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醫生提醒:4種飲食習慣,希望早改正

2021-01-21 海醫生談健康

幽門螺桿菌會存在於人們的口腔、胃、十二指腸當中,有胃潰瘍和胃炎的人也會感染幽門螺桿菌所,幽門螺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有研究表明我國80%的人攜帶,或者曾經感染幽門螺桿菌。所以生活中大家要引起重視,4種常見的飲食習慣是引起幽門螺桿菌的源頭,希望你能及時改掉。

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醫生提醒:4種飲食習慣,希望早改正

1、喜歡外出聚餐

幽門螺桿菌能夠通過唾液進入到飯菜當中,然後再進入胃部,所以在吃飯的時候要分餐制,很多人在一起吃飯,如果有一個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那麼其他人也會被感染,吃飯的時候大家儘量使用公筷。

2、常吃生冷食物

有一些地方喜歡吃生魚片,如果沒有經過烹飪加熱。一些生魚片中可能會攜帶寄生蟲和細菌,常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容易導致胃部感染幽門螺桿菌,損害身體和腸胃的健康。

3、家庭碗筷不分開不消毒

我們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很少會使用公筷,如果有一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那麼就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在家裡吃飯的時候儘量選擇公筷,避免交叉感染。食用的碗筷也要經常消毒,避免感染。

4、給孩子嚼碎餵飯

很多大人給孩子餵飯時會嚼碎了再給孩子吃,這樣容易導致大人和孩子發生交叉感染,對於腸胃功能比較弱的小孩來說更容易感染。所以要給孩子使用獨立的碗筷。給孩子多吃一些利於腸胃健康的食物,呵護孩子的腸胃健康。

若感染幽門螺桿菌,身體通常會有4種表現

1、腸胃氣脹和胃酸反流

有一些人吃完飯之後會經常出現胃脹或者胃酸反流等現象,這個時候要容易引起重視,可能是胃內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需要及時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

2、總是感覺飢餓

本來吃了很多東西,但是過了不長時間又覺得飢餓,排除甲亢跟糖尿病之外,有可能是胃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讓胃酸分泌過量,導致大腦以為是飢餓了。

3、口臭

幽門螺桿菌也會存在於牙菌斑中,口中會產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的問題,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會存在一些消化道的症狀,比如腹痛腹脹等,消化功能減弱了,也會導致口臭的發生。

4、胃疼

胃部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在適宜的條件下會大量的繁殖,對胃黏膜和十二指腸黏膜會造成一定的損傷,有一些人會出現反覆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狀。

醫生建議: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和胃部不好的人,平時多喝養胃茶

為了保護胃黏膜,除了要管住嘴以外,同時還要修復已經受損的胃黏膜。根據醫學巨在《黃帝內經》中記載,猴頭菇、丁香、沙棘、大麥、佛手、茯苓,有保護脾胃,促進腸胃蠕動,幫助修復胃黏膜的作用。

猴頭菇:幫助修復已經受損的胃黏膜,調理消化功能,抑制幽門螺桿菌

沙棘:健脾養胃、止咳化痰、活血散淤

茯苓:可以幫助促進身體裡面的消化,幫助促進腸胃的蠕動,幫助健強脾胃

大麥:緩解便秘、提高免疫

佛手:有理氣化痰、止嘔消脹、舒肝健脾、和胃更多種藥用功能

將上面這些食材搭配起來制茶的過程比較繁瑣,那麼可以選擇下方製作好的茶包,包含了上述所有的食材,經過科學的配比,精心炮製而成,獨立的包裝,方便攜帶,取出一包用開水衝泡即可飲用。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連結獲取,為了身體的健康,這點付出值得。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之後,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不要吃生冷刺激的食物,多喝養胃茶,有利於胃部的健康。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醫生提醒:4種常見飲食習慣及時改掉
    導語:雖然我們胃部是處在強酸的環境當中,一般的細菌是很難侵襲的,但是幽門螺桿菌卻是一個非常頑固的細菌,他在這種環境當中依舊可以頑強生存,而且這種細菌的感染率非常高,超過60%,所以一旦患上了幽門螺桿菌,大家就要引起重視,否則很容易會加重胃病,甚至可能出現胃潰瘍以及胃癌的現象。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
  • 醫生提醒:不想被幽門螺桿菌感染,3個習慣趕緊戒掉
    25歲的小陳,因為從農村出來學歷比較低,所以常年在外漂泊,為了努力賺錢,經常飲食不規律,而且為了省錢還經常去吃路邊攤,就在前不久胃痛難忍,一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得了慢性胃炎,而且還被幽門螺桿菌感染了,HP值高達1100多,所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了為期兩周的四次殺菌治療。
  • 醫生提醒:有這4個習慣的人,很容易被幽門螺桿菌感染
    因為劉先生本身就有口臭的煩惱,再加上胃脹痛一直不斷,醫生懷疑劉先生可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最後的檢測結果診斷,劉先生真的感染了幽門螺桿菌,HP值高達952,而且伴有糜爛性胃炎。醫生提醒:有這4個習慣的人,很容易被幽門螺桿菌感染1、睡前不刷牙想要預防幽門螺桿菌,首先,為了保證口腔健康,特別是在晚上睡覺前,我們白天的食物殘渣會留在牙縫裡。
  • 讓幽門螺桿菌「害怕」的食物公布,醫生:經常吃,或可保護胃黏膜
    俗話說,十人九胃病,現在患胃病的概率越來越高,出現胃病的原因與生活習慣有關,同時也與感染幽門螺桿菌有關,一旦感染幽門螺桿菌,患上胃癌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再加上幽門螺桿菌的傳染率比較高,如果一個家庭當中有一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那麼其他家庭成員傳染率也很高。身體感染幽門螺桿菌會有哪些異常?
  • 幽門螺桿菌的幫手找到了,多半和這3種食物有關,最好及早管住嘴
    幽門螺桿菌的幫手已找到,多半和這3種食物有關,及早管住嘴1、剩飯剩菜生活中很多人本著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吃不完的剩菜會留著,下一次加熱後繼續食用,然而這樣也很容易會使食物出現變質,隔夜的蔬菜更是會產生亞硝酸鹽,甚至會受到細菌的感染,增加人們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機會。
  • 幽門螺桿菌是吃出來的,醫生忠告,身上兩處發臭,儘早去醫院檢查
    我們國家居民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非常高,對於成人來說,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50%以上,也就是說,平均每兩個成人裡,可能就有一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有人說,幽門螺桿菌是吃出來的,其實這並不誇張,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幽門螺桿菌的傳播方式是口-口傳播,也就是說,在共同進食,共同使用餐具的時候,更易感染。
  • 幽門螺桿菌超標怎麼辦?醫生提醒:養胃做好4件事,胃慢慢變好
    HP值高達852,幽門螺桿菌超標怎麼辦?為了找出多多感染的原因,全家都做了呼吸檢查,才知道多多奶奶的HP值是最高的一個。醫生問奶奶她通常是怎麼餵多多吃飯的,這才了解到,原來多多有時想吃些肉,但她又咬不了。
  • 胃病是「吃」出來的?醫生勸告:不想幽門螺桿菌光臨,3物莫貪吃
    40歲的王先生體檢時,他發現自己的檢查報告裡有一項幽門螺桿菌呈陽性,於是建議妻子也去檢查一下,發現她也被感染了,為什麼會被幽門螺桿菌感染呢?醫生表示:俗話說病從口入,所以說幽門螺桿菌也是吃出來的,平時不調整飲食,很容易影響健康。
  • 幽門螺桿菌值855,男子腸胃重傷,醫生惋惜:這些生活習慣是主因
    然而這一切,追根溯源,還是張先生自己作出來的。問診的時候發現,張先生的生活飲食習慣極其惡劣,會染上幽門螺桿菌並不讓人意外,時間一久,胃炎、潰瘍等狀況出現也是幽門螺桿菌不斷擴張領土、損傷胃的結果。得了幽門螺桿菌,胃為什麼會受傷、報廢?
  • 幽門螺桿菌「禍根」已發現,醫生提醒:3類食物,儘量忍住別吃
    近幾日他總感覺腹部疼痛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於是來到醫院做檢查,沒等他說完,醫生就建議小張先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檢測,檢查結果顯示竟然嚴重超標了。那麼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呢?身體這4個表現,可能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別大意1、反酸、燒心幽門螺桿菌的繁殖會導致胃酸增多,容易出現燒心,反酸等症狀,在飯後還會出現腹脹,噁心等不適感。
  • 幽門螺桿菌是「吃」出來的,消化科主任:四種食物再美味也別吃!
    現在人們飲食紊亂,沒有固定的吃飯時間,基本上喜歡吃什麼就吃什麼,有時餓了甚至還會經常吃宵夜,這樣長期下去,腸胃也受到很大影響,腹痛腹脹、口臭反酸等問題也出現了,而其中最讓人擔憂的就是幽門螺桿菌的影響,它是一種寄生於腸胃,破壞胃腸黏膜的有害細菌。
  • 體內有幽門螺桿菌,可能會導致胃癌,醫生:注意飲食是關鍵
    「談癌變色」,許多人會想到吸菸,飲酒和其他不良習慣。實際上,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真正「幫兇」不僅僅是吸菸和飲酒。經常吃鹹菜也將成為幽門螺桿菌的幫兇。我希望你能保持警惕。我愚蠢地再次忽略了它。03胃感染幽門螺桿菌,多吃2種蔬菜,堅持2種習慣,胃可能會好轉(一)多吃2種蔬菜
  • 幽門螺桿菌,會傳染,能導致胃癌?醫生告訴你該如何預防
    根據我國最新的專家共識,開展幽門螺桿菌檢測和根治治療,對胃癌的早發現早治療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在自然環境中,幽門螺桿菌僅寄居於人類,人是唯一傳染源,人與人之間傳播是唯一傳播途徑,究竟通過糞—口傳播、口—口傳播還是其它傳播途徑目前尚有爭論。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性別、飲食生活習慣、飲用水源等因素和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無顯著關係。而年齡、社會經濟狀況、教育程度、衛生條件、居住環境、職業等因素和感染率明確相關。
  • 幽門螺桿菌從何而來呢?醫生提醒:這兩類食物儘量遠離
    而有些人在出現口臭問題以後,經常會選擇一些去口臭的牙膏,而且還會嚼口香糖,其實這種方面治標不治本,而口臭問題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造成的。一、幽門螺桿菌從何而來呢?醫生提醒:這兩類食物儘量遠離1、剩菜剩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平時經常吃一些大魚大肉,所以難免會出現剩菜剩飯的問題。
  • 為什麼幽門螺桿菌不能消滅?醫生提醒:2件事可能做錯了,要改正
    今年初25歲的小葉因為自己的胃不太舒服就做了胃檢,胃鏡顯示是輕度胃潰瘍,幽門螺桿菌陽性,幽門螺桿菌的數值超出正常值近10倍,主任建議了四聯療法殺菌,服藥14天後,症狀緩解。2、產生耐藥性抗生素是幽門螺桿菌根除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但許多生病去醫院的人可能使用過抗生素,導致幽門螺桿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大大提高了。那麼如何提高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成功率呢?
  • 幽門螺桿菌是什麼?為何感染率高達59%?早知道早預防
    早知道早預防 文/愛問360 說起幽門螺桿菌,相信很多人都會色變,網絡上各種殺死幽門螺桿菌的方法層出不窮,喝蜂蜜、吃大蒜、殺幽牙膏,每個都被傳播的神乎其神,甚至還有高達數10萬的銷量,一時之間引發了所有人的關注。
  • 35歲女子,幽門螺桿菌值高達614!醫生叮囑:這三種習慣要改掉
    胃病的滋生背後大都有幽門螺桿菌的身影。35歲的李女士,老是感覺到天天胃脹得很,並且還常常有燒心便秘的感覺,這讓她煩躁不已,連正常的生活工作都受到影響,不得已,李女士到了醫院做檢查,沒想到幽門螺桿菌值高達614,這讓醫生皺起了眉頭,並且檢查還發現李女士還有淺表性萎縮性胃炎,在醫生的問診下,李女士發現,原來自己幽門螺桿菌值這麼高的原因和自己的生活習慣是不開的。
  • 幽門螺桿菌最怕4種藥,堅持服用,有徹底治癒幽門螺桿菌可能!
    6種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一定要及時清除理論上來講,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容易傳染的細菌,一旦發現,無論有無臨床症狀,都應該積極根治。不過,我國人口基數大,想要篩查出所有的感染者是不現實的。因此,即便根治了也容易再次感染。
  • 醫生提醒:身體出現這2個表現,或是幽門螺桿菌「找上你」了
    醫生提醒:若身體出現這2個異常現象,說明幽門螺桿菌已經「找上你」了,趕快就醫(一)上腹疼痛當幽門螺桿菌在胃裡面不斷的繁殖和不斷地分泌毒素,這些毒素會通過破壞胃黏膜,從而引發胃部的炎症反應,進而可出現胃部的疼痛,多見於上腹部的疼痛,通常出現在空腹時或者飽餐後
  • 28歲男子幽門螺桿菌1200多,消化科主任:只因愛吃4種食物!
    經過檢查發現,導致他口臭的罪魁禍首是幽門螺桿菌,報告顯示HP值高達1200+,後來才了解到小張日常工作繁忙,經常飲食不規律,餓了就叫外賣,或者在路邊攤隨便吃點,才會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直到醫生給小張科普了才知道,這種細菌是為數不多的可以生存在胃裡的細菌之一,也是超過75% 的胃腸道疾病的源頭,表現為口臭,胃痛,胃脹,反酸等異常,那麼該如何養胃殺菌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為什麼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呢?消化科主任:只因愛吃4種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