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趣味探索訊 近日,菲律賓一所公立高中發生了一件極其有趣的事情,當下課鐘響起,學生正準備離開教室時,教室外走廊突然響起了一陣尖銳鳥鳴聲,難道是有大量飛鳥飛來了學校?後來學生們才知道,根本不是有飛鳥到來,而是鳥音廣播教師在播放廣播,這是一次故意精心安排,目的是為了加深該校學生對極度瀕危鳥類的了解,從而喜歡上它們,加入到保護瀕危鳥類隊伍中來。
廣播中播放鳥鳴聲屬於哪類飛鳥?一種被稱為紅頭犀鳥(Rhabdotorrhinus waldeni)的飛鳥,長期棲息在菲律賓的「獨特」鳥類,除了鳴叫聲洪亮之外,最善於躲藏。新眼見過它的人估計一輩子怕是忘不記了,不論是體型還是顏色都是那麼特別,紅色頭部配上黑色身體,頭比身體還大,嘴顯得特別大,幾乎佔整個身長3分之1,呈現紅色的喙又粗又長,給人一種頭重腳輕感覺。
紅頭犀鳥是菲律賓11種特有犀鳥之一,只分布於班乃島與附近內格羅斯島兩個地區,由於盜獵行為泛濫,加上大規模的森林砍伐,活鳥時常被人狩獵,很快成為了野外受威脅程度最大的物種之一 ,現或剩最後4000隻。在IUCN紅皮書中,將它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一種極其極度瀕危鳥類。在近十年來,菲律賓當地想出各種保護政策,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
但由於紅頭犀鳥有一個特殊習性,喜歡在樹洞中築巢,長期待在樹洞中,善於隱藏自己,從未主動出現到人們的視線裡,所以很多菲律賓人都不認識這種紅頭黑身體的怪鳥,更別說涉世不深的學生了,為了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到保護瀕危鳥類隊伍中來,所以菲律賓在多所學校開展了多場「保護瀕危鳥類」的活動,2017年,菲律賓動物基金會在安蒂克省一所學舉行了「為物種許願」計劃。
這種做法果然起到一定作用,2019年12月,一位學生告訴鳥音廣播教師,他父親捕捉了一隻紅頭犀鳥,並打算殺死它,準備和家人一起分享野味,結果被他拒絕了,他告訴父親,殺害紅頭犀鳥是違法的,因為他們處境極度瀕危。正是因為這些話,一學生成功解救了一隻紅頭犀鳥,要不然肯定被家長吃了。儘管這只是一隻,但是意義重大,這名學生成為了菲律賓大規模推廣與倡議的榜樣。
環境部野生動物管理局研究數據稱,紅頭犀鳥的繁殖速度慢,而且習性不同於其它鳥類,所以非常容易滅絕。2008年,鳥類專家在班乃島上發現了752個繁殖巢洞,所以他們估計總數量不超過4000隻,而在內格羅斯島,一個繁殖巢洞都沒有發現,國際鳥盟表示,在內格羅斯島的紅頭犀鳥可能已經滅絕的,也就是說,紅頭犀鳥可能只剩下最後4000隻。
每年的繁殖季是紅頭犀鳥最脆弱時期,因為雌鳥此時會長期藏身於巢洞之中,而雄鳥則會賣力地四處飛翔、尋找種子和昆蟲,容易將自己暴露在盜獵者的視線中。一旦雄鳥被獵殺,那麼育雛雌鳥便去失去了食物來源,最後只有被餓死。這個原因導致紅頭犀鳥在2001年的死亡率高達52%。也就從那個時候開始,紅頭犀鳥才得到了大肆保護。
如今在地球上,人類數量在呈爆發式增長,但其他物種數量卻在不斷減少,很多物種都走到了瀕危滅絕的邊緣,人類獵殺,氣候變遷,環境變化,天敵增多,都有可能導致大量物種的滅絕,一個物種的滅絕,可能會帶來連鎖反應,導致整條食物鏈上的所有物種都面臨生存威脅,然而我們當時的很多人卻在一意孤行之中,難道真的希望地球上只剩下最後一個大型物種「人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