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誰?」 「甲方!」 「我們要什麼?」 「不知道!」 「什麼時候要?」 「現在!」
還記得早前這段調侃甲方的對話曾被刷爆朋友圈,雖然幽默風趣,但甲方的高高在上不禁躍然紙上。
至於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場景是不是經常出現在甲方身上?我想沒有人比項目經理小劉更有話語權了。
在乙方幹了6年項目經理後,去甲方當了信息部主任。以下內容根據小劉的經驗整理而成。
01
作為乙方PM
遇到甲方拒絕驗收
剛當乙方項目經理那會,小劉一直覺得甲方總是「高高在上」,無論是平時的溝通,還是項目的配合,乙方似乎只有任憑差遣的份。
記得一次去客戶公司驗收項目,因為客戶在上海,小劉提前兩天就定好了火車票,到了客戶公司後,前臺告訴他經理在開會,讓他稍等,結果一等就等了4個多小時……
後來小劉進了辦公室,經理卻說,「還有些細節沒確定,現在還不能籤字,你先回去,等我們開會決定好了,再通知你吧。」
小劉當時心裡憋屈得狠,搭了6個小時火車過來,還乾等了四個多小時,結果被人一句話就打發走了,可再憋屈也不能顯露出來,只好說了句「那我先回去了,辛苦王經理了!」
回去後,小劉很長一段時間都對甲方耿耿於懷,覺得他們就是仗著自己是金主,就胡亂欺負人,明明到了驗收時間,就是故意拖著不籤字!
02
甲乙方都會有情緒
都可能一時衝動犯錯
後來,小劉遇到了一個更奇葩的客戶。
在項目開始前,客戶召集了大家開了個會,其中包括客戶公司的幾個技術骨幹,和幾個外包公司的人,主要是商量如何寫用戶手冊。
小劉是最後一個發言的,他說用戶手冊可以寫得細緻些,畢竟細緻沒有壞處,可客戶那邊一個技術人員突然跳出來說了句:「沒必要這麼細,我們這邊有比你更專業的人!」
小劉聽到這句話時,心裡沒有任何準備,他沒想到一個溝通會議竟然突然變成人身攻擊,而且還是當著這麼多外包的面質疑自己的專業,真的一點面子也沒給!
於是整個會議小劉都沒有再發言,回去的路上也是一肚子火。
可作為乙方遇到這種事,不可能讓老闆給你換個客戶啊,只有自己慢慢消化。
後來,這事過去半個多月後,那個技術人員主動找小劉吃了個飯,飯後執意要買單,雖然飯桌上誰也沒提那件事,但小劉已經明白了對方的心意。
其實現在回想那兩次經歷,小劉發現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第一次驗收的時候,只顧著按照合同行事,去之前和甲方連招呼都沒打一聲,也沒給對方帶著小禮物;和客戶溝通的時候,也只會幹巴巴站著,不會幽默風趣的聊天;
第二次和客戶開會,一句話就可以化解的尷尬,比如說「意見提出來就是給大家點評的,您如果覺得不合適,咱不採納也行!」,但當時一聽到對方質疑自己的能力就火了,根本不知道怎麼化解尷尬。
可見當初對甲方的偏見,大多是因為不會處理事情,缺乏工作經驗導致的。
無論是甲方還是乙方,都有可能因為一時衝動而犯錯,不能因為幾次溝通上的矛盾,甲方就刻意對乙方指點江山,乙方就對甲方心存偏見。
03
只有相互尊重包容
才能讓甲乙雙方實現共贏
好在小劉在乙方磨礪了6年,從小劉變成了老劉,慢慢學會了處理這些溝通上的事。
再加上這兩年在甲方的經歷,他發現,其實甲方並未高高在上,乙方也絕非低人一等,雙方不過是為了公司更好的發展,各取所需,相互合作罷了!
不過,想要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贏,甲乙雙方還需相互尊重、包容和配合!
所以,作為過來人的他,
建議乙方:
一直保持學習,必須要比甲方更懂專業;
與此同時也要了解甲方的業務;
只有兼備這兩點,才能真正贏得對方的尊重和認可。
建議甲方:
明確自己的需求和規劃;
拋開「自上而下」的領導力,把乙方當成自己的合作夥伴來看待,對乙方多些尊重和配合!
無論在任何行業,任何職位,我們都不可能是永遠的甲方。
面對錯誤和失敗,我們拿出乙方精神,虛心接受,迎難而上;
而遇到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像甲方那樣敢於決策並承擔風險;
只有甲乙雙方融為一體、和諧相處,才能共創佳績,贏在未來。
越臻諮詢是項目管理協會(PMI)註冊教育培訓服務商。我們致力為企業和個人提供項目管理能力提升培訓&諮詢,分享企業項目管理最佳實踐。我們通過全需求導向設計的課程及 「以學員為中心 」的課程設計和運營理念,並基於現實業務提煉現實場景和案例,快速總結、迭代典型業務場景及其 「打法 」,形成可複製的流程、工具、模板,達到系統提升參訓人員工作效能的目的,從而實現 「知識—技能—行為—業績 」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