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親的崩潰,從孩子生病開始……

2021-01-21 騰訊網

睡到半夜,孩子突然發燒,拿體溫計一測,38.5℃。張婧趕緊給孩子貼上退熱貼,準備再弄點退燒藥,以防燒得更厲害。

正要去拿藥,就聽見孩子開始咳嗽,還沒等她抱起來,劇咳三聲隨之吐奶了。小衣服、尿墊、小被子都是嘔吐物,濃烈的奶腥味在孩子的「哇哇」大哭中瀰漫開來。

先生被吵醒了,看著眼前髒亂的床褥、發燒哭鬧的孩子,忍不住抱怨和嫌棄:「你剛才怎麼不趕緊抱他下床,吐了一床?讓人怎麼睡,我明天還要出差吶!」

安撫驚慌的孩子、換衣服、餵水餵藥、換洗床單被褥……冷冷冬夜裡,折騰了一個多小時才結束,此時已是凌晨四點半。

可孩子一躺下又咳,一咳就要吐奶,張婧無奈只能整夜抱著睡。天終於亮了,拖著疲憊的身子一面打電話跟上司請假,一面抱著娃打車直奔醫院,在焦慮的看病人潮中開啟就醫大作戰。

「照顧孩子一宿,我也著涼了。」正值腰酸背痛、頭暈腦脹的時候,接到婆婆的電話,老人除了問孩子病情,更多的是責怪她給孩子少穿了、吹風了,才導致感冒的。想起早上先生出門找不著領帶還埋怨她,張婧的淚水奪眶而出。

原來,擊垮一個老母親,只需要孩子的一場感冒!

記得網上之前有一個很熱的話題是:「當媽後,你最崩潰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十有八九的媽媽回答都是「孩子生病的時候!」

1

孩子生病了,都是媽媽的事

「你的精子,我的卵子」生孩子是兩個人的事,育兒理應要兩個人分擔,但是孩子生病了,卻都成了媽媽一個人的事。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有91.1%的女性承擔了一半、大部分、甚至全部照料孩子的責任。

有人總結中國女性的四大悲劇: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網絡圖片

「你是孩子的媽,應該你請假」、「我要工作,很忙的」成為很多爸爸每次推脫帶娃的充分理由。而媽媽們,遇上孩子生病,工作再忙、就算被扣獎金薪水,也要厚著臉皮跟領導請假;即使身體不舒服,也要帶病照顧寶寶,夜起衝奶粉、換尿布。

在輸液室,身材弱小的媽媽變成了「大力士」,前面背著二十多斤的娃,右手高舉著點滴,左手還挽著一大袋嬰兒用品,一邊踱著小碎步,一邊嘴裡哼著曲哄娃。

人滿為患的兒科門診,媽媽一個人帶娃看病不容易。/ 作者攝

回到家裡,也不得安寧。「照顧生病的孩子簡直是奴才般的體驗!」接送大寶照顧小寶,劉莉莉是一名普通的全職媽媽。她說,生病中的孩子,特別粘人,成天像樹袋熊一樣掛在媽媽身上;也特別不聽話,不肯吃飯、不肯吃藥、不讓媽媽洗澡、想要吃餅乾、吵著買新玩具……動不動就撒潑打滾。

「我罵也不是,打又心疼,誰讓孩子病著呢!」劉莉莉感嘆,孩子生一次病,就是當媽的歷劫一次,量體溫、醫院排隊掛號、抽血打針、餵藥、餵飯、洗澡……每一項都能累到懷疑人生。

在北上廣,帶娃看病就像一場戰鬥,光一個掛號排隊足以累到懷疑人生。/ 作者攝

小孩由於生長發育不完善,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等致病菌的侵襲,而且起病急、病情變化很快,如小兒感冒,很快會演變成支氣管炎,甚至是肺炎。加之,孩子年幼不能準確描述病情,家長必須密切觀察,隨時注意孩子病情的細微變化。

育兒是一門學問,照顧生病的孩子,飲食起居有更多講究,必須清淡飲食,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家裡注意開窗通風,在這條大原則上根據孩子的體質進行餵養。

女人也不是天生會當媽,媽媽也是普通人,都是從「別人家的女兒」學習成長為「孩子的媽」。爸爸顯然沒能跟上腳步,不願或不屑於學習育兒,張婧手機裡的媽媽群裡正集體吐糟爸爸是「豬隊友」,拖後腿、沒有父性。

芸兒媽:「我家那位心情好的時候會逗孩子玩,一生病就推給我,明明可以請假也不肯帶去看醫生。」

小辛媽:「家裡就我一個人帶娃,老公平時很忙,連寶寶住院的時候,也只有我自己。」

貝貝媽:「孩子病了這麼久了,我家爸爸都不知道他女兒的病叫什麼名字,吃什麼藥,霧化什麼!」

曉東媽:「孩子重症肺炎住院,進過ICU,但老公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意識不到這病的可怕。醫生說他每天睡到醫生查房叫醒,霧化、吃藥都不按時給,都是等他睡醒了才給孩子吃。」

知乎網友吐槽。/ 知乎截圖

2

孤立無援,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

孩子生病,媽媽指望不上爸爸幫忙,自我安慰「誰家沒個兩百斤的巨嬰」也就忍下了。但身邊人的苛責和不理解,常常把她們逼到崩潰發瘋。

「以前我媽一個人帶我們三個,都好好的,怎麼你連一個孩子都帶不好,老生病。」最該體諒妻子的丈夫,在生活中頤指氣使,動不動就搬出自己的老媽。讓他體驗帶三天娃,不出半天就開始想念上班。他們未能意識到,那一句句戳心窩的話,對妻子是一種語言暴力。

上班掙錢是辛苦,而帶娃做家務則是另一種累!

《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2017)》顯示,妻子以65%的壓倒性佔比成為家務活的主要承擔者,這其中還不

相對地,中國男性家務參與率世界倒數第四,僅高於日本,韓國,印度。/ 網易數讀

「二寶因流感引起腦炎,昏睡無力,大夫一句確診要做腰穿,心亂如麻,」孩子爸在外地出差,陪同汪雨萍一起上醫院的孩子姥姥,不停地埋怨她給孩子穿少了才感冒、生病也不早點起床來醫院……

「我也不是大夫,更沒有先知的能力。」在孩子生病的時候,孤立無援,醫院病床爆滿住不進院,汪雨萍崩潰到抱著孩子在醫院的電梯裡大哭,給她安慰的反而是萍水相逢的路人。

大城市的兒科醫療資源緊張,孩子掛不上號、沒有床位住不進院是常有的事。/ 作者攝

在日劇《坡道上的家》裡,來幫忙帶娃的婆婆,對媳婦水穗冷嘲熱諷,抱怨孫女的發育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好,指責媳婦不會照顧孩子。

在水穗的婆婆眼裡,兒子為家賺錢就是大過天,媳婦和孩子都需要靠兒子「寄生」。/ 《坡道上的家》截圖

婆婆和親媽曾經也是「喪偶式育兒」的受害者,為什麼現在卻成為這套體系的幫兇?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皇甫麗分析說,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一直是「男主外,女主內」,被原生家庭從小這樣教育長大的爸爸們,骨子裡想當然地認為照顧孩子就是女人一人的事。可女性從原來的男性依附體,到現在越來越獨立,不乏掙錢能力比男人強的,這種喪偶式育兒必然引發她們的心理不平衡。

婆婆與媳婦更是兩代人,育兒觀念天差地別。不能說現在的媽媽矯情,而是育兒早已不是「添張嘴,加瓢水」養活就行,新時代對育兒有著高要求,不僅要身體健康,還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大城市看病就醫也並非像基層醫療那樣簡單輕鬆,看個病耗上一天的功夫很正常。

醫院隨處可見,手裡抱著娃、背著大包小袋來看病的媽媽。/ 作者攝

「給我一百萬,也不生!以我現在的精力,生個老二,他(她)只有自生自滅的份兒了。」

張婧今年33歲,國家放開二胎政策以後,老人催他們趁年輕再生一個,老公也想要。可在育兒這條道上獨行久了,有太多心酸,她堅決不生。

3

被育兒壓垮的媽媽,得了抑鬱症

與日俱增的精神壓力和不斷哭鬧的孩子,以及發育過程中的諸多問題,讓媽媽們不堪重負。結果,一些媽媽把自己活成了怨婦,得了抑鬱症,導致自殺傷子的悲劇。

《坡道上的家》中那位可憐的「惡魔母親」安騰水穗,將自己8個月大的親生女兒丟進浴缸,活活淹死。

《坡道上的家》截圖

現實中有關媽媽自殺、帶孩子自殺的報導也屢見不鮮。廣西南寧25歲媽媽在與丈夫大吵後,帶著孩子跳樓身亡;28歲的濟南媽媽喝農藥自殺,一同帶走了8個月大的寶寶。

今年5月,福建一名28歲母親攜子自殺。/ 微博@央視網快看 截圖

「我們有婚姻,有家庭,有孩子。但我們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一群人。」一句話道盡「喪偶式育兒」媽媽內心的悲涼。

在皇甫麗看來,那些充滿抱怨的媽媽,她們背後的焦慮與無助未被爸爸們看到或引起重視。其實,家庭關係造成的抑鬱症,很多時候就是從語言暴力開始的。

精神狀況出了問題,並非一味靠「熬」就能過去。「長期睡眠不好,經常無緣無故發脾氣,經常一個發呆、流淚等這些異常表現,很可能就是抑鬱症的苗頭。」她提醒,爸爸們一定要多關心妻子,很多時候,女性無非是想要伴侶的理解。

生個孩子只要一顆精子,育兒卻要花精力才行,育兒需要爸爸的參與。/ 作者攝

身為獨生子女的80後90後,對婚姻不願將就,於是選擇了離婚。「喪偶式育兒」正加速夫妻關係的破裂,令一個個小家庭走向坍塌。

數據顯示,中國的離婚率逐年攀升,從2003年到2018年已連續15年上漲。民政部發布的《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其中2018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為1013.9萬對,同比下降4.6%;依法辦理離婚登記446.1萬對,比上年增長2.0%。

浙江離婚糾紛司法大數據表明:2018年全省5萬起離婚案件中,排在第一位的離婚原因不是出軌不是家暴,而是「生活瑣事」。缺乏溝通也是離婚的重要因素。

位高權重的達康書記辦事雷厲風行,對妻子和女兒關心甚少,夫妻感情破裂,分居8年最終離婚。/ 《人民的名

「喪偶式育兒」受害的不止媽媽,還有無辜的孩子。皇甫麗表示,長期缺失父愛,會對孩子人格產生不良影響,缺乏自信,做事瞻前顧後,沒有銳氣,女性化特點突出。還有數據顯示,缺乏爸爸陪伴的孩子,容易學業不佳、青少年犯罪、婚姻失敗。

4

「喪偶式育兒」的自我救贖

「喪偶式育兒」往小的方面說是夫妻的日常瑣事,往大的方面談折射出來的是社會對女性的隱性歧視。一些未婚未育女性為避免步入後塵,通過婚前協議、生育協議來明確爸爸的責任,提前打好預防針。

為「喪偶式育兒」焦頭爛額的媽媽們,如何救贖與解脫?39深呼吸(ID:shenhuxi39)走訪發現,大部分媽媽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在朋友圈吐槽發洩,跟閨蜜好友娘家倒苦水,只有少數人主動尋求專業的心理疏導。

家不是一個人的,同樣育兒不是,家務活也不是。/ quanjing

皇甫麗直言,中國夫妻最缺乏的就是深入的溝通,家庭和婚姻需要用心經營。爸爸需要跟上時代的變化,走出傳統定位,意識到父親角色對妻兒的重要性,對妻子多一份體諒和換位思考。

在關愛女性、關愛妻子的呼聲下,近年不少醫院推出了分娩陣痛體驗館,堪稱「準爸爸的第一課」。男士通過「分娩陣痛儀」體驗到生娃的疼痛,去感受準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

在分娩陣痛體驗館,這位準爸爸的表情痛到「無法呼吸」,直呼「疼得受不了」。/ 作者攝

育兒中的媽媽則需要改變溝通方式,越是抱怨,男人躲得越遠,不如心平氣和地理性交談。如果做不到,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婦聯、居委會等渠道的幫助,調節夫妻矛盾,做好育兒分工,排解壓力。

「當焦慮壓抑經自我調節還是無法緩解,應該求助心理醫生。在門診中通過心理疏導,不少媽媽明顯減少了焦慮;對爸爸進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開導,多半還是願意分擔育兒工作。」皇甫麗說,當爸爸參與育兒時,媽媽就要大膽放手,多鼓勵,不要吝嗇你的點讚,也不要經常拿自己的老公跟別人家的老公類比。

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引發不少年輕父母的關注,也讓「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參與度」這個話題再度引發熱議

育兒之於父母是一場修煉,關於孩子生病這件事,夫妻雙方在思想上要重視,但又不能過度關注。平時多聽育兒知識講座,學習親子關係課程,只要了解了孩子的成長特點和規律,就會懂得很多常識,可以打消很多不必要的焦慮。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指導專家: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 皇甫麗

王媛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資料:

[1].中國女人到底有多累?一組數據告訴你真相!,凱叔講故事.

[2].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國民政部.

相關焦點

  • 老母親輔導作業崩潰痛哭:從「母慈子孝」到「雞飛狗跳」,家長如何...
    老母親輔導作業崩潰痛哭:從「母慈子孝」到「雞飛狗跳」,家長如何有效給孩子輔導作業您為孩子寫作業犯過愁嗎?輔導孩子寫作業您血壓升高了嗎?俗話說:"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前幾天,一位山東媽媽輔導兒子寫作業的視頻,火爆網絡。
  • 期末倒計時:自從想通了這些,中年老母親豁然開朗了
    我掐指一算,應該是期末考試快到了,中年老母親就是這樣的「心有靈犀」。畢竟,誰家還沒有個讓人操心的娃呢?其實,在孩子的學習上,論操心和用心程度,我絕對比不上閨蜜:她會每天親自監督並檢查孩子的作業;精心挑選各種教輔資料;每周都復盤孩子的學習情況,並及時調整下一周的學習和複習內容;勞逸結合,學習、閱讀、興趣班齊頭並進……孩子想要偷個小偷懶?
  • 崩潰於娃的磨蹭,老母親是怎麼把「趕蒼蠅式育兒」做到全國統一的
    文章「字字泣血」,聲討家中神獸講磨蹭功練得爐火純青,老母親老父親天天在家中「血雨腥風」的窘態。可是有些事兒,笑著笑著就哭了。我不是影射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老母親需要花一天時間去消化和平復早起戰爭的激起的腎上腺激素,娃們放學的時間到了!新一輪的戰爭又將開始。不寫作業之前不渴不餓不想上廁所,一寫作業啥毛病都來了,仿佛作業是妥妥的「催尿劑」。
  • 媽媽最崩潰的時間,莫過於寶寶生病
    晚上小寶異常興奮,平常十點就瞌睡了的孩子十一點了還一點睡意也沒用,哄了好半天在十一點四十的時候睡著了,睡了不到半小時,可能爸爸回家的聲音吵到了,(平時爸爸回來都吵不到她,所以我有點留意了)果然,醒了就一直不睡,我就撐著疲憊的眼睛陪著她玩,這樣一直到兩點,睡著了,終於可以輕鬆了,可是,不到半小時時間,哭醒,一整個晚上都是這樣哭哭睡睡,對於從前這一晚上安睡的寶寶來說,這樣太不正常了,量了體溫
  • 成年人的崩潰,從一把雨傘開始
    經過社會的歷練,我們已經可以忍受大事上面的不如意,親人的生病、工作上的加班、金錢的壓力,我們總能安慰自己,忍一忍就過去了。在外人看來,你堅強無比,刀槍不入,總能讓不如意和自己達成和解。成年人刀槍不入可讓我們崩潰,又是那麼容易。長時間的加班,我可以忍。
  • 明星給孩子洗澡的「崩潰」名場面:讓孩子乖乖配合,需要技巧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這兩天看綜藝節目,發現原來明星帶娃也有那麼多「翻車現場」,尤其是給孩子洗澡,那場面堪比大型災難片,崩潰已是常態,能堅持洗完才叫奇蹟。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明星給孩子洗澡的「崩潰」名場面吧,真是人間真實。
  • 2021老母親「flag圖鑑」:努力不打孩子,母慈子孝
    2021老母親「flag圖鑑」:努力不打孩子,母慈子孝 2021-01-05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故事:善良的老母親
    古時候有一個叫張三的木匠,經常出門給人家幹活,家裡只有一個老母親在家,張三的父親死得早,所以娘倆相依為命,張三的母親年歲大了,很少出遠門,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的都喜歡找他們幫忙,他們也很樂意幫助人。張三這次去鎮上的一個地主家幹活去了,一去就是四天,老母親一個人在家,這天老母親正在家裡縫補衣服,門口傳來了敲門聲,老母親以為是兒子回來了趕緊去開門,誰知道一開門不是兒子張三。而是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中年人,手裡拿著一個破碗,見有人開門趕緊說著:「求求你了,讓我吃點東西吧,我好幾天沒吃東西了。」老母親明白了,原來是一個乞丐。
  • 二胎老母親瀕臨崩潰!如何搞定兩娃的戰爭?這些技巧你必須得會
    一、兩娃讓老母親瀕臨崩潰!昨天打電話給朋友諮詢個事,電話一接通,那頭傳來了朋友的河東獅吼:「你們兩個給我安靜點!」、「哥哥,你不要跟弟弟搶」、「你讓著弟弟點聽到沒有!」接著聽到弟弟的哭聲。我還沒開口,就聽到朋友氣急敗壞地說:「這會兒我得去處理一下兩熊孩子的戰爭,等會打給你。」
  • 「媽圈凡爾賽」,看老母親如何花式炫娃?把孩子當高階炫富工具
    「孩子他爸,我們帶孩子出去溜一圈吧,大家一定羨慕極了」說幹咱就幹,推著咱們家的6個孩子出去逛街吧,這才叫真正的「炸街」,周圍的人紛紛讓道,大有明星出街的架勢。第二種:凡爾賽式炫娃最近,凡爾賽梗在網上大火,意味著用最普通的話語,說出最牛氣的炫耀,隨著炫娃的老母親越來越多,媽圈凡爾賽文學,也闖入了大眾的眼球。
  •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生病,而有的孩子卻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生病,而有的孩子卻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  我認為,原因在家長——  1.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生病。  有些老人說孩子有胎毒,一出生就給喝黃連水,生生把孩子嬌弱的脾胃給喝傷了;  一些家長在孩子生病時,不去設法尋找患病的原因,只想到吃藥、打針、輸液,一次又一次,一個原本健康的孩子,也會被帶得渾身是病。
  • 原地爆炸丨我從不輕易認輸,直到陪孩子讀書
    當媽以後,誰還不是耐磨、抗造、不服輸,響噹噹的一枚鋼鐵老母親。可萬物皆有裂痕。對老母親而言,那絕對就是娃的作業!陪孩子讀書十分鐘,輕輕鬆鬆就能讓一個鋼鐵老母親崩潰認輸。只要3分鐘,從心平氣和到強顏歡笑在陪孩子讀書這件事上,老母親可沒少給自己做心理建設。一邊站在門口提醒自己「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一邊握緊了口袋裡的速效救心丸。再深深吸一口氣,這才能下定決心推門進去,開始下一環節的相愛相殺。
  • 這是一份來自老母親的關心,說的是你嗎?
    早在放假的前一周,老母親就發來消息旁敲側擊詢問這次假期安排,在老母親看來,女兒嫁人後一切都得按照別人家的規矩來,只是好久不見女兒,惦記的很,這次難免搶個先問問。小陳原本計劃和老公五一出遊過過兩人世界,在讀懂老母親的心思後,決定改道回娘家,老公趕緊打開手機挑選白酒香菸。也對,一年365天,回娘家的日子屈指可數,也不知道他們過的怎麼樣,想到這裡,小陳心裡的愧疚又多了幾分。
  • 孩子入園總生病,是體質弱、衛生差的鍋?NO!其中原因,眾多家長都...
    很多家長都以為咬牙熬個2/3年,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就解放了,可血淋淋的事實會告訴你:「相比催人心弦的入園焦慮,孩子第一年入園頻繁地生病才是最要老母親命的。」 可到了他入園的第一年,一切突然就失去控制了——入園的第三天早上,糖豆就發燒了,還沒等入園儀式開始,我們就不得不與老師請假了。看到我一臉的不好意思,看穿我的老師風趣地說:「孩子入園生病頻繁其實很正常,也很常見,千萬不要因此而焦慮,用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你對孩子生病的事兒會越來越習慣的。」
  • 沒被期末考試摧殘過的老母親,不足以談人生
    考之前一晚最是難熬想多看娃多複習重點結果剛剛坐下娃就開始:要上廁所!要吃水果!要喝水!有了孩子的成年人誰不是全能型選手呢?在查成績前,內心開始忐忑-媽媽,這是我的成績-等等,讓我先來個深呼吸但如果沒考好幻想中的孩子沒考好:母親大人,我準備好了
  • 猴子把小女孩當成自己親生的孩子,每天扮演老母親,畫面太溫馨了
    猴子把小女孩當成自己親生的孩子,每天扮演老母親,畫面太溫馨了相信大家還記得那句諧音梗,我要和你生猴子。一般女孩子都是比較矜持的,但是看到了十分愛慕的對象後,就會在內心大喊這句話,也不知道是否有人真的敢把這句話說出口。其實這裡的猴子指的是孩子。單身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但是又不乏充滿對愛情的美好嚮往。
  • 中年老母親的年度帳單,千萬別看
    有的媽媽更是直接入手了防藍光眼鏡和高清投影儀,致力於讓孩子上的每一節課都散發出金錢的芬芳。你以為孩子上的是網課?不不不,這分明是當媽的經濟實力!而這一切,還僅僅是個開端。真正讓老母親瑟瑟發抖的,還是線上教育的班主任。
  • 凡爾賽文學,簡直是老母親的必修課
    今天呢,我們著重來說說「秀娃派」的老母親,畢竟她們可是曬娃、秀娃、誇娃的主力軍呀!(1)羨慕體凡爾賽文學「真羨慕你家娃語文好,我家孩子就不行,雖然數學英語都考第一,但有什麼用呢?語文才得了個第二名,唉,孩子太不爭氣了!你們家孩子語文怎麼那麼好,教教我唄!」那麼面對這種「凡爾賽式誇娃」我們該如何回懟呢?
  • 孩子幼兒園總生病,咋保護都不行?其實有效處理,需提早準備才行
    很多家長都以為咬牙熬個2/3年,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就解放了,可血淋淋的事實會告訴你:「相比催人心弦的入園焦慮,孩子第一年入園頻繁地生病才是最要老母親命的。」我一直認為且事實也是,糖豆的體質一直很棒棒,3歲前很少得病,大約也就一年2次那樣,而且每次生病恢復的都很快,基本在2/3天之內。
  • 如何緩解2歲寶寶分離焦慮症哭鬧,老母親親試絕對有效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兩歲的小棉襖對於老母親的上班開始依依不捨,總是不停的要抱抱,抱的厲害時,直接用腳夾住老母親的腰,婆婆過來扯都扯不開。扯開了就撕心裂肺的哭喊個不停,眼淚馬上就會譁啦啦掉下來。這樣一來每次搞得老母親上班都特別內疚還不放心,婆婆總是說:扯開你趕緊去上班吧,別墨跡了。她還能哭一整天不成。自然知道孩子不可能哭一整天,可每次這樣哭的話心裡總覺得像是一種罪過:錢沒有賺到幾個,天天還把小棉襖整得這麼個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