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物一路發展進化,到今天已經有超過200多萬個物種,在不同物種之間有一道鴻溝,那就是生殖隔離的存在。這讓不同物種之間無法發生基因交流,也保證著基因的多樣性。
設想一下,如果生殖隔離不存在,那麼地球上的生物都可以交配產生可育後代,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基因上無差異性,在自然界中的抗逆性就太弱了。
今天我們徹底了解一下「生殖隔離」到底是什麼?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我們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過程,生物在生存發展過程中基因會發生突變或者變異,變異的基因會促使生物體性狀發生改變,當然這個結果的好壞就需要自然環境去判斷,可能會更加適合生存環境被選擇下來,也可能不適合被淘汰掉。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同一個種群長時間的地理隔離,導致它們被選擇的方向不同,兩個群體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兩個群體之間出現了生殖隔離,這也意味著新物種的出現,因此可以說生殖隔離是物種發展進化中必不可很少的一個可預見結局。
對於植物和動物來說生殖隔離這道鴻溝非常的明顯,因為親緣關係非常久遠,幾乎在生命剛出現不久後就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但是有些物種親緣關係就比較近了,可能在幾十萬年前還有著共同的祖先。當然生殖隔離依然存在,依然可以進行交配產生後代,但是後代是不可育的。
比較常見的是獅子和老虎之間雜交誕生獅虎獸或者虎獅獸,馬和驢之間雜交誕生騾子,斑馬和驢之間誕生斑驢獸(不是歷史上已經滅絕的那種動物),寬吻海豚和偽虎鯨交配誕生鯨豚獸等等情況。
但是我們很清楚,這些雜交後代都是不可育的,某種意義上來講依然不算是發生了基因的交流,因為這些基因沒有機會傳遞下去。
但科學家發現,這些雜交後代是還可以繼續跟親本同類型的個體進行雜交的,並且依然可以誕生後代,看上去就像是生殖隔離被打破一樣,但實際上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獅虎獸、虎獅獸都是獅子和老虎的雜交後代,而它們同樣還可以和獅子、老虎進行雜交,例如雄虎和獅虎獸進行雜交,可以生下虎獅虎獸,這種事情在荊州市的一家動物園裡就發生了。在荊州市中山公園動物園內曾有5隻老虎和2隻獅子,後來雄獅和雌虎進行雜交在2017年7月生下了兩隻雌獅虎獸,它們被取名為「荊寶」和「楚風」。
後來「荊寶」和動物園裡的另外一隻雄虎發生交配,並且在今年的4月份成功誕生了3隻虎獅虎獸,但其中2隻生下來就夭折了,剩下的一隻取名為「荊荊」存活下來。目前這隻虎獅虎獸已經滿百天了,度過了生命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這在中國甚至是世界上都是非常罕見的。
本來這種特殊的雜交動物第一代就很難存活,而第二代存活率幾乎是零,但只要熬過出生後的百天左右,那麼以後可能就會成長起來。工作人員稱「荊荊」每天都要吃掉3斤以上的牛肉,食量非常好,並且安全度過生命危險期。
其實類似的雜交動物在自然界中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只有在動物園或者保護區它們才能出現,換句話說這跟人類關係還是挺大的。這隻虎獅虎獸「荊荊」長大後,也避免不了「籠子」中的一員,並且是最被關注的那一個,因為比較特殊,而這種特殊性是人類促成的。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