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媽媽該做些什麼呢?

2021-01-09 一世浮又沉

當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要做到十分關注!

0-2歲年齡段小兒攻擊行為的特點及預防原則如何預防?如何解決?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時,媽媽又該做些什麼呢?寶寶出現攻擊行為如何預防?

寶寶的攻擊行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隨著寶寶進入「敏感期」,愛發脾氣的表現更突出,抓傷人、咬人、割傷、攻擊別人等情況也隨之愈加嚴重。如果3歲以內寶寶出現攻擊行為,家長就更應當有一個關注的心。家長應該積極用合理的方式發現寶寶攻擊行為的苗頭,比如給予正確的教育、打好預防攻擊行為的基礎、學會正確自我保護等。

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怎麼辦?寶寶攻擊行為的主要特點在於:情緒刺激的閾值下降,情緒行為的易發群體增加。攻擊行為(包括撕咬、攻擊物品、虐待動物)相比較於3歲後攻擊行為的情緒刺激閾值明顯提高。攻擊行為發生後,矛盾會加深,攻擊行為往往是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人往往是在一種情緒狀態下才容易處理矛盾,情緒釋放,也就是人在憤怒時才容易冷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這意味著,如果在這個階段,我們缺乏了解孩子攻擊行為背後的內心需求和行為動機,也不能夠及時幫助孩子解決矛盾衝突,孩子可能會因此而在集體生活中產生不必要的衝突;在其他人的幫助下尋求心理上的心理平衡。有時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惡果。

寶寶的攻擊行為預防原則家長如何預防?與1歲到2歲孩子一樣,過了「敏感期」再去解決這個問題並不會產生預想中的效果。那麼,0-2歲寶寶要如何進行預防才好呢?與3歲孩子同樣的道理,家長應該抓住3歲以內寶寶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積極調整和幫助孩子解決矛盾衝突,使孩子在情緒豐富的環境下自我調整,獲得良好的發展。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寶寶過了敏感期仍然「喜歡誰誰誰」,這是正常的。另外,有時「隨著年齡的增長,攻擊行為會得到遏制」,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有的寶寶出現攻擊行為有時「可控制,又可發洩」。

寶寶的攻擊行為預防原則家長如何預防?孩子攻擊行為主要分為攻擊性暴力行為和精神暴力行為。3歲的孩子,精神暴力行為更常見。攻擊行為主要對象是其他孩子,甚至動物、寵物。這時家長應該做好關注工作,使精神暴力發生概率降低。精神暴力問題就是精神虐待問題,對孩子精神上進行傷害。

寶寶如何解決精神暴力問題?歲寶寶應該理解暴力是不好的,並用和善的態度與人交往,積極承擔責任,避免直接或間接的傷害。當孩子遇到攻擊行為或受到攻擊時,家長要學會「心理撫慰」等調節方法。

相關焦點

  • 餵奶時出現「驚奶」現象,媽媽該如何應對呢?
    餵奶時為什麼會出現「驚奶」,也就奶陣,是媽媽在哺乳的時候,會感覺從後背、腋窩到前胸有一陣陣酥麻的感覺,乳房突然間特別膨脹,鼓鼓地、硬硬地,好像所有的奶水都集中在乳頭那裡我,接著就看到奶水像噴泉一樣噴射而出或者快速滴水狀流出
  • 寶寶很黏人,媽媽很煩躁,該怎麼辦?
    相信大多數寶媽們都有這種體驗,寶寶十分黏人,尤其是媽媽,很多時候,爺爺奶奶說孩子太戀媽媽了,這樣不行,而媽媽除了被寶寶黏的什麼都幹不了外,還承受著爺爺奶奶的壓力,就很容易煩躁,從而可能就會對寶寶發脾氣,寶媽們怎麼應對黏人的寶寶呢?來聽聽我的小妙招吧。
  • 寶寶入園應該做些什麼準備
    那麼我們應該為寶寶開學做些什麼準備什麼呢?有的人覺得幼兒園不需要為寶寶準備什麼,幼兒園無非就是寶寶去玩、睡覺的地方。其實家長朋友們也得為寶寶準備些東西。精神上的準備:1)提前告知寶寶,馬上得回歸幼兒園了,得收心了,得早睡早起了,中午得睡午覺了等,提前進入幼兒園模式,把生活作息時間調整好,這樣真到上學那天不至於不習慣了。
  • 安爸告訴您貓咪生產前後,家長都該注意些什麼?
    貓咪分娩前有什麼表現?生貓寶寶時應該做些什麼?怎麼給貓咪坐月子?需要怎麼做?今天安爸就給大家介紹,貓咪生產前後的那些注意事項。1.貓媽媽有下列行為代表快生了準媽媽通常提前3天尋找、搭建產房。這時貓媽媽可能表現出焦慮不安,或者亂尿尿的情況,家長們需要配合引導貓咪搭建產房,並避免讓貓媽媽接觸新的夥伴。3. 貓咪生寶寶時家長可以這麼做99%的健康貓媽媽都能自主順利生產小貓。家長只要確定預產期、幫忙搭建產房,以及守護貓咪產仔應對突發危機狀況就可以。
  •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攻擊行為?三個原因解讀孩子攻擊行為,要重視
    他們可能一言不合,就會對別人進行語言攻擊或者肢體攻擊,所以這類人群在社交生活中,並不得大家的喜歡。因此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大多數家長也都會告訴自家寶寶,千萬不要做一個具有攻擊性行為的人,但並不是所有寶寶都能聽進家長的話。
  • 打針時寶寶都是什麼反應?這個寶寶的表現真讓媽媽省心
    寶寶的身體免疫力比起成人來說要低很多,稍微不注意就會生病。寶寶生病最勞心的就是家長了,一是孩子還小要是打針也會不忍心,另外孩子在打針時哭鬧也是少不了的,哭起來那是要哄一陣了,到時候家長肯定被哭的頭疼。可是像下面這個寶寶這麼乖的還真是少見呢。
  • 媽媽走到哪,「小尾巴」跟到哪,面對黏人寶寶,媽媽可以這麼做
    那,該怎麼辦呢?寶寶愛黏人的原因黏人,是寶寶的一種正常的情感需求,對熟悉的親人(主要看護人)逐漸產生依戀情緒,這是寶寶成長中必須經歷的心理發展過程,它關係到寶寶的安全感、獨立性、自信心等地建立。根據生活環境的不同,寶寶的依戀類型分為三種: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反抗型依戀。安全型依戀為良好的、積極的狀態。
  • 「寶寶三個月認母」並不準確,只有當他有這些行為時,才認識媽媽
    其實也難怪媽媽急於讓寶寶認識自己,因為只有寶寶認識媽媽,媽媽和寶寶兩個人,最親密無間的關係才會確立起來。遺憾的是,寶寶因為生理髮育等原因,並不認識媽媽。那寶寶究竟多久才認識媽媽呢?有人說按照寶寶的成長發育的速度來看,是三個月。但是,要我說「寶寶三個月認母」並不準確,只有當他有這些行為時,才認識媽媽。
  • 七坐八爬半歲發牙,寶寶長牙會經歷這3種痛苦,媽咪該做些什麼呢
    長牙是每個寶寶成長都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寶寶可能會出現流口水、發燒、煩躁不安等症狀。那麼,寶寶長牙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一般寶寶到了6個月的時候就開始長牙了,有些寶寶到10個月才開始長牙,還有的寶寶到1歲才長牙,這些都屬於正常的情況。
  • 孩子常常出現「攻擊行為」?情緒控制很重要,學會4點及時止損!
    今日問題:孩子常常出現"攻擊行為"?家長要教會孩子情緒控制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的性格也逐漸成熟化,遇到一點小事情就開始發脾氣,總喜歡動手,輕的摔東西,重的甚至上手打人,以為暴力就能解決一切,這使家長很疑惑,這麼嚴重的暴力傾向,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又該如何解決呢?
  • 幼兒為何會有攻擊行為?專家研究:這些是攻擊行為的重要原因
    文/可馨育兒導讀:有些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具有攻擊行為,所謂攻擊行為是指兒童的某些需求因為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採取危害他人、毀壞物品等破壞性行為。比如,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想要玩對方的玩具,卻遭到對方的拒絕,他就動手狠狠地打了對方一巴掌。
  • 寶寶已經一歲半了,只會叫媽媽,該怎麼辦呢?
    寶寶已經一歲半了,但說話吐字不清晰,都是依依呀呀的說話,也只會叫媽媽,該怎麼辦呢?一歲半的寶寶會叫媽媽,能聽明白,只是表達不清晰而已。根據你的描述,寶寶智商沒問題,如果沒有其他生理上的缺陷,不用擔心。孩子說話早晚主要跟語言環境有關。
  • 媽媽餵奶時,寶寶總對著媽媽笑,別以為是傻笑,弄錯了寶寶很傷心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媽媽餵奶時,寶寶總對著媽媽笑,別以為是傻笑,弄錯了寶寶很傷心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母乳餵養寶寶了,母乳是寶寶最佳的營養品,也是寶寶最喜歡的食物,但是一直持續母乳餵養寶寶,對於寶媽來說是非常辛苦的。但是細心的寶媽,可能會發現,寶寶在吃奶的時候,總是喜歡對著媽媽笑,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寶寶斷奶什麼時間好?是夏天還是冬天?媽媽看完再做決定
    每個新手媽媽都要經歷一段非常痛苦的時光,那就是給寶寶斷奶。忽然離了母乳,寶寶勢必會出現哭鬧,不習慣的狀況,於是在慌亂之中,很多新手媽媽會採取一些不當的方法強制幫助寶寶斷奶。比如忽然斷奶,不給寶寶適應的時間;在乳房上塗抹墨水,辣椒水等刺激性物品,幫助寶寶快速離開母乳。
  • 寶寶吃手該不該戴手套?媽媽了解寶寶的發育,讓寶寶自由「探索」
    寶寶吃手該不該阻止? 我們都知道,幾乎每位寶寶都有過吃手的行為,尤其是在寶寶嬰兒期。 由此可見,口欲期是讓寶寶「變聰明」的過程,是寶寶必須經歷的過程。寶寶正在探索世界,爸爸媽媽怎麼可以去阻止呢? 當然,為了寶寶的安全,爸爸媽媽一定要保證寶寶「口糧」的乾淨衛生。如:「飯」前便後要洗手、定期清潔玩具(減少消毒劑的使用)、提供安全的「手指食物」(磨牙棒、牙膠、安撫奶嘴等)。
  • 生完寶寶的狗媽媽該如何照看?健康的狗媽媽才有精力照看好小狗狗
    在鏟屎官們精細的照料下,狗媽媽們平安生下小狗狗並不是什麼難事。不過在照看剛剛生產完的狗狗媽媽時,鏟屎官需多上心,生完寶寶的狗媽媽該如何照看?健康的狗媽媽才有精力照看好小狗狗!巴哥犬短時間內不靠近狗媽媽在剛剛生完小狗狗後是非常敏感的時期,當媽媽的母犬會變得有些神經質,生怕有敵人攻擊自己或是小奶狗。
  • 寶寶這5種行為,是愛媽媽的表現,不要誤解怪罪寶寶
    文丨悠悠在寶媽深深愛著小寶寶的同時,寶寶對媽媽也有著濃濃的愛,只不過小寶寶表達愛的方式有些特別。寶寶下面這5種行為,可不是調皮,那是愛媽媽的表現,寶媽們別誤解了。1、盯著媽媽笑有的寶寶喜歡盯著媽媽笑,在媽媽懷裡吃奶時,在自己閒來無事時。
  • 當有人要親、抱寶寶時,高情商媽媽這麼做
    可是小寶寶免疫力還很弱,很容易細菌入侵,引發疾病,可是礙於面子又不好阻止別人,該怎麼辦呢?高情商媽媽可以這樣做哦~1 .寶寶剛拉臭臭了這招大家應該都很常用了,當有人要抱抱、親親寶寶時,有的寶媽會說,寶寶剛拉臭臭了,或者寶寶要尿了,巧妙的化解尷尬。
  • 寶寶愛翻箱倒櫃,到處亂扔東西,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她順手打開一扇廚櫃門,東瞧瞧,西看看,甚至把整個小腦袋瓜扎進去了,看見有口袋或盒子類的東西,伸出小手抓上一大把,看看這裡面究竟裝的是些啥?於是,麵粉,大米,黃豆,花生,還有紫菜等等都被她拉扯出來,先放進小嘴裡嘗上一口,接著小手一松,全扔到了地上。這個不喜歡玩了,又伸出小手去摸其他的。簡直就是未出世前的小孫悟空,東蹦西跳著,什麼都沒見過,又什麼都稀罕的不得了。
  • 寶寶這4種「招人煩」行為,實際上是愛媽媽的表現,家長別總拒絕
    執筆:瑩瑩 編輯:麗麗 定稿:楠楠 媽媽對自己的寶寶都是很寵愛的,而且大家在未生孩子之前,都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那就是自己當了媽媽之後一定會變得更加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