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兒童強迫症?

2020-11-30 駐馬店新聞網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薛敏

兒童強迫症是以強迫觀念與強迫行為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兒童期情緒障礙,佔兒童與少年精神科住院與門診病人的0.2%~1.2%。國外調查顯示兒童少年強迫症的患病率為0.8%,終身患病率為1.9%。1/3~1/2的成年強迫症患者來自於兒童期。兒童強迫症發病平均年齡在9歲~12歲,10%起病於7歲以前。男孩發病比女孩平均早2年。早期發病的病例更多見於男孩、有家族史和伴有抽動障礙的患兒。

兒童強迫症的主要表現為:明知沒有必要或不應該,卻控制不住自己去想,或去做……

一、強迫觀念:(1)強迫懷疑:懷疑已經做過的事情沒有做好、被傳染上了某種疾病、說了粗話、因為自己說壞話而被人誤會等。(2)強迫回憶:反覆回憶經歷過的事件、聽過的音樂、說過的話、看過的場面等,在回憶時如果被外界因素打斷,就必須從頭開始回憶,因怕人打擾自己的回憶而情緒煩燥。(3)強迫性窮思竭慮:思維反覆糾纏在一些缺乏實際意義的問題上不能擺脫,如沉溺於「為什麼把人稱人,而不把狗稱人」的問題中。(4)強迫對立觀念:反覆思考兩種對立的觀念,如「好」 與「壞」、「美」與「醜」。

二、強迫行為:(1)強迫洗滌:反覆洗手、洗衣服、洗臉、洗襪子、刷牙等。(2)強迫計數:反覆數路邊的樹、樓房上的窗口、路過的車輛和行人。(3)強迫性儀式動作:做一系列的動作,這些動作往往與「好」、「壞」或「某些特殊意義的事物」聯繫在一起,在系列動作做完之前被打斷則要重新來做,直到認為滿意了才停止。(4)強迫檢查:反覆檢查書包是否帶好要學的書、口袋中錢是否還在、門窗是否上銷、自行車是否鎖上等。強迫症狀的出現往往伴有焦慮、煩躁等情緒反應。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是治療強迫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可輔助物理治療、個體心理治療、家庭治療等。

版權聲明:

1、凡本網註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駐馬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兒童強迫症是怎樣的?該如何解決?
    兒童強迫症是指兒童期的一種情緒障礙,主要表現為強迫症的觀念和行為,佔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的0.2%~1.2%。平均發病年齡為9-12歲,其中10%是7歲以前甚至更早的幼兒,男孩發病比女孩早兩年。如果家裡有人患有強迫症,孩子更容易患上強迫症,或者患有抽動障礙的孩子更容易合併或以後發展成強迫症。
  • 影響兒童難治性強迫症治療相關因素大盤點
    評估對兒童難治性強迫症的治療是否得當需要注意:1. 做出正確的診斷;2. 選用兒童強迫症治療的一線療法;3. 調整可能影響治療療效的因素。在精神科中,會把年幼兒童發展中的一些情況誤診為強迫症,例如對同一事物的重複、孤獨譜系障礙導致的刻板行為和興趣狹窄以及複雜抽動。
  •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兒童強迫症的部分病因:一種可以攻擊中間神經元的...
    耶魯大學研究發現兒童強迫症的部分病因:一種可以攻擊中間神經元的抗體  Connor Feng • 2020-06-17 14
  • 關懷身邊的小謝爾頓,你的孩子有強迫症嗎?
    天性自由的兒童會得「強迫症」嗎?今天我們來科學討論一下兒童強迫症這個話題。什麼是兒童強迫症?其實,強迫症是一種終身患病率較高的精神障礙。兒童青少年是強迫症的高發人群,兒童強迫症患者臨床表現具有年齡特性,如兒童強迫症中強迫檢查發生率高於對稱和清潔,攻擊或傷害的強迫思維發生率比成人高,如對災難性事件的恐懼,或擔心自己或父母死亡或疾病,這與兒童的發展水平和需求相關。
  • 強迫行為是強迫症嗎?怎樣自測有沒有強迫症?如何自測強迫症?
    強迫行為是強迫症嗎 怎樣自測有沒有強迫症 如何自測強迫症東西不放回固定的位置,總覺得不舒服;地板明明很乾淨,卻仍一遍又一遍地擦;明明手不髒,卻忍不住反覆洗手;明知道門窗都關好了,硬是放心不下檢查好幾遍……躺槍了嗎?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許多人以為精神疾病離自己很遠。
  • 強迫症是"矯情"還是病?你是不是強迫症?自測方法在這…
    但其實,強迫症是一種高度致殘的心理疾病,被稱為「心理癌症」,真實的情況比你想像的可怕多了。 強迫症都有哪些特徵? 你到底是不是強迫症? 快來自測。什麼是強迫症? 強迫症,全名強迫性精神官能症(OCD),是一種焦慮障礙。症狀主要分為兩大類——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
  • 強迫行為不是強迫症!科學區分是關鍵!
    什麼是強迫症?所謂強迫症,就是「一個人自相搏鬥」。廣義的強迫障礙主要表現為:強迫回憶或者思考某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強迫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重病;害怕自己的眼神餘光會看某些東西;因為擔心怕髒而不停洗手或者衣物;控制不住地數臺階或者電線桿;所有東西都要放整齊;睡覺總擔心房子會塌;擔心自己會傷害別人;或者控制不住地收集沒用的物品,甚至是垃圾。
  • 疫情當前,兒童出現強迫症狀怎麼辦?
    事實上,國內外的研究報導中常見18歲以下的青少年乃至兒童存在明顯強迫症狀,18歲以下兒童OCD的平均發病年齡大約10.3歲,被診斷的年齡在13.2歲,最早3歲發病,男孩更多見且比女孩發病更早。以往因為存在強迫症狀的兒童青少年同樣也存在焦慮、抑鬱、恐懼等情緒表現,往往被歸於「童年情緒障礙」。
  • 強迫症簡單治療的6種方法 改變心態很重要
    核心提示:生活中強迫症患者不在少數,是一種明知沒有必要,可是又控制不住自己想去做的心理障礙,得了強迫症的患者總是各種焦慮,為小事而糾結,浪費了許多精力的時間,那麼如何治療強迫症?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6種簡單治療強迫症的方法,有需要的看過來。
  • 你的強迫症,和你家狗子有什麼關係?
    強迫症是一種異質性較高的精神疾病,其表型、遺傳和病因均有明顯的多樣性,所以在人類群體中探索強迫症的潛在遺傳和生物學機制面臨困難。家犬是最早馴化的家養動物之一,在自然條件下亦受到強迫症的折磨,且與人類強迫症具有多種相似表型。因此,開展家犬強迫症的遺傳和細胞學研究有助於闡明二者強迫症共享的生物學機制。
  • 「強迫症」犯了,這裡可以治!
    什麼是強迫症?強迫症都有什麼症狀?3、抽動症狀兒童青少年起病的強迫症患者中,常合併存在抽動等肌肉運動異常表現,包括發聲抽動、局部肌肉或肢體的抽動以及不自主重複行為,如鼓掌或撫摸某物品等。患者一般在抽動之前會出現局部軀體不適感,且抽動後可緩解。
  • 開車時間長了總有這些強迫症,想放棄治療的強迫症中了幾條……
    「強迫症」這個詞可能大家不陌生,而開車這件事是一件比較嚴肅的事,對於大家來說開車需要注意的小細節有很多,不過如果你在這方面也有強迫症的話那可能需要考慮的事情就更多了,編者今天結合自己的一些習慣,總結出下面這幾條開車時不由自主的強迫症,看看你中了幾條?
  • 溫暖的抱抱:強迫症患者的「無快樂症」
    感人是挺感人的,可試問,一個幾歲的兒童,你們寫那一大堆成人的文字,小朋友看得懂嗎?強行感人。這樣的細節在電影裡倒是屢見不鮮。但撇開邏輯不說,這部影片倒是一個很好的消磨時間的喜劇。戲劇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電影的故事,將強迫症誇張化戲劇化地表現出來,卻也讓我產生了一些小共鳴。周而復始的生活,讓我們逐漸患上了「無快樂症」。
  • 「藍鯨」遊戲誘發極端強迫症
    或者可以說,傳銷是畫一個大餅,讓人瘋狂,目的是為了財富;而「藍鯨」則是用強迫症式的極端體驗,逼迫參與者無法停止。這種強迫症表現得十分明顯,比如說,「藍鯨」的入門環節,居然是凌晨4時20分起床。這其實就是強迫症的一種表現,讓玩家為了獲得所謂的存在感而強迫自己去做某種事。
  • 《溫暖的抱抱》搞笑的背後揭露了——強迫症的痛苦
    強迫症的背後「劊子手」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類型,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行為反反覆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出現越努力擺脫,卻發現這些想法、感受和行為就越強烈,痛苦也就越強烈,於是就形成了強迫思維。
  • 看「直播」也能治癒強迫症
    看「直播」也能治癒強迫症強迫症是一種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表現的精神疾病。其中一種強迫症是患者在接觸了他們認為不潔的物品之後,心裡會產生強烈的噁心感,需要通過不停洗手來緩解。最近,科學家發現,患者僅僅觀看他人洗手也能緩解症狀,這為治療強迫症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類腦細胞叫「鏡像神經元」。由鏡像神經元組成的神經網絡叫「鏡像神經元系統」。鏡像神經元系統裡儲存了許多特定的行為模式,一些動作我們想都不用想就能做出來,就是這個緣故。同時,鏡像神經元系統也能讓我們通過觀看,來模仿別人的動作。
  • 有「強迫症」的狗子,真的太恐怖了
    其實世界上不止只有人類才有強迫症,某些狗狗也會有哦!作為一隻有著強迫症的狗子,每天睡覺之前都必須走一趟流程。必須得先上一次廁所,沒尿墊不上的那種哦!結果第二天,鏟屎官突然發現自己的枕頭下多出了幾塊餅乾……「作為一隻有強迫症的狗子,連偷餅乾也必須擺放的整整齊齊!」
  • 強迫症停不下來怎麼辦?那就從自救開始吧
    生活中,人們常會用調侃的語氣來使用「強迫症」這個詞。比如,當我們在說「逼死強迫症的日常」時,我們可能是在說一張凌亂的工作檯,一卷邊緣撕得不整齊的衛生紙,或是微信右上角沒有清零的未讀消息提醒。這裡所說的強迫症,並不是真的某種疾病,而是強調一種追求完美,渴望秩序的人格,可以稱之為「強迫型人格障礙」,英語縮寫是OCPD。
  • 我懷疑,我養了一隻有強迫症的貓…
    然而,掀翻喝水碗的行為並不一定是強迫症,它可能只是貓的一種調皮行為。那麼什麼是貓強迫症呢?如果它是輕度強迫症,就像人類一樣,可以不用治療。如果強迫症更嚴重,就需要進行幹預和治療。例如,遇見並打斷貓的強迫行為;找出誘發這些行為的因素,避免或減少這些刺激;平時多陪貓玩玩,分散貓咪的注意力;只有極其嚴重的精神病才會採取藥物控制。
  • 強迫症魚友,你累嗎?
    強迫症的魚友最能折騰,因為他總想要打造一個完美的魚缸。因此,他們會這樣養魚...一、過濾擺放一個強迫症患者絕對忍受不了那種隨便堆積起來的濾材,那麼錯亂他可能一眼都看不下去。這樣放濾材不一定是最好效果的擺放,但是,這樣強迫症魚友看著會舒服啊...二、水質清澈作為一個強迫症,他肯定是受不了水質模糊不清,充滿雜質: 灰塵、氣泡、清苔,一點都不能有,一定要是空氣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