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威馬遜」帶給海南的遺憾和反思

2020-12-03 人民網海南站
   

人民網海南視窗評論員 冰火

很多年之後,人們或許可以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形容今年第9號超強颱風「威馬遜」在海南的破壞性過境,但這短暫的過境帶給海南的傷害卻猶如夢魘一般讓人傷痛。在這次強颱風過境中,有人傷亡,有人被困,有房倒塌,有樹擋路,有塔吊折彎,水、電、路、通信、齊齊中斷,讓人們的生活陷入極度混亂之中,黨政領導、軍警部隊、公安幹警和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為了抗風救災殫精竭慮、日夜奮戰,感人至深,可歌可泣。

但這場對海南產生毀滅性打擊的超強颱風,除了滿目瘡痍的傷痛和遺憾,也給海南帶來了難得的反思機會,那就是:在下一次超強颱風造訪時,海南能否從容應對?

反思之一:水電能否儘快恢復?

據報導,截止7月20日晚,距離強颱風「威馬遜」飛離海南已經過去了近兩天時間,但海口主城區一半左右的居民小區尚未恢復水電供應。在現代社會裡,對於已經適應了城市生活的人們來說,水電猶如城市的命脈,道路、通信、燃氣等幾乎一切必須生活要素的均有賴於水電供應,有了水電,整座城市才得以顯現出無盡的生機和活力;一旦沒了水電,陷入黑暗和饑渴的城市死氣沉沉,人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而陷入混亂和無序。

海南省省長蔣定之在災後到電網公司檢查工作時亦表示,搶險救災恢復生產生活,第一位是電力問題,電通水通,電通通訊通,一事不通,萬事無用。

2005年的「達維」颱風曾經讓海南成為中國首個使用「黑啟動」(是指整個系統因故障停運後,在無法依靠其它電網送電 恢復的條件下,通過啟動系統中具有自啟動能力機組,帶動無自啟動能力的機組,逐步擴大系統的恢復範圍,最終實現整 個系統的恢復)的地區,讓被颱風破壞的電網實現重新供電。按道理有了這一前車之鑑,海南的電網建設應該更為可靠和 牢固才是,但遺憾的是,這一次超強颱風「威馬遜」海南電網的破壞依然超出很多人的想像,恢復供電的速度也同樣讓人 焦急和焦慮。

反思之二:聞風而倒的樹木為何屢倒屢種?

據報導,在41年來最強的颱風過後,海口東西向最重要的幹道之一——濱海大道全線癱瘓了!由於緊靠海邊,在強勁暴風摧殘下,被連根拔起的大樹多數傾倒在道路中央,斷枝碎葉滿地,在狂風暴雨中或漫天飄飛,或隨水漫溢,道路完全無法通行。同樣的情形還出現在海秀路、南海大道、海墾路、金墾路等多個主幹道,導致這些路段的交通也一度癱瘓。統計數據說,在這場颱風傾倒的大樹多達一萬多株。為清理這些樹木,海口市環衛、園林、交通等部門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讓人疑惑的是,這樣的情形不僅在2005年的「達維」颱風有過,在隨後幾次較大的颱風造訪海南時,也不同程度上演過,在其間,不乏有理性聲音建議園林部門城區綠化不能一味求美觀、速生,而要改種一些根系發達、能夠抗風的樹種,但遺憾的是,園林部門對這些聲音置若罔聞,沒有及時採納和實踐,最終導致出現了「聞風而倒的樹木屢倒屢種」的怪象。

我們注意到,在這場超強颱風中傾倒的樹木大多是一些根系較淺的小葉榕樹、印度紫檀等速生樹種,而類似椰子樹這樣的樹木卻大多挺拔依舊。這樣的強烈反差或許再次驗證一個道理: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因為就在不久之前,海口市園林局的官員還表態說,海口主城區今後將要限種椰子樹。並稱這主要是考慮到椰子樹遮陰效果不佳,同時果實容易砸人砸車,所以市園林部門在市區內主幹道不再大規模種植椰子樹。這一做法立即引發了網友的一片反對之聲。雖然很多網友反對限種椰樹是出於感情考慮,但現在看來,海南確實少不了這種既能抗風又能美化城市的樹種。

反思之三:城市內澇何時是頭?

這些年,儘管海南很多地方都為治理城市內澇耗費了很多資金,但每每到了颱風或雨季,積水和內澇卻總是讓城市的管理者們尷尬不已,這一次的超強颱風「威馬遜」也不例外,海口市多條道路水流成河,多處大型商業設施、高檔社區的地下商鋪和地下車庫瞬間成為「威尼斯」,給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

我們注意到,在這些出現嚴重積水的路段裡,不乏之前屢次被媒體點名曝光的濱涯路農墾中路段、海甸島多條道路等積水「釘子戶」,我們想知道的是,我們的城市管理者這些年為治理內澇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規範和治理的?能不能給我們算一筆「良心帳」?

法國文豪雨果曾經說過: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但也有中國某地的市長說,「地下鋪了管網,把幾百億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見,我怎麼能幹這個事兒呢!」 臺灣作家龍應臺說:驗證一個國家和城市是否發達,一場雨足矣———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個小時,因為城市管理者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去發展下水道;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

我們認為,城市的地下世界,是城市文明的另一面,也是城市的良心。城市內澇表面原因是排水系統的脆弱,實際上卻折射出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的深層次問題。因此我們希望,海口能夠通過「算良心帳」逐步告別「逢雨必澇」的宿命。

反思之四:民間救援力量為何反應迅速?

據報導,超強颱風肆虐的7月18日之夜對於一部分海口市民來說是一個不眠夜,道路被淹、車輛泡水、停電斷水、有家難回。受41年來超強颱風「威馬遜」影響,海口18日晚多路段積水嚴重,讓眾多市民有家難回。颱風無情人有情,一些熱心市民紛紛伸出雙手,為被困市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無家可歸的市民平安、舒適度過了颱風之夜。

「我們這裡有電有水有沙發,國貿附近奔波的可以來這裡休息……」18日晚11時左右,在人保海南分公司工作的周波通過微信群和朋友圈轉發這條信息,邀請市民來國貿一橫路人保大廈一樓大廳過夜,從晚上11點多到凌晨3點,共有17名海口市民來到人保大廈一樓大廳過夜,19日早晨大家才陸續散去,周波一直在一樓大廳陪伴大家。

愛心車主王乙剛在威馬遜登陸前,就和朋友組建了一個有17輛越野車的愛心車隊,打算為遇到困難的市民提供出行援助。從7月18日到7月19號凌晨,王乙剛和同伴們一共出車30多次,靠著越野車的優勢,在狂風暴雨裡救援了上百人……

這些救援和互助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颱風帶來的傷害,重要的是,它溫暖了身處災難中的人們。

但讓人遺憾的是,儘管海口市在此前也修建了不少避難場所,但在這次超強颱風到訪時,卻未能發揮有效作用,而本應為轄區居民提供救助服務的街道辦、居委會等機構,相對於這些民間的救援和互助力量在那個難熬夜晚的優異表現,明顯要遜色不少。

反思之五:抗災不能僅僅從娃娃抓起?

有報導稱,在2004年震驚世界的印度洋海嘯發生時,有個10歲英國女孩在泰國普吉島,她憑藉地理知識,預測海嘯將吞沒整個海灘,於是立即讓父母提前發出警報,疏散了海灘上的遊客,從而挽救了100多名遊客的生命。

日本是個自然災害多發國,孩子們從小就要接受防災訓練。社區每年至少舉行兩次防災訓練,而一般家庭考慮到災害發生後的應急措施,一般都會長期準備一個防災包。防災用品已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商店中隨處可見。此外,日本的部分學校和企業也備有專用防災包。有些企業還設有專門的防災人員,負責企業人員的防災訓練,防災用品的準備和增補等。

但在每年要多次接受颱風「考驗」的海南,別說專業的「防災包」,就是每年的防災宣傳,也大多僅止於宣傳目的的推廣和演練,而非真正的學習。

我們認為,許多人都覺得在防災減災知識方面成年人會比孩子要強,其實不然。以油鍋起火問題為例,就是一些廚師也不一定能夠準確回答。現在許多成年人都需要完善防災減災知識,這實際上是在『補課』,補以前缺的課。所以防災減災教育,不僅要從娃娃抓起,更要從成人開始,這樣才不至於將來「書到用時方恨少」。

反思之六:建築業的通病能否再少點?

裂縫、滲水、外牆脫落、玻璃碎裂等一向被視為建築業的「通病」,不管什麼樣的問題,都以「通病」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大自然是最好的檢驗師,這一次,在超強颱風面前,海南多數有著富麗堂皇外表的建築顯示了其脆弱一面,一些樓房玻璃破裂了,窗戶被刮開了,房間裡進水了,而看似銅皮鐵骨的塔吊居然也垮塌了許多,……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真的懷疑建築業一直推崇的「百年大計,質量為本」的口號的真實性。

據報導,在本次超強颱風中,海南省有5100餘間房屋倒塌或嚴重損壞,在這些倒塌和嚴重損壞的房屋中,我們不知道有哪些可以被稱作「豆腐渣」工程,又有誰該來為此承擔責任,但我們希望的是,在下一次超強颱風到來之前,海南能否有足夠牢固的房屋讓災民安心居住。

反思之七:海防林起了什麼作用?

海南島四面環海,是一個受颱風襲擊比較頻繁的省份。全省海岸線全長1528公裡,其中宜林海岸線1280公裡。在全島沿海地區,歷史上由於森林植被破壞,地表祼露,土埌沙化,風大乾旱,不少地方形成連片流動、半流動沙荒地。為了有效地開展防風固沙,保護沿海地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從1956年開始,在沿海地區營造海防林,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全省海防林,在幾代人長期不懈地努力下,基本合攏,形成了一條魏峨狀觀的「綠色長城」。

長期以來,海防林在保護沿海人們的生產生活、防風固沙、保護堤岸、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顯著作用。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面對這條「生命線」,人們一邊艱難地建設著它,一邊卻又輕易地毀壞著它,邊造邊毀,前造後毀,使這條「綠色長城」在許多地方出現了長短不等的斷帶,削弱甚至使它失去了應有的保護功能。據報導,數年前,由於毀林採礦、挖塘養蝦、旅遊開發、放牧牛羊、亂砍濫伐等種種人為原因,海南環島海防林被毀嚴重,從北部的海口到南部的三亞,環島海防林已經殘缺不全,許多地方林地寬度只有幾十米甚至幾米。尤其是近年來,一些開發商熱衷於在海邊蓋房子、建酒店甚至搞高爾夫球場,將開發的紅線一再推向海灘……儘管之後海南也採取了不少補救措施,但最終還是難以恢復到最好的水平。而這,或許為超強颱風的長驅直入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我們認為,每一次的颱風都會帶給我們不同的考驗,儘管「事後諸葛亮」式的檢討和反思或許於事無補,但至少可以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所以我們希望這些遺憾和反思能夠成為海南災後重建的一塊磚,或者一片瓦。

相關焦點

  • 超強颱風「威馬遜」登陸海南 最大風力17級
    超強颱風「威馬遜」登陸海南 最大風力17級 來源:新華網  2014年07月19日08:24 當日,今年第9號超強颱風「威馬遜」於15時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7級。 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今年第9號颱風「威馬遜」18日15時30分前後以超強颱風的「身份」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7級(60米/秒),「威馬遜」不遜,名副其實地成為1973年以來登陸華南的最強颱風。
  • 17級超強颱風威馬遜橫掃海南 風力剝光樹皮
    「威馬遜」(超強颱風級)18日15時30分從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7級(60米/秒),截止發稿,狂風暴雨一直持續不斷。文昌時有大樹倒下8日15時30分前後,「威馬遜」正面登陸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這次颱風強度大,覆蓋範圍廣,成為41年來登陸華南地區的最強颱風,海南島東部沿海地區均遭受重創。記者在颱風影響地區現場感受超強颱風「威馬遜」之威。「威馬遜」登陸時,帶來的狂風暴雨在車輛附近造成較大破壞。
  • 超強颱風威馬遜來襲
    > 焦點新聞 海南民政廳長道歉
  • 超強颱風「威馬遜」創廣東颱風史上新記錄
    超強颱風「威馬遜」創廣東颱風史上新記錄 2014-07-18 22:48:0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據氣象部門預報,7月18日早晨,「威馬遜」已加強為超強颱風級,將以超強颱風強度於當日下午到夜間在廣東電白到海南瓊海之間沿海地區登陸
  • 海南公布2014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超強颱風「威馬遜」位列榜首
    超強颱風「威馬遜」位列事件榜首,2014年影響海南省的颱風個數明顯偏少,另外,晚秋暴雨、高溫天氣等也榜上有名。  據悉,2014年度海南省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分別為:  1.超強颱風「威馬遜」強度、損失列第一  今年第9號超強颱風「威馬遜」於7月18日15時30分在文昌翁田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級,中心最低氣壓910百帕,為1949年以來登陸海南最強的颱風之一(與1973年9月登陸瓊海博鰲鎮的7314號颱風「瑪琪」並列最強)。
  • 17級颱風威馬遜登陸海南 或出現3次登陸情況
    據了解,「威馬遜」登陸時已經達到超強颱風級別,是1973年以來登陸華南的最強颱風。」登陸時已經達到超強颱風級別面對步步緊逼的「威馬遜」,中央氣象臺於17日下午6時發布了颱風紅色預警。昨天早上5時,「威馬遜」加強為超強颱風級,其中心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東偏南方大約235公裡的南海中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6級。
  • 颱風來了?七號颱風後天將登陸華南,強度會超過2014年的威馬遜?
    屆時會對海南北部和廣東西南部、廣西沿海等地造成明顯風雨影響。廣東西南部、廣西南部會有海南全島會有暴雨到大暴雨;海南西北部、廣西沿海有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對當地的農業會造成較大影響。要謹防暴雨帶來的次生災害。
  • 颱風「威馬遜」18日登陸 海南發布颱風一級預警
    颱風「威馬遜」18日登陸 海南發布颱風一級預警 2014-07-18 10:43:01  另據記者獲悉,中央氣象臺昨日發布了今年首個颱風紅色預警。  「威馬遜」升級為強颱風  昨日中午,省政府發布颱風一級預警,這是我省今年發布的首次颱風一級預警。昨日12時20分,省氣象局通過電視、網絡、報刊、廣播、大屏幕、簡訊、報紙、電臺等平臺,向全省各市縣全網發布,這也是我省今年啟動的首次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全網發布。
  • 颱風"威馬遜"重創廣東雷州半島 逾43萬人受災
    【解說】廣東省民政廳19日發布信息稱,據初步統計,截至19日9時,超強颱風"威馬遜"已造成廣東省受災人口達到43.13萬人,直接經濟損失2.47億元人民幣。  【解說】據悉,超強颱風「威馬遜」18日15時在海南登陸後,於當天19時在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龍塘鎮沿海地區再次登陸,登陸時最大風力17級,狂風暴雨重創雷州半島,致使部分地區遭受嚴重災害。
  • 「威馬遜」成史上最強颱風 登陸廣東風力達17級
    一天內兩次登陸也無法阻滯超強颱風「威馬遜」。刷新了我國大陸颱風史上多項記錄後,「威馬遜」今天移入廣西,但粵西仍有狂風大雨。一日兩次登陸今早還將登陸廣西由於南海海水溫度較高,為颱風提供了充足的能量,臨近登陸前,9號颱風「威馬遜」的強度明顯提高,昨日清晨5時它已經加強為超強颱風,並於下午3時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沿海地區登陸並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晚上7時30分,「威馬遜」在湛江徐聞縣龍塘鎮沿海地區再次登陸。
  • 颱風「山竹」登陸位置離海南較遠 比「威馬遜」影響小
    據海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鄭豔介紹,從目前來看,颱風「山竹」與「威馬遜」還不在同一「等級」。雖然其登陸時最強可達16級,但登陸的位置離海南較遠,且從目前路徑來看,其颱風的中心離海口都是超過200公裡以上的。此外,「威馬遜」登陸文昌時其中心強度是70米/秒,「山竹」的風力加上其登陸距離較遠,相比「威馬遜」的影響都是較小的。
  • 颱風威馬遜最新消息:三次登陸橫掃三省 致18死近500萬人受災
    此前報導:颱風威馬遜最新消息:18日至19日,今年第9號超強颱風「威馬遜」(英文名:Rammasun;名字來源:泰國;名字意義:雷神)先後在我國海南、廣東、廣西三次登陸。截至目前,颱風「威馬遜」已造成至少17人死亡,另有5人失蹤,近500萬人受災。多地遭受重創,組織抗擊颱風。
  • 廣西桂林17級大風打破颱風威馬遜紀錄!比超強颱風還厲害?
    這是廣西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狂風,超過2014年超強颱風威馬遜在潿洲島創下的紀錄!桂林臨桂區的朋友都表示,這次狂風之大,從來沒見過,有學校的門窗被整體刮飛,臨桂區國家氣象戰的百葉箱也被刮壞。測到這個數據之後,臨桂區國家氣象站的很多數據就中斷了。正因為此當時很多人質疑,這個數據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氣象站跳閘了,儀器壞掉了?
  • 海南省因颱風「威馬遜」死亡、失蹤人數增至31人
    新華社海口7月23日電(記者 伍鯤鵬、夏冠男)記者從海南省應急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3日17時,海南全省因超強颱風「威馬遜」死亡、失蹤的人數增至31人,其中死亡25    在死亡和失蹤的31人中,海口市死亡8人,文昌市死亡11人、失蹤2人,昌江縣死亡4人(包括因公殉職2人),五指山市失蹤2人,白沙縣死亡2人、失蹤2人。    截至23日已救治因風災受傷患者4410人,其中重症病人73人、輕傷952人。
  • 今年第21號颱風即將生成!它的名字是博羅依,不叫威馬遜
    10月19日上午,西太平洋負責颱風命名的日本氣象廳對西太平洋深處的颱風胚胎97W發布了烈風警報,這意味著日本氣象廳認為其可能在24小時內加強成為熱帶風暴級,今年第21號颱風可能就要緊跟著20號颱風浣熊生成了。
  • 海南文昌羅豆農場受颱風影響再次被淹
    海南文昌羅豆農場受颱風影響再次被淹 2014-09-16 21:11:5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文昌9月16日電 (記者 付美斌)海南文昌市羅豆農場遭受超強颱風「威馬遜」重創後「傷痕未痊癒」,16日再次遭受「海鷗」襲擊,海水倒灌,13個村莊被淹,轉移5000多人。
  • 被海南颱風支配的第7年,我有話想說……
    如果要問海南最常出現的氣象是什麼?一定非「颱風」莫屬。對於颱風這個詞,北方人只懂字面意思,南方人卻每年都要和它相伴,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颱風初體驗的話,就是:雨非雨,風非風,生活亂套人發蒙。20149號颱風威馬遜如果問海南人近幾年印象最深刻的颱風是哪個?大多數都會回答「威馬遜」,它的威力就像名字意思「雷神」一樣猛。所以,我們也就從2014年開始說起吧。2014年7月18號中午11點,威馬遜最大風力升至17級,速度60米/秒。一時間,媒體全部聚焦,動態新聞頻繁更新。
  • 中國史上最強颱風是哪一次
    中國史上最強颱風颱風威馬遜超強颱風威馬遜(英語:Typhoon Rammasun,國際編號:14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9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Glenda)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九個被命名的風暴。「威馬遜」(泰語:รามสูร)一名是由泰國提供,是指當地神話的雷神。
  • 盤點歷史上十大超強颱風 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真的太渺小了
    1.颱風威馬遜2014年第9號超強颱風威馬遜三次強勢登陸我國,成為建國以來登陸中國最強颱風。造成海南、廣東、廣西的59個縣市區、742.3萬人、468.5千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約為235.5億元,並導致南寧發生海變,城市內部被淹,損毀嚴重。
  • 盤點歷史上十大超強颱風 最強一次742.3萬人受災
    我們回顧看看歷史上最強的十大颱風1.颱風威馬遜2014年第9號超強颱風威馬遜三次強勢登陸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