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鳥類生活區:300萬隻棲息鹹水湖,水位上漲全飛走

2021-01-16 行走在陌路

30平方公裡面積的鹹水湖,生活著超過300萬隻各種鳥類,按照人類每平方公裡人口大於一百就算稠密來形容,那這座湖的鳥類密度則達到每平方公裡10萬隻的恐怖程度。所以,肯亞的納庫魯湖被譽為全球最大的鳥類生活區。

納庫魯湖位於東非大裂谷肯亞中西段,也是裂谷中少有的幾個鹽湖之一。作為地球上最大的斷裂帶,東非大裂谷形成於3000萬年前的非洲與印度洋板塊拉伸,造成裂谷後被海水倒灌,納庫魯湖就是其中的海水湖之一。

在16世紀肯亞還處於農耕期時,從奈洛比前往納庫魯湖需要長途跋涉翻山越水才能抵達,方圓數百裡更是渺無人煙,被殖民後才有了湖邊的納庫魯省。由於長期沒有人類活動,鹹水湖也吸引了無數生物前來繁衍生息。

納庫魯湖沒有出口,而且水源也並不豐富,再加上1700米的海拔高度,導致湖面面積常年在5-50平方公裡之間變化。1955年東非大乾旱時,納庫魯湖幾近乾涸,但隨後大雨來臨,湖面達到史上最大的50平方公裡面積。

根據鳥類專家的多年考證,納庫魯湖中生活的鳥類常年在300萬隻以上,其中僅火烈鳥的數量就超過200萬隻,還有近百萬隻非洲魚鷹、蒼鷺、斑鳩以及翠鳥等鳥類。如果加上其他陸地動物的話,那數量還得增加20%。

這兩百萬隻火烈鳥又被分為兩大類,數量略少的是體格較小、羽毛雪白的小火烈鳥,以湖水中的雜魚和浮遊生物為食;另一類是體格更大、羽毛火紅的大火烈鳥,以湖底生長迅速的水藻為主食,二者倒也和睦相處。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火烈鳥選擇在鹹水湖中棲息繁衍? 這個問題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才被解開:納庫魯湖雖是鹹水湖,但地處氣候更為溫和的裂谷當中,魚類繁殖期被大大縮減,才引來包括小火烈鳥在內的鳥類前來覓食。

水溫隨著溫度升高,動物和小火烈鳥的排洩物更容易被水溫分解產生水藻,也就是大火烈鳥和魚類的主食。數量更多的大火烈鳥覓食後的排洩物又悉數排放在湖水中,良性循環之下,納庫魯湖的食物生態鏈就這麼成型了。

由於火烈鳥活動範圍可達數百公裡,也有排洩物被留在陸地上成為植物的養分,湖邊區域的植被也因而生長茂密。植被多了動物也多了,當肉食動物發現湖裡有數不盡的鳥類可供飽餐時,獅子、老虎和鬣狗也多了起來。

在過去的百多年裡,納庫魯湖一直有「鳥類天堂」和「動物走廊」的稱號,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數萬陸地動物和幾十萬鳥類從這裡路過,去往植被更密的納羅克大草原,因此被認為是肯亞動物大遷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為了保護地球上並不多見的良性生態環,肯亞政府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將湖區沿岸列為鳥類保護區,後期又在聯合國助力下成立第一個國家公園,也就是現在總面積近200平方公裡的納庫魯國家公園,目前範圍仍在擴大中。

隨著納庫魯湖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而來的遊客也急速增加,如今的火烈鳥和犀牛早已不在沿岸活動,多數都棲息在半米深度的淺灘中。最佳遊覽季節也從原先的半年減少至目前的3個月,其他時間很難看到成群的火烈鳥。

更令遊客們措手不及的是,肯亞要是下過大雨的話,火烈鳥的數量也會急劇減少,因為水位上漲後,水藻的深度也加大,火烈鳥吃不到水藻就只能離開納庫魯湖,去往附近的其他湖區覓食。所以,去納庫魯湖之前先記得看天氣。

相關焦點

  • 新疆巴州塔裡木水庫首次引來萬隻候鳥棲息
    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26日電 (殷琳 劉雨珊 魯紅光 顧勇新)時下正值數九寒天,在塔裡木河中下遊段新疆巴州尉犁縣塔裡木水庫內未封凍結冰的水面上,大批候鳥再此棲息近萬隻綠頭鴨、赤麻鴨時而用翅膀拍打水面展翅飛翔,時而三五成群在水中喜戲、覓食,有的覓食後或在冰面上悠閒散步或靜態打盹,好不愜意。而在塔裡木水庫周邊的溼地內,零散的白天鵝結伴覓食。
  • 全球最大的鳥類動物園之一,近距離觀察各種珍稀鳥類的生活!
    裕廊飛禽公園是全球最大的鳥類動物園之一,園內有600多種、 8000多隻各色飛禽,是集教育性與娛樂性於一體的地方。遊客可以近距離觀察鳥類的生活,還能觀賞到精彩的鳥類表演,肯定令你捧腹大笑。公園內的企鵝館模擬南極洲環境,育有5大類200多隻企鵝和50多隻其它海鳥,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極地鳥類養殖區。 此外,這裡還有全球最大的東南亞鳥舍,分成24個小鳥舍和一個可以步行入內的鳥舍,內有100多種熱帶雨林東南亞鳥類。每天中午,鳥舍內模仿熱帶的暴雨天氣,為鳥兒創造出赤道地區的自然棲息環境。裕廊飛禽園是新加坡一家非常有名的鳥類動物園。
  • 超兩萬隻候鳥光臨東洞庭湖 10月中旬洞庭湖水位開始下降,吸引黑鸛、白琵鷺、灰鶴等多種珍稀鳥類
    圖/受訪者提供本報長沙訊 今年7月以來,東洞庭湖一直保持高水位,而入秋以後,10月中旬的洞庭湖水位開始下降。截至目前,已有超兩萬隻候鳥來到東洞庭湖。11月1日,記者從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總工程師姚毅處獲悉,目前東洞庭湖水鳥種類共有30多種。
  • 大批候鳥飛抵鹽城溼地越冬 鹽城強化執法保證鳥類安全
    為了給這些候鳥提供安全、良好的棲息環境,保護區實施了溼地營造、科學補飼、強化執法等措施,有效保證各種珍稀鳥類的安全。記者了解到,每年冬季全球一半左右的丹頂鶴將鹽城溼地作為理想的越冬棲息地,它們在此棲息將近半年時間,直到來年春暖花開時再返回北方。這裡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還是國際最重要的鳥類遷徙通道之一,每年在此棲息、繁衍、越冬和遷徙的鳥類超過300萬隻。
  • 長江水位上漲,住在天鵝洲故道的「國寶」還好嗎?
    今夏,受持續強降雨及上遊來水影響,長江湖北段水位持續上漲。位於石首市北部的天鵝洲長江故道,汛情同樣嚴峻。住在那裡的麋鹿和江豚還好嗎?7月8日至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探究竟。
  • 東洞庭湖迎來今年首批越冬候鳥逾2萬隻
    今年7月以來,東洞庭湖一直保持高水位,而入秋以後,10月中旬的洞庭湖水位開始下降。但目前還未到候鳥棲息的最理想狀態,第一批抵達的候鳥主要棲息在水位相對較低的採桑湖以及周邊的稻田裡。最新監測顯示,截至11月1日,初步測算首批抵達東洞庭湖的候鳥為2萬餘只,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鸛、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小天鵝、白琵鷺、灰鶴,雁類中有國際瀕危物種小白額雁 9000 餘只。
  • 打造鳥類棲息繁殖美好家園
    天氣涼了,樹葉黃了,花兒謝了,果實收了,而人類的朋友鳥類就進入了大規模遷徙的季節。為確保鳥類在民權黃河故道國際溼地安全越冬,民權縣溼地管理部門採取得力措施,為鳥類棲息繁殖創造良好安樂環境。縣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在通過張貼標語、懸掛橫幅、出動宣傳車等傳統媒體宣傳的基礎上,又利用微信、微博、公眾號等新媒體搞好宣傳,提升廣大群眾保護溼地、保護鳥類的意識。
  • 洞庭湖、鄱陽湖等水位上漲,如何守住這些「大水盆」
    7月12日18時,長江中下遊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超警0.55—2.96米,目前洪峰正在通過螺山江段,湖口水位22.46米(低於保證水位0.04米);太湖平均水位4.45米,超警0.65米。依據當前水雨情和近期降水預報,預計長江中下遊幹流漢口以下江段及鄱陽湖水位仍將持續上漲,鄱陽湖將超過保證水位;太湖水位將持續上漲,可能超過保證水位。
  • 全球不到4000隻,這種鳥類首次在福建被記錄到
    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是瀕臨滅絕的鳥類之一,屬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類「活化石」白鶴「白鶴首度造訪石獅!」前日,泉州市觀鳥學會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會員在石獅記錄到三隻白鶴」。11月17日,筆者前往石獅溼地公園尋覓鶴影,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蹲守,終於在溼地公園東北角發現了一隻白鶴:一塊收穫後的藕田處,這隻白鶴閒庭信步、並不懼人,站立時通體白色,喙和腳呈暗紅色;飛翔時,翅尖現黑色,其餘羽毛為白色。雪白的白鶴與石獅溼地公園的綠意相稱,此情此景,令人心曠神怡。
  • 世界珍稀瀕危鳥類遺鷗一半在河北康保棲息,拍到罕見交尾照片
    世界珍稀瀕危鳥類遺鷗一半在河北康保棲息,拍到罕見交尾照片 2018-05-13 1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球最大蚊子工廠在廣州 周產300萬隻「絕育雄蚊」
    參考消息網7月25日報導 臺媒稱,大陸廣州市有間全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廠」,透過科學技術培養出一種「絕育雄蚊」,普通雌蚊和這種雄蚊交配後,產下的卵無法發育,因此能有效減低病媒蚊的數量。該工廠每周可以產出300萬隻雄蚊,定期在當地釋放後,已有效降地當地蚊子的數量。
  • 廣東省內體型最大的鳥類,竟然是它!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看喜鵲臥枝頭聽黃鸝鳴翠柳……正值廣東省第39屆愛鳥周之際讓我們一起認識它們看省內體型最大、最小的鳥類了解廣東省鳥、廣州市鳥!畫眉鳥,是鳥綱、畫眉科的中型鳥類棲息於山丘的灌叢和村落附近的灌叢或竹林中雄鳥在繁殖期常單獨藏匿在雜草及樹枝間極善鳴囀聲音十分洪亮,歌聲悠揚婉轉
  • 近萬隻大鳳頭燕鷗飛抵廣東南澳棲息
    近萬隻大鳳頭燕鷗飛抵廣東南澳棲息 2019-06-13 21:26: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燕玲
  • 珠海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珠海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0-12-24 09:00:34 據廣東省林業局23日消息,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近日在珠海市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 雲南人跡罕見的鳥類遷徙地,駐足有2萬隻鳥類,就在香格裡拉
    這時納帕海的地面會形成大面積的淺水沼澤、沼澤草甸,屬於沼澤草原,是中甸縣最大的草原。 在納帕海的秋冬時分,無數鳥類都會聚集於此,在湖邊覓食、休憩,可以見到無數斑頭雁、黑頸鶴、紅隼,還有北方地區的黑鸛、鳳頭等鳥獸。每年在納帕海停留的鳥類,高峰時期就超過2萬隻。
  • 中國最大沙漠淡水湖,野生鳥類的棲息天堂,將面臨羅布泊相同命運
    就在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毛烏素沙漠與鄂爾多斯盆地的交匯處,有著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紅鹼淖,具有獨特而美麗的自然景觀。紅鹼淖湖面面積41.8平方公裡,關於這個美麗的湖曾有這樣一個傳說,據說王昭君遠嫁匈奴時,路過此地,曾站在這裡,遠眺中原,想起以後可能很難回家,忍不住流淚三天三夜,從而形成了如今的紅鹼淖,其也被稱為「昭君淚」。
  • 生態持續改善,艾比湖成新疆鳥類重要棲息地
    「我們當初都捨不得離開這裡,但現在看來,我們離開艾比湖,才是對它最大的保護和關愛。」今年43歲的布力布力一家原來在艾比湖畔生活,為了保護家園,他們主動搬遷,落戶阿拉山口市,而他作為一名管護員繼續守護著艾比湖。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鹹水湖,面積曾達1200平方公裡。
  • 三江源,鳥類棲息的樂園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三江源頭——極地風貌,氣候高寒,地廣人稀,卻是鳥類的絕佳生存環境。羽毛則賦予鳥類一個更寶貴的功能——飛行,使它們得以在天空自由徜徉,行得更遠、更快。高山兀鷲有著長而寬的雙翼,最適合高效地長距離滑翔。
  • 婺源現珍稀鳥類,全球只有200多隻,最愛乾淨每天洗澡兩次
    饒河源國家溼地公園位於婺源縣,碧水環繞,綠樹蔥鬱,棲息著珍禽異獸,還有各種鳥類,形成一道美麗的景觀。這裡棲息著珍稀的藍冠噪鶥,它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鳥類之一,曾經神秘消失,一度被認為已經絕跡,但在2000年又在江西婺源出現。2007年藍冠噪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是極度瀕危物種。全球僅有200-300隻,都棲息在江西婺源。
  • 「良禽」擇「地」而棲 黃河三角洲每年吸引近600萬隻鳥類停靠
    上述保護區位於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總面積15.3萬公頃,以黃河口新生溼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百鳥翔遊水雲間」,21日,在廣闊的水域之中,不時可見鳥兒或從茂盛的葦草叢中飛進飛出,或在水岸閒庭信步,人們靜心行於其中,只聞鳥語娓娓、風聲陣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