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拉毒蜥,天生毒神,一出生就帶毒液

2020-12-06 百家號

  在北美乾燥荒涼的荒漠及灌木從地區,一隻色彩醒目的怪獸正在享用著它的獵物。它的色彩非常獨特,鋒利的牙齒看起來令人膽寒,它就是北美地區唯一的有毒蜥蜴,鈍尾毒蜥,也稱吉拉毒蜥。


    吉拉毒蜥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大沙漠及灌木林區及大片仙人掌覆蓋的範圍,捕食各種小型鳥獸及小蜥蜴,是一種有毒的蜥蜴,用口內毒液毒殺獵物後慢慢吞下,幼蜥蜴一出生就有可怕的毒液,十分厲害。除了覓食以外,大毒蜥90%的時間都躲在地下洞穴中,它們攀爬的功夫一流,在野外常爬到樹上捕食幼鳥或鳥蛋。


    吉拉毒蜥全長一般38-58釐米,體型很大及粗壯,行動緩慢,尾巴很短,是儲存脂肪的器官。身體由細小及不重疊的鱗片覆蓋,底部有皮內成骨。體色斑斕呈深色,有黃色、粉紅色、淺紅或黑色的斑紋,是北美地區最有名的蜥蜴。


    吉拉毒蜥的毒液屬於神經毒,被咬到就會出現四肢麻痺,昏睡,休克,嘔吐等徵狀,但是通常不會有致命的危險。毒蜥的毒牙和毒腺都位在下顎,毒牙屬於溝牙,毒液由牙溝滲入唾液中而進入傷口,所以不論是進入傷口的毒液量或是滲入的速度都比較少又比較慢,雖然對健康的成人致死率不高,但是仍然要十分小心,尤其是毒蜥的咬合力量不但很大,而且不會主動鬆口,而會持續啃咬,造成嚴重的傷口。


    被咬傷的疼痛劇烈的原因來自兩方面:首先,大毒蜥的牙齒非常鋒利,每隻都有四分之一英寸長,當它咬人時會猛力咬住不放鬆,第二點,大毒蜥的毒液成分非常特殊,可阻斷膠原蛋白和靜脈隔膜,最終的後果會「引發炎症和極度疼痛」。痛到極處時,毒液中的化合物會使人出汗、腹瀉、嘔吐甚至血壓降低。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相關焦點

  • 至毒誘惑--吉拉毒蜥(Gila Monster)!
    它就是很多蜥蜴發燒友都夢寐以求的超級珍稀物種--吉拉毒蜥(Gila Monster)!中文學名:吉拉毒蜥拉丁學名:Heloderma suspectum別稱:大毒蜥、鈍尾毒蜥、希拉毒蜥吉拉毒蜥體表Gila毒蜥的亞成體身上有馬鞍狀黑色斑紋,尾巴也有4-5條黑色帶狀花紋,底色為鮮豔的橘色或黃色,吻部至兩頰為黑色。
  • 《荒野大鏢客2》完美吉拉毒蜥皮怎麼獲得 完美吉拉毒蜥皮獲取位置...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中有一個叫吉拉毒蜥的蜥蜴,但是很家都不太清楚在什麼地方能夠刷到完美的吉拉毒蜥皮,
  • 科莫多巨蜥,恐龍時代遺留的產物,靠毒液獵殺大型動物
    它被稱為科莫多龍,第一就是因為它的體型,第二則是因為它是從恐龍時代進化過來,且體型長相一放大就是活脫脫一恐龍。與它同時期的巨蜥都已經在更新世的寒冷氣候中滅絕,而它們來到印度尼西亞群島,適應了當地氣候存活了下來。
  • 《荒野大鏢客2》刷完美吉拉毒蜥皮位置分享
    :網絡 作者:曉鏑 時間:2019-01-03 《荒野大鏢客2》中有一個叫吉拉毒蜥的蜥蜴,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在什麼地方能夠刷到完美的吉拉毒蜥皮
  • ▏希拉毒蜥
    由於希拉毒蜥的毒液屬於神經毒,所以被希拉毒蜥咬到是非常非常疼的 與其他一些爬行動物不同,希拉毒蜥不會直接將毒液射入獵物身上。位於下顎的唾液腺,在希拉毒蜥開始咬住獵物時,會緩慢分泌毒液 —— 神經毒素。希拉毒蜥的毒牙屬於溝牙,毒液會由牙溝滲入唾液中,再進入傷口,所以不論是進入傷口的毒液量或是滲入的速度都比較少又比較慢,這也是不致死的原因之一。
  • 《荒野大鏢客2》帶紋吉拉毒蜥怎麼樣 帶紋吉拉毒蜥圖鑑分享
    其中就有帶紋吉拉毒蜥,它是肉食性動物,它可以產出皮和肉,小編為大家帶來《荒野大鏢客2》帶紋吉拉毒蜥圖鑑一覽,一起來看吧! 帶紋吉拉... 在《荒野大鏢客2》遊戲中,出現了很多動物,玩家可以擊殺或者馴服它們。
  • 這種粉可愛的希拉毒蜥,在野外到底是個什麼生存狀態 | 趣味爬寵
    然而,希拉毒蜥的拉丁學名Heloderma,雖然通常被翻譯成「毒蜥屬」但是其拉丁學名實際應該被翻譯成「珠甲外皮」則更為準確。另外,其身體上布滿的珠狀顆粒也使得它們從外部構造就非常適宜生活在上述沙漠荒野。
  • 《荒野大鏢客2》帶紋吉拉毒蜥在哪 帶紋吉拉毒蜥刷新位置分享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中的帶紋吉拉毒蜥是非常稀少的爬蟲類動物,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這種蜥蜴的刷新位置具體在什麼地方
  • 它的毒液傷到了少數人,同時也對更多人提供了幫助
    疼痛如此劇烈的原因來自兩方面:首先,大毒蜥的牙齒非常鋒利,每隻都有四分之一英寸長,當它咬人時會猛力咬住不放鬆,曾有案例稱被咬者急奔到醫院求醫時,大毒蜥還咬住不鬆口。第二點,大毒蜥的毒液成分非常特殊,可阻斷膠原蛋白和靜脈隔膜,最終的後果會「引發炎症和極度疼痛」。痛到極處時,毒液中的化合物會使人出汗、腹瀉、嘔吐甚至血壓降低。
  • 臺灣島內首度繁殖成功保育類動物鈍尾毒蜥
    中新網11月26日電 臺北市立動物園經過三年的低溫刺激研究,首度成功繁殖出兩隻鈍尾毒蜥「阿肥」和「阿瘦」。目前已經滿月的小毒蜥,從今天開始,民眾可在爬蟲館看到它們可愛的蹤影。  據「中央社」報導,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世界上只有兩種蜥蜴有毒,該動物園有其中的一種;鈍尾毒蜥分布在美國西南部到墨西哥、瓜地馬拉一帶;另一種毒蜥為墨西哥毒蜥,產地在中南美洲墨西哥一帶。
  • 盤點十種最毒動物:從子彈蟻到大毒蜥
    這是眼鏡蛇防禦機制的完美手段--將毒液噴入攻擊者的眼中,使其致盲並產生燒灼痛感。與其它許多類似動物一樣,眼鏡蛇的這一機能是用來趕走攻擊者,而不是主動進攻的手段。 範·瓦拉赫就是其中不幸的受害者之一,當時他在菲律賓遭到了眼鏡蛇的毒液攻擊。他回憶稱,「當時極為疼痛,我只有每隔15分鐘將牛奶倒入眼中衝洗以減輕痛苦,其後的4至6小時都不能視物。」
  • 先有蛇還是先有毒液?蛇毒有2億年歷史(圖)
    第1頁第2頁  大毒蜥  基因分析重寫爬行動物進化史———  先有蛇還是先有毒液?這如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但對研究生物進化,特別是研究有毒類爬行動物進化的學者說,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早先科學界認為,蛇的毒腺系統是它們與蜥蜴「分家」之後進化而來,而近來的基因分析顯示,蛇和鬣蜥、巨蜥等共同擁有的毒液基因,已有兩億年以上歷史,那時恐龍才剛剛出現。也就是說最早的蛇本來都帶毒腺,只不過其中一些蛇的毒腺在進化中消失了。該成果發表在11月16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