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寶上輸入「嬰兒搖椅/床」,跳出上百頁的產品,琳琅滿目:
常見基礎款
簡約款
博人眼球款
價格6位數的功能豐富款
花裡胡哨款
賣點大同小異:解放家長的雙手,哄睡神器、防吐奶........
恍惚間,給人美好的如:
搖得寶寶笑,搖啊搖
搖到外婆橋,這是一首美麗的歌謠
然而不久前(周五2019年11月8日)美國聯邦安全監管局發出警告:消費者應停止使用所有類似產品,包括那些還沒有被召回的型號。
事件起始於2019年4月,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表示,有10名嬰兒(3個月或以上)因在某品牌的搖搖椅上翻身睡覺而死亡。
幾天後,《消費者報告》的一篇文章披露了更多類似產品導致嬰兒死亡的案件,文章指出:該品牌的搖搖椅至少導致了32名嬰兒死亡(有些還不到3個月),且翻身並不是唯一的致死原因。
或許,有人會說是資本主義國家有點小題大作,動不動就玩「召回」,也有人會不以為然的認為,這個意外的概率很低很低吧,如果事事都要顧忌,連呼吸都不敢了,空氣中也可能傳播致命的細菌。
在下這些定論前,不妨閱讀下該品牌當時所發出的:
召回聲明
自2009年推出該產品以來,由於嬰兒在未系好束縛帶或其他情況下翻身睡覺,XXXX已導致30多名嬰兒死亡。
關鍵詞「未系好束縛帶或其他情況下翻身睡覺」,該措辭的似乎是這樣的:「不是產品的問題,而是產品未被正常使用」。然而,實際上,所有的搖椅都存在致命風險。
一方認為這樣的概率極低,一方認為產品本身沒問題,只是未被正確使用。
可都沒去在意「這樣的產品是否有必要」,
或者說「嬰兒是否真的需要這類的產品」,
再或者「使用這類產品的風險是否大於收益」。
權威專家
美國兒科學會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簡稱SIDS)特別組主席、美國兒科學會成員Rachel Moon博士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
「必須立即將這些危險產品在市場中撤回,避免給更多孩子帶來生命危險。搖搖床必須馬上下架,這款產品完全不符合美國兒科學會的嬰兒安全睡眠環境建議。嬰兒應獨立採取仰臥姿勢,在平坦、牢固而乾淨的睡眠表面上入睡,並避免使用多餘靠枕。」
對嬰兒睡覺的表面的建議是:平且穩(不會軟塌下陷)。
很明顯,搖搖椅不符合這些標準,它是一種傾斜、彎曲的物體,還有大量柔軟的填充物。
雖然並還不能完全確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但大量研究已經確認了許多危險因素,其中就包括以側臥和趴著的姿勢睡覺(這有可能是因為嬰兒在努力呼吸時無法醒來,而俯臥的姿勢又增加了缺氧的可能性。)
研究
12月,阿堪薩斯大學醫學部開展了一項研究,監測了10名嬰兒在此類設備中的移動模式及其血氧水平。結論是:此類產品會讓嬰兒更容易翻滾到不安全的面部朝下的姿勢,嬰兒容易在傾斜的床面上發生窒息危險。也就是說,嬰兒躺在有傾斜角度的物體上時,更容易出現翻身、側臥、趴著的姿勢,而這些,恰恰是導致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前提條件。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也發出警告:請停止使用任何傾斜角度大於10°的嬰兒搖床/搖椅等睡眠產品。這些產品可能導致嬰兒入睡時頭部向腹部或側面傾斜,從而阻塞呼吸道,引起嬰兒體位性窒息。
案例
①2013年10月19日,Texas的一位媽媽把她2個月大的女兒放在某知名品牌的嬰兒搖床上睡了一晚,早上4點時,孩子一切都很好,但是到了早上7點,嬰兒被發現死於體位性窒息,她的下巴靠在了肩膀上,壓迫了呼吸道。
②2014年7月25日,一位奶奶在照顧孫子時,發現孩子躺在某品牌的嬰兒搖床上滿臉青紫,快沒呼吸了,幸好及時把孩子抱起來送到醫院,才搶救過來。
某大V對嬰兒搖椅/床總結是這樣的:
傾斜角度超過10°,容易導致孩子頭部傾斜或俯臥,堵塞呼吸道。
織物表面透氣性不好。某些嬰兒搖床在設計時為了追求填充物的柔軟舒適,而忽略了織物表面的透氣性,導致嬰兒重複吸入二氧化碳。透氣網眼設計同樣也會帶來窒息危險。
床面不夠堅硬。大多數嬰兒搖床的表面沒有安全的嬰兒床床墊堅固,在被搖晃傾斜時,嬰兒無法找到合適的受力點來換動作,從而側臥或俯臥睡覺。
實際上,小嬰兒休息、睡眠所需要的是獨立的小床,小床平坦、牢固、乾淨,而不是各種有的沒的花裡胡哨的功能、設計!
最後要說的是,在嬰兒期,寶寶的自我保護能力幾乎等於零,家長們所要做的是細心的陪伴和照顧,而不是寄託於所謂的「育兒神器」,大人在親力親為照顧的時候都會出現失誤,何況是沒有思考和應變能力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