性的疼痛瘙癢感,身體上出現很多紅色的包。因為癢的受不了,孩子會去抓,一旦抓破,又會引發感染。
任何一種疾病,預防都遠大於治療。夏季到處景色宜人是沒錯,但其中也有很多潛在危險。家長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還是要多注意這些隱形殺手。草叢之類的地方,咱還是能不去就儘量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