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1月、12月,中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天啟星座」連續完成第8顆、第9顆、第10顆低軌衛星發射,經過平臺及載荷測試後,順利與天啟星座其他在軌衛星組網運營。這些衛星發射信息獲得了CCTV、新華社等重量級央媒的報導,吸引了全社會的關注。
天啟星座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電高科」)研製並運營。按照國電高科設計,天啟星座發射衛星總量將達到38顆,形成天地一體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為全球物聯網用戶提供衛星數據服務,打造「空天地海」一體的衛星物聯網生態系統。
「我們預計在今年完成剩下28顆衛星的發射,實現全面覆蓋,即使遇到一些客觀情況影響,也將至少發射20顆。」國電高科董事長呂強日前接受環球專網通信採訪時如是說。資料顯示,天啟星座在2018年10月發射了首顆衛星「天啟一號」,之後,發射進度大大加速。
國電高科董事長呂強發表演講
中國已經進入5G時代,物聯網應用也隨之更加繁榮,成為越來越多行業發展新業務、創造經濟效益的助推器。衛星通信作為一個相對「高大上」的領域,是如何「放下身段」,入局物聯網的?在萬物互聯的願景中,又將扮演何種角色?在與環球專網通信的對話中,呂強對天啟星座的現狀和未來規划進行了深度解讀。
瞄準全域物聯、萬物互聯
5G的其中一項願景是萬物互聯。隨著通信技術進步,物聯網的組網成本持續下降,應用愈加豐富,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創新的重要推動力。但是,如果沒有衛星物聯網的參與,萬物互聯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
呂強指出,全球超70%的區域為物聯網盲區,我國由於地形原因,有80%的陸地以及99%的海域和空域是物聯網盲區。低軌衛星在空中組網,是實現補盲的最佳手段。「就好比5G裡面的NB-IoT技術,低軌衛星組建的窄帶衛星物聯網,就是衛星通信裡的NB-IoT。」
衛星物聯網的價值,是大大拓寬了物聯網覆蓋的邊界,瞄準全域物聯。這一市場前景得到業界看好,麥肯錫諮詢的報告預計,2025年前天基物聯網的產值可達5600億美元至8500億美元。衛星行業諮詢公司NSR預測,小衛星星座是衛星通信的未來,2022年將有1億至2億臺物聯網設備有接入衛星的需求。
呂強認為,低軌衛星的競爭力非常突出。相比地面網絡具有空中組網優勢,克服地形阻礙;相比高軌衛星具有低頻段、低功耗、低成本的優勢,因而能夠入局消費級物聯網市場。「在物聯網傳感側和應用側,已有成熟的產品和業務模式,主要缺乏網絡覆蓋能力。這是天啟星座的目標所在,將與5G窄帶網際網路形成很好的補充、協同。」
天啟星座衛星
衛星更大、終端更便宜
目前,低軌衛星物聯網在全球得到追捧,中國、美國和歐洲的創新創業公司佔據主導地位。國電高科作為國內低軌衛星物聯網的代表企業之一,規劃今年完成天啟星座的全部衛星發射,源於該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基本掃除了大規模商用的阻礙。
在2020年12月9日舉行的2020中國無線電大會上,呂強對業界介紹,國電高科在2018年完成了天啟星座的首顆試驗星研發、設計和發射。2019年,完成3顆業務星的研發、設計、發射,能夠對外提供初步商業數據服務和運營。剛剛過去的2020年,國電高科實現9星組網運行(隨後又發射一顆),時間解析度2小時以內,可提供廣泛的數據服務和運營。
物聯網是需求海量、成本敏感的技術。天啟星座系統通過持續加強研發,目標瞄準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呂強指出,天啟星座今後發射的衛星重量為20KG~50KG,更大的衛星意味著更強的衛星發射功率和天線增益,因而可以大大降低用戶端設備的功耗,從而減小衛星終端體積和製造成本。
目前,國電高科已實現衛星通信百毫瓦級服務,突破了物聯網消費級應用的瓶頸。據悉,國電高科2020年自主研發了多款衛星地面終端,其中兩款的功耗僅有0.5w,量產後價格在500元左右,資費標準與簡訊相當,初步實現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
天啟星座衛星用戶終端
「國電高科2020年實現衛星終端小批量生產,2021年將開始大規模量產,同時與合作夥伴開發定製化的晶片。我們未來的目標,是推出100元級別的終端。」呂強表示。
開拓更多應用,壯大產業生態
儘管天啟星座還未完全建成,但已經憑藉其廣域覆蓋等特質,開始為部分行業客戶提供數據服務。呂強透露,天啟星座2020年開展了礦山水文監測,森林防火、智慧農業、智能貨櫃等8類應用,2021年的目標是拓展到15~20類,例如海洋環境監測、跨國專列物聯網資產跟蹤等。
天啟星座的價值非常突出。例如國電高科在山西的礦井水文監測項目,客戶在現場手機完全沒有信號,屬於網絡覆蓋盲區。但天啟星座可以覆蓋到,礦井水文監測儀器連接至地面終端,再通過衛星傳送到控制中心,能夠及時掌握礦井水文動態,有效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
再例如金融行業,2020年12月發布的天啟星座08星,被命名為「平安1號」,這是國電高科與平安銀行達成戰略合作的體現。通過天啟星座提供的資產追蹤服務,能夠實現各類企業實物資產的網絡化、數位化和智能化管理,增強金融風險管理能力,為金融產業賦能。
更重要的,是打造衛星物聯網生態。呂強指出,全國擁有幾萬家物聯網系統集成商,主要做城市內的物聯網應用。衛星物聯網是個新興產業,構建完善的生態需要一個過程,首先要讓業界意識到衛星物聯網的存在。國電高科這兩年在多個行業大會上頻頻發聲,公布天啟星座的網絡進展和產品、行業應用進展,得到業界越來越多的認同。
呂強表示,「目前,天啟星座已經擁有了超過100家合作夥伴,包括運營商、系統集成商和設備商,以及行業應用合作夥伴,構建了一個小生態。未來還需要在這個基礎上,邀約更廣泛的合作夥伴參與,打造更加健壯的天啟星座衛星物聯網生態鏈。」
呂強強調,「國電高科將秉承開放融合的理念,聯合上下遊企業,配合主管機構做好相關標準與政策制定等工作,佔領國際低軌衛星物聯網技術和產業制高點,助推我國物聯網和商業航天產業更上新臺階。」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