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種魚養殖缸的配置
種魚養殖缸必須的配置:
1、 缸體
可以用各種缸,為了適合繁殖需要,應用60-100升的玻璃魚缸,如要考慮美觀和混養(不同魚類混養,要合理選擇混養魚類),就可用大一點的魚缸。魚缸最好不要加蓋,方便管理。魚缸應放置在人較少經過的地方,否則繁殖過程容易受到幹擾。我的60升缸(純繁殖缸,重點介紹)放陽臺,產卵率最高,100升缸(混養缸)放客廳中間的效果其次,放門口的300升缸(FOT),同一對魚基本不產卵。
2、 過濾
側過濾、背過濾和底過濾均可以,頂過濾、外置過濾盒和ATS儘量不要用,對於純養魚來說,它們太麻煩而且效果(穩定性和及時性)不佳。混養缸底過濾較好,純繁殖缸(只養一對小丑)則背過濾較方便。水泵選擇每小時流量為缸中水體的5-10倍即可,我是選擇5-8瓦的水泵。用大點的可以省去造流。我不經常換水,正常後混養缸每周1/10,純繁殖缸每月1/10即可。過濾材料為玻璃環和碎活石。過濾棉可有可無。
3、 蛋白分離器
一定要用。即使是加氧也是十分必要的。最早沒有用蛋分,魚是很正常的,但一直沒有產卵過。曾經試過,種魚用小缸飼養,因沒有蛋分,而且條件較差,雖然魚沒有問題,但2個月也不再產卵。我是用QQ蛋分,其中一個缸中蛋分還兼過濾水泵。
4、 照明
自然光最好。我的60升缸放東邊陽臺,每天自然光照明,雖然只有早上有陽光,下午是漫射光,晚上基本不照明,但產卵率最高。也可以用人工照明,強度不要多大(混養珊瑚除外),我是用DIY的14瓦LED,12白2藍,但照明時間最好早8點到晚7點(和當地太陽同步)。試過11點到21點照明產卵率會降低。
5、 恆溫
22-28度均可。溫度太低了產卵間隔加長甚至不產卵,溫度太高了每次產卵較少甚至有死魚的危險。我是用一個200瓦的加熱棒,常年恆定在26度左右,在昆明4-8月份不用加熱棒(為了省電),但溫度波動,種魚產卵就不規律了。
昆明夏天溫度不高,降溫和水冷沒用過。
6、 造流
可以用,水泵大點就可以不用了。
7、 造景
珊瑚、海葵和活石最好配一點,可以減少魚的緊迫感,方便配對和產卵。我的純繁殖缸僅配3-4個菇、扣、氣泡類好養的珊瑚。用塑料假山做的造景。
溫度計、比重計必須有,比重保持在1.020左右。海鹽一般的就行。
各種測試劑可有可無。有經驗可以少用點,沒有經驗就多用點。我沒有用過,一般用魚、珊瑚和藻的狀態判斷。
關於藻的問題,我純繁殖缸一般不管,藻太多時清掉一部分,所以缸中基本是長滿各種藻的(原始的ATS),我認為有好處。就像原始森林什麼都長一樣,非常自然,生態也好,各種動植物和微生物生長正常。有些人的缸非常乾淨,寸藻不生,就像城市的公園,看著美觀,但它的空氣、水、土並不自然,甚至不適合動植物生存,除非他打理得很好。
三、 種魚的選擇
1、 品種最好選擇已經有人成功繁殖的品種(高手挑戰新品種除外),雖然相近品種能夠雜交(如各種公子都能配對繁殖),但還是建議從同一品種繁殖開始,降低難度。
2、 人工或野生。建議繁殖選擇野生的小丑。據業內人士透露,很多淡水魚(特別是珍貴的)在出售之前都用激素類的藥水泡過或餵含激素的飼料,目的是讓魚長得快而且顏色漂亮,然後不容易繁殖,因此漁場可以控制繁殖技術和價格。溫泉中養的親親魚就是這樣,中央臺報導過。至於小丑魚是不是有這種情況,不得而知也不得不防。
3、 體形外觀和色彩要選擇正常的,不要選擇有殘缺或有變異的(培育新品種除外),否則因遺傳特性不穩定,甚至不能繁殖。有些顏色異常漂亮的要考慮是否揚色過,揚色基本都採用激素,會影響繁殖的。不要太多數量的魚一起養,按淡水魚的經驗,空間不大,魚太多時反而不容易配對,建議養2-5隻,前提是魚不打架。最好選擇一大一小或兩隻小的,小丑魚如果選擇兩隻大的可能因兩隻都是雌的,而且無法再變為雄的而爭鬥不休。
4、 如果是新手,不建議直接養配對好的種魚。因種魚飼養要求高,新手沒有經驗,不但養不好,搞不好還會損失種魚。新手應該循序漸進的。
5、 在魚店挑魚時要挑腹鰭一直完全展開的(這點很重要),魚體強壯的,體表沒有病狀的,呼吸悠閒的,活動積極的,到處挑戰的,到處啄食的,不怕人的。當然能買開口或養定的就更好。
四、 種魚的定水
1、 魚缸養魚前的準備
如果是新缸新濾材要養水(培養硝化細菌即建立生化過濾系統),需要30天以上,要爆藻並且藻白化後才養好水。
如果是新缸老濾材基本上不需要養水,不會爆藻,只需要養1-2天即可。
我一般是新缸新濾材+老濾材,養水10天左右,會輕微爆藻。
開新缸儘量不要用老水,不確定的東西太多。
條件允許可設置專門的檢疫缸,小丑魚用檢疫缸和繁殖缸配製相同。
有必要的話可選擇黑瑪麗闖缸,一般養10天沒有問題說明水養好了。
2、 種魚的異常現象
(1)異常現象:鼻端伸出水面,不斷地上下遊動。原因:突然從低鹽度海水移到高鹽度海水時造成的不適。
(2)異常現象:經常沉在水底,偶而才浮上水面。原因:突然從高鹽度海水移到低鹽度海水時造成的不適。
(3)異常現象:背鰭豎起,四處亂遊,呼吸急促。原因:因長時間處在運輸袋裡,突然被移到水族箱裡,無法適應水質的改變。
(4)異常現象:橫衝直撞,幾乎跳出水箱,向上射水。原因PH值過低,或氨氣增加,造成水質惡化。
(5)異常現象:遊姿經常改變,斑紋與色彩減退看起來不象生病,但食慾卻減退。原因:水質惡化,受驚,或是老化現象PH值降低,水質惡化。或是水溫降低。
(6)異常現象:呼吸短促而不規律。原因:氧氣不足,二氧化碳及氨氣增加。
(7)異常現象:經常擦身,擦嘴,抖鰭,喜歡在出水口「衝浪」,有時呼吸短促。原因:有寄生蟲。
3、 新到種魚的中毒情況
因用藥捕撈的中毒,主要是氰化鉀中毒。表現:呼吸急促(不一定會浮上水面)、收鰭(重點是觀察腹鰭)、拉長白便。
氨中毒,一般因運輸時間長,水體小產生。表現:浮頭、呼吸急促(不一定會浮上水面)、魚體失衡(例如側偏)、收鰭(重點是觀察腹鰭)、糞便粘稠狀、燒鰭、體表紅絲。
亞硝酸鹽中毒,一般因生化系統崩潰(水發白)引起。表現:呼吸急促、浮頭於水面、收鰭(重點是觀察腹鰭)、擦缸蹭缸。
銅藥中毒,一般用銅藥治療後引起。表現:呼吸急促、收鰭(重點是觀察腹鰭)、拉短白便。
4、 定水過程
(1) 兌溫度。把魚連袋放入缸中,一般30分鐘。視溫差大小適當調整時間。
(2) 兌鹽度。測量袋中海水鹽度,調整缸中鹽度,儘量與袋中一致。
(3) 兌水。不斷把缸中水引入袋中,不斷從袋中排出水(廢棄掉),持續30分鐘。我是用氣泵的氣管進排水,大概更換了袋中水量的4-8倍。
5、 手撈進隔離盒,定水完成。
6、 前3天不餵食,加VC解毒。其他藥物我沒有試過,至於能否成功只能祈禱了。我是在隔離盒每天三次,每次3片。不同的維生素C可以參考成人的體重和用量。
7、 接著餵孵化的活豐年蝦,直到開口吃。
8、 再接著加餵凍蝦肉,直到開口吃,就停止餵豐年蝦。一直餵到白便消失。
9、 逐漸加餵顆粒飼料,直到開口吃,就停止餵凍蝦肉。解毒完成。
10、 如果有其他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感染還要檢疫一個月。
五、 種魚的養定
定水、開口、檢疫完成的魚進入繁殖缸,可以單獨養也可以混養。混養要注意不要混養兇的和太大的魚,我只混養過藍魔、雷達、火焰仙、草莓等。
先後進魚要注意先進小魚後進大魚。晚上關燈後進魚較安全,第二天要注意會不會打架,否則要隔離老魚一段時間。若多次隔離還打架就換掉小魚。新魚進缸頭2天減少開燈時間。
慢慢調整鹽度為正常鹽度。我是調整到1.020-1.022,偏低的。
每天餵食3-4次,最好少吃多餐。能吃多少餵多少,但不要剩,會壞水。
正常換水,每周1/5-1/10。
正常照明。我是11點-21點。
養定的表現:30天以上沒有病蟲害,呼吸悠閒,活動積極(有些懶的不愛動也正常),到處啄食,不怕人並且迎人索食(這點是養定重要的標誌),同類魚互相主動示好(豎遊抖動)。
六、 種魚的成熟和飼料
把種魚養成熟的關鍵是飼料。海水魚繁殖飼料的重點是要富含DHA等,一般的飼料含量很少。
很多人把魚養定了,養了幾年都沒有長大多少,一般都是飼料有問題。
市面許多飼料為了讓魚增色和長得快,含有激素等成分,會影響成熟和產卵的。其次有些飼料營養不足,種魚就不容易成長了,時間長了就像「老頭魚」(淡水魚長不大後的俗稱)。
就像食用魚的飼料分幼魚,成魚和種魚一樣,成魚的飼料重點是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一般的飼料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少,魚類攝取蛋白質和脂肪不足時,生長緩慢、機體免疫力下降、組織更新緩慢、創傷癒合力差、易患病。而維生素和礦物質缺少時將大大的影響機體免疫力。
下面是我自製的飼料配方,魚配對後,飼料應多增加一些深海魚油。
凍海蝦(基圍蝦)為主料(一公斤),蝦仁(主要是蛋白質),留下自己吃,裹蛋清(主要是蛋白質)炸著味道不錯,剩下的蝦頭蝦腳去掉頭上的硬殼做飼料。蝦頭的的營養成分(特別是礦物質)比蝦仁多而且蛋白質含量也高,非常適合做魚飼料。
輔料有雞蛋黃(生的2-3個),海藻(大缸中的各種藻,碎海帶等都可以)或螺旋藻(10片),維生素C、E、B12(各10片/顆),其他不會使水變色的維生素也可以添加一些。大蒜(10瓣),橄欖油幾滴。
另外吃海鮮時可把剩下的腸腸肚肚都留下凍起來一起用,魷魚的內臟魚最喜歡吃了,據說德彩的飼料中就有大量的魷魚,就是用多了餵後水容易有腥味。
用打汁機攪拌成泥狀,然後到微波爐烤乾。微波爐功率不一樣,一般大火10-20分鐘,每5分鐘暫停打開攪動一下,以便均勻受熱,也好觀察烤乾沒有。烤到9成幹即可,烤太幹容易燒焦,而且油脂容易被炸出來。
增加蛋黃有利於種魚產卵。增加魷魚和貝類可增加適口性,有利於新魚開口。增加麥片可調整飼料浮力。增加海鮮內臟和藻類可豐富營養種類,有利於種魚防病和增色。
用打汁機幹打成顆粒,最好用帶齒的刀片機。每打1-3秒就倒出篩出2毫米以下的顆粒,我是用撈魚的抄子篩的。全部篩好後再用不同的篩子篩出不同大小的顆粒,餵不同大小的魚。
飼料做好後可以常溫保存。乾燥的不容易變質的。
也可以不用烤乾,直接凍在冰箱,像淡水七彩神仙魚的「漢堡」飼料一樣,餵時解凍,營養更好,就是餵食不方便,而且容易壞水。
飼養方法:
每天餵食4-6次,也是少吃多餐。能吃多少餵多少,但不要剩,會壞水。
可以正常換水,每周1/5-1/10。我是基本不換水,只是補水(因蒸發和蛋分打出)和調整鹽度。
可以正常照明。11點-21點。我的養殖缸是自然光照明。
成熟的表現:2-3釐米的公子小丑餵養1年後會長大到4-6釐米,母的越長越大,公的4釐米左右就不再長大了。紅小丑母的會長大到接近10釐米,還會變黑。公的也是4釐米左右就不再長大了,會越來越紅。成熟後很快會進入配對。
七、 種魚的配對
不是任何兩條小丑魚都可配對的。小丑魚在成長過程會變化性別。一般來說,一群魚中最強大的一條會發育成雌魚,而僅次於它的一條會發育成雄魚,其他的就是不顯性別的小魚了。挑兩條很大的魚可能都是雌魚,會經常打架,雌魚是不會變成雄魚的,我還沒有發現這個轉變。所以最好養一大一小或兩隻小的魚,這樣容易配對。成熟的小丑魚大多數是雌性,故買體型大的成魚很可能是雌性,很難配對的。
當有兩條魚不打架並且經常一起遊,可以共享海葵或珊瑚,有領地意識,驅趕其他的魚(這個是重要標誌,相當於人類的嫉妒,哈),那這對魚就配對了。
同睡一個海葵,或靠近時相互抖動不一定是配對,很多時候只是好感(相當於人類的好朋友關係)。
不配對的原因:只有兩隻魚,都是雌性。變性前兩隻魚都非常強壯,爭鬥不休(都想當女王,嘻)。營養不足已經成為「老頭魚」。魚有病或體弱、消瘦。
已經配對的小丑更換魚缸仍然保持配對,短時間(1個月內)分開飼養只要沒有和其他小丑配對,仍然保持配對關係。
配對的小丑如果雄性死亡,沒有顯性的小丑中最強壯的一隻會變成雄性與之配對。如果雌性死亡,雄性小丑會先變性成為雌性,沒有顯性的小丑中最強壯的一隻會變成雄性與之配對。
配對後的雌魚腹部會明顯長大,就像懷孩子一樣(這是決定性的標誌,一般只要一個月左右時間。單獨養的雌魚腹部不會長大,更不會產卵,我最長時間單養4個月。但發現藍魔,子彈魔會孤雌產卵,當然不能孵化)。紅小丑雄魚顏色會很豔麗(公子小丑差別不大)。配對的小丑很快會共同選擇和清理出一塊地方作為巢穴並產卵。
關於結婚(配對)的戲說(括號裡是小丑的表現):兩小無猜時(1歲,2-3釐米)可能會一起過家家(2隻或者多隻一起遊),打鬧(不狠心的咬一下),佩服別人(弱者豎遊抖鰭),但不代表結婚(配對)了。青春期時(1.5歲一下,3-4釐米)會早戀(有時同睡海葵),有時吵鬧(不經常的咬一下),依偎對方(互相豎遊抖鰭),不一定都會結婚(配對)的。成年期(2歲以上,4-8釐米)會談戀愛和一起生活(天天形影不離,同睡一個海葵),會嫉妒和害羞(驅趕別的魚),情敵會大打出手(狠命咬胸鰭,甚至咬死對手),共同買房和裝修房子和買家具(清理產卵區域),穿婚紗和禮服(雄魚變紅,母魚變黑)。是否已經結婚了(配對)的最重要的標誌是懷孕了(母魚大肚子了)。即使已經結婚(配對)了,但不懷孕(母魚大肚子)的,可能是否營養不良,有病,搞基(兩母的,其中1隻很弱不敢打架,裝公的)。
小丑一般都群居,有一隻最大的為母的,一隻次大的為公的,其他為不顯性的(有些人稱都是公的或都是母的),其中不顯性的大於3釐米為成年體,小於3釐米為幼體。我一般稱不顯性的成年體為「備胎」,即如果雌雄性的魚死亡或離開,其很快會變性填補空白;稱不顯性的幼體為"兒童",要繼續長大才能變成成年體,不能馬上變性。
一公一母在一起一般都能配對。兩個母的在一起一般會打死一隻。兩個公的在一起一般先會有小爭吵,然後強大的變母的,然後配對。兩隻不顯性的在一起,一般會一隻變母的,一隻變公的,然後配對。一隻母的和一隻不顯性的在一起,不顯性的會變公的,然後配對。一隻公的和一隻不顯性的在一起,公的會變母的,不顯性的會變公的,然後配對。一群小丑在一起,會打群架,有些會被打死或被驅逐,直到剩一公一母配對,其他是不顯性的才會安寧。
小丑公母的判別
1看體型,一般大於3釐米的都是母的(體型大的如透紅等會大一點),小於3釐米的都是不顯性別的,公的只會存在在一群小丑中,單獨養一般2個月內會變母的。不顯性的如果大於3釐米,單獨養2個月也會很快便成公的然後變成母的。
2看顏色,紅小丑、透紅小丑,一般母的顏色較黑,公的較紅,不顯性的顏色淡一點。其他小丑一般母的顏色深點,公的豔一點,不顯性的顏色淡一點,但要比較才看得出。
3看表現,一般母的較兇,公的第二,不顯性的比較慫。
4看行為,母的遊起來橫衝直闖,旁若無人。公的遇到母的會過去親暱,用嘴碰母的,公的遇到不顯性的也會趾高氣揚。不顯性的遇到公母都會抖動示好,然後小心翼翼的離開。
不同時期公子小丑的特性與配對
群養的公子小丑從出生到6個月左右,體長3釐米(不含尾巴)左右,會繼續長大,呈不顯性別狀態。互相會有友好行為(抖動、一起遊、共享海葵等)或輕微打鬥。飼養此時的小丑, 2隻或2隻以上再養1年半左右可以配對1對,配對和沒有配對的都會友好相處。
群養的公子小丑從6個月到1年半左右,體長3-5釐米(不含尾巴)左右,會繼續長大。最大的1隻將變成雌性,第二大的1隻將變成雄性,其他更小的仍然呈不顯性別狀態。大的2隻因還沒有性成熟,故也沒有配對的跡象。互相會有友好行為(抖動、一起遊、共享海葵等)或輕微打鬥。飼養此時的小丑,養2隻或2隻以上要經過半年到1年半才能配對1對,配對和沒有配對的都會友好相處。
群養的公子小丑2年以後,體長3-6釐米(不含尾巴)左右。最大的(一般6釐米左右)1隻已經變成雌性,第二大的(一般4-5釐米左右)1隻也變成雄性,其他更小的(一般3-4釐米)仍然呈不顯性別狀態。大的2隻因性成熟已經配對,會互相親暱、經常一起遊和共享海葵,但排擠和驅逐其他魚,他們會繼續長大,其中雌性長得更快更大。其他不顯性別的遇到雌雄魚會有友好行為(抖動),不顯性別的魚之間會有友好行為(抖動、一起遊、共享海葵等)或輕微打鬥,他們將保持現在的體長不再長大。飼養此時的小丑,一群中任意養2隻經過2個月左右可以配對。任意養1隻,2個月後都是雌性的,故養定的單只小丑都是雌性的。
野生捕撈的小丑,除配對裝外,一般都來自不同的種群和不同的批次。3釐米左右的小丑有可能是6個月大的,也有可能是已經好幾年大的,一般都是不顯性的。4-5釐米左右的小丑有可能是公的,也有可能是母的。6釐米以上的小丑一般都是母的。如果沒有經過人工飼養,體型大的一般都是母的,故挑2隻大的飼養,都是母的可能性很大,因母的不再會變成公的,兩隻會一直激烈打架以致死亡。如果挑選一大一小,那一公一母的可能性很大,即使是一公和一不顯性的或一母和一不顯性的,也只要2個月左右就能配對。經過漁友或魚商養定的小丑,一起飼養的2隻一般都會配對,如果挑選沒有配對的2隻,即使是一大一小,2隻都是母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故單獨買的兩隻養定的小丑很難配對。想要群養小丑,就只能從3釐米以下養起了。
八、 種魚的產卵
小丑魚產卵要有足夠的條件,空間太小、大魚太多或空間擁擠都不容易產卵。我的小丑魚在60L到300L的缸中都正常產卵。可以沒有活石或珊瑚和海葵,但在有活石或珊瑚和海葵的魚缸裡小丑魚容易產卵,且產卵率更高。產卵期到來的第一個徵兆就是雄魚在向前遊動時,會上下跳躍。不久,它們便開始收拾一個產卵的地方,一般是在能照射到光線的較偏僻的安全形落,或是在海葵邊上,活石上甚至玻璃上,也可提供人工的產卵平臺,如碗、瓦片等。一般小丑產卵區相對固定,想取出孵化的可以在產卵區覆蓋一透明塑料片,產卵後就很方便取出了。
[media]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4Nzk4OTg0.html[/media]
產卵前清理產卵床
將要產卵的小丑魚會用嘴仔細地清除欲產卵區域的藻類和汙物等作為將來的產卵床,用尾鰭拂去周圍的砂士,並驅逐其他魚。其後,雌魚腹部伸出幾毫米長的產卵管,將卵一粒粒地產下。雄魚也像雌魚一樣,在卵上磨擦射精,雄雌魚交替產卵、射精,約1小時產完卵。產卵數約100-1000枚左右。小丑魚在繁殖期時有護卵習性,魚卵有親魚的看護胚胎能正常發育,破膜形成仔魚。
[media]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UzMTkxNjY4/v.swf[/media]
產卵過程
不產卵的原因:種魚沒有配對。種魚營養不良。種魚有病或體弱、消瘦。魚缸太小或魚密度太高。商家處理過(吃過避孕藥)的魚。
九、 魚卵的孵化
[media]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2MDcyNTQw.html[/media]
孵化前一天,魚卵銀白色的,種魚扇卵很積極。
[media]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2MDc4MjU2.html[/media]
孵化當天,魚卵銀白色的,種魚扇卵不停。
[media]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2MDc0MTg0.html[/media]
孵化第二天。
產卵後,親魚不會離去,會用口除去死卵和卵上的雜物, 用胸鰭和尾鰭扇動水流,並驅逐其他魚。
受精卵呈長橢圓形, 長徑為3毫米左右,短徑為1毫米左右,是沉性卵,在長軸的一端有纖維狀的附著絲,附著在卵床上,卵膜無色透明,呈桔黃色,第二天就變成橙紅色,然後變成褐色,然後魚卵一端長出一個黑點,這是眼睛。到了魚卵要孵化的那天,這些黑點會變成了銀灰色。種魚會不停的餵魚卵扇水。一般來說,小丑魚的孵化期(即從產卵到孵化成小魚)需要7至13天。溫度越高,光照越強,孵化時間就越短,反之就越長。經試驗,溫度高於28度,孵化時間短但幼魚成活率低(死魚多)。溫度低於22度,孵化時間長而且孵化率低(死卵多)。同一天全部孵化的成活率最高,分兩天甚至3天才孵化結束的成活率較低。我是將水溫維持在26度左右,正常光照,紅小丑孵化期是12天,公子小丑是9天。
紅小丑的卵
建議魚卵由親魚看護孵化。親魚可以保護卵,保證卵不被其他魚吃掉(混養缸尤其重要)。但要注意缸中的螃蟹、蝦、鋼毛蟲等較大的生物,有些會趁天黑偷吃。不行就取出單獨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要加氣和溫柔水流。一般可以用加調節閥的氣泵加沙頭。我試過最好的是用蛋分的出水吹卵,孵化率非常高。
孵化的那天晚上,可以將卵連巖石一起取出到幼魚繁殖缸孵化。需要關燈,小丑魚的魚卵一般在黑暗中孵化。大部分卵在熄燈後30分鐘至90分鐘內孵化完成。沒有孵化的就要等第二天晚上了。小魚孵化後,應儘快停止水流,以避免水流太猛,傷害幼魚。但不要停止供氣,可將充氣沙頭用紗網與魚隔離。
拿出來孵的話,最好用小蛋分的出水吹卵,注意進水口要加大面積的過濾網,防止小魚受傷。
用沙頭要調節好氣流,否則小魚以後死亡率很高,陶罐裡產卵的用沙頭就不容易方方面面都吹到。還有就是沙頭儘量選氣泡細小的,我是用陶瓷環做的,要不也容易傷害到小魚的。
不能取出卵在大缸孵化的,可以將魚缸的中部和下部,特別是魚卵附近用不透光的紙遮蓋起來。熄燈後半小時用手電筒照魚缸上部,有小魚就可以撈出。只要不照射魚卵,魚卵還會不停的孵化的,這樣可以邊撈魚邊孵化。
關燈後,關閉所有過濾、造流等,卵一般在兩個小時之內孵化,絕大部分在關燈後半小時之內就孵化了。剛剛孵化的魚苗非常脆弱,可以用手電筒來吸引它們,用透明塑料勺(我是用飲料瓶底做的勺)慢慢地連水把它們舀起來到過渡容器內,再集中轉移到繁殖缸。要小心地把裝幼魚的容器慢慢浸入水中,像過水一樣。當天不必開燈,也不必餵食,但要供氣,可將充氣沙頭用紗網與魚隔離。舀取幼魚的時間不能太長,一般控制在30-60分鐘之內,否則因水中缺氧,幼魚頭3天死亡率很高。
撈出的要注意水不要攪動太大,否則小魚會受傷,死亡率很高。爭取1小時內撈出,數量多可以多撈幾次。孵化後小魚受傷是後面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
過渡容器我是做了一個專門用的盆,在盆的邊挖一個洞,用網過濾防止小魚跑出,又可以讓水流出流進,還方便過水。
小魚撈到過渡的盆中後,只剩一半左右的水,然後連盤放入小缸,盆中慢慢流入小缸的水,10分鐘後將盆沉入水中,等一會魚遊出後就可以取出盆。
種魚第一次產卵,由於不夠成熟和護卵經驗不足,第一窩卵的質量通常較差,種魚會吃掉大部分魚卵,僅有少量魚卵能夠孵化,而且後續成活率也很低,所以不建議繁殖第一批卵。第二窩之後會有所改善,而且越來越好。有時種魚會吃掉大部分魚卵,每次都僅剩下少量孵化。一般是種魚營養不良造成卵質量下降而被吃掉,另外環境不好,如大型魚多、魚缸在人經常路過的地方、環境嘈雜等,容易受驚嚇或缺乏安全感,也會吃掉大部分卵,解決辦法是將其轉移到環境更好的缸中,也可以增加活石等便於躲藏的物品。
十、 幼魚繁殖缸的配置
繁殖缸從2L到20L都可以,視卵的數量而定,用新配的海水,一開始不必用過濾器,要有一個可調整流量的氣石,還要有一個加熱棒和合適的照明。要用氣石吹卵增加水的循環和溶養,這樣可促進仔魚孵化。
我的標準繁殖缸配置:40X30X25魚缸,100W加熱棒,氣泵+調節器+沙頭,隔離網+玻璃環,簡易內過濾,小蛋分。
各種大小的繁殖缸,都成功繁殖過。
7天後可以可將隔離充氣沙頭的紗網去除。
餵豐年蝦後可以增加小的生化過濾,注意進水口要用紗網隔離。。
餵顆粒飼料後可以加小的蛋分,注意進水口要用紗網隔離。
40天後再轉移到正常養殖缸
十一、 幼魚的開口和飼料
幼魚在剛孵化的前10天,1-5天內,開口餌料非常重要。此時幼魚無完整的消化系統,只能攝食直接吸收的食物,只能用天然活餌料餵養,我是用活體海水輪蟲,必須提前培養輪蟲和小球藻,5L的輪蟲就可以餵養一批幼魚了。1-3天內幼魚死亡率較高,主要影響因素有親魚質量、親魚營養、孵化和繁殖溫度(太高太低都影響成活率,我是26度)、孵化和繁殖光照(太高太低都影響成活率,我公子小丑用日光,陰天補光,紅小丑正常照明)、孵化和繁殖水質(我繁殖用純淨水現配海水)等,以後就很少死亡了。每天要加輪蟲2至3次,密度維持在3-10個輪蟲/毫升的水平。從第三天開始,我便增加餵最小的豐年蝦幼蟲。6天後全部餵活豐年蝦,密度維持在3-10個輪蟲/毫升的水平,每天餵2至3次。此時幼魚喜歡在水面遊,顏色從黑色慢慢變成黑白相間,然後頭上長出一條白紋。可以不用換水,但要抽出死魚、死輪蟲和補水。
十二、 幼魚變身期的飼養
幼魚10天左右會長出中部白紋來,而且從此不再生活在水錶附近,開始轉移到底層較暗處。20天左右會長出尾部白紋,白紋之外的黑色部分會變成黃色,看上去就同成魚一模一樣,只是很小。它們會成群結隊遊成球狀。此時的幼魚也可以餵脫殼豐年蝦卵或冷凍豐年蝦幼蟲,以降低成本。此時繁殖缸要增加簡易過濾,我是用大缸的玻璃環做簡單的內過濾,正常照明,少量換水,要抽出死魚,死豐年蝦和補水。
十三、 幼魚成長期的飼養和飼料
40天後小丑魚有1CM大,不容易受驚嚇,可以方便轉移到大缸,繁殖就算成功了。此後,它們的飼養就和成魚相同。正常飼養每月長大1釐米左右,長到3-4釐米時就要分缸或出售了。
[media]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I4NzU3ODYw.html[/media]
幼魚成長期的飼料應多加些n-3HUFA、DHA等脂類。深海魚油是不錯的選擇,強化的糠蝦等也可以。
幼魚曬太陽會使魚的顏色更豔麗,至少比增色飼料好。
種魚與小魚,顏色基本沒有區別
小魚長大了
結束語
成功繁殖小丑魚是一個很有成就感的事。雖然投入的資金不太多,但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特別是還沒有掌握主要技術的時候。愛好者憑興趣可以堅持下去,直到成功的那一天,而很多人都是半途而廢的。有些人指望繁殖小丑來掙錢,其實可能性也很小。一來本地如果漁友不多,幾批小魚出來很快就會飽和了,物以稀為貴,反之亦然。二來家庭產量不可能太大,批量小了投入產出比不高。總之,繁殖小丑作為挑戰自我是有意義的事,沒有白熊等前輩的艱苦探索,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成功。因每個人的飼養條件和情況不同,也就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照本宣科是很難成功的。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大家只要不斷探索,就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成功道路。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