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VR逃生演練課程」,建青實驗學生通過佩戴VR眼鏡,身臨其境地感受火災發生的全過程 來源/校方供圖(下同)
這幾日,上外黃浦外國語小學新校區門口,一套深蘭科技的手脈識別設備正在做緊張的調試。下周設備完成全體學生和家長的手脈信息錄入後,將於9月秋季開學後正式投入運行。未來,無論是學生出入信息還是接送學家長的身份確認,都將被「手脈」一一記錄,以此確保學生的安全。
上外黃浦外國語小學校門口的「手脈門衛」,只是人工智慧和校園聯姻後的一個應用場景。記者走訪發現,一些上海中小學的校園已在AI的幫助下變得更高效更智慧,在教育智能化管理上先行一步。
「刷手」借圖書買點心
以前,學生在學校內的借閱圖書、領取體育器材等都得隨身攜帶學生卡,不僅十分不便,也容易丟失。但如今,手脈識別已逐漸在上海市建青實驗學校普及,上個學期深蘭科技的手脈識別人工智慧系統開始投入校園管理——學生只需要「刷手」就可以直接借閱圖書、體育器材等,還可以在Take Go智能販售機購買牛奶、礦水和糕點等健康食品。記者在學校看到,智創家居教室、數字音頻教室、時尚設計教室等,該校學校三分之二的拓展課教室門口都已安裝了這套手脈識別終端,方便學生上課「打卡」。
圖說:建青實驗的學生通過刷手在Take Go智能販售機上購買食品
除了手脈識別,建青正在做更多的「智慧嘗試」。嘗試使用科大訊飛的「智慧課堂」對師生互動過程進行分析,做好作業的個性化推送,語音設備則幫助學生做好自主練習。與優望公司合作開發的「VR逃生演練課程」,無需使用明火及滅火器,讓學生通過佩戴VR眼鏡,聲臨其境地感受火災發生的全過程,並指引學生按照屏幕上的教學指示,完成一系列的雙手操作,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完成課程的學習。新學期,建青和東華大學合作的時尚創意課程還將逐步引入AI「助教」——深蘭科技的DeepVogue服飾輔助設計系統。這位「導師」曾作為2019中國國際服裝設計創新大賽16支參賽隊伍中唯一的非「人類設計師」,拿下了亞軍。
「未來是人工智慧的時代,學校變革要跟上需求。我們在學校不同的學習區引入不一樣的人工智慧技術,以此來幫助孩子個性化成長。」建青實驗的校長潘敬芳說。
圖說:手脈識別人工智慧系統已經覆蓋建青實驗三分之二的拓展課教室
學生作業個性化推送
從2018年6月開始,在市教委和黃浦區教育局的支持下,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開始了信息化標杆培育校的探索與實踐。在課堂內,學生在墊在寫字板上的A4紙上答題,答題內容會實時投放到教室前方的大屏幕上。每一題答完,不出幾秒,電腦就能自動判斷對錯;即便答案正確,只要解題步驟中有表述不規範之處,電腦就會即刻打上一個「叉」。
該校首席技術負責人朱旭明介紹,前幾年,盧灣一中心小學在上海率先將平板電腦引入課堂教學,實時了解學生答題情況。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入,學校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去屏化」,答題的載體從屏幕回歸到紙張。通過對學生筆跡的捕捉,寫字板可以忠實記錄並分析每一名學生的答題習慣、答題時間、書寫習慣、思維過程以及學習效果,從而幫助老師為不同學生訂製個性化學習方案,真正做到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因材施教。課後,這一系統還會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推送不同作業。
「就像打開了一個教學的黑箱。」盧灣一中心小學教導主任袁秉告訴記者,這套系統可以幫助教師發現很多以前很難暴露出來的問題,並及時糾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例如有的孩子每次作業全對,但耗時明顯多於其他學生,細究發現是她檢查的方法出了問題;有的孩子喜歡不按題號跳著做題,容易造成遺漏。
圖說:學生領取體育器材只需「刷手」
為孩子描摹「數字畫像」
生物支付、智能門禁、無人圖書館、無人智能櫃、行為管理……AI的「加盟」,不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幫助老師和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建青是上海最早的幼、小、中「十五年一貫制」實驗學校,人工智慧的引入將積累更多的學生成長數據,幫助每一個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實施個性化教育。拓展課教室的手脈「打卡」,能夠採集學生興趣數據,直截了當地反應學生需求,便於學校及時調整拓展課的設置。圖書借閱、體育器材申領等個性化信息,則勾勒出學生的「興趣圖譜」,讓教育有的放矢。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不願意主動和家長溝通,新學期開始,建青的家長在手機APP上就能看到孩子在學校看了什麼書、喜愛哪項運動、何時購買了食物。「AI技術,促進了家長對孩子更多的了解,推動家校共育的深入開展。」
同樣的場景,也正在盧灣一中心發生。校長吳蓉瑾介紹,運用信息化手段,盧灣一中心為孩子描摹的是一張立體的「數字畫像」,採集「全人數據」。除了了解學生學習過程的寫字板,學校此前還開發了了解學生身體機能的「雲手錶」,培養勞動技能的「雲廚房」,匯聚了學生基礎數據、學業數據、學習過程數據、社會實踐和生活數據等各個層面的大數據。
圖書館數據顯示,女孩小伊一學期英語閱讀量和詞彙量是他人的16倍,但跟讀和閱讀正確率低於班級平均,出現的錯誤集中在詞彙和翻譯上。針對她興趣濃但基礎弱的特點,英語老師為她挑選並推送她感興趣話題的語篇。針對她50米跑不合格的情況,體育老師則結合雲手錶的使用,為小伊訂製了運動方案——在校園裡設計體育鍛鍊標識,還要做好維護工作,保證每天巡視一到兩次,這對於教室在四樓的小伊來說可是一項增強運動量的任務。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