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子魚,是湖南湖北一帶對長江裡一類野生魚的通常,包括白條魚、翹嘴鮊、藍刀魚等,這類魚大都體型較小,身體細長。
然而近來,在湖北的宜昌長江裡,卻意外發現了一種「巨型刁子魚」,這種學名叫「䲘」的』刁子魚最大可長到二十多斤!
原來,這是一條一度被認為已經消失了「䲘」,在長江以南地區民間俗稱刁子魚、麥稈刁等等。
從體型特徵看,它很像是翹嘴魚、餐條魚、草魚、梭魚等長江淡水魚的結合體,但卻是一種鹹淡水雙棲魚。
然而因為洄遊線路受阻、濫捕以及棲息地被破壞等原因,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數量劇減,如今在長江裡已多年未見了——䲘到底有多珍稀?
過去25年裡只捕獲三條
在近代以前,䲘曾經是長江中下遊地區一種「常規魚種」,其肉質鮮美,是許多長江兩岸人家的家常魚鮮食材。
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䲘魚種群卻在長江裡驟然劇減——在最近的25年裡,甚至只有一次䲘魚捕獲的記錄,今年這條「宜昌䲘」是第二次捕獲!
(1995-2017年間研究人員在長江裡一條䲘都未發現,2017年在桂江和潯江同時捕獲一條)
在這種背景下,也難怪這條「宜昌䲘」一出現,許多研究䲘魚的學者人員激動落淚了——有研究者、專家表示,因為多年未發現䲘,曾經一度以為䲘魚已在長江裡滅絕。
(差點就只能在博物館裡看到它們了)
在宜昌長江段捕獲的那條䲘有將近一斤重,應該已是成年個體,有繁殖產卵能力,這不禁令人對䲘在長江裡的種群數量充滿遐想……
神奇的䲘有可能滅絕嗎?
雖然目前尚未發現更多數目的䲘,但從這兩條䲘的捕獲時間(一條是2017年,一條是今年)、個頭來看,長江君認為長江裡應該還是存在一定數量䲘的種群。
䲘是一種洄遊性魚種,而如今在長江裡還發現成年的䲘魚,說明其洄遊產卵路線並未徹底斷絕,還是存在自然繁殖活動,而這,也是一個種群存續的根基。
因此,長江君認為,從目前的情勢看,只要保護得當,䲘並不會像白鱘等長江魚一樣滅絕。
(發現䲘的長江宜昌段)
另一方面,也說明隨著長江禁漁以及其長江生態保護措施的實施,對䲘魚種群的回升有積極的作用。
希望在研究人員、生態保護工作人員的保護下,這種長江裡「最大的刁子魚」,還能重新繁盛起來,而不是像白鱘、白鱀豚一樣留下一個遺憾的背影…….
網友們,你們聽說過這種神奇的「刁子魚」嗎?
如果您附近的江河水域有疑似䲘魚出現,可隨時聯繫我們後臺爆料,或向當地漁業部門上報,一起助力䲘的生態保育,保護這種神奇物種的種群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