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的大鵬金翅鳥來歷驚人,每天能吃掉一個龍王和五百小龍

2021-01-08 知歷史工作室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一南冥者,天池也」。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

這是莊子《南華經》裡對大鵬的描述,莊周筆下的鵬,幼年期像魚一樣生活在北方最大的海裡,那時候它叫做鯤,這個鯤大概有幾千裡那麼大。鯤成年以後,蛻變成鵬,鵬的背也有幾千裡大,還多出了一雙翅膀。鵬振翅高飛時,雙翼像是垂在天邊的雲彩。北冥潮汐發生變化之時,鵬就會遷徙到被稱為天池的南冥。

書中還描述了鵬遷徙時的情形:鵬翅膀拍打著水面,激起三千裡的浪濤,鵬像旋風一樣向上升,升到了九萬裡的高空,才開始往南飛行,一口氣飛了六個月才會休息。

莊子描述的這個鯤鵬,真的是現在磚家叫獸所謂的神話圖騰嗎?我們先來看看其他典籍對鵬的記載。

臧族創世歌謠《斯巴形成歌》中有這麼幾句:「最初斯巴形成時,天地混合在一起,分開天地是大鵬……」

西方的《阿波羅遊記》、《一千零一夜》等書籍中,都載有大鵬鳥的事,說鵬蛋周長有五十步,鵬鳥聚集的食物是大量的一口可吞入大象的巨蟒。都說人心不足蛇吞象,能一口吞下大象的蟒蛇該有多大啊!

如果說以上都是神話故事,不足取信,那麼有一位阿拉伯旅行家中的日記中,也有關於鵬的記錄,而且是親眼所見,「本以為那是座山,原來竟是只鵬鳥」。

再看看佛經中是怎麼描述大鵬的:

於大乘諸經典中,天鵬鳥列屬八大部眾天龍八部之一,與天、龍、阿修羅等共列位於佛說法之會座。按照佛教的世界觀,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經歷過無數次的成、住、壞、空,也就是說,當眾生作惡的業力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會有末日來臨,給我們這個世界來個大洗牌。之後經過漫長的時間我們的世界再次形成,生命也會重新開始。像春夏秋冬一樣循環不休。而所有形式的生命體的神識,更是經過無休無止不同形態的循環過程,不生不滅。

經典上說,大鵬金翅鳥是在遙遠過去世界上的飛禽,又叫迦樓羅。有經書記載,金翅鳥王身長八千由旬,左右翅各長四千由旬。一由旬大概是11.2公裡。

《長阿含經》中說,金翅鳥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等四種,卵生之金翅鳥可食卵生之龍,胎生之金翅鳥可食胎生、卵生之龍;溼生之金翅鳥可食溼生、卵生、胎生之龍,化生之金翅鳥可食化生及其餘諸種之龍。總之就都是以龍為食。《觀佛三昧海經》卷一載,此鳥以業報之故,得以諸龍為食,於閻浮提(就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一日之間可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如果說龍也是過去世界存在過的動物,那麼它是不是因為鵬而滅絕了?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大鵬金翅鳥與龍王為何都是佛教護法神
    把海裡的水都扇沒了,海底龍宮也就露了出來,龍就住在海底深處,龍雖會變化,可是這時一見金翅鳥,也不會變也不會跑了,就站在那地方,不能動,於是大鵬金翅鳥用金剛嘴把龍叼起來一口就把龍吞了,大鵬金翅鳥能降龍,龍一見到他一切神通都沒有了,只能在那兒等著大鵬金翅鳥來吃它
  • 西遊:佛經中的護法「大鵬金翅鳥」(你不知道的故事)
    我們都看西遊記都知道這個大鵬雕的來歷不小,都可以和如來有所爭論,你知道他在他的來歷嗎?在西遊記你感覺不出來金鵬的大小實際他打得讓你無法想像!大鵬金翅鳥是神鳥,牠的身體非常大;你不認識他見到了你還以為是一座山呢!大鵬因為他的翅膀非常大,牠翅膀一展,有三百三十由旬那麼長。
  • 泰聖閣 法力高強的大鵬金翅鳥-鷹神迦樓羅泰國佛牌
    文化有很多共性,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國外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在中國神話和印度神話傳說中,金翅大鵬鳥和佛教都有比較深的淵源。中國神話之中的大鵬鳥是佛祖的親戚,位列于天龍八部之一,而印度神話之中的大鵬鳥就是迦樓羅,迦樓羅是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巨型神鳥,是印度教中三大主神之一毗溼奴的坐騎,專食龍族。
  • 揭秘佛教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龍首像,出土於北魏永寧寺遺址(圖片來源:資料圖)龍眾「龍眾」中的「龍」,跟我國傳說中的「龍王」或「龍」不同,主要生活在水中。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意為海)龍王,他的幼女八歲時到釋迦牟尼說法的靈鷲山前,聽釋迦牟尼講說《妙法蓮華經》之後,向釋迦牟尼佛進獻寶珠,即刻轉為男身,騰空而起駕祥雲往南方無垢世界示現成佛度眾。這一罕見盛況,為天龍八部所見。
  • 西遊記:大鵬鳥一天吃掉五百條龍為何沒人管?他吃的到底是啥龍
    其實大鵬鳥一年要吃掉十八萬條龍的故事,傳說來自於《妙法蓮華經》,裡面提到天龍八部裡的迦樓羅每天要吞食一條納迦王和五百條納迦。後人把迦樓羅翻譯成了大鵬金翅鳥,而納迦則翻譯成了龍,一天五百條,一年正好十八萬條。龍肝鳳髓是西遊記中宴會中的主打菜王母娘娘舉辦的蟠桃盛會,孫悟空跑到現場搗亂,看到的主打菜就是「龍肝和鳳髓,熊掌與猩唇。」
  • 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大理守護神
    金庸先生的小說《天龍八部》讓大家知道了那個神秘的國度——大理。武俠小說中那個玉面青衫、凌波微步縱橫江湖的翩翩少年雖然是虛構的,但作為國寶守護人佟大為為我們守護的國寶「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卻真實印證了那段歷史。
  • 《西遊記》「最強妖怪」大鵬金翅鳥,原型到底是「何許鳥也」?
    要論《西遊記》中最厲害的妖怪,大鵬金翅鳥的呼聲最高。 一出場便打得孫悟空毫無招架之力。再看如來佛祖去收大鵬金翅鳥時的陣勢,幾乎是傾巢出動。五百羅漢,三千揭諦,迦葉阿儺(阿難)兩隨從,普賢文殊二菩薩,再加上燃燈彌勒兩個佛祖級的人物,才最終收服大鵬金翅鳥。
  • 天龍八部來自金庸小說?錯,其實來自佛教!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天龍八部」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這句成語。天龍八部,佛教術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
  • 「天龍八部」大有玄機,你可知道天龍是什麼,八部又是哪八部?
    記得小時候,最先是通過電視劇接觸到《天龍八部》,當時就被黃日華的喬峰所震撼,在我心中埋下了一個武俠夢,追完劇後悵然若失,天天都在苦等天龍一部、天龍二部……天龍七部。直到上中學看了《天龍八部》原著,才知道原來「八部」並不是這書共有八部的意思,而是一個佛學術語。
  • 上古神話中十大神鳥:精衛、畢方、玄鳥、朱雀、金翅大鵬雕
    死後的精衛,化生為一隻類似烏鴉的小鳥,常年嘴夾著小樹枝和石子,去填海。第九、畢方在《山海經》、《淮南子》、《神異經》中都有記載畢方,畢方是大火之兆,據說外形像丹頂鶴,但是卻只有一隻腳。畢方實力強大,曾經插足黃帝與蚩尤的戰爭,此後四千六百年後,畢方沒有在中原大地中出現。
  • 古南詔國佛塔裡出土「守護神鳥」,專家:據傳它「以龍為食」
    三塔的塔磚上面布滿了佛教密宗的各種各樣的梵文和漢文的經咒,為專家們研究南詔、大理時期的歷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曾在三塔所載的崇聖寺拍攝,崇聖寺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天龍寺的現實原型。古南詔國崇聖寺三座寶塔的布局呈鼎足之勢,高聳於藍天之下,成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徵。
  • 《武庚紀》中神力分為八種,其實它們竟代表著佛教八部天龍
    其實只要對佛教比較感興趣的便會知道這八種神力代表著天龍八部,你沒聽錯跟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同名,其實這兩者都有一種特殊的聯繫。八部天龍指的是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等八個世界,每一種神力都代表著一個世界。
  • 光輝印象:保佑平安的心靈寄託,藏傳佛教護法——大鵬金翅鳥
    那麼大家印象深刻的角色裡有沒有獅駝嶺法力高強、食人無數的金翅大鵬王呢?你們知道嗎?其實在藏傳佛教的文化裡,金翅大鵬王其實並沒有西遊記那麼兇殘,而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正派角色。    大鵬金翅鳥又叫迦樓羅鳥(梵語garuda ),又作妙翅鳥、項癭鳥。為印度教毗溼奴神所跨乘。於佛教中,為八部眾之一,翅翮金色,兩翼廣三三六萬裡,住於須彌山下層。
  • 大理的守護神,為什麼是這隻面相兇狠的鳥?
    這隻鳥不同於其他地方發現的鳥類造型,它面相兇狠,被稱為「金剛面」。為什麼是這樣的造型呢,因為金翅鳥來自古印度,在印度教中它是大神毗溼奴的坐騎。在佛教它梵名「迦樓羅」,是佛教護法中的「天龍八部」之一,迦樓羅有多種形象,在大理以全鳥身形像出現,金翅鳥在東南亞傳播很廣,印尼和泰國國徽上都有它的形象。二是它是一件孤品,只在雲南發現這一件。
  • 張口吞噬如來佛,弟弟大鵬橫行西天無人敢管
    說起《西遊記》中那些強橫的妖王,許多人都會想到獅駝國的金翅大鵬雕。金翅大鵬雕確實很強,此妖在西牛賀洲影響力極大。太白金星曾化為一老者,向唐僧師徒通風報信,此老曾道:「那妖精一封書到靈山,五百羅漢都來迎接。一紙簡上天宮,十一大曜個個相欽。
  • 《天龍八部》名字的含義是什麼?
    小時候看《天龍八部》,以為段譽是主角,在大理還有天龍寺的存在,總感覺結局太悲壯,幻想著蕭峰跳崖後還能像蕭遠山一樣不死,期待著後面七部的故事,現在想來也是十分搞笑。今天番茄就為大家解釋一下,金庸的《天龍八部》到底又何含義。又稱為天龍八部、龍神八部、八部眾,這些名詞出於佛經。
  • 大鵬鳥每天吃五百條龍,供貨商在哪裡?小白龍的一句話嚇壞孫悟空
    我們尋常人吃的是五穀雜糧,但馬兒牛兒吃的則是草,而西遊記中的大鵬鳥吃的卻是龍!我們凡人吃的五穀雜糧正對應著它們的草與龍。在西遊記中,不瞞你說,大鵬鳥是真的吃龍的,且他的胃口大到驚人,每天要吃五百條。他又該吃掉多少條龍呢?讓人禁不住問一句:供貨商在哪裡?他從哪兒搞到這麼多貨源?瞧瞧小白龍說了啥吧!白龍馬,前身為小白龍,乃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只因故意燒毀了玉帝老爺子賞賜的明珠,而被玉帝判處了一個罪名:不尊敬領導,妄上之罪。
  • 上古五大異獸:三足烏、金翅大鵬雕、訛獸、鰲魚、唐獅
    我國史上也曾鳥語花香,珍奇異獸遍布山林,只是由於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演變,許多古時期傳說中的異獸已然滅絕,可這也並不能否認它們未曾出現過,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上古五大異獸:三足烏、金翅大鵬雕、訛獸、鰲魚、唐獅。首先要為大家介紹的便是充滿多種傳說的」三足烏「了。
  • 佛教中的神鳥:這對雙頭共命鳥竟是死於「吃獨食」
    中國人還給他起了個諢名叫「大鵬金翅鳥」,就好比「黑旋風李逵」「花和尚魯智深」,只是為了更好理解它們的特點。其實大鵬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鳥,莊子的《逍遙遊》裡就有關於大鵬鳥的記載。而金翅鳥則來自印度。它們都一樣的體型巨大。 最初,印度的金翅鳥被畫成鷹狀巨鳥,後來他的形象變為鳥人,即半鷹半人, 鷹頭、利爪和鳥喙,但是身軀和四肢卻是人類的。
  • 龍族的墮落史:一個總兵之子哪吒,為何敢欺負堂堂龍王?
    在《西遊記》裡,孫悟空總喜歡欺負四海龍王,他召喚龍王只需念一個「唵」字咒語,口頭禪就是:「我把你這個帶角的蚯蚓,有鱗的泥鰍!」 為何堂堂四海龍王,在哪吒和孫猴子眼裡啥都不是? 中國的龍,在古代神話中是鱗蟲之長,號稱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