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邊玩耍的兩歲娃失足落水,
河對面的攝影師趕緊呼救,
不會遊泳的母親跳進水裡,
鄰居伸出援手……
5月16日,
鎮海區莊市老街街河對面發生驚險一幕!
在河邊採風的攝影師王軍,
用長鏡頭拍下了整個過程,
並以此提醒各位家長,
天氣漸熱,千萬看好孩子,防止溺水悲劇。
不會遊泳的媽媽跳入河中舉起失足落水的孩子,趕來的鄰居接過。
王軍是寧波大學科技學院的老師,作為攝影愛好者,莊市老街是他常常採風的地方。街河兩岸都是沿街商鋪,常有孩子在河邊嬉戲。
王軍告訴記者,昨天傍晚5點多,他在橋邊拍攝時,看到數十米開外的河對岸,一對小兄弟說笑著走下臺階。「當時,心裡就一咯噔,臺階看上去有點滑……」
兄弟倆在河邊玩。
他一直盯著這兩個孩子,很快,大的上去了,小的卻走到了水邊,還伸出腳試探了一下。王軍想大聲制止他,可又怕驚到了孩子,正猶豫間,咕咚一聲小男孩滑進了水裡。
哥哥上去了,弟弟一個人留在河邊。
「孩子掉水裡啦!」王軍一邊往對岸跑一邊叫。說時遲那時快,他看到一個婦女衝了下來,跳進水裡,掙扎著把孩子舉過頭頂。緊接著,又一位黑衣男子跑出來,從婦女手裡接過娃。「好了好了,上來了!」剛回過神來的王軍這才發現河邊已經站了好多人,他趕緊舉起相機記下這驚險一幕。
媽媽和鄰居把孩子救上岸。
「我不會遊泳的,跳下去時什麼都沒想。」下水救人的是孩子的媽媽楊曉慧,記者聯繫到她時,她依然覺得後怕。
楊曉慧一家是河南洛陽人,丈夫在這裡打工,她和孩子是五一節後過來的。
鄰居張國平把孩子翻過來,輕輕拍他的背,努力讓他吐出嗆到的水。
事發時,她剛剛做好晚飯,正準備叫兩個孩子吃飯。一出門就看到遠處有人大聲呼救,到河邊一看,兩歲的小兒子正在離岸1米遠的水中掙扎。她想去拉,發現夠不著,就直接跳了下去。
孩子得救後媽媽上岸。
「河有點深的,我發現腳夠不著底,很慌,但頭腦是清楚的,拼命把孩子往上舉,」她說,「還好這個時候有人接了過去。」
抱著失而復得的孩子,媽媽掉下眼淚。
接過孩子的是旁邊開小店的鄰居張國平,在老街開店很多年了。鄰居們說,他不是第一次救人。多年前,另外一個店家的孩子掉進這條街河裡,也是他救上來的。
「昨天我聽到呼救聲出去,他媽媽已經跳下去了。我就拉了一下。」張國平說。他接過小孩後,將他翻過來,輕輕拍了幾下背,讓他吐出嗆到的水。因為施救及時,孩子安然無恙。
夏天,又進入了溺水的高發季節!
請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提醒和教育
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不要到池塘、河邊
洗手、撿物品↓↓↓
不在噴泉、河邊
逗留聊天、泡腳↓↓↓
不和同伴結伴去
河裡抓魚蝦、蝌蚪↓↓↓
不私自結伴去
人工湖、水區工程等
危險區域遊泳↓↓↓
如何避免悲劇發生
遇到兒童溺水怎麼辦?
1. 不要慌張,發現周圍有人時立即呼救。
2. 放鬆全身,讓身體漂浮在水面上,將頭部浮出水面,用腳踢水,防止體力喪失,等待救援。
3.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無法靠岸時,立即求救。
1. 可將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拋給溺水者,再將其拖至岸邊。
2. 若沒有救護器材,可入水直接救護。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託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後將其拖上岸。
3. 水性不好的人千萬不可手拉手進行救助,可能引起更多人落水溺水。
1. 清除口鼻堵塞物:讓溺水者頭朝下,撬開其牙齒,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雜物。
2. 人工呼吸: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
3. 脫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要儘早脫下,溼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產生低溫傷害。
4. 經現場初步搶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經逐漸恢復正常,儘快聯繫急救中心,送溺水者去醫院。
致命急救誤區:「倒掛控水法」
溺水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5分鐘,如果超過5分鐘,人的大腦就會因為長期缺氧而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而「倒掛控水法」,不僅會耽誤黃金搶救時間,更會導致胃內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誤吸風險,有害無益。
生命可貴,警鐘常鳴!
來源 || 寧波晚報、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