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面對時尚業的可持續進程,消費者的經驗和態度遠比市場預判的更為成熟和多元,行業領先者們在顧及疫情帶來危機的同時,在可持續上的努力並未停止。
人們在在這一場疫情中也有了深刻認知,如果在疫情到來之前把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投資上,不僅僅是只專注營銷,將有很大可能獲得較強的抗擊打能力,也將會為產業和企業的重建提供更多機會與途徑。
在全球著名企業諮詢德勤發布的《 2020 年全球奢侈品力量報告》中顯示,「在疫情後的復甦期,可持續性將成為時尚和奢侈品公司的『關鍵詞』,全球的奢侈品牌必須大力投資『綠色』科技,並作出其它環保行動,例如減少碳足跡以應對氣候變化。」
今年 12 月,奢侈品巨頭 LVMH 集團在線開展了「LVMH 氣候周」,與 16 萬名員工分享最新的「LIFE 360」(LVMH initiative For The Environment)計劃,為未來 3 年、6 年和 10 年制定了環保路線圖。該集團決定,從 2022 年開始,LVMH 將不再銷毀季末未出售的產品,到 2030 年所有業務都採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並計劃在 2026 年之前禁止使用以化石為基礎的原始塑料包裝,承諾期其產品中使用的所有動物材料均可追溯原產地。
值得關注的是,在 2020 年,由於可持續發展業績表現良好,截至 2020 年,開雲已連續八年入選道瓊可持續發展全球指數(DJSI World)和道瓊可持續發展歐洲指數(DJSI Europe)。
今年 3 月,Chanel 正式對外發布了名為「Chanel 1.5°氣候使命」的環保承諾,旨在通過自身力量,將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 1.5 攝氏度之內,並針對未來 10 年做出承諾,未來將從細節如香水產品包裝、秀場布置,到結構性如原材料採購、供應鏈調整等,全方位加速向低碳模式轉型,踐行時尚產業的可持續化。
奢侈品品牌 Moncler 連續第二年榮登道瓊可持續發展指數(The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DJSI)榜首。在之前,Moncler 發布了新的可持續發展規劃 Born To Protect,未來重點關注氣候行動、循環利用、公平採購、多樣性倡導和本地社區回饋五個方面,具體目標包括,到2021 年實現碳中和,到 2023 年,實現使用 100% 的可再生能源。
在 2020 年,Moncler 提出了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計劃 Moncler Born To Protect
在年底,也有更多的品牌選擇公布全新的可持續舉措,發布可持續報告。但還是 有一部分品牌忽略了這一年中最重大的主題,例如負責任的增長和消費,社會正義,環境與公司治理(ESG)策略等。他們突然發現自己過去發展的路徑站在了錯誤的一邊,但只要及時糾正,一切仍有希望。
有報導稱今年是可持續時尚戰勝快時尚的「關鍵時間」。根據搜索分析平臺 SimilarWeb 的數據顯示,這一年裡,消費者在網上花費的時間超過 70 億小時,他們在網上瘋狂尋找與「可持續」、「道德」、「公平貿易」和「環保」服裝相關的關鍵詞。這個搜索量在今年 7 月達到頂峰,達到了 101700 次,比 2020 年平均 55250 的搜索量高出了 84%。
根據 Edited 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快時尚產品的銷量從 7 月到 9 月大幅下降,同比下降 11%。
LVMH 集團形象、公關與環境總監 Antoine Arnault 指出:「我們是奢侈品集團,而非時尚集團。我們正在盡己所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SimilarWeb 的首席服裝顧問 Caroline Kim,「隨著需求從快時尚轉向可持續時尚,可持續時尚已經成為今年購物者的首要考慮因素。許多服裝品牌都在爭求與可持續時尚的關鍵詞靠攏,瞄準「有環保意識的購物者」,利用對可持續時尚不斷增長的需求,付費搜索已成為他們營銷策略中的一個工具渠道。
其次,大多數消費者並不相信品牌的可持續聲明,因為目前針對可持續的諸多舉措仍然是可以被「購買」的,尤其是通過營銷的手段,而不是實際付出可持續的努力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隨著媒體對可持續高度集中的關注,可持續發展成為熱門個話題。SimilarWeb 數據顯示,這些付費營銷活動在 2020 年推動了 15% 的總搜索流量,而 2019 年這一比例為 10%。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可持續商業中心 Tensie Whelan 教授補充道:「這(付費營銷)是一種廉價的招攬生意的方式。」
但唯一的問題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時尚入局者涉足循環經濟,競爭隨之變得更加激烈,消費者遲早會對他們想知道的一切提出問題,這就是為何品牌迫切需要 管理 ESG 風險。
價值追求驅動更負責任的可持續行動,首先我們應當釐清 ESG 的概念。ESG 概念最早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 2004 年提出,是責任投資中的專有名詞,是三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即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當下不僅有更多公司、投資者甚至監管機構都關注 ESG ,該標準更是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備足夠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標準。
儘管在疫情最開始時可持續發展的進展出現了些許分歧——即使是可持續發展的公司也希望優先考慮現金流和維持生存——但專家們告誡不要走捷徑或放棄可持續發展的努力。
業內人士也繼續強調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投資並以核心的 ESG 戰略作為領導的長期收益。
輕奢集團 Capri 董事長兼執行長 John D. Idol 在一份埃森哲的報告中說道,「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原則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意義。在我們走出 COVID-19 危機之際,我們必須確保我們的行業不會倒退到傷害地球的程度。作為全球復甦的一部分,時尚和零售行業必須共同加快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創建更可持續的供應鏈。」
企業已經在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排放、採購更負責任的材料、探索循環商業模式和減少浪費,但需要在整個企業中樹立 ESG 思維,而且要加快這一步伐。
即使在 2019 冠狀病毒襲擊世界之前,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的消費者數量就已經在上升。
紐約大學斯特恩可持續發展商業中心的一項分析發現,儘管「可持續性營銷」產品僅佔市場的 16.1%,但它們為消費品包裝行業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市場增長(約為 54.7%)。
Instagram 和 TikTok 上的趨勢也證實了這種轉變,2019 年 5 月,Instagram 上只有 250 萬篇帶有「零廢物」標籤的帖子。截至今年 3 月,在疫情席捲美國之前,這一數字幾乎翻了一番,達到 480 多萬。到 12 月,Instagram 上使用「零廢物」標籤的次數將達到 680 萬次,TikTok 上的視頻點擊量將超過 5 億次。
在時尚美容行業中,消費者對「零浪費」和「零購買」興趣大增,非盈利組織 Business for Social 消費領域副總裁 Elisa Niemtzow 認為這證實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反思自己的購物行為。
轉售在 2020 年成為許多品牌拓展的新市場。Nordstrom、Walmart、Gap 和 Abercrombie & Fitch 在今年通過合作模式進入轉售領域。
德勤同時也指出,2018 年,二手奢侈品市場將以 15.5%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2026 年將達到 685 億美元。事實上,歷峰集團、開雲集團、英國奢侈品牌 Burberry 已經進入二手市場。奢侈品牌的常青款和經典款產品備受二手市場買家歡迎。
設計師們也開始對自己與轉售平臺的合作直言不諱,Phillip Lim與 The RealReal 展開合作,Christian Siriano 與 ThredUp 展開合作,以此來清理庫存和道德經營。
美國設計師同名品牌 Christian Siriano 與 ThredUp 展開合作
業內人士認為轉售業務在 2020 所取得的進展預示著在後疫情時代更有可能搶佔市場份額,因為它在面對經濟衰退時更具彈性。電子商務提供商 Trove 為服飾零售商 Levi's,Patagonia,Eileen Fisher,REI,Arc’teryx 和 Taylor Stitch 的轉售提供動力,今年該平臺的銷售額同比增長 150%。ThredUp 和奢侈品二手平臺 Rebag 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其次 ThredUp 和 Poshmark 都在準備上市。
隨著網上購買、寄售和轉售活動的激增,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依然存在:人們還是發現自己擁有的東西過多,隨之而來公司也發覺了自己正在被過剩的庫存所淹沒。
根據全球輿論和數據公司 YouGov PLC 的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都對擁有太多東西感到遺憾。業內人士開始呼籲產業中需要出現規模化回收企業以促進循環投資。
在中國市場,疫情發生後,中國最大的二手轉賣平臺閒魚發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在封鎖時期把家裡過剩的物品曬出售賣。數據顯示,3 月時閒魚日均成交筆數及金額均創歷史新高,新發賣家數同比增加了 38.8%,新發商品數同比增長四成。
總體而言,隨著時尚產業尋求重建,不確定性現在已成為必然。需求不穩定,產量已經與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不一致,因此,隨著行業走向復甦,調整兩者以避免生產過剩、庫存過剩和浪費將是 2021 年的關鍵挑戰之一。
還有一件事也是肯定和明顯的,無論是消費者還是行業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企業必須堅持到底,否則就有可能失去消費者的信任,而信任一旦走失將很難再次被贏回。WWD
撰文Kaley Roshitsh
編譯Lucy Geng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