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科學研究取得累累碩果

2020-12-04 人民網

記者從8日在滬召開的「2019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獲悉,作為我國極地科學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成立30年來取得累累碩果。

據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介紹,自1989年成立以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致力於科學研究,注重學科建設。在成立之初的極地冰川、空間物理和生物生態學等3個學科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極地海洋學、南極天文學兩個特色學科,並建立極地戰略研究室,推動了我國極地人文社會科學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穩步推進創新基地建設發展,先後建立了國家海洋局極地科學重點實驗室、南極中山雪冰和空間特殊環境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南極長城生態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今年,極地科學數據中心成為首批20個國家科學數據中心之一。

在極地冰川研究領域,建立了「普裡茲灣-艾默裡冰架-冰穹A(PANDA)」觀測斷面和冰穹A地區冰川學綜合觀測體系,在國際上首次揭示南極冰蓋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實施冰穹A深冰芯鑽探,找到了東南極冰蓋小冰期的冰芯證據;構建南極固定翼飛機綜合科考系統,伊莉莎白公主地航空調查填補國際空白區,發現了南極第二大冰下湖。

在極地海洋學研究領域,揭示了環流和海洋熱通量等要素變化,對海冰和冰架的潛在影響,提高了對極地冰-海相互作用的科學認知;自主研發的「海-冰-氣無人冰站觀測系統(UNIS)」在北冰洋實現了1年以上連續觀測,將作為我國構建極地海洋觀測網核心裝備,參與北極氣候研究漂流觀測國際計劃。

在極地生物學研究領域,構建了極地微生物菌種資源保藏與研究技術平臺,發現並報導了一批微生物新物種及新型活性酶與酶基因,提出了環境汙染物全球長距離傳輸機理與來源解析的一系列新認識。

在極區空間物理研究領域,構建了極隙區空間環境南北極共軛觀測體系,研製國際領先水平的鈉螢光都卜勒雷射雷達系統;在極光亞暴發生區建立了中-冰聯合極光觀測臺,獲得日側極光的綜合觀測分布特徵,發現了一類新的極光形態——「喉區極光」;首次獲得磁暴襲擾地球期間,極區電離層等離子體雲塊演化的直接觀測證據。

在南極天文研究領域,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等合作提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南極崑崙站天文臺」的概念方案和項目建議;開展黑洞與星系共同演化研究,發展了一套利用氫和氦元素示蹤黑洞周邊氣體的新方法,首次獲得了物質吸入黑洞過程的直接觀測證據。

(責編:喬雪峰、呂騫)

推薦閱讀

「海水稻」春播育秧時值春耕時節,三亞南繁種質資源材料陸續送到青島,正式拉開春播育秧工作的序幕。不同的是,這裡種上了「海水稻」。【詳細】

長徵火箭 300次發射的背後4月20日晚10時41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載著第四十四顆北鬥導航衛星順利升空,完成了長三甲系列火箭的第100次發射;此前,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完成了第300次發射。【詳細】

相關焦點

  •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高層次科學研究管理保障隊伍
    中國網3月12日訊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是我國極地科學的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局極地科學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單位,主要開展極地雪冰-海洋與全球變化、極區電離層-磁層耦合與空間天氣、極地生態環境及其生命過程以及極地科學基礎平臺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建有極地雪冰與全球變化實驗室、電離層物理實驗室、極光和磁層物理實驗室、極地生物分析實驗室、微生物與分子生物學分析實驗室
  • 中國高校極地聯合研究中心與智利麥哲倫大學等籤署合作備忘錄,同濟...
    中國高校極地聯合研究中心與智利麥哲倫大學等籤署合作備忘錄,同濟大學陸志波教授為中方聯繫人 來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7-10  瀏覽:
  •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在東南極伊莉莎白公主地冰蓋探測和精細化冰下...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記者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獲悉,近日,國際地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地球系統科學數據》(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在線發表了該中心中心牽頭的一項成果。這一成果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聯合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科學家團隊共同完成,是極地中心孫波研究員團隊牽頭的東南極伊莉莎白公主地航空科學調查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南極冰蓋是地球氣候系統及其變化的關鍵所在,所儲存冰量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潛在貢獻達到58米。
  • 黑龍江:與哈工大聯合開展極地氣候研究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恆翀 袁長煥報導 近日,黑龍江省氣象局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立漠河極地模擬實驗基地,為長期開展極地模擬實驗提供科研平臺。建立極地模擬實驗基地後,可以通過觀測氣象監測數據,來研究北極氣候。作為國家基準氣候站的漠河氣象站,除了基礎氣象觀測設備外,還有中頻雷達、電離層觀測設備、GPS/MET、輻射觀測、酸雨觀測以及中國地震臺網觀測等功能和設備,可為研究長期氣候演變規律,合理利用氣候資源提供可靠的依據。
  • 中國科大企鵝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企鵝研究取得進展 2017-10-2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該項研究提出了解釋企鵝古生態的新模式,將大氣/海洋動力學過程與企鵝古生態和現代生態結合起來,探討多種因素對極地海洋動物種群興衰的影響,表明氣候冷暖變化不是種群盛衰的唯一因素,這對研究海洋動物生態環境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關於氣候變化對南極生態系統影響及其驅動機制的研究頗具挑戰性,目前尚沒有系統的關於大氣環流、海洋狀況與海洋生態動力耦合變化的研究報導,尤其是歷史時期長時間尺度的研究。
  • 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發射極地衛星
    12月3日,記者從在中山大學舉行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 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9日起航
    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今天(10月9日)起航,前往深圳。預計將於10月13日~15日靠泊深圳蛇口郵輪母港。來自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組委會的消息稱,「雪龍2」號船停靠深圳期間,將舉行公眾開放活動。目前,1200個免費參觀名額都已被熱情的深圳市民搶訂一空。
  • 極地氣候變化可能是中國霧霾的「幫兇」
    新華社華盛頓3月15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15日說,極地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了中國近年來的冬季霧霾問題。  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極地北冰洋海冰消融與西伯利亞降雪增加,這會影響中國冬季風的傳播路徑與強度,便於區域靜穩天氣形成,不利於空氣汙染物擴散,讓中國東部平原人口與工業中心地區更易遭受嚴重空氣汙染侵襲。
  • 斯瓦爾巴群島已成為世界北極研究中心
    據介紹,除了在斯瓦爾巴群島首府朗伊爾城設有研究所外,挪威極地研究所在新奧勒松的舊礦區還設有一個永久性考察站,這是世界上多個北極永久考察站之一,它既是觀測站、實驗室,又是科學機構進行野外考察的基地。目前有包括挪威在內的七個國家在新奧勒松建有考察站。
  • 科學網—我國空間天氣事件能量流動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空間天氣科學「亮劍科學前沿 服務國家需求」系列報導(十一)
  • 我國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順利交付具備全迴轉電力...
    人民日報上海7月11日電 (記者劉詩瑤、韓文鋆)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11日,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在上海順利交付,標誌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了新突破。「雪龍2」號建造工程由自然資源部所屬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實施。
  • 衛星遙感、實地考察等方法可幫助人類觀察極地變化
    新華網北京4月26日電(郭童)極地,好像是安裝在地球上的巨大「冷凝器」,在地球的生態平衡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說到極地,你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一片蒼茫的畫面——冰天雪地,浮冰飄蕩……但近些年來,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威脅之一,極地的生態環境也面臨著考驗。
  • 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在《科學(Science)》雜誌同...
    西工大新聞網6月22日電(記者 高瑩 趙珍)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以西工大為通訊作者單位在《科學(Science)》雜誌同一期發表三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這三篇論文於北京時間6月21日在線發布,6月22日正式刊印,並以「反芻動物基因組」為專欄,登上了當期《科學(Science)》雜誌封面。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其中,西工大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的第二完成單位。這標誌著我校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
  •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第四期):太空、深海、極地、生態安全
    我國以「神舟」、「天宮」等系列航天工程、「北鬥」導航衛星系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此外,中國將於2022年左右建成的中國空間站,將成為中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實驗的重要基地。今後如何真正防止爆發太空戰爭,成為我國以及堅持和平開發和利用太空的大多數國家所面臨的重大國家安全課題。
  • 冰河時代極地生物曾「冷」得打顫
    不過英國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即使是這些習慣寒冷的生物,在上個冰河時代的寒冷氣候裡生存狀態也是「舉步維艱」。相關論文發表在《生態學》(Ecology)上。 英國南安普敦國立海洋學研究中心極地生物學家Sven Thatje在2月15日召開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報告說,在大約18000年前,即上一個冰河時代的頂峰期,海豹、鳥類及其它極地動物只能在很少的一些海面未結冰區(稱為冰間湖)活動。長年累月地,這些動物只能依靠這些冰間湖長出藻類作為食物鏈的基礎以維持生存。
  • 面臨氣候變化威脅的極地生命
    廣袤的北極大地上,不僅生活著人類、北極熊、海豹等高級哺乳動物,也生活著昆蟲、苔蘚等低級生物,它們在冰冷的極地繁衍並茁壯成長。地球的極地環境接納了一代又一代的植物和動物,而近來這些極地居民們卻要面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
  • 成都海昌極地海洋公園,西南地區最專業的極地海洋樂園
    海昌海洋公園是國內一大海洋館品牌,尤其受大眾的歡迎,而成都海昌極地海洋公園是目前中國西南地區最專業的極地海洋主題樂園,如果你想去海洋館玩,成都海昌極地海洋公園是最好的選擇!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海洋路68號大河票務APP在成都乃至四川,成都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無疑是最受歡迎的主題樂園,是無數兒童和青年們最愛去的樂園,而且它還能科普動物及科學知識,獲得了政府官方頒發的榮譽。嚮往已久的海豚、企鵝、北極熊、鯨魚、鯊魚等極地動物,在成都海昌極地海洋公園你都能近距離與它們接觸,認識這些動物們的生活和習性。
  • 圖說龍江:哈爾濱極地館看極地動物表演
    圖說龍江:哈爾濱極地館看極地動物表演  來源: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2015年11月23日10:45 哈爾濱極地館是世界首座極地演藝遊樂園,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四大景區之一,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首家以極地動物娛樂表演為主題的極地館。
  • 西南首家極地萌寵冰雪主題樂園 落戶湧鑫哈佛中心
    遠在內陸高原四季如春的昆明,幾乎不下雪,很難感受到冰雪世界的純美,不論成年的昆明人,還是春城的孩子,心裡都深藏著一個「白色的冰雪夢」,很快昆明人走進冰雪世界的夢想就能實現了,近日,湧鑫哈佛中心攜手哈爾濱奇幻冰雪發展有限公司,就「昆明奇幻冰雪萌寵樂園」運營相關事宜進行合作洽談。未來,西南首家極地萌寵冰雪主題樂園將落戶昆明湧鑫哈佛中心。
  • 天津極地海洋館在哪 天津極地海洋館的地址
    對於多數人來說,海洋一直是一個神秘色彩的地方,當然可能出於身體、價格等各種原因導致,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自由自在的前往海底探險,因此作為消費者的一大痛點,各種主題的海洋館也應運而生,那麼,天津極地海洋館在哪呢,其詳細位置又在哪裡,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