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社交焦慮症呢

2020-11-30 39健康網

  日常生活中常見到這樣的人:有人特別害怕貓、有人害怕外出、有人交往時過分地緊張、害羞。一百年前,人們從未把這些毛病看成是病。一個人被稱作「膽小鬼」多半會被認為是性格上的缺陷。小孩子膽小也被認為是正常的事情,父母不會為此過度擔心。其實,用現在的觀點看來,過份的害羞和膽小的確是一種病,不能簡單地看成性格上的弱點。因為這類疾病嚴重時,可以直接影響你的生活、工作及人生的發展。這類疾病歸類於神經症,是精神科的常見病。

  社交焦慮症就是對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注視的一個或多個社交場合產生持續、顯著的畏懼,並且嚴重地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陌生人和社交場合一般指:把自己介紹給陌生人;會見權威;與人通電話;接待來訪者;在被人注視的情況下完成一件事情以及在公共場合講話、吃飯等。

  持續的含義:大多數人在見到陌生人的時候多少都會覺得緊張,這本是人類正常的反應,它可以提高你的警惕性,有助於更快更好地了解對方。

  這種正常的緊張往往是短暫的,隨著交往加深,大多數人會逐漸放鬆,繼而享受交往帶來的樂趣。而對於患社交焦慮症的患者來說,這種緊張不安和恐懼是一直存在的,不能通過任何方式得到緩解。另外,持續還意味著患者在每個社交場合、每次與人交往時,這種緊張狀態都會出現。

  顯著的含義:每個人在進入一個新環境時,多少都會感到緊張,雖說緊張,我們仍能很好地控制我們的行為。比如,面試時,我們感到緊張,但我們會正確地回答問題,保持自己的最佳形象,最終獲得自己滿意的工作。社交焦慮症患者的緊張恐懼遠遠超過正常的程度,他們有時會感到死亡將近的強大的恐懼。這種恐懼很難控制,足以令患者逃離或不再進入社交場合。

  在社交場合感到過度緊張恐懼的疾病稱為社交焦慮症。社交焦慮症的發病年齡較低,多見於青少年時期(13-19歲),在我國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2-5%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發作,女性患病率略高於男性,95%的患者在20歲左右發病。

  社交焦慮症是慢性疾病,很少能自行緩解,其中有13%的患者終身患病。社交焦慮症患者常常伴發其他精神障礙,據調查,有49%的患者伴有其他類型焦慮症,有28%的患者通過飲酒來緩解緊張情緒,有11%的患者伴有強迫症。

  下列人群更易患社交恐怖症:

  *獨身或生活獨立

  *受教育水平低

  *沒有穩定的職業

  *患其他的精神障礙

  *酗酒及酒精依賴

  *濫用藥物

(實習編輯:郭婷婷)

相關焦點

  • 社交焦慮症嚴重影響個人情感,如何避免和治療社交焦慮症?
    Ryerson大學的心理學教授Martin Antony和研究生Ariella Lenton-Brym研究社交焦慮和約會。對於我們中的許多人來說,初次約會的緊張情緒不過是幾次俯臥起坐、著裝擔憂以及對何時何地見面的猜測。但對於那些社交焦慮的人來說,約會似乎非常可怕。
  • 什麼行為是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呢?如何治癒?
    原標題:什麼行為是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呢?如何治癒?   社交恐懼症,又稱作社交焦慮症。是對所有社交或者是在公眾場合都會感到非常恐懼、憂慮的一種表現。這類心理問題比較常發生在青少年以及成人早期。其主要是對人際交往以及在社交場合表現出過分的緊張,同時還害怕自己的行為會導致難堪和羞憤。
  • 什麼焦慮症 人為什麼焦慮症
    什麼焦慮症很多人都認為焦慮症是只發生在中青年身上的疾病,從而忽略了老年與兒童,因此,也就出現了現在兒童患上焦慮症比較多的現象。專家提醒,焦慮症的危害性會嚴重的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那麼,臨床上焦慮症的診斷要點是什麼呢?
  • 患上焦慮症我們會出現哪些危害呢?我們又該如何治療呢?
    焦慮症是一種具有持久性焦慮、恐懼、緊張情緒和植物神經活動障礙的腦機能失調,常伴有運動性不安和軀體不適感。發病於青壯年期,男女兩性發病率無明顯差異。為了讓大家對焦慮症有詳細的了解,下面我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患上焦慮症會出現哪些症狀呢?
  • 得了焦慮症怎麼辦?患有焦慮症如何自我調節
    焦慮症的危害有很多,我們要及時的調節這種焦慮情緒,那麼得了焦慮症怎麼辦呢?焦慮產生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今天就向大家詳細的介紹這些內容。患有焦慮症如何自我調節1、首先我們要學會自我疏導,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物上,這時候我們會對新事物產生新的體驗,就會取代之前焦慮的心理。
  • 得了焦慮症,如何緩解焦慮呢?
    當代年輕人因為每天面對多種壓力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焦慮,但如果不重視起來,後期就會嚴重起來,形成焦慮症,那麼就會有人問焦慮症要怎麼辦?如何緩解焦慮?學會自我調節是非常重要的。保持樂觀看待事情要樂觀,不要總是以悲觀的心態去面對,事情還沒有發展到內個糟糕的狀態,為什麼要去往內個方向去想呢,有些時候真的是怕什麼來什麼,我們要做的就是,既來之則安之。事情總會被解決,不如看開一些。
  • 狗狗的分離焦慮症.
    有分離焦慮症的狗狗在與主人分開時會變得十分的憂鬱。每隻狗狗所表現出來的焦慮行為是不一樣的。有的只要主人不在視線就會變得焦慮,所以它們會緊跟主人身邊。有的狗狗可以獨處,但是它們會時不時地去查視主人的存在,然後才能安心玩耍。有的狗狗是在主人離開家之後變得焦慮,也有的在主人剛離開時還能獨處,時間長了之後就開始變得焦慮。
  • 樂福、潘瑋柏均遭受瀕死感,這到底是個什麼鬼?答案:急性焦慮症
    樂福和潘瑋柏的情況幾乎是一樣的,潘瑋柏回臺北後也在醫生朋友的幫助下,知道了自己得了「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又名植物神經紊亂,心理學就是焦慮症,而驚恐發作就是急性焦慮症的一種,此時需要明確幾個重要的點:1.這不是有些鍵盤俠叫囂的抑鬱症,後期治療不當,患者時間過長過於折磨,會有抑鬱的可能,但不是抑鬱症;2.這不是病,僅是症狀,什麼意思?
  • 焦慮症是精神病嗎 焦慮症都有什麼表現
    焦慮症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有的人深受焦慮症的困擾,還有部分朋友並不太清楚焦慮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有的人說焦慮症屬於精神疾病,這是真的嗎?小編給大家講講焦慮症是精神病嗎、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以及焦慮症的自我治療。
  • 焦慮症的症狀 焦慮症一般有哪些表現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焦慮情緒,當焦慮嚴重到一定程度後變成焦慮症後,對人生活品質的影響就不是一點兩點了,那麼焦慮症的症狀都有哪些呢?早發現焦慮症早治療才是對我們更好。  【焦慮症的症狀】  焦慮症一般有這些常見表現:  1、莫名恐懼情緒
  • 鍾漢良被造謠焦慮症復發自殘 鍾漢良律師聲明說了什麼
    近日,鍾漢良律師聲明引起網友關注,18日,鍾漢良方針對部分網絡用戶公然發布與鍾漢良先生有關之誹謗言論發聲明,表示將依法追責到底,來看看具體是什麼情況?聲明表示,鍾漢良從未患有焦慮症,身體和心理均處於健康狀態。除此之外,針對與鍾漢良先生有關的誹謗言論,鍾漢良方將依法追責到底,絕不姑息。  據悉,12月17日,某娛樂八卦博主的一則爆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該博主稱曾和AngelaBaby一起拍戲被質疑軋戲的男星患上了焦慮症。知情人說得有板有眼,稱他近日焦慮症復發,被助理發現自殘過好幾次。
  • 貓咪的分離焦慮症,你了解多少?
    什麼是分離焦慮症?,成了非常關鍵的一點,像暹羅貓、緬因貓或其他大型貓咪,更容易患有抑鬱/焦慮症。另外缺乏陪伴、玩耍的朋友等社交問題,也會促使它們變得焦慮不安,一般3~9周的時候,可以幫它認識新世界。另外,缺乏陪伴、玩耍的朋友,諸如此類的社交問題,也被納入考慮範圍之內。
  • 分離焦慮症不是什麼恐怖的疾病,但患病狗狗內心的煎熬很難受
    不過太過於依賴主人可不是什麼好事,一旦主人離開狗狗就會暴躁不安或是無精打採,甚至會吃垃圾,這些表現都說明狗狗生病了。這並不是生理上的疾病而是心理疾病。分離焦慮症是狗狗較為常見的心理疾病,患病狗狗內心的煎熬很難受,到底該如何治療呢?
  • 別再做錯了,關於小狗分離焦慮症,你知道多少?
    不過,如果我們的小狗出現了嚴重的行為異常,大家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這些異常行為有可能是分離焦慮症的表現。小狗分離焦慮症的主要症狀很多友友不能正確區分小狗的表現,到底是對周邊環境的正常反應,還是真的患上了分離焦慮症,其實,患上分離焦慮症的小狗,會出現很多的異常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負面情緒患有分離焦慮症的狗狗,情緒極其不穩,缺少安全感,它們要求持續的關注,只要看不到主人,就會萬分緊張,它們懼怕主人離開,時常緊盯著主人的一舉一動,坐立不安
  • 焦慮症的自我治療 4種方法幫你治療
    焦慮症是現在常見的的疾病,也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其主要特徵表現在情感的體驗方面。焦慮症可變現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那麼,焦慮症的自我治療有哪些呢?焦慮症的症狀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焦慮症可以自愈嗎?焦慮症自我療法大揭秘
    在當今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很多人都面臨著來自生活、工作、學習上的不同壓力,在這種多方面的壓力下,很容易患上各種精神疾病,而焦慮症就是最典型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針對焦慮症的出現,我們該怎麼辦呢?很多人說,焦慮症無需用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改變即可以自愈,是這樣的嗎?
  • 情緒緊張,胸悶氣短,可能是焦慮症的表現,5招或能緩解焦慮症
    另外,焦慮症還受到遺傳因素,性格的影響,比如有些人比較自卑,沒有自信,膽小怕事,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時很容易緊張,或者在公司受到不公平待遇時,感到委屈,不滿,這些都很容易誘發焦慮症。有很多人出現了焦慮症而不自知,因為他們對焦慮症沒有太多的了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焦慮症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是被環境馴化的產物,學會自我療愈
    艾爾維修說:人是環境的產物,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也都是被環境馴化的產物,人經常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內心,讓我們在前行的路上逐漸忘記了初心。在滾滾紅塵之中迷失了自我,繼而以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等等心理問題的形式一一呈現出來。這會讓我們活不出自我,早知道每一個症狀都是真實自己的表達。真實的自己掩蓋在這些情緒思維欲望之下,療愈的過程就是讓最本質最真實的自己浮現的過程,討好外在的環境,討好這個世界,不如討好內在的自己,討好自己的內心,這是所有投資當中最划算的一筆!
  • 焦慮症人群必讀的10本書 | 擺脫焦慮的唯一方法就是讀書
    理論上,如果你用這個觀念把自己「洗腦」成功,那麼你還會為了什麼而焦慮痛苦呢?因為焦慮的根源多時對未來預期的恐懼感。這本書的作者喜歡用另外一個詞來形容意識:洞察者。洞察者不介入任何事情,它只是在觀察你每時每刻的思想、情感和不同情境下的反應。恰如奇分的是,這和我之前用洞察的方法來觀察並適應焦慮症的狀態十分一致。
  • 焦慮症的自我治療 焦慮症竟可以這樣自我調節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導致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很多人都患上了心理疾病,而焦慮症就是其中一種,焦慮症不僅傷害了患者的心理,還對身體造成傷害。那麼,焦慮症的自我治療怎麼做?焦慮症的表現症狀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焦慮症的自我治療焦慮症是神經性心理疾病的一種,常見的症狀有驚恐、莫名的焦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