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起毒品,每一個人都談之色變。有的人吸食毒品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有的人靠著毒品鋌而走險,風光一時,但最終的命運也是可想而知,終究難逃法律的嚴懲。而在毒品的最早歷史記載,那就是鴉片。這樣一來,當初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就是全國乃至全亞洲最大的「大毒王」。
毒品的興起
在1874年,隨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解散,主打的鴉片貿易也不再出現。從此毒品的流通就開始了地下交易,這麼危險且有暴力的東西,肯定會有一個幕後推手在操作,那這個臭名昭著的「大毒王」是誰呢?
其實,在1874年到20世紀的上半期,一直沒有人願意去接毒品貿易的盤。因為不管當時的誰的歷史再大,都認為販賣毒品是一件很可恥的行為。再加上當時歷史上兩次世界大戰的英雄,毒品市場在全球幾乎都消聲覓跡。
毒品本身的利潤之所以非常大,那是因為毒品的成癮性很高。等到戰爭結束了後,還是有人禁不住毒品帶來的巨大利潤,慢慢的走上了販毒製毒的道路。
當時在二戰後時間不長,全球各地的地下毒品就開始慢慢活躍。當時全亞洲地區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毒品產區就是「金三角」。當時這個地方被稱之為「三不管」地帶,黃賭毒均不受限制,毒品的利潤又是最高。所以在當地的製毒販毒是相當猖狂。當時毫不誇張的說,誰能統治了金三角,誰就是全亞洲最大的「毒王」。
毒品的走向
說起坤沙,在上個社會黑暗時期當中,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是全亞洲最有代表性的「大毒王」。他在世界的排名僅次於巴勃羅.埃斯科巴這個南美最大毒梟。當時全球8成以上的所有海洛因市場全被坤沙壟斷,甚至於緬甸政府都要讓他三分。不過在70年代的時候,坤沙就被緬甸政府招安,從此也金盆洗手。這位在亞洲素有「毒王」之稱的人物就永遠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長江後浪推前浪,繼坤沙的退出,那麼下一個亞洲的「新毒王」,又是誰呢?
「三哥」謝志樂
當時有一個廣州人,業內人稱「三哥」,這個人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謝志樂。在上個世紀80年代,謝志樂跟著自己的家人去了加拿大。也就是在加拿大讓謝志樂第一次接觸了毒品,然而謝志樂和那些癮君子不一樣,那感受到的不是毒品給人帶來的快感,而是毒品給背後的巨大商機利潤。
隨著坤沙的退出,毒品行業重新洗牌。亞洲的毒品行業出現了難得的空檔期,也就只在1990年的這個時候,謝志樂就開始在澳門、東南亞,甚至北美一帶,均已開始了販毒的生意。謝志樂本性心狠手辣,再加上與別人不同的經商頭腦,毒品的生意很快就小有規模。
1998年,在紐約的一次販毒過程中,謝志樂被美國警方抓了個正著,被判處終身監禁。這也是謝志樂第一次翻車。不過謝志樂通過自己的一些「手段」,最終在法院宣讀的時候判處9年的有期徒刑。
然而事實上,這九年的徒刑謝志樂也沒做完,在監獄的第二年,他就讓自己的律師跟法院打起感情牌。拿著自己的家人無人照顧的理由,希望能減刑。最終在律師的努力下,減免一年。這八年的時間並沒有讓謝志傑洗心革面,繼續重操舊業。2011年,為了讓自己的毒品順利販賣,謝志傑在我國香港註冊了一家皮包公司。同時又找回當時的販毒關係網。重新又坐上了「毒王」的寶座。
當時根據各國警方提供的線索,謝志樂很有可能掌握著亞洲地區年利潤高達1200億人民幣的毒品產業鏈。當時謝志樂在2011年的時候被澳大利亞警方截獲過一次毒品,但由於數量太少,警方並沒有打草驚蛇。可是在之後的這段日子,謝志傑的行蹤一直很難定位,似乎讓他察覺到什麼,直到2017年,澳洲警方查獲了他1.2噸的貨,足以讓他牢底坐穿。不過抓捕過程中,沒有任何線索。所以也就不告而知。
為何從不往中國運毒?
據說謝志樂的日常開銷非常大,曾經在賭場上一夜消費3.6億,而且絲毫沒有心痛的感覺。他之所以在業內出名,其主要原因就是他非常講誠信。不管在交易過程中,誰的貨被警方查獲,謝志傑都會在重新補發一次。這種操作也讓毒販們一致好評。誠信是一方面,在一個就是謝志傑從來不在中國販毒,為什麼呢?因為謝志傑是一個廣州人,他自己很清楚當時林則徐那些老前輩虎門銷煙所付出的沉重代價,所有他這種操作也是於情於理。
澳洲警方曾經在2019年和東南亞警方聯手,成功打掉他長期盤踞的一個窩點。不過讓人喜歡的是。謝志傑並沒有在家,警方只是端掉了他大批心腹和眾小弟。至於謝志樂逃到什麼地方至今無人知曉。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相信最後終會遭到法律的嚴懲和制裁。小編衷心希望大家莫沾毒品、莫交毒友,珍惜生命、拒絕毒品。歡迎小夥伴探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