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走那隻叫抑鬱症的黑狗(健康直通車(第43站))

2021-01-11 人民網

國家衛健委辦公廳9月11日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旨在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遏制患病率上升趨勢。方案提出,加大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高壓職業人群等抑鬱症防治重點人群幹預力度。勾建山作(新華社發)

什麼是抑鬱症?抑鬱症跟其他的疾病不一樣,它不會讓我們發燒、打噴嚏、拉肚子,但它造成了嚴重的痛苦,讓患者忘記了怎麼享受生活,忘記了快樂。

英國首相邱吉爾終其一生,一直受抑鬱症的困擾。他把抑鬱症比喻為黑狗,他說他的身心宛如處於人間煉獄,情緒找不到發洩的出口,只能默默承受黑狗的欺凌。此後,黑狗便成了抑鬱症的代名詞。

現代社會,抑鬱症已成為影響人類生活的嚴重精神疾病之一,人們逐漸認識到,抑鬱症並不是簡單的心理問題,而是大腦發生了病理性改變。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騰訊醫學ME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對抑鬱症的表現、治療、預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低就診率、低診斷率造成抑鬱症負擔加重

中國的抑鬱症患者有多少呢?

2019年發表的中國第三次精神疾病調查結果顯示,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達到6.8%,也就是說,中國成人中可能有6.8%的人正在得或者是曾經得過抑鬱症,這個統計還不包括青少年。

「就此推算,抑鬱症患者數量大概在6000萬到9000萬人之間。發病率超過5%以上的疾病就是常見病、多發病,所以抑鬱症是生活中的常見病之一。」陸林說,「女性發病率比男性要高50%左右,老年人抑鬱症的發病率也比較高。」

據陸林介紹,當前抑鬱症負擔加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低就診率、低診斷率。「就診率低,是因為很多人患了抑鬱症不去看病,他不知道抑鬱症可以治療,或者是不好意思去看病,怕別人說自己不好。診斷率低,是因為基層醫療機構中能夠看抑鬱症的醫生不多。在全國地級市以下的醫院,很多抑鬱症患者的識別率不到20%,大量抑鬱症患者被漏診被誤診。」陸林說。

抑鬱症最常見的表現是情緒低落,悶悶不樂,興趣減退,快感缺失,悲傷,嚴重的甚至會自殺、傷害自己。此外,還有的人話變少了,有的人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人不想出門,有的人心慌、心悸、擔心。

「抑鬱症是一種病因比較複雜的疾病,發病機制目前還不清楚,我們叫它醫源性的表現多種多樣的慢性疾病,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陸林說,「抑鬱症不等於抑鬱的情緒。如果一個人持續心情不好達到兩周以上,那可能就是抑鬱症。如果一個人今天遇到不高興的事心情不好,過兩天好了,那就不是抑鬱症,也不需要治療。」

70%—80%的抑鬱症是可以治好或改善的

「抑鬱症一定要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評估和治療,要發現我們心中的黑狗。」陸林說,「如果確診了抑鬱症,一定要進行治療,70%—80%的抑鬱症是可以治好或改善的,只有極小部分治不好,需要長期吃藥。」

當然,涉及藥物治療時一定要找醫生來開具處方,千萬不要自己亂吃藥。「什麼時候接受治療,什麼時候停藥,什麼時候加藥,什麼時候減藥,必須要經過醫生的允許。」陸林說,「有些人的擔心是不必要的,比如擔心藥物是不是有毒副作用、是不是有依賴性,抗抑鬱藥大部分都是安全的。」

除了藥物治療,還有物理治療,比如經顱磁治療、電休克治療、迷走神經刺激治療、深部腦刺激治療等。

抑鬱症治療的目標是提高臨床的治癒率,最大限度減少傷殘和自殺。另外,有些抑鬱症也會復發,所以還要經過醫生專業的維持治療。而很多抑鬱症患者經過治療以後對社會依然有貢獻,依然能夠實現自己生活的理想和目標。

預防方面,陸林提醒,健康人要學會管理情緒,比如通過心理暗示、注意力轉移、自我安慰來減輕壓力、減輕負面情緒的影響。「在生活、工作當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我們努力去應對,如果克服不了,就要自我安慰、尋找新的情緒出口,反覆的壓力容易造成抑鬱的風險。」他說,「還要正確處理人際關係,要擅於與人溝通,理解、幫助別人也是快樂自己。」

運動能改善抑鬱症的症狀。「每個人每天至少有半小時到50分鐘左右的運動時間,每周運動不少於5次,這樣的運動量能緩解情緒、減少緊張,也能夠預防抑鬱症。」陸林說。

消除抑鬱症的「病恥感」,擺脫「汙名化」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加大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高壓職業人群等抑鬱症防治重點人群幹預力度。

據陸林介紹,兒童青少年是抑鬱症高發人群,因為他們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期間有很多的壓力,比如身體生長變化、戀愛問題等。

孕產婦在產後由於內分泌的改變,孕嬰激素的改變,導致抑鬱症發病風險很高。在西方國家,每4個產後媽媽就有一個是抑鬱症。

老年人由於一般都有慢性疾病,退休以後離開了社交,壓力會增加,特別是很多老年人配偶的去世給他們造成巨大的心理創傷。還有孩子離開家,也給老年人造成很大的壓力。

這些抑鬱症的易感人群需要額外的幫助。「最重要的要消除歧視,社會對抑鬱症患者應該包容。抑鬱症就像感冒、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非常常見的,大部分人的治療效果也是很好的。」陸林說,「傾聽和陪伴是對抑鬱症患者最大的幫助。」

陸林表示,要消除抑鬱症的「病恥感」,讓其擺脫「汙名化」,這樣就能夠讓更多的抑鬱症患者得到尊重、得到治療、得到康復。「社會如果對抑鬱症有更多的包容,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能夠及時得到救治、康復,那麼整個社會就是一個文明的社會,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他說。

相關焦點

  • 陸林院士支招——趕走那隻叫抑鬱症的黑狗
    國家衛健委辦公廳9月11日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旨在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遏制患病率上升趨勢。方案提出,加大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高壓職業人群等抑鬱症防治重點人群幹預力度。   什麼是抑鬱症?
  • 世界衛生組織宣傳片喬任梁因抑鬱症去世抑鬱症這隻黑狗
    (我有一條黑狗,抑鬱症)我有一條黑狗,它的名字叫抑鬱
  • 我有一隻黑狗,名字叫抑鬱症
    對那些不得不做的事,只會感到麻煩。就連吃飯都成了負擔。 這種情緒被邱吉爾形容為「黑狗」。 2015年,國外抑鬱症患者Matthew Johnstone繪製了插畫來表現抑鬱症患者的感受,並創作了短片
  • 科普:為什麼說抑鬱症像只黑狗?
    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 題:科普:為什麼說抑鬱症像只黑狗?  新華社記者陳聰  「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如此形容抑鬱症。身心宛如處於人間煉獄,情緒找不到發洩的出口,只能默默承受「黑狗」的欺凌……這是邱吉爾把抑鬱症比作黑狗的原因。
  • 我有一隻黑狗,它的名字叫孤獨
    據了解過去的幾年,他一直受失眠困擾,種種不實報導和中傷,讓他患上了抑鬱症,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個關於「黑狗」的故事。給和我一樣情況的人講一個「黑狗」的故事:作者/配圖:Matthew Johnstone➥我有一條黑狗,它的名字叫孤獨/抑鬱。
  • 如何面對抑鬱症這隻「黑狗」
    如何面對抑鬱症這隻「黑狗」 2020-08-0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抑鬱症這隻黑狗到底長什麼樣
    抑鬱症這隻黑狗咬上我了。我卻無法向我周圍的人證明它的存在,更無法描述它的樣子。他們不相信我,不能和我感同身受。所以,你真的了解抑鬱症嗎?首先,抑鬱症是一種病心理疾病,更是一種大腦功能疾病。所以說,抑鬱症患者不是「喪」,而是無法產生足夠的生命力。就像《頭腦特工隊》設計的那個小女孩,她的情緒工作秩序慢慢地混亂。她特別想讓自己恢復快樂,但是她做不到。以至於最後她差點失去感情。抑鬱症也是這麼一個過程。當大腦的神經遞質因為某種原因出現紊亂,人體就會出現失眠、焦慮、強迫、抑鬱、恐懼等症狀,表現為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大腦疾病。
  • 一個中老年人對抗抑鬱症的故事:我最終打敗了這條「黑狗」
    「抑鬱症會抹去所有的美麗。凱迪沙灘曾是一個神奇而又美麗的地方,我以前經常步行去那裡,那兒的景色讓人著迷不已。但現在,我心中的那條黑狗告訴我,那不過是一大堆沙子和水罷了。而我竟無法反駁。」。這時,胡克斯和他的妻子諾瑪(Norma)意識到了他可能患上了抑鬱症。胡克斯不得不辭去了他的工作,在家裡靜養一段時間,胡克斯認為只要好好休息,那條黑狗就會離他而去。然而,事情並沒有按他想的那樣發展。他的情緒變得越來越喜怒無常,有時會突然哭泣,有時會莫名其妙地憤怒。
  • 抑鬱症只是情緒重感冒?可別小看了這隻黑狗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ACC心理科普團隊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 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
  • 【心理短片】科普動畫|抑鬱症科普——我有一條黑狗!
    華夏思源專注做心理學教育10年 累計培訓30萬名諮詢師線上最大的教育平臺 《我有一條黑狗,它名叫抑鬱》 當抑鬱來襲的時候,怎麼描述它才足夠準確?
  •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你的微笑假面,距離抑鬱症有多遠?
    Matthew Johnstone是一名抑鬱症患者。 他用簡單的文字和插畫,講述了自己與抑鬱症的相處過程。 隨著年齡的增長,黑狗也變得越來越大,而且時刻在我身旁。 我抄起傢伙想趕走它,但它卻反倒制服我。
  • 「我曾經最怕的那隻大黑狗,改變了我的一生」
    在她住的那條街上,有位獨居的老奶奶養了一隻大黑狗,每次路過,狗狗都會朝她吠叫。因為從來沒有接觸過寵物,所以女孩對狗有著天然的恐懼。儘管隔著柵欄,但每次路過,她還是要貼著路邊走,生怕狗狗會衝出來咬自己一口。老奶奶有天看到了兢兢戰戰的姑娘,還笑著安慰她:狗狗不咬人,它只是想保護我啦!
  • 得憂鬱症的黑狗,你了解這些狗界歧視嗎?
    英國首相邱吉爾有一句名言: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從此黑狗便成了英語世界中抑鬱症的代名詞。之所以用黑狗,是因為在有些地區黑色代表不好的意思,所以黑狗也跟著並不受大家的歡迎。在韓國,黑色常與喪事有關,而且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所以無論是在寵物店還是領養中心,黑狗並不受歡迎。為此,韓國拍攝了一個公益短片《患有「抑鬱症」的黑狗》來揭示大家對黑色狗狗的「歧視」,呼籲平等對待狗狗生命。
  • 抑鬱像條黑狗,喜歡咬住我們,掌握這三種方法:擺脫「黑狗」追隨
    其實抑鬱症不是絕症,它沒有癌症那樣恐怖,它有自己的運行機制,它有自己的出現規律。當我們脆弱的時候,當我們失去信仰的時候,當我們沒有支撐力的時候,那麼抑鬱這條黑狗就會悄然而至,緊緊跟隨著抑鬱症患者。如果自己跑得快,那麼這條黑狗就被自己甩了,如果自己跑得慢,甚至咬住自己的衣服,那麼跑起來就更慢,這樣就會被它拖到疲憊不堪,任由這條黑狗折磨了。
  • 25歲女星因抑鬱症自殺,想要逃離內心「黑狗」有多難?
    事實上,這樣的案例並不鮮見,同樣因為抑鬱症自殺的案例還有.....印度25歲的女星Preksha Mehta,因為疫情的原因失業,從3月份開始就沒有了收入來源,最終導致了她的抑鬱症加重,在家裡上吊自殺。
  • 我有一條黑狗,它名叫憂鬱
    是啊,我們都不了解,那些人前的開心果、話癆,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可是,事實是抑鬱症其實已經越來越普遍了。抑鬱症,這三個字讓人不禁想起13年前同樣因為這個黑狗而逝去的張國榮哥哥。他曾在1987年代自傳中這樣寫道:「我想自己可能患上憂鬱症,至於病源則是對自己不滿,對別人不滿,對世界更加不滿。」
  • 英格蘭10個有關黑狗魅影的故事
    「一隻眼睛如火,長耳垂地的大黑狗」出現在他的房間,爬在他的桌底下。他喚來僕人把它趕走, 但是房間各個角落都沒有這隻狗的任何蹤跡。不久後,紅衣主教就臥床不起直至去世,他不時會喊道「趕走那隻黑狗!趕走那隻黑狗!』』可是別人根本沒看到什麼黑狗。
  • 我有一條黑狗,它叫抑鬱 丨專業抑鬱測試
    只知道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裡,發現自己一步步失去了快樂的能力,就像洩了氣的皮球。 當我試圖跟朋友表達這種糟糕情緒時,他們總會這樣安慰我: 「大家都會有這種情緒的,別多想啦。」 「沒什麼大事兒,不要往壞裡想。」
  • 抑鬱症,一隻咬死了無數生命的「黑狗」
    抑鬱症,成為了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有人認為抑鬱症是「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無法與抑鬱症患者們的痛苦、孤獨感同身受。英國首相邱吉爾形容抑鬱症「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抑鬱症會對我們的大腦產生哪些影響?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病恥感」和「自我汙名化」。
  • 七年,我是如何戰勝抑鬱這隻「黑狗」的
    2003年張國榮因抑鬱症自殺,享年47歲; 2016年喬任梁苦遭抑鬱症折磨,自殺時年僅28歲; 前不久,韓國明星金泰妍自曝深受抑鬱症困擾,卻被網友指責「30歲了,拜託懂點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