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細菌通常存在於整個胃腸道,但是各個部位數量不同。在大腸中,每毫升內容物中至少有10億個細菌,與大腸相比,小腸中的細菌相對較少,每毫升內容物中通常少於1萬個細菌。當小腸中的細菌數量增加時,就會發生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
什麼是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小腸在食物消化和營養吸收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含有一個複雜的淋巴細胞網絡,可以幫助對抗感染和調節免疫系統。有益細菌也是健康小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具有重要的功能。這些有益微生物有助於抵禦致病性細菌和酵母菌感染,幫助身體吸收營養,也會產生一些重要的營養物質,比如葉酸和維生素K等維生素。這些細菌也有助於維持小腸正常的肌肉活動,幫助食物通過腸道。
然而,當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時,則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是指小腸中的細菌數量增加和/或細菌類型發生改變。在大多數患者中,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是由那些在結腸中常見的各種細菌進入小腸並過度生長造成的;而少數情況下,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是由小腸中的正常細菌增加引起的。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已經被證明對小腸的結構和功能都有負面影響。它可能會通過破壞小腸黏膜,嚴重幹擾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另外,小腸黏膜的損傷會導致腸漏,這會使得一些有害細菌和大的未完全消化的蛋白質分子逃到血液中,導致食物過敏、全身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異常免疫反應,同時也會增加許多慢性疾病的風險。
這些細菌,無論是過度生長還是進入錯誤的地方,都會造成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而導致營養缺乏。特別是,在我們自身的細胞有機會吸收一些重要的營養物質之前,這些細菌可能會吸收掉某些維生素B,比如維生素B12;它們也會消耗我們攝入的一些胺基酸或蛋白質,這可能會導致輕度的蛋白質缺乏和某些細菌產生的氨增加。其實,我們正常的新陳代謝每天也會產生一些氨,但是氨需要解毒,所以氨的產生增加可能會增加已經負擔沉重的解毒系統。細菌還可能通過其對膽汁酸的影響而減少脂肪吸收,導致維生素A和D等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
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一些研究表明,6-15%的健康無症狀人群患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而80%的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在很大程度上診斷不足,這是因為許多人對他們的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症狀不尋求醫療護理,也因為許多醫生並不知道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有多普遍。更為複雜的是,目前最常用的測試——呼氣測試(測量體內氫氣和甲烷水平)——仍然有相當高的假陰性率。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常見症狀包括:
腹痛或腹部不適
腹脹
腹瀉
便秘
總是放屁和打嗝
更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體重下降和與維生素缺乏有關的症狀
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原因有哪些?
人體自身有一些阻止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方法,包括來自胃部分泌的胃酸所維持的酸性環境、抗菌肽、腸壁肌肉活動、腸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等等。此外,在迴腸(小腸末端)和盲腸(大腸的起始段)之間有一個瓣膜,叫做回盲瓣,它通常允許內容物流入大腸,但防止它們回流回小腸。
如果這些保護機制受到破壞,就可能發生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一些常見危險因素包括:
低胃酸,包括長期服用抑酸藥物導致的胃酸減少
腸易激症候群
乳糜瀉
炎症性腸病,比如克羅恩病
腸道手術
糖尿病
抗生素等藥物
酗酒
器官系統功能障礙,比如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或腎衰竭
越來越多的研究也開始關注甲狀腺功能減退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之間的關係,那麼甲狀腺功能減退是如何損害腸道運動和促進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病理生理學的呢?
甲狀腺和腸道運動
腸道有一個由5億多神經元組成的密集網狀網絡,這些神經元與其它神經細胞一起形成腸道神經系統。它們支配著排列在腸道上的平滑肌細胞,控制著腸道蠕動。
空腹狀態下,腸道神經系統通過小腸發送電活動波,推動腸道內的物質向前運動,這對於防止結腸細菌進入小腸至關重要。在動物模型中,破壞腸道運動功能的藥物被證明會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而恢復腸道運動功能的藥物會使小腸細菌密度降低到正常水平。
腸道運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胃腸結構異常以及神經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或代謝性疾病等,同時還會受到內分泌疾病的影響,包括甲狀腺功能。
甲狀腺激素通過調節腸道神經系統和改變平滑肌功能來影響腸道運動。動物和人類研究表明,甲狀腺功能減退與胃排空延遲、腸道蠕動次數減少以及口盲轉運時間減緩有關。從口腔到盲腸的轉運時間減緩往往會導致便秘,這是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最常見的胃腸道問題。
甲狀腺功能減退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關係
既然甲狀腺激素會影響腸道運動,而腸道運動功能下降是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危險因素之一,那麼甲狀腺功能減退也可能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些評估人類甲狀腺功能減退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研究:
——研究1——
義大利的一項研究調查了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引起的明顯甲狀腺功能減退是否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有關。他們招募了50名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患者和40名健康對照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患者在進行測試前給予合成的甲狀腺素T4,達到正常甲狀腺水平。令人吃驚的是,他們發現50名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疾病史的患者中有27人(54%)小腸細菌過度生長陽性,而對照只有2人(5%)陽性。
他們進一步發現,在伴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中,腹部不適和腹脹都很常見,但是甲狀腺功能減退與排便頻率(便秘或腹瀉)無顯著相關性。經過一周的利福昔明療程後,27名患者中的19名(70.4%)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呈陰性,並且腹部不適和腹脹等症狀得到了顯著改善。
總的來說,本研究表明,既往甲狀腺功能減退是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一個危險因素;此外,本研究在測試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以前通過補充甲狀腺素T4將甲狀腺激素恢復至正常水平,這也提示一旦在甲狀腺功能減退狀態下發展出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恢復正常甲狀腺功能可能不足以清除細菌過度生長。本研究的遺憾之處在於,在開始使用甲狀腺藥物之前沒有測試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狀況,看看是否有患者僅僅通過恢復甲狀腺激素水平就成功地根除了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研究2——
在這項研究中,波蘭的研究人員招募了34名腹瀉型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D)患者、30名便秘型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C)患者和30名健康對照。健康對照者和SIBO-D患者的甲狀腺激素水平相似,但是SIBO-C患者表現為甲狀腺功能減退。所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患者的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均升高,而SIBO-C患者的水平最高。因此,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患者的甲狀腺功能可能受到損害,在診斷和治療這些疾病時應考慮到這一點。
——研究3——
德國研究人員對1809例患者進行了回顧性隊列研究,評估了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各種危險因素。他們發現甲狀腺功能減退使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發病風險增加2.6倍。
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的小腸細菌過度生長
甲狀腺功能減退會導致腸道運動功能障礙,進而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當然,關於甲狀腺功能減退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之間的關係還有很多是我們不知道的。但是,對於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患者,這裡有一些實用的建議:
建議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患者或腸易激症候群患者進行全面的甲狀腺檢查
所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或腸易激症候群患者都建議接受一個完整的甲狀腺檢查,包括甲狀腺抗體。甲狀腺疾病很常見,估計60%的甲狀腺疾病患者都不知道自己的病情。雖然目前還沒有關於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之間關係的研究,它也可能參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的發生,只是程度較輕。
通過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來支持甲狀腺功能
通過糾正營養不足、平衡免疫系統、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幫助改善甲狀腺功能。對許多患者來說,減少炎症和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可以幫助恢復甲狀腺功能和適當的腸道蠕動。
考慮使用甲狀腺藥物來支持腸道運動
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會改善甲狀腺功能,但對於許多患者,特別是那些便秘的患者,將受益於支持甲狀腺的急性幹預措施,以幫助腸道運動。
最後,治療細菌過度生長
雖然腸道轉運減慢往往是導致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發生的首要原因,但是一旦微生物紮營,加速腸道轉運未必足以根除細菌過度生長。然而,重要的是要記住,治療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只有在我們同時解決腸道運動功能障礙的潛在原因時才能取得長期的成功。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