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和小魚苗分離五天的迷你鸚鵡魚,竟然還會繼續保護小魚?

2021-01-09 養魚老道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看來是我錯怪了這對迷你鸚鵡魚,極有可能是我當天看錯了,人家本來是不吃孩子的,被我誤認為吃了孩子,所以硬生生的給人家分了家。

當時的情況確實是看到雌魚吞了小魚沒有吐出來

這群迷你鸚鵡小魚苗我看到它們起水遊動是在七月六號的下午,在七月七號的下午,我發現了雌魚好像是吃了小魚沒有吐出來,在不想小魚受到傷亡的情況下,我還是給它們分開了,並且當時分得很仔細,一條小魚也沒有和大魚生活在一起。

我也是想著如果這樣的話,很快它們就可以再生一窩,既然已經生產了,我就挨樣試試,看看它們在下一窩能不能把小魚苗順利帶大。

兩天之後小魚缸裡的魚蟲餵多了

結果在把大、小魚分缸的兩天之後,也就是七月九號,我給小魚苗有一次投餵的魚蟲太多了,全部是個體較大的魚蟲,抽底換水我也換不出來,再說了這麼小的魚苗我也不想去驚動它們。

在實在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我也只有用小魚網把過多的魚蟲給撈出來了,但是小魚苗已經起水了,雖然是大部隊都在魚缸底部開始群遊,必定還是有幾條在水面上單獨行動的,這就不好辦了。

我看了看使用的小魚網,網口比較大,當時小魚苗還不是很大,估計撈不大上來,所以我也就沒在意,因為當時的魚蟲比它們還大。

所以我就隨機的在魚缸裡撈取了一下,結果因為魚網太疏,最終也沒撈到幾個魚蟲子,我就直接往兩條成魚的魚缸裡一倒完事了,再也沒去管它。

大魚缸裡發現了小魚,活得好好的

因為這兩個魚缸只使用了一個魚缸燈,大魚的魚缸裡之前沒有燈,所以這兩天我只是機械性的給大魚投餵魚蟲,其他的事情一概沒管。

結果今天下午老鄒大叔那裡還閒置著一個魚缸燈,被我拿了回來,我就把大魚的魚缸上也裝了燈,就在我寫文章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兩條大魚的魚缸裡還是有什麼東西在動,不會是又生了吧,也不可能這麼快啊?

等到我仔細一看,這不還是這窩小魚嗎?一定是那天晚上撈魚蟲的時候黑燈瞎火的不小心帶過去的小魚,只有三條,它們都活得好好的,大魚如果要吃它們的話,到今天也有兩天的時間了,它們早該被吃的精光了,再說了我只是撈取了一小網魚蟲過去,也帶不走幾條小魚。

誰說觀賞魚的記憶只有七秒?

這可是很奇怪了啊,在與它們的孩子隔離了兩天之後,它們竟然還會認識自己的孩子?

我們可別忘了,這期間它們二位可是經歷了一次倒缸的驚嚇,我這個人向來的做法都是不清理魚缸和陶粒,所以在它們剛入缸的時候水質可是很渾濁的,根據魚缸的水體我估計它們也缺不了氧氣,所以我也沒有開啟過濾器,只是掛在那裡準備著,任由雜物自己沉澱去吧。

不過也虧了我沒有開啟過濾,再一個我沒有用魚網去捕捉它們,它們是自己鑽到了小茶壺裡,被我直接提到了現在的魚缸裡,所以說相對來講驚嚇能夠輕點,再加上魚缸裡一直沒有設置燈光,倒是極有利於它們情緒的穩定。

但是即使如此,我還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必定中間間隔了兩天的時間,魚缸的環境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動,如果是其他觀賞魚,這就不好說了吧?

在放置幾條小魚苗試試

我還是有點不死心,又用魚網撈取了三四條小魚苗過去,看看它們到底會有怎樣的反應。

結果並沒有見到它們有任何的異常舉動,小魚苗也不知道是有記憶力還是急於躲避,入缸之後立刻躲到了小茶壺裡,這可是它們的老窩和故鄉啊,哈哈。

兩條成魚由於驚嚇也一起躲在了小茶壺裡,這次的小茶壺可是正面朝上的,我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觀察,看來它們對於這些分離五天的孩子也沒有什麼惡意,仍然是一條也沒有吃。

分離五天啊,這給我的震撼力就更大了,這些小東西,不是因為陰差陽錯的搞成了這樣,我還真不知道它們有如此強悍的母性和記憶力。

那就這樣吧,正好把這個實驗提前給做了,看看它們到底能夠把小魚苗給帶到多大?總共就是這麼幾條小魚苗和它們生活在一起,權當做試驗了,不知道等到它們下次發情時會不會對這些小魚進行攻擊,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歷時八天實驗成功,產卵後直接倒缸的迷你鸚鵡魚,小魚正式起飛
    整整八天的等待時間,我的那對迷你鸚鵡魚還是盡心盡責的把它們的孩子順利孵化成功了。從四月二十六日初次發現它們雙雙開始猛烈的攻擊清道夫,我直接給它們倒缸算起,到今天五月三日,正好經歷了八天的時間,昨天已經偶爾可以看到一兩條小魚苗的身影,今天開始已經有大量的魚苗在小茶壺裡遊動了。
  • 為什麼我們繁殖的迷你鸚鵡魚苗,出生一周時間還沒有起水遊動呢?
    最近很多魚友喜歡上了迷你鸚鵡魚,也都開始了繁殖,不過有的魚友就來問我,為什麼明明看到我的迷你鸚鵡魚已經產卵了,小魚苗也都在陶罐裡,但是一周的時間過去了,也沒有看到有一條小魚苗從陶罐裡遊出來,是不是小魚苗出現什麼問題了呢?或者說是我們飼養的水溫或者水質不對勁,小魚苗患病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小兒麻痺症?
  • 大魚打架小魚苗遭殃,繁殖的小魚苗應該何時和大魚分缸?
    今天一位魚友給養魚老道發來視頻,也很有意思,說是他的迷你鸚鵡魚的雄魚在生完孩子後抑鬱了,哈哈,雌魚佔著陶罐不讓雄魚進去,而雄魚呢,自己躲到了陶罐後面長時間面壁,難道說它是患上了產後抑鬱症不成?大魚護小魚和大魚吃小魚,在行為表現上絕對不一樣我們先說上述的這對迷你鸚鵡魚,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雌魚的護幼心理太強,根本不想要雄魚靠近,再者就是有可能雄魚會去攝食小魚,雖然我們沒有發現,但是雌魚的心裡會很明白,因此不讓雄魚靠近,大致上的分析就是如此。
  • 迷你鸚鵡魚繁殖的第一步,如何判斷迷你鸚鵡魚已經成對?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我們想要成功的繁殖迷你鸚鵡魚,最為重要的一步就是首先要能夠看出哪兩隻迷你鸚鵡魚已經成對了,然後才能夠把它們適當的隔離待產,這樣小魚苗的成活率才會得到有效的保證。一、不仔細觀察,小魚苗有犧牲的危險1、很多新魚友繁殖迷你鸚鵡魚經常面臨的問題就是,小魚已經出生好久了,等到它們從陶罐裡遊出來了我們才能夠發現,這是不是有點太晚了呢?特別是整缸觀賞魚混養的,小魚苗隨時都有犧牲的危險。
  • 半個月前配對的迷你鸚鵡魚終於順利繁殖,小魚已經起水遊動了
    事實上在此之前我是從來也沒有養過迷你鸚鵡這種觀賞魚的,甚至於連親眼見過也沒有,只是聽聞一些魚友介紹說這個東西繁殖力特強,並且極易飼養,偶然和魚友們視頻聊天,見過迷你鸚鵡魚的繁殖,所以說在今年的四月一號,我就直接飼養了六條。
  • 還想生小魚吧?迷你鸚鵡和瑪麗哪個更適合新手
    下面我就把我同時期養過的兩種魚,從繁殖小魚上來做個對比,告訴你原因,希望能引起魚友們的共鳴!迷你鸚鵡魚和瑪麗魚都容易繁殖,繁殖成功率都不低,我的最終選擇是瑪麗魚。我們先來看迷你鸚鵡魚,這是我們人類經過培育出來的短鯛魚,雜食性,雜食性卵生魚,屬於皮實好養的觀賞魚。
  • 混養魚缸觀賞魚繁殖,到底如何去做比較好,比如迷你鸚鵡魚和燕魚
    我們比如說,迷你鸚鵡魚的大魚護小魚護的很好,不讓別的魚兒輕易的靠近,我們就可以趁大魚躲到陶罐裡的時候,連陶罐和大、小魚一起提出來,最好是越早越好,能夠趁小魚沒有起水的時候提出來更好,那樣不至於傷害到小魚,大魚也不至於受到太大的驚動。
  • 為什麼說繁殖迷你鸚鵡魚,比飼養孔雀魚更能鍛鍊我們的養魚水平?
    今天養魚老道在家裡欣賞這些繁殖的迷你鸚鵡魚,看著第一窩小魚苗已經成型,有的微微出現了淡藍的體色,心裏面還是很高興的,畢竟這可是我第一次飼養迷你鸚鵡魚啊,看到現在這個小魚苗的大小,我又想起了以前繁殖藍曼龍和鬥魚、燕魚的時光。
  • 迷你鸚鵡魚進行繁殖,需要幾方面的注意,可以提高魚苗的存活率
    迷你鸚鵡魚小而可愛,非常具有觀賞性,也更好養護。還有一個原因是迷你鸚鵡魚的繁殖非常好。 與在水族館觀賞魚市場上活躍了十多年的紅鸚鵡魚相比,迷你鸚鵡魚最大的區別在於,除了體型大小外,迷你鸚鵡魚還可以完全自然繁殖,而紅鸚鵡魚則不能。
  • 終於把魚池子裡的孔雀魚清理完畢,這個溫度下它們還在生小魚?
    今天又是一個陰雨天,陰雨天之後,肯定氣溫還會再次下降,正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我怎麼感覺夏天還沒有過夠,冬天就要到來了呢?這一個夏天真的很愜意,除了欣賞魚池子裡的金魚、孔雀、迷你鸚鵡魚和浮萍、睡蓮之外,還培養了很多的魚蟲,剩下來的就是和蚊子打架的問題了。
  • 觀賞魚的大魚和小魚混養在一起,有沒有辦法解決餵食的矛盾?
    2、同樣是七彩,如果時魚苗太小,它們和一些小亞成生活在一起,那麼我們可以先給小魚苗投餵自己孵化的豐年蝦,然後再給小亞成七彩投餵漢堡,由於對於魚食適口性的原因,亞成魚對於孵化的豐年蝦是不會多麼感興趣的,雖然也會吃但是吃的很少。三、利用觀賞魚習性的差異性1、比如說有的觀賞魚是吃葷的,有的觀賞魚是雜食性的,我們再打個比方說吧。
  • 發現觀賞魚在魚缸裡產卵,有三種處理方式,兩種都可以孵化小魚
    意外發現,兩條迷你鸚鵡魚一起攻擊清道夫,竟然生了一窩魚雖然說我認為這兩條迷你鸚鵡魚,暫時是不可能繁殖的,但是養魚這個東西就是如此,作為魚主人的我們,往往是賊心不死。有些觀賞魚的記憶力和護幼性以及心理素質很好,這才是重點。它們即使被隔離也不會有什麼心理壓抑,而且能夠記住自己的孩子,護幼性極強,那麼,它們就不會在隔離缸裡傷害到小魚,會繼續看護和孵化。
  • 面對不同環境,同一對迷你鸚鵡魚做出不同舉動,誰說它們沒智商?
    因為我一直沒有真切的看到迷你鸚鵡魚的魚卵孵化情景,也就是說,我只能看到它們產卵或者小魚開始大批量起水遊動,中間的過程根本看不到。正好這一次,它們把魚卵產在了小茶壺的表面,所以我才把它們給倒缸了,放在那個陶瓷缸裡,這樣我就可以看到整個魚卵的孵化過程,到底多少天小魚苗開始搖尾巴,多少天小魚苗開始起水遊動。
  • 蛋黃水加小魚蟲pk孵化豐年蝦,哪種方式更適合於觀賞魚苗的生長?
    三、蛋黃水只有和魚蟲結合,才能夠不敗壞水質這個方法養魚老道已經用了將近三十年了,對於剛開始出生的小魚苗,我們不但要投餵少量的蛋黃水,還要在魚缸裡同時投放少量的魚蟲,一般的都是胖胖的水蚤,因為它們的行動速度較慢,對於小魚苗無傷害。
  • 迷你鸚鵡魚第一窩繁殖不成功很正常,我們所做的只有等待嗎?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對於迷你鸚鵡魚的繁殖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了,包括養魚老道現在飼養的迷你鸚鵡魚,我就從來沒有說是去擔心過它們的繁殖問題。魚店老闆也經常的在我耳邊吹風,誰誰誰買他的迷你鸚鵡魚又繁殖了,因為在我們這貧魚區,能夠繁殖出迷你鸚鵡,那就是養魚圈的大事了,哈哈。
  • 不繁殖啥事也沒有,一旦開個頭拉都拉不住,這就是迷你鸚鵡魚
    上一窩的迷你鸚鵡魚苗還未長大呢,我也知道這東西繁殖的速度相當快,但是沒想到的是,它們不但是速度快而且還如此高產啊,第一窩就給我整出來200條。我為了減緩大魚的生產速度,還給了它們幾個孩子,讓它們看護了很長時間,因為這麼多小魚苗實在不得不分缸,最終我才把大魚給提了出去,沒想到的是,它們竟然又生產了。
  • 易飼養的小型熱帶魚,能繁殖到爆缸,厭倦了迷你鸚鵡魚可以嘗試
    ,它們也是喜歡待在適當造景和種植水草的魚缸裡,但它們有一點好處就是,不會去過度折騰水草,而迷你鸚鵡魚就不是這麼回事了,能把水草咬碎。紅肚鳳凰產卵後,雌雄雙魚會共同看護魚卵,每次產卵的數量不是太多,大約60到80粒,大約五六天小魚苗開始起水遊動
  • 家養的小魚苗應該何時分缸,有什麼注意事項?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隨著春天的臨近,各種觀賞魚的繁殖工作也陸續開始,當小魚苗降生以後,我們除了正常的餵養之外,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小魚苗分缸的問題,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操作呢,具體又有什麼原則?一、水質原則和不缺氧原則這個不在乎魚苗的品質和優劣,首先我們還是要以水質的保持和飼養密度為準。在沒有任何過濾、供氧的前提下,飼養密度最為重要,小魚只要是出現了三分之一缺氧的狀況,就要及時做換水或者分缸處理。
  • 孔雀魚小魚,多久能和大魚一起合缸飼養?取決於以下很多因素
    光照時間過長,不但容易導致水溫不恆定,還會造成過度爆藻等現象,對於小魚苗也不是什麼好事情,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小魚苗和大魚合缸。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算什麼問題,但是很多新魚友都在詢問,原因會在哪裡呢?
  • 孔雀魚小魚,多久能和大魚一起合缸飼養?取決於以下很多因素
    由於盛夏季節的到來,很多魚友的小魚苗開始爆缸了,爆缸之後就會面臨很多很多的問題,而且,在這個季節裡繁殖過多的小魚,如果飼養水體較小的話,無論是水溫、水質我們都很難控制。光照時間過長,不但容易導致水溫不恆定,還會造成過度爆藻等現象,對於小魚苗也不是什麼好事情,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小魚苗和大魚合缸。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算什麼問題,但是很多新魚友都在詢問,原因會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