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取代IP:數字時代的文明之爭

2021-01-21 騰訊網

當今世界,人類已進入數字時代,集合各種數字信息構成的人工產品數字物與自然物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個新的生存世界。數字物對物理材料的依賴性越少,就越具有一種獨立性,從而產生一種對應於事物世界的虛擬世界,來實現人的生活方式,譬如遊戲、娛樂、網購、信息交易、電子帳單等。這些活動逐漸成為人們關於這個世界的認識和實踐的表達方式,構建起人們新的生活樣式。數字物借其完美的複製與感性的操作,拓展人們對真實世界的認知能力,增加人們感知物理世界的間接性,並通過數位化的社交平臺,建立起理解真實世界的認知基礎,使得原來以各種直接感觸性或實存性為前提的生存經驗,逐漸被各種對數字物的直接感觸或虛擬交易所替代。對人的世界觀、價值觀產生了影響,成為推進世界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有力槓桿。

在數字時代,以掃碼支付、獲取信息、實現交互,在全球已達到數十億人的普及。這不僅改變了社會發展節奏,打亂了社會原有的秩序,更造成社會認知的整體滯後,從而導致各種問題和矛盾的集中湧現。當下網際網路的各種亂象,折射岀無可奈何的盲人摸象,而信息社會是建立在現實空間與網絡空間之上的。如何將現實空間的社會體系抽象表達到網絡空間,並通過信息系統開發建設,在網絡空間建立起支撐各行各業的一體化信息執行環境,真正推進「數字經濟」的基礎建設?全球二維碼掃一掃、碼鏈技術發明人徐蔚博士創立的碼鏈思想和碼鏈模型,向正在經歷百年巨變的當今世界給出了中國方案。

網際網路生成的IP文明

讓我們先來看看網際網路生成的IP文明的局限。

IP是整個TCP/IP協議族的核心,也是構成網際網路的基礎。IP是Internet Protocol(網際互連協議)的縮寫,是TCP/IP體系中的網絡層協議。設計IP的目的是提高網絡的可擴展性:一是解決網際網路問題,實現大規模、異構網絡的互聯互通;二是分割頂層網絡應用和底層網絡技術之間的耦合關係,以利於兩者的獨立發展。根據端到端的設計原則,IP只為主機提供一種無連接、不可靠的、盡力而為的數據包傳輸服務。

IP位於TCP/IP模型的網絡層(相當於OSI模型的網絡層),對上可載送傳輸層各種協議的信息,例如TCP、UDP等;對下可將IP信息包放到鏈路層,通過乙太網、令牌環網絡等各種技術來傳送。

為了能適應異構網絡,IP強調適應性、簡潔性和可操作性,並在可靠性做了一定的犧牲。IP不保證分組的交付時限和可靠性,所傳送分組有可能出現丟失、重複、延遲或亂序等問題。

路由器僅根據網絡地址進行轉發。當IP數據包經由路由器轉發時,如果目標網絡與本地路由器直接相連,則直接將數據包交付給目標主機,這稱為直接交付;否則,路由器通過路由表查找路由信息,並將數據包轉交給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這稱為間接交付。路由器在間接交付中,若路由表中有到達目標網絡的路由,則把數據包傳送給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如果沒有路由,但路由表中有一個默認路由,則把數據報傳送給指明的默認路由器;如果兩者都沒有,則丟棄數據包並報告錯誤。

一個IP包從源主機傳輸到目標主機可能需要經過多個不同的物理網絡。由於各種網絡的數據幀都有一個最大傳輸單元(MTU)的限制,如乙太網幀的MTU是1500;因此,當路由器在轉發IP包時,如果數據包的大小超過了出口鏈路的最大傳輸單元時,則會將該IP分組分解成很多足夠小的片段,以便能夠在目標鏈路上進行傳輸。這些IP分片重新封裝一個IP包獨立傳輸,並在到達目標主機時才會被重組起來。

IP是網絡之間信息傳送的協議,可將IP信息包從源設備(例如用戶的計算機)傳送到目的設備(例如某部門的www伺服器)。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IP必須依賴IP位址與IP路由器兩種機制來實現。

IP規定網絡上所有的設備都必須有一個獨一無二的IP位址,就好比是郵件上都必須註明收件人地址,郵遞員才能將郵件送到。同理,每個IP信息包都必須包含有目的設備的IP位址,信息包才可以正確地送到目的地。同一設備不可以擁有多個IP位址,所有使用IP的網絡設備至少有一個唯一的IP位址。

因此簡而言之,IP是當今互通互聯的聯網底層標識,基於IP的通訊協議,是聯網的主要連接協議,IP的管理即網際網路的管理核心。

由於IP位址是數字組成的機器語言,不方便人類記憶,所以有了域名(方便人們記憶與使用),通過域名地址就能找到唯一的IP位址。

域名管理系統DNS伺服器(Domain Name System),為Internet上的主機分配域名地址和IP位址。用戶使用域名地址,該系統就會自動把域名地址轉為IP位址。域名服務是運行域名系統的Internet工具。執行域名服務的伺服器稱之為DNS伺服器,通過DNS伺服器來應答域名服務的查詢。

在伺服器家族裡還有一種叫做「DNS根伺服器」的伺服器。全球共有13臺根域名伺服器。這13臺根域名伺服器中名字分別為「A」至「M」。其中10臺設置在美國,另外各有一臺設置於英國、瑞典和日本。根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網際網路的主目錄。1個為主根伺服器放置在美國。其餘12個均為輔根伺服器,其中9個放置在美國,歐洲2個,位於英國和瑞典,亞洲1個,位於日本。所有根伺服器均由美國政府授權的網際網路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負責全球網際網路域名根伺服器、域名體系和IP位址等的管理。這13臺根伺服器可以指揮Firefox或Internet Explorer這樣的Web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程序控制網際網路通信。由於根伺服器中有經美國政府批准的260個左右的網際網路後綴(如.com、.net等)和一些國家的指定符(如法國的.fr、挪威的.no等)。美國政府每年花費近50多億美元用於根伺服器的維護和運行,承擔了世界上最繁重的網絡任務和最巨大的網絡風險。

因此,「網際網路」也可看作是美國製作與管理的一張網,向全世界提供服務,因此業界提出目前的網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通互聯,不應該叫「網際網路」,而是叫「網際網路」,即美國控制的區域網,是一種依存於美國法律與美國政客的存在。不能承擔普惠全球與全民共識的責任。

碼鏈模型生成的碼文明

徐蔚在著述的《碼鏈新世界物格新經濟》著作中,闡述了碼鏈模型生成的碼文明。

徐蔚認為,IP世界,是無法與真實世界一一對應的虛擬世界,碼世界,才是可以與真實世界一一對應的世界,即「四維世界」。

碼鏈模型的兩個基本概念是「數字人」與「物格」,數字人,即人類在三維世界通過掃碼連結,疊加自己數字人DNA,生成新的碼,與原來的碼形成鏈條,用於記錄人類行為的5W以及社會關係;

物格,即數字人行為的發生地,通過碼連結入,記錄行為及權重的分配。

人,在土地上,勞動,創造出價值,也就創造了人類社會本身(三維世界);數字人,在物格(數字土地)上,通過掃碼連結,也創造了數字經濟的價值,也就創造了「數字經濟生態體系」(四維世界)。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碼鏈的基本運行模式:將人類的社會信息活動(包括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傳遞以及從問題到決策的過程)提升到網絡空間實現跨越時空的高速、高效運行,並將信息處理結果落地到現實空間達成精準、高效的實施。

碼鏈數字經濟新思想是在第一代網際網路、第二代社交網絡後又一個升級版的數字人物聯網系統模型:是「以人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東方哲學思想與西方科技融合的產物。通過碼鏈可以透過三維世界看到四維世界的投影,在此基礎上的信息化重構新世界已經展開。

在現實世界中,人在三維世界中相互遇見,相互作用,產生大量的相互作用,構建了人類社會的巨大經濟體。

隨著碼鏈信息技術的迅速普及,人類社會的經濟行為正不斷拓展到數字四維世界,在數字世界中,數字人代表了人的行為。

不同於人類的現實社會,在數字世界中,數字人在相互遇見時,通過掃碼而相互連結,並在產業碼伺服器上留下活動記錄,形成碼鏈。

結合三維現實世界的實體世界,在碼的數字世界裡,同樣可以標定三維的地點和時間,標定了三維的地點的「碼」可以固定在某個坐標上,進入「物格」。

物格的概念是在碼的數字世界中的一個三維空間的量子化容器,標定地點的碼可以進入物格容器。

碼的底層可以不是IP,而是PIT即(位置,身份,時間),而PIT恰好就是5W的核心要素(還有2個W就是前因why後果what)。

那麼,只要建立「碼」與「PIT」的轉換機制,就類似「域名」與「IP」那樣,就可以建立一個基於「碼」的物聯網體系,簡稱「碼取代IP」。據悉,掃一掃專利發明人徐蔚正在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等相關機構策劃成立國家級CPIT實驗室,共同推進上述研究。

在最新發布的「物格數字地球」裡,呈現出來的物格,即依託北鬥衛星遙感數據,把地球表面劃分成10米x10米的一個個網格;每個物格(網格)都具有唯一的「北鬥經度緯度」,該物格可以在掃碼連結時候被一一對應,根據行為的級別匹配不同的權重。

由於物格具備經度緯度作為標識,我們可以把物格當作IP地址/域名的替代升級,並且在「物格數字地球」呈現。

滑鼠點擊不同的物格,就可以接入不同的服務,而提供服務者就相當於網站的服務提供者,這樣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全新的物聯網的生態體系。

相對於第一代由IP與人對接的點對點服務,到第二代基於社交網的點向面反饋傳播,碼鏈模型更強調人與人、人與物的連結(人是小宇宙,外部世界就是大宇宙,碼鏈就是小宇宙與大宇宙的相互交互,相互連結。人與萬物直接相連從而完整融合線上、線下,可以記錄人類行為的每一次交互,從而使得信息交互的效率更高效、安全、可靠,同時又能有效保護隱私。碼鏈思想是基於「數字人」概念與專利體系發展而來的,每個碼(每一次交互)可包含其發行人(數字人)和服務列表,每次掃碼接入,代表一次連結(交互),將發行人所提供的服務和掃碼的「數字人」連接起來,通過「數字人」之間相互交換數據來使得掃碼的「數字人」獲得他所需要的服務。所有「數字人」能獲取的服務,以及獲取每個服務的「數字人」這兩個維度構成一個「人一一服務」連結矩陣,這個矩陣即「智慧碼鏈」網絡「Matrixlink」。碼鏈不僅記錄所有過去發生的連結,同時記錄根據人的意願而將要發生的可能連結,從而杜絕發生不符合人意願的連結發生,並挖掘出人們所需要的潛在服務。從哲學層面思考,碼鏈思想與東方文明「以人為本,道法自然」的理念是一致的。「人」是人類社會的核心。

徐蔚認為,「在過去,人類的文明是建立在文字之上的,所以過往的人類歷史被稱之為文明』。而隨著計算機、網際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文字已經無法承載當前人類的所有文明了。從今往後,人類文明應該被建立在數據之上。所以,今後的我們是否不該再把文明稱之為文明,而應該稱之為'數明』。」這段簡單的話道出了當前人類社會正普遍面臨的一種全新局面,數據將在人類社會進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數位化的虛擬世界必將越來越緊密地融入我們的現實社會當中,並成為整個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那麼在未來的數字世界裡,人類又將會以什麼樣的模式存在呢?徐蔚告訴我們,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如果單從商業視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傳統的商業交易是基於三維的物理時空,當只有在消費需求者c與商家,也就是我們說的B,在三維物理時空相遇的時候,交易才能發生,經濟價值才開始真正的計量;而網際網路電商,是建立了一個以.為依託的商城,以網頁為展現方式的模式,但是它的最大缺陷在於:沒有與真實的物理世界建立一一對應的關係,並且在以「.com」中心化接入的模式之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成為必然:這就導致流量成本居高不下,各種弊端屢禁不止,引發了多輸的局面;碼鏈技術作為一個革命性的、信息技術的載體,它不僅有正確的哲學思想世界觀,而且還有務實可行的方法論,這就使得人類社會在信息傳遞這個尺度上,建立一個以「碼」為單位的信息維度(簡要來說包含5W元素,即時間、地點、人物+前因後果),建立一個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一一對應的多個平行世界,這是對「香農定律」的一個突破,它不單單在於比特信息的傳遞,更是可以在量子維度進行人類在社會中的自主意願的表達,由於這個平行世界有多個乃至無限多個平行世界的維度;這個數位化的平行世界,是可以以自由意識進入,這就完全不同於基於IP的虛擬世界的Cyber-Space,在這個碼鏈世界中,人的行為表現為數位化的行為方式。人,也就被稱為數字人。

自徐蔚2002年提出Matrixlink(矩陣連結)思想,2011年發明二維碼掃一掃專利,2014發表「超主權數字貨幣理論」以來,如今「碼鏈思想」以及「數字人理論」,已經通過「碼鏈數字經濟生態體系,即點線面體系」全面展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不同的思考方向,讓我們能夠從中有所啟發。從「碼鏈思想」中我們了解到,碼鏈生態體系的構建是要搭建一個以人為基礎的去中心化(或者說泛中心化)商業和金融生態體系,進而為人類社會搭建起一種全新的數字社會模式。碼鏈體系所要打造的是一個「四商一體」的商業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最基礎的部分就是人。

碼文明的本質是碳基文明

徐蔚在《碼鏈新大陸物格新經濟》第八章「人類文明的終極之爭」中指出,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不是金融帝國主義,而是機器人帝國主義。即從唯利是圖角度來看,如果剝削人類比不上剝削機器,那麼資本家集團就有足夠的動力來發展機器人、人工智慧來獲取最大的剩餘價值。因此,文明之爭不單純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之爭,更是誰能帶領地球延續傳承碳基文明,而非西方大力發展的「矽基文明」的機器取代人類的路徑的「碳基文明」與「矽基文明」之爭。

徐蔚認為,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不同於以往帶有被動性、局部性和修補性的結構調整,而是對整個社會體系結構包括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重構。第四次的工業革命將從新的價值創造體系、新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新的智慧文明這三個維度全面展開,並且進入一個指數

增長的階段。目前,我國較為成熟的分布式信用體系也只有碼鏈了。

徐蔚認為:區塊鏈和所謂的加密貨幣的本質就是機器人帝國主義。因為所有的加密貨幣都是機器世界的產物,這也是西方世界所主導以IP為連結的網際網路所謂算法控制世界的一個騙局,而這個騙局就是為了實現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機器人取代人類。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碼鏈與FB的正面交鋒在所難免,這不僅僅是中國與美國的較量,也是人類社會與機器人帝國的終極對決。

碼鏈的體系從2002年開始研發至今,其初衷一直非常的明確,就是要通過掃一掃取代以滑鼠點一點為接入口的傳統網際網路生態體系。因為人類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而不是虛擬的網際網路屏幕當中,所以網際網路的規模再大,也只是佔到我們真實生活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碼鏈構建的全新數字經濟生態體系一定是建立在真實的世界之上。這也符合中國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傳統思想,同時,這也是構建碼鏈體系的理論基礎。

以物格價值鏈為例,這實際上就是之前物格碼的升級版本,所謂「物格」就是物聯網的格子,物聯網的格子是存在於真實世界當中的,每一個格子在我們的數字經濟世界都可以得到映射。而物格價值鏈則可以通過唯一的經緯度坐標以及時間和不同的商品DNA所生成的在數字地球中唯一的二維碼。

這個二維碼就是接入這個數字世界的「元碼」。而這個原始二維碼,可以記錄商品通過碼鏈所接入的所有行為。如果把這個「源頭」的二維碼定義為價值的一部分,那麼它就可以產生收益,從整個邏輯上來說我們就可以讓所有二維碼掃一掃用戶都有機會在新數字世界的構建中,對整個體系的財富進行重新再分配。

總而言之,碼鏈體系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將人類以及商品的DNA疊加到該體系當中,而不是通過IP作為底層來構建。所以只有通過碼鏈的模式才有機會重新構建岀一個全新的數字經濟生態體系,以應對這場即將到來的關乎人類社會未來走向的數字戰爭。

徐蔚認為,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直到20年前網際網路的出現又創造岀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在真實的世界裡界限是非常明確的,也就是說越過雷池就意味著需要付出代價,而虛擬的世界則幾乎是沒有邊界的,因為它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存在於更高的維度。

當然,無論是真實的世界還是虛擬的世界,都真實的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而它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進行相互的映射,也就是說我們的社會是被割裂的。社會被割裂的後果就是導致了真實的世界和虛擬的世界存在不同的經濟活動和不同的經濟體制,但是它們相互之間不能進行互聯就容易造成我們決策上的誤判。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通過「掃一掃」作為基礎接入點,在掃碼之後生成新的碼,而碼與碼之間又形成一條新的價值鏈,無數的二維碼和價值鏈條就構成了產業碼,從點到線、面最終構建岀體和系。我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建立了一整套源自中國、面向世界的經濟結構方案。碼鏈模型的創立,表明在數字時代,中國不僅代表了先進的發展模式,還為全世界解決了數字時代的問題。

在傳統的世界中我們是以人作為單獨的個體存在,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我們依賴的是電腦,通過IP進行接入,而在價值鏈所構建的世界當中,我們則是以數字人作為基礎的單位所組成的,人類所有的行為和社會中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通過掃一掃連結在一起,而所有這些行為的發生地,都對應到一個個「物格」上去,這樣從經濟學理論基礎上來說,我們就具備了把所有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進行記錄,對整個體系進行統一管理的能力。

相關焦點

  • 《碼鏈新大陸 物格新經濟》系列解讀之 碼鏈重構以人為本的新世界
    面對這一告誡,人類該如何在量子計算+人工智慧時代到來時重構人類新世界,全球二維碼掃一掃專利技術發明人徐蔚在他編著的《碼鏈新大陸,物格新經濟》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碼鏈重構以人為本新世界」的思想以及以人為本的碼鏈新大陸模型。
  • 碼鏈重構以人為本的新世界--科技新聞--中國經濟新聞網
    面對這一告誡,人類該如何在量子計算+人工智慧時代到來時重構人類新世界,全球二維碼掃一掃專利技術發明人徐蔚在他編著的《碼鏈新大陸,物格新經濟》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碼鏈重構以人為本新世界」的思想以及以人為本的碼鏈新大陸模型。
  • 狗肉節之爭 何必刀光劍影
    狗肉節之爭 何必刀光劍影   在輿論的壓力下,廣西玉林官方終於扛不住了,宣布與狗肉節無關。按照官方說法,「狗肉節」只是個別商家和民間的一種說法,玉林市各級政府和民間組織都沒有舉辦過任何形式的所謂「夏至荔枝狗肉節」活動。不但如此,還對狗字諱莫如深。
  • 處處「要臉」的數字時代別「丟臉」
    一方面違法了公民信息安全保護的合法權益,與新時代法治文明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也給公民埋下利益受損的潛在隱患,比如網絡曝光詐騙者利用「臉」等生物信息實施詐騙。數字信息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管理、監督、服務、追蹤的困擾。「要臉」的數字時代,更呼籲安全、保密和監管,加大對數字平臺的監管,讓數字服務於「人」、保護於「人」,才能釋放數字時代溫度與紅利。
  • 等一等數字時代走得慢的人
    比如,一些老年人因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需要查看防疫健康碼的地方遭到不便;不久前,一位94歲的老奶奶為激活社保卡,被子女抬著在銀行櫃機前進行人臉識別;最新曝光的一則新聞是湖北秭歸一位老人冒雨獨自用現金交醫保,卻被工作人員告知只接受手機支付。
  • 泰安肥城文明實踐「碼」上見 「好事不出門」變「線上大家贊」
    據了解,這是郭辛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首創的「文明二維碼」。「這門牌看著不大,發揮的作用可不小,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既可以獲取村裡的基本發展情況,也能了解每家每戶獲得的榮譽、文明積分、志願服務時長等等,掃碼比積分已經成了村民茶餘飯後的活動。」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負責同志介紹說。
  • 廣西狗肉節去留之爭 飲食文明的邊界在哪裡?
    飲食文明的邊界在哪裡?(圖片來源:資料圖) 原標題:廣西狗肉節去留之爭 飲食文明的邊界在哪裡? 經濟之聲評論員馬尚田 從父親節開始說起。你向父母說過「我愛你」嗎? 老馬以為,這種爭論是有積極意義的,至少可以幫助我們確立飲食文明的邊界在哪裡。 這個邊界,首先,就是不虐殺、不炫耀殺戮。 從歷年情況來看,廣西狗肉節的確出現虐殺和炫耀殺戮現象,一個節日吃一萬條狗,很多狗被當街屠殺,甚至有人虐待動物只是為了讓動物保護者出手購買。這讓很多人反感。
  • 2020亞洲數字藝術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展覽
    9月26日上午,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系列活動之一的「亞洲數字藝術展」於華熙·五棵松北京時代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由中共北京市海澱區委宣傳部、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支持,北京市海澱區融壹數字文化發展中心發起並主辦,北京成美科創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時代美術館承辦。
  • 數字-數字編碼中的極性碼技術深度解析
    極性碼採用兩個電壓值編碼:正電平代表一種信號邏輯狀態,負電平代表另一種狀態。極性碼包括:歸零碼、不歸零碼、雙相位碼、塊編碼等。下面就進行詳細介紹。 NRZ Encoding 用兩個電壓來表示兩個二進位數字
  • 探究遊戲多開為什麼需要使用IP代理?
    現如今各式各樣的網路遊戲、單機遊戲已然成為我們打發時間休閒娛樂的一種方式,而與之相關的行業也是越來越多,就拿目前最為火爆的遊戲工作室來說,他們利用一臺或多臺機器,操作運行成百上千的遊戲帳號,做任務刷副本獲取更多更好的遊戲道具裝備出售給玩家,以達到變現的目的,但遊戲伺服器的設定是不允許同一個IP
  • 天使文明三王時代終結,凱莎與鶴熙神遊,涼冰卻被湮滅
    雄兵連之諸天降臨對天使文明作出了詳細地解釋,是主生物文明中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曾經天使的三王,天刃王凱莎,天啟王涼冰,天基王鶴熙,三人共同結束了天宮時代,男天使對天使之城的統治被凱莎、鶴熙等人取代。天刃王凱莎神聖凱莎是天使文明的最高領導者,是已知宇宙三個擁有神聖之軀的神之一,她的實力在整個宇宙都是巔峰級別的存在,但是她的神聖之軀還是超新星爆炸的威力摧毀,重組完成至少需要三億年。
  • 醫護人員領取「天使碼」 免費遊覽「數字景區」
    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支付寶宣布全國已有近150個「數字景區」,支持醫護人員在手機上上傳執業證件,領取「天使碼」免費遊覽。數據顯示,三周內全國已有40萬醫護人員領取「天使碼」,其中湖北省是「天使碼」領取量最高的地區,且清江畫廊景區在最受醫護人員喜愛的進去中排名第二。
  • 數字人類的信息化生存
    萬物互聯,智慧城市的未來,是城市管理服務能力的提升,是新興社區管理、舊城升級,是民生之改善、城市效率之精進,是新業態之出現,科技之城、綠色之城之來臨。 一座智慧城市,獻給愈加聰明的居民。
  • 網上預約碰壁、掃健康碼困難……老年人旅遊數字鴻溝究竟咋填補?
    為有效防控疫情,健康碼、網上預約成為當下人們順利進入景區的通行證。然而,這些對於年輕人而言駕輕就熟的在線操作,卻難倒了部分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甚至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無形之中在景區和老年人之間架起一道數字鴻溝。
  • 全國近150個「數字景區」醫護可憑「天使碼」免費遊覽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全國近150個「數字景區」醫護可憑「天使碼」免費遊覽
  • 世界未解之謎—瑪雅文明
    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同的文明如流星般閃耀光輝,其中瑪雅文明更是讓我們許多人感到神秘與驚奇,為什麼呢?因為瑪雅人除了留下一些遺蹟之外,神秘的消失了,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從這些遺蹟之中,我們可以眺望瑪雅文明曾經的輝煌。
  • 文化小康的大瀝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落地生根
    2020年,大瀝鎮全面鋪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搭建「1+42+N」文明實踐服務平臺,即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42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提升12個功能齊全、運行完善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範點,建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色公園5個、精品景觀小品40多個、鄉村學校少年宮14個,進一步完善鎮、居、組三級公共文體服務設施網絡,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十分鐘文化圈」。
  • 光明時評:加強網絡文明建設
    作者:成素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首次明確「提出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文明,無疑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
  • 首屆「太和文明論壇」召開 凝聚全球智慧共商文明發展之道
    ­  中新網8月26日電 今日,由太和智庫主辦的首屆「太和文明論壇」在北京拉開帷幕。本屆論壇以「把握人類文明共同價值發展方向」為主旨,邀請來自國際組織、國內外知名學術機構和工商界的近百位專家、學者、翹楚齊聚一堂,凝聚全球智慧,圍繞中外人文交流、人工智慧及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三個主題,共商人類文明未來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