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再現II》推薦:快上車,下一站是史前世界!
如果2019年你要我推薦一本古生物復原圖集,我肯定會推薦《恐龍再現》,但是如果2020年讓我推薦,那麼必須加上《恐龍再現II》。
圖片:《恐龍再現II》封面
如果你看過《恐龍再現1》,那麼肯定能猜到《恐龍再現II》的風格和結構,這一次書中再次集合了全球最頂尖的十位古生物藝術家的優秀作品,並且輔以他們的訪談內容,在欣賞精美古生物復原圖的同時,也能夠貼近這些藝術家,不僅僅是了解古生物復原圖的創作經過,還有他們的個人經歷和習慣愛好。
三維空間中重塑恐龍
古生物藝術家的工作是科學的「復活恐龍」,當然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在二維平面上,但是羅伯特·尼克爾斯卻向我們展示了在三維空間內「復活恐龍」的絕技!
圖註:劍龍從骨骼到外形的創作創作過程
羅伯特·尼克爾斯「復活」的這隻恐龍(準確地說是化石)來自中國,它就是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鸚鵡嘴龍生活在早白堊世的東亞,其生存範圍向北到達俄羅斯,向南可能延伸至東南亞,但是發現化石最多的地方在遼寧省,而羅伯特·尼克爾斯「復活」的這具鸚鵡嘴龍化石正是遼寧省發現的。
來自中國的鸚鵡嘴龍化石神奇般的保留了完好的骨骼,部分軟組織,還有第一次見到的尾刺(角質表皮衍生物)。羅伯特·尼克爾斯在復原鸚鵡嘴龍的過程中發現了其面部角質角,後肢上的皮膜,還有通過遺留在化石表面的黑素體還原恐龍的顏色。於是,羅伯特·尼克爾斯復原的這隻鸚鵡嘴龍成了迄今為止「最準確的非鳥恐龍復原作品」。
圖註:最科學的鸚鵡嘴龍復原模型
在復原恐龍的過程中,古生物學家不僅僅是再現者,同時也是發現者,他們發現了許多古生物學家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和特徵。在《恐龍再現II》中不僅有羅伯特·尼克爾斯展示製作模型的高超技藝,維塔利·克拉特也是製作古生物模型的高手,他的作品不僅包括了恐龍,還有古獸和恐龍之前的生命。
圖註:維塔利克拉特的古生物模型作品
古生物復原之後浪
與《恐龍再現》集合的十位古生物藝術家相比,《恐龍再現II》裡的十位古生物藝術家顯然在名氣和資歷上有不小的差距,以至於我在看到他們的名字時都會覺得陌生!當我翻閱他們的作品時,會突然意識到,這幅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復原圖原來是他的作品啊!
圖註:謝蓋爾·克拉索夫斯基繪製的長羽毛的似鴕龍
儘管《恐龍再現II》中的古生物藝術家不算知名,更年輕,但是他們的作品在準確性和表現力上卻絲毫不遜色,許多新發現和新研究的官方復原圖都是請他們創作的。
謝蓋爾·克拉索夫斯基的格氏蠻龍(Totvosaurus gurneyi)用在了封面上,這個大傢伙可是侏羅紀歐洲最大的肉食性恐龍;
圖註:謝蓋爾·克拉索夫斯基的格氏蠻龍
安德烈·瓦圖金的奇異恐手龍(Deinocheirus mirificus)是最不可思議的恐龍之一,就在幾年前發現了完整頭骨才揭開了它的廬山真面目;
圖註:安德烈瓦圖金的奇異恐手龍
馬克·P·威頓畫了一隻在森林地面上奔跑捕食的長爪雙型齒翼龍(Dimorphodon macronyx),之前我們習慣性的認為這種翼龍是在掠過海面捕食魚類的,但是古生物學家用顯微鏡觀察了其牙齒上的磨損後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
圖註:馬克·P·威頓的雙型齒翼龍
古生物復原領域需要新鮮血液,新人帶來了更為多元化的藝術風格、更具特色的表現方式、更新的研究成果,他們正是古生物復原領域中的後浪,許多人已經成為或者終將成為古生物藝術界的主力軍。
你最喜歡的復原圖在哪?
在《恐龍再現II》裡有超過200幅的古生物復原圖,是不是看花眼了?在這麼多復原圖中選出一幅你最喜歡的還真有點難度,我也是反覆看了好多遍才選出心中最佳,那就是謝爾蓋·克拉索夫斯基的《布爾戈斯的恐龍》(Dinosaurs of Burgos),是橫跨了23至25頁的拉頁。
圖註:謝爾蓋·克拉索夫斯基的《布爾戈斯的恐龍》
不可否認的是,拉頁具有更好的視覺衝擊力,能夠展現更廣闊的環境以及更豐富的細節。在《布爾戈斯的恐龍》中一共有7種恐龍,但是只有3種有名字,其他4種都是根據腳印推測復原出來的。
復原圖的地點位於距今1.25億年前早白堊世的西班牙,環境則是森林環繞的泛濫平原。一群凡登彎龍(Camptosaurus ualdensis)正在前進,它們遇到了兩隻高大的蜥腳類恐龍。兩隻長著羽毛的馳龍類從左側靠近,它們正在尋找合適的目標。遠處的水塘裡,一隻重爪龍(Baryonyx sp.)正在捕魚,德曼達龍(Demandasaurus)則從一旁經過。
復原圖中有三處有趣的細節:第一,畫面中間底部有一條神秘蜥,它被死去彎龍的屍體吸引;第二,畫面右側底部有一條小型的腔骨龍類,雖然是肉食性恐龍,但是並不具備捕殺彎龍的能力,它反而被彎龍糞便周圍的昆蟲吸引;第三,畫面右側的森林中還隱藏著一隻大型肉食性恐龍,很多人肯定都沒有注意到它。
一幅好的復原圖不僅僅要將滅絕的古生物畫的科學又漂亮,而且要呈現出其生存時代的環境,同時將它們合理又自然的布置在環境之中。當然啦,再好的復原圖也有不足,比如這幅《布爾戈斯的恐龍》,在植物的處理上就顯得比較粗糙啦。
最後提一點小建議。
雖然是一本古生物復原圖集,而且文字很多都是與古生物藝術家的訪談,內容上涉及個人成長,創作心得等,但是還是有不少篇幅是關於古生物研究和認知的,非常值得細讀!
圖片 / 《恐龍再現II》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