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不糾結往事

2021-01-16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文 | 藍希(富書專欄作者)

前段時間,在《脫口秀反跨年》中,眼科醫生陶勇,談到自己被患者砍傷一事時說到:

「不希望大家僅僅把我當成一個暴力傷醫生事件的受害者,我最終還是一個眼科醫生,我希望繼續發出我的微光,讓天下無盲。」

陶勇醫生當初被砍傷,很多人都為他抱不平,為他惋惜。如今,他卻能放下曾受到過的傷害,重新面對生活,如此豁達的心態,讓人敬佩。

其實,我們都應該學會放下,放下過去的人事物,不必讓它們再參雜到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就如茅盾所說:「過去的,讓它過去,永遠不要回顧;未來的,等來了時再說,不要空想;我們只抓住了現在,用我們現在的理解,做我們所應該做的。」

聰明人,往事不糾結

我的一位朋友,跟前男朋友交往5年,都有了結婚的打算,最終卻分道揚鑣。

因為她發現男朋友跟初戀情人勾搭上了,並且對方還給她發了挑釁信息。

5年的感情,即將修成正果,卻出現岔子。即使很捨不得,很難過,她卻毅然決然地轉身離開,回到家鄉開始新生活。

後來,她遇到現在的丈夫,兩個人很快就確立了關係。

期間,她的前男友多次聯繫她,希望能複合,她都一一拒絕,並且刪除一切聯繫方式。

她和現在的丈夫戀愛一年多,就步入婚姻殿堂。如今兒女雙全,生活平凡卻也幸福。

假如當初的她,沒有那麼決絕,還想著去挽回,說不定就不會有如今的美好生活。

我們身邊,常常會有一些女性,面對男人出軌,原諒吧,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不原諒吧,忘不了二人甜蜜的過往,結果一直在這段感情裡消耗自己。

其實,與其將時間浪費在糾結上,不如轉移注意力,將時間花在自己身上,提升能力、投入工作、尋找新關係的可能。

過去再好,無法代替現在;往事再美,也無法用追憶代替生活。聰明人,都懂得活在當下。

就像毛姆一樣:我從不回憶過去,對我來說,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永恆的現在。

念念不忘,徒增煩惱

卡耐基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商人,經常為發生在11個月前的一件事怒火衝天。

原來商人當時給公司34位員工,發放了一萬元年終獎。結果沒有一個人來感激他,這讓他傷心不已,一直抱怨說後悔莫及,不應該給他們一分錢。

事情過去將近一年,收到獎金的員工,估計早已把錢花光,他卻還因為沒有得到員工感謝,久久不能釋懷,真的太不值當。

想想我們生活中,不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工作上被領導批評了,一直耿耿於懷,甚至開始疑神疑鬼;

失戀被分手了,一直沉浸在痛苦當中,甚至自暴自棄;學習上被老師批評了,就覺得被針對,一直都忘不了這事……

有句話說:真正使我們痛苦的,不是過去的事情所導致的損失或者傷害,而是自己的耿耿於懷。

一直都放不下過去的事情,累積久了,心理負擔會很重,還會有很多的顧慮和束縛,不能放開手去做接下來的事情。久而久之,生活得小心翼翼,甚至固步自封。

事情的本身並不會讓人痛苦,讓人痛苦的是我們的念念不忘。

而且一直活在過去,很可能會蒙蔽我們看向未來的雙眼,導致失去更多。

一念放下,萬般從容

《後漢書》中,記載了一位叫孟敏之人。有一次,他挑的甑掉在地上,碎了一地,然而他看也不看就離去。

著名學者郭林宗見到後就問他原因,結果孟敏說:「甑已經破碎,看它又有什麼用。」

郭林宗因此對他另眼相待,勸他去遊學,十年後孟敏名聲大噪。

孟敏面對甑已碎的事實,沒有去懊惱、留戀,而是大步往前,這足以看出他對待不可挽回之事的態度。也正因如此,他才有足夠的心力成就大事。

其實,一直糾結於已成定局的事情上,除了徒增煩惱,對結果不會有任何影響。若是因為過去的事情,影響了後面的事情,只會得不償失。

與其把時間精力浪費在過去的事情上,不如把它用來應對接下來的事情,把當下的事情做好,人生才會有更多可能。

就像電視劇《武林外傳》中所說:「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但你的生活還是要繼續。」

心理學家羅伯特,他通過研究很多被傷害的案例得出:一個人若是可以做到放下,就很難再感覺到氣憤和憎恨,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變得積極樂觀,不然,他的人生苦不可言。

生活中,各種傷害痛苦在所難免,唯有學會接受、放下,才能從傷痛中走出來,迎接新生。

就像禪語所說:「一念放下,萬般從容。」

不念過往,不畏將來

前面說到的陶勇醫生,倘若他無法從被患者砍傷中走出來,一直沉浸在痛苦當中,怨恨施暴者,他就無法再積極地面對生活,甚至會自暴自棄,怨恨生活的不公。

好在他選擇放下,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受害者,怨天尤人。而是以正面的心態對待生活,繼續努力工作,希望儘自己的能力,讓更多人重見光明。

張小嫻說:「記性太好,有時候是一種負擔。容易忘記往事的人,是幸福的。」

想要未來活得更從容自在一些,不防做個健忘之人,忘掉不可逆轉的事,忘掉不可挽留的人。不是所有事、所有人,都值得我們銘記在心。

當我們懂得跟過去告別,不再把一切事情都牢牢握住時,你會發現,不僅收穫了灑脫和快樂,還會收穫很多以前可望而不可求的東西。

餘華的《活著》中,有句話說得好:往事不能回首,歲月從不停留。愛過,活過,經歷過便是最好的團圓。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就是對時光最美的回應。

願我們都能活得自在,不為過往憂愁,從容過好當下的每時每刻。

作者簡介:藍希,富書專欄作,富書投稿變現營學員,富小書的人,用文字治癒自己,同時溫暖他人,本文首發富小書,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庸人長籲:知道得太晚
    稻盛和夫曾告誡人們: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有3不問,那些平庸一輩子的人,聽完後都會長籲短嘆,只恨知道得太晚。一、不問曾經,空杯心態稻盛和夫認為,真正聰明的人不會抓著過去不放,過去可能有好有壞,有痛苦的,也有快樂的,但若是沉溺在過去的溫柔中,或是深陷過去的痛苦中,這只會讓你止步不前,永遠也不能迎來新的希望與轉機。
  • 真正聰明的人,在這幾件事上都很懶,懶著懶著福氣就找上門了
    真正聰明的人不願意把精力放在無謂的爭辯和計較上,因為世間上有更多美好的事物等著去投放時間和精力。孔子與學生就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日,學生子貢正在打掃庭院,有一個客人前來拜訪孔子,說想請教關於「時」的問題。
  • 真正聰明的人,看起來都很傻
    作者:武小五(富書主筆)看過這樣一句話:「本分的傻,是對聰明最好的詮釋。」也許有人不贊同,我卻深以為然。在現實生活中,被認為傻的人,不一定是真傻;但喜歡耍小聰明的人,絕不會是真聰明。真正聰明的「傻子」,傻的是外表,聰明的是內心。太過算計,是一場災難;留點傻氣,才會幸福。
  • 真正的聰明,是懂得裝傻!
    做人,如果太聰明,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太傻,容易上當受騙吃虧。所以,人活著,不要太聰明,也不要太傻,而要學會裝傻,因為真正的聰明,是懂得裝傻。有人說,傻就是傻,聰明就是聰明,何必裝?有這個必要嗎?在我看來,還真有這個必要。
  • 鬼谷子: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永遠不會認識這五種人,以免惹上麻煩
    鬼谷子說,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永遠不會與這五種人有深化交往,以免無事生非。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第一、不分公與私的人鬼谷子曾說:「公與私並行,一得一失」,意義是生活中的一種人,不分公與私的人。這類人普通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性,就是他們會濫用職權或非法關係。假如你和這樣的人有牴觸,他們肯定會在工作中給你找費事,還可能直接恐嚇你。
  •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管住自己的嘴巴
    文字之於筆墨為生的人,就是一場通今博古的藝術設計。字字詞詞段段之間的組合,在日日的搭文配句中,多少能體會並表達出一些神秘天機下的文字智慧。比如聰明的「聰」字,聰字左邊有個耳朵,右邊是個「總」字,總是用耳朵聽為「聰」。「明」字是一日一月組成,在甲骨文中以「日、月」發光表示通透洞明。所以聰明的玄機就是要有世事洞明的本事,也要有潤物無聲的本領。
  • 真正聰明的人,面對這三件事,會保持沉默不語
    時間越久越發現,在生活中,真正聰明的人,做人有度,懂得保全自己,也願意與別人留一線餘地。所以,學會閉嘴,就成了一個人一生需要努力的事情,因為,但凡是人,往往容易憑著情緒行事,現實生活中,能管住嘴的人,往往是很理智,卻又有很強自控力的,遇事時,會用理性思考,擅長用慢思維,說話辦事,都會先過過腦子,越懂得在這三個時刻保持沉默不語。
  • 對待男人的「曖昧」,不要糾結,聰明的女人會這樣處理
    從這句歌詞中,也能看出曖昧讓人受盡委屈,它就像雞肋一般,丟掉捨不得,留下又很痛苦。有些人總是錯把曖昧當真愛,他說了幾句甜言蜜語,他陪你一直聊天,你就覺得這是真愛,而這只是他無聊時做的事情罷了,並不代表是真愛。他可以對你這樣,同樣可以對別人這樣,你與別人並沒什麼區別,都是他的曖昧對象,知道這一點的你,是不是會感覺很失望?
  • 真正聰明的人,都放棄了這幾種社交
    好的社交圈子,優秀的人,會在我們消沉的時候鼓勵我們不要氣餒,而那些沒意義的圈子,只會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消耗我們的人生。對於那些沒意義的社交,理應趁早遠離。真正聰明的人,都在遠離以下幾種社交。01">遠離「酒肉」朋友,吃喝玩樂的社交圈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不會整日混跡吃喝玩樂的圈子,那些酒肉朋友看似是最容易結交,但是這種關係也是最脆弱的,最虛假的。因為他們只有在吃吃喝喝的時候,才會與你相見恨晚,陪你喝酒,陪你玩樂消遣,甚至在喝得個頭昏腦花時,大家都拍著胸脯稱兄道弟,一個說得比一個好聽。
  • 心理學家:真正聰明的人,不僅僅是智商高,還擁有這些特徵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能在傾聽中觀察對方的性格,體會對方最近的生活狀態。事實上,許多人在抒發自己情感的時候並不需要別人給他理性的建議,他們只是需要傾聽和陪伴。這也是為什麼情商高的人說出的話更容易讓人獲得親近,更容易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 生存的智慧: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改變別人,而是首先改變自己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從來都不是先去改變別人,而是首先改變自己。 我是一切的根源,真正聰明的人,會從自身身上尋找原因,做好自己能做得,從而迎來更大的改變。 真正聰明的人首先改變的是自己 聰明的人總是首先改變自己。
  • 真正聰明的人,基本上都犯這三種傻,你看明白了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也都有自己根深蒂固的認識。這種認識裡面雖然存在著偏差,但是背後還都是有一些道理的,往往我們認為很傻的人,才是具有大智慧的,而我們認為特別聰明的人,恰恰是愛耍小聰明的人。真正的聰明人,都會犯下面三種傻,而每一種傻給人的最真實的感覺,都是這個人特別的實在,特別的讓我們放心和踏實,這才是聰明人背後最本質的邏輯。【1】裝傻——讓人感覺得到的傻,才叫真聰明。
  • 真正聰明的女人,從來不過分主動
    真正的愛,不是靠付出和取悅一個人可以長久的,更多的是要讀懂對方的心理。你以為你的主動付出可以換回對方的珍惜,殊不知越主動的人越不會被珍惜,因為人會容易習慣。感情裡,過於主動的女人,往往會讓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會讓對方覺得廉價。而真正聰明的女人,就不好去主動,而是通過各種方式讓男人去主動,自己佔據主動權。
  • 《道德經》:真正聰明的人,身上都有這三個特點
    1.謹言慎行《道德經》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真正聰明的人說話都十分謹慎,那些侃侃而談,隨意發表言論的人,都不是有大智慧的人。三國時期的楊修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出生弘農楊氏,是世代簪纓之家,聰明好學,在建安年間被舉孝廉,後來成了曹操的主簿。
  • 異性相處,真正「聰明」的女人,往往不糾纏
    相反,男人若是不愛女人,即便女人總是纏著男人,把一顆心都交給了男人,男人也會不把女人當回事,在這個時候,女人可能會很傷自尊。故而,異性相處,真正「聰明」的女人,往往不糾纏,你都了解嗎?男人不在乎自己,不糾纏,順其自然。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說」,但多數人卻樂在其中
    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聰明人?很多人就會覺得,聰明人就是能不用多做就不勞而獲,但我認為,真正的聰明人,不是不勞而獲,而是明白用簡單的方法去生存。曾國藩,被後世稱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他及其家族都福報深刻。一直到現在,曾氏家族仍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
  • 女人一旦發現一個男人不愛你了,真正聰明的做法是什麼
    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學會用心去感受彼此的心跳,你們能夠真正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你們願意一起去迎接未知的挑戰。 如果一個男人突然 間對你特別冷漠和疏離,他不肯一心一意愛你,他總是對你三心二意,那麼你就不要再傻傻地愛著他了,你應該學會趁早放手。
  • 聰明的女人都會這麼做
    聰明的女人都會這麼做一對夫妻分開之後還能繼續做朋友嗎?這個話題很多個網友都給出了自己的評論,每一條評論後面也許都是一段往事的回首。兩個人從最開始的相識到相知到相愛再到最後步入婚姻的殿堂,都是緣分使然。兩個人不能走到最後是令人非常遺憾的。曾經的你是讓我那麼的怦然心動。兩個人在分開之後見面會非常容易尷尬。至於兩個人分開時候還能不能做朋友這應該是因人而異吧。
  • 真正的聰明,是學會裝傻(深度好文)
    生活中,有些人總是喜歡不停地炫耀自己,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蘇東坡有詩云:「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看起來有些笨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裝傻」。懂得裝傻的人,看上去總是吃虧,實則吃虧是福;看上去糊裡糊塗,實則精於算計;看上去單純簡單,實則心裡有譜。
  • 人生短暫,不與爛人糾纏,不為爛事糾結
    有時候,你跟別人過不去,跟人較勁,其實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就是跟自己較勁。這個世界上不缺明白人,不缺有智慧的人,更不缺爛人。你越是與爛人糾纏,你越是深陷其中,越是要付出代價,有時甚至是你支付不起的代價。很早之前曾看過一篇報導演員劉潔帶著男友去昆明中醫院探望生病的外婆,結果在一樓碰到一個醉漢,醉漢撞到他們後還口出狂言,罵罵咧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