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夫,給我開點這藥,這藥特別好,一吃關節馬上不疼了,平時我都吃這藥!」
最近門診發現很多類風溼患者對一個藥物有個很嚴重的誤解——這個藥物就是激素,像地塞米松,甲潑尼龍等這些激素類藥物。
在這裡必須提醒各位病友,千萬不要把這些激素當做長期使用的藥物!
這是為什麼呀?關節疼痛,一吃馬上就不疼,怎麼就不能長期服用了呢?
控制病情發展,應如何規範用藥?
雖然這些藥物能很好地控制你的症狀,一服用關節也不疼了,原來腫的地方也不腫了,積水的也不積水了,但是別忘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長期使用,不僅病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還會造成副作用在體內的蓄積!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吃了很久的止痛藥或者激素後發作的頻率越來越高,病情仍然無法得到控制,關節越來越差,畸形越來越嚴重的原因。
這裡推薦大家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溼!
中醫認為類風溼性關節炎大多是因為風寒溼三氣結聚而成的。相關臨床研究發現,除了風寒溼三氣結聚的外因,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患者身體內的肝腎虧虛以及氣血虛弱等內在因素,導致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肝腎不足所造成的。
因此,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為患者節省經濟,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治癒率。
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溼具體是怎樣的?
在類風溼關節炎急性期間,首選西藥以阻止病情發展、減輕症狀和緩解疼痛。
西藥則推薦使用改善病情抗風溼藥(DMARDs),比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羥氯喹,來氟米特等,在緩和期選用中藥療法來調節病情,從而減輕避免西藥對肝腎的損傷,提高療效,改善機體免疫功能。
中醫其治療方法眾多, 包括辨證分型論治、專方驗方應用和外治法,對改善關節破壞和病情發展均效果顯著。
這裡給大家大概介紹下中醫的辨證分型論治和專方驗方應用。
辨證分型論治
辯證分型論治大概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將類風溼關節炎分為急性期和緩和期;在急性期階段,又分為風寒溼痺型和溼熱阻絡型,前者以祛風除溼、散寒通絡為主,如用玉屏風散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後者以清熱利溼、宣痺通絡為法,如用宣痺湯合二妙散;在緩和期階段,以扶正祛邪、祛痰化瘀為法,如以指迷茯苓丸加減。
另一種是將類風溼性關節炎分為虛 、毒 、瘀、痰進行分型治療;外虛內損型,先補臟腑之虛而後治痺;溼熱互結型,則清熱利溼、通絡除痺,如選三妙散加味;痰瘀交阻型,則活血化瘀除痰,自擬導痰逐瘀痛風湯;陽虛寒勝型,宜溫腎助陽 、祛寒鎮痛 ,如選麻黃附子細辛湯合陽和湯之類加減。
專方治療
專病專方是中醫學的基本思想,《傷寒論》各篇皆標明「病脈證治」。且專方專藥的好處有收效快、藥味少、用法便等特點。如治療結核性關節炎(鶴膝風)患者膝關節紅腫疼痛,以《驗方新編》中四神煎治療,藥用生黃芪,川牛膝,遠志肉,石斛,先煎四味,用水10碗,煎至2碗,再加入金銀花煎至一碗,頓服,歷年來治療此病效果顯著。
再如治療寒溼型類風溼性關節炎,多用《金匱要略》烏頭湯合麻黃加術湯化裁,效果良好。獨活寄生湯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其療效也得到肯定。此外,芍藥甘草湯合五虎追風散加味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顯效率可達到97%。
通過上面介紹,相信大家已經對中西醫方面的治療有了一定的了解,必須要吃這些藥物才能延緩和控制你的病情發展,止痛藥和激素雖然吃了你很舒服,但是你的病情還是不斷的在發展。
有些病友這時會想:那我回去趕緊把這些激素類藥物扔了,不僅對我病情發展沒有改善作用,還有副作用!
這你又錯了,對於治療這種風溼系統性疾病一定要雙管齊下,為什麼呢?
因為一般不管中藥治療還是改善病情抗風溼藥往往起效都比較慢,所以在起效之前往往需要一些小劑量的激素或者止痛藥,來達到快速消炎和控制症狀的目的,也就是說它們起到一個橋接和過度的作用,你只要是遵從醫囑,不是長期大量單獨的去使用激素,往往都是利大於弊,因為醫生會幫你權衡利弊,只要正規的規範的治療,類風溼是能得到非常好的控制的。
最後建議大家去正規的、開設有風溼免疫專科的醫院,讓醫生給你好好地調一次藥,然後不斷地去監測,去規範地治療,不要常年的一疼就使用激素或者止痛藥。
參考文獻:[1]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類風溼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風溼病學雜誌,2010,14(4):265-270.[2]Singh J A, Saag K G, Jr B S, et al. 2015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Care Res, 2016, 68(1):1-25.[3]彭松雲. 祛痰通絡法聯合西藥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 四川中醫,2008,26(12):65-67.[4]梁智. 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溼關節炎臨床觀察[J]. 實用中醫藥雜誌, 2019(4).[5]李具金.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J]. 健康必讀, 2020, 000(003):199-200.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