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泉市婦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州婦聯的指導下,圍繞「黨建帶婦建,婦建促發展」工作思路,緊扣「維權和發展」兩條主線,夯實基層婦聯組織,以改革創新的「1+3+3+N」工作模式為抓手,立足「服務婦女、創先爭優」目標,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豐富活動內容,創新工作方式,紮實履行好組織、引領、服務婦女和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職責,推動全市婦女兒童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黨建帶婦建,革新理念聚合力
完善婦聯架構,優化婦聯幹部隊伍。圍繞群團組織「強三性」「去四化」的目標要求,全面完成擴大婦聯組織成員工作,將76個村(社區)婦代會全部改建為婦聯,從根本上解決婦聯組織「倒金字塔」的現象,不斷完善市、鄉、村婦聯「三級網絡」架構。成立「巾幗黨小組」5個、「婦女之家」87個、「巾幗調解工作組」12個,婦女工作人員969人。借力福泉「112」模式多元化調解平臺化解矛盾,將更多的優秀女性納入婦聯幹部隊伍,從信訪維穩、矛盾化解等工作上不斷彰顯婦女群眾的特殊和親情作用,將矛盾撲滅在萌芽狀態。
創新工作格局,凝聚「半邊天」力量。按照「哪裡有婦女,哪裡就有婦聯組織」的工作定位,構建縱橫結合、網上網下互動的多層面、立體化組織體系,初步形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身邊一個家」的基層婦聯組織建設新格局。以「1+3+3+N」(即:建好一支隊伍;完善《婦聯工作制度》《婦聯列席會議制度》《婦聯幹部聯繫服務群眾工作制度》3項制度;用活「社會組織、文藝組織、聯誼組織」3個組織;將婦女工作參與到脫貧攻堅、「十在鄉村」、「五改五化五引導五教育」、農村土地確權、殯葬改革、徵地拆遷等N項中心工作中)工作模式為抓手,成立以市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擔任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團結廣大婦女充分發揮「半邊天」力量,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偉大事業中。
創新提活力,織密網絡夯基礎
創新服務模式,助移民新區建設。堅持「向下看、往下走」,構建開放式、服務型的婦聯工作新模式,加大婦聯組織進移民新區工作力度。牛場鎮五新社區是福泉市市新型移民搬遷點,福泉市婦聯堅持將婦聯工作深入基層一線,將創新工作模式融入社區工作,發揮社區女黨員同志的先鋒模範作用。建立婦聯組織,搭建好組織架構,讓社區婦女群眾有困難找得到「娘家人」,牛場鎮五新社區按照職數設置要求,選舉出主席1名,副主席2名,執委13名,保障婦聯主席從社區「兩委」中選拔,保證「領頭雁」作用發揮,並將有文化、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優秀婦女選拔到社區婦聯中來。從建立黨小組、開展婦女兒童維權、勞動技能培訓、拓展就業渠道、形式多樣的法律法規宣傳、豐富文體活動等入手,關心關愛等方面讓婦女群眾感受「娘家人」的溫暖,真正做到「穩得住、能融入、能致富」。2019年,五新社區利用春節活動、「三八」維權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六一」兒童節等節日開展未成年人法制宣傳、家庭教育、勵志創業、環境美化等宣傳教育活動5次,發放宣傳資料5000餘份。目前,五新社區婦女總人口數863人,就業人數504人,就業率63%。與浙江「行之初」企業聯繫,手工製作「虎頭鞋」鞋底,解決了45歲以上未就業和工作之餘可再就業的婦女就業問題。五新社區組織開展「三女」培訓班,參與培訓的搬遷婦女佔培訓總人數的50%以上。
積極扶貧幫困,關愛婦女兒童健康。堅持服務下沉,推出多個類別的菜單式服務走進基層「婦女之家」和「四點半」學校,讓婦女群眾和未成年兒童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婦聯的溫暖服務。邀請市政府督導室和家政企業專業人士到村民組上開展家庭教育和勞動技能培訓,通過院壩會、田坎會的形式把知識送進村,送進村民組,送到婦女同胞手上,2018年以來共培訓26次800餘人次。聯合市婦幼保健院到村組開展婦女「兩癌」等專題講座,並落實「兩癌」救助申報36人、「愛為她公益扶貧保險」等關愛幫扶項目。邀請貴師大和省醫專家到為全市578名婦女幹部開展「脫貧攻堅與家庭教育、身心健康與壓力緩解」專題培訓,關心關愛婦女幹部心理健康。建立「四點半學校」2個、「小桔燈」親子閱讀點2個、「留守兒童之家」8個、「親情聊天室」1個,新增志願教師12名、志願服務者8名,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
創新維權機制,暢通訴求渠道。聯合鄉鎮司法所、派出所、民政所等部門建成「實事維權、聯動維權、搭建密集型婦女維權服務網絡」,新組建村民小組「巾幗調解隊」12支,吸納婦聯幹部調解員72名,進組入戶開展家庭矛盾糾紛調解、法規宣傳等服務,有效化解鄰裡糾紛和家庭矛盾,並將矛盾苗頭及時制止和信息反饋。2017年5月11日,福泉市婦聯工作成功接受國家婦聯黨組書記宋秀巖同志率隊調研檢閱,福泉市「1+3+3+N」工作模式和巾幗調解隊獲得高度評價,5月27日,《福泉市龍昌鎮婦聯打造「1+3+3+N」工作模式推進區域化建設取得新成效》在全國婦工簡報上刊載。
一線展英姿,巾幗建功展風採
「巾幗創業示範基地」作用凸顯。福泉市婦聯已評定8個「巾幗創業示範基地」,對於弘揚新時期女性創業精神,凝聚婦女實現率先發展的熱情,帶動家鄉婦女創業就業,起到極大的模範帶頭作用。充分解決了當地婦女臨時(長期)就業問題,發揮了帶動婦女就業、就近就業、靈活就業的作用。並通過向婦女群眾開展黨的政策、法律法規等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婦女同胞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2019年上半年,福泉市在鳳山鎮和仙橋鄉建立「巧手脫貧基地」,目前兩個基地共有員工200餘人,帶動精準扶貧戶100餘戶,幫助人均增加年收入2萬元。
建設家園獻計又出力。全市婦女在福泉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大大彰顯了巾幗半邊天的作用。辛勤勞作在田間地頭,積極投入家園建設中,每一項工作中都有婦女的身影,為家鄉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駐村工作組的女同志更是起到了標杆立影的作用,胡春林、袁姍姍、朱曉霞等先進典型和女鄉賢的引領,成為廣大婦女同胞學習的榜樣。
示範引領持續有力。大力培育和選樹優秀女性,評選表彰一批全國、全省、全州三八紅旗手(集體)、巾幗文明崗、巾幗建功標兵(集體)、「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先進典型。2019年「三八」期間,通過基層婦聯層層推薦,評選表彰了「最美家庭」「慈母」「慈父」「賢妻」「賢夫」「孝女」「孝子」等22名先進個人和家庭。走訪優秀家庭、優秀女性,組織引導她們鼓舞身邊婦女,激勵引導廣大婦女知黨恩、感黨情、聽黨話、跟黨走,在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新進程中實現自身價值、贏得出彩人生。
「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福泉市主動把握婦聯工作特點,以「1+3+3+N」工作模式為抓手,推進婦聯建設與時俱進、自我革新,以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回答了新時代群團工作新命題,把婦女半邊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充分激發出來,精準施策、精準服務、精準提升,使婦聯組織煥發新的活力,成為婦女群眾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娘家」,引領廣大婦女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為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決戰之年根本性勝利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