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11:58
有意或是無意地一跪,讓主持人杜海濤落了個「裡外不是人」。
11月20日,某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韓國歌星權志龍登場表演。出席該活動,並身為權志龍超級粉絲的杜海濤激動地語無倫次,現場又是「表白」又是獻唱,最後單膝跪地為偶像頒獎。而權志龍則貼心地為杜海濤擦了擦汗。
這段視頻被傳到網上後,杜海濤瞬間成了眾矢之的:權志龍粉絲表示被杜海濤喜歡簡直降低了權志龍的檔次;另一部分網友則認為杜海濤忘了我大中華「男兒膝下有黃金」的古訓,其行為分明就是無下限、沒節操、喪權辱國。
於是,憤怒到無法呼吸的網友亮出了撒手鐧——「爆吧」。
「腦殘不死,聖戰不止!」
對於非貼吧用戶,「爆吧」這種行為理解起來難度不小,而且怎麼看都很好笑。
所謂「爆吧」就是在百度貼吧內不停地發無實質內容的廢貼、水帖、垃圾帖等,把可以正常瀏覽的帖子刷到後幾頁去,使他人的正常發言無法進行,別人的發言一出來就很快地被淹沒。
好厲害,是吧?
是日,參與爆吧的網友高喊著「帝吧出徵,寸草不生;腦殘不死,聖戰不止;濤狗不滅,天崩地裂!」等口號浩浩蕩蕩向杜海濤吧殺去。杜海濤吧吧主開始還奮起抵抗,努力刪帖,最後徹底棄吧投降。其間有粉絲替杜海濤說話,稱「每個人都有追求明星的權利」,但聲音完全被淹沒。
據媒體統計,此次爆吧參與人數達到了驚人的700萬。700萬,什麼概念?相當於2012年香港人口的總數。
事兒還沒完,網友「圈少爺」發微博稱,杜海濤通過某社交媒體上傳了一張有「MLGB」字樣的帽子的照片,疑似對抗網友。但也有人認為「MLGB」只是杜的好友李晨運營的一個潮牌的名字。
直至11月26日,杜海濤通過個人微博發表致歉聲明,稱「這一過激的個人行為,給深愛我的觀眾、欄目組和頻道造成了困擾,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事情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杜海濤的「跪」
儘管憤怒的網友用了「跪拜」這個詞,但事實上,當日杜海濤只是單膝跪地,單膝跪地和「跪拜」之間有多遠?這還真是個難題。
此外,作為一個搞笑主持人,杜海濤的「跪」也許並沒有那麼大的意義。
經常收看娛樂綜藝節目的人多少會了解,為了達到某種效果,主持人會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快樂大本營》的5位主持人合作多年,個人特色鮮明,整體默契互補。其中,何炅、謝娜、維嘉三人是中心,而杜海濤一直處於陪襯的地位,日常工作是賣萌和「被欺負」,事實上,他經常被另外幾位主持人肆無忌憚地當做調侃的對象。大家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隨著杜海濤的這一跪,他的下跪史也被網友們一一扒了出來。其中包括陳凱歌、吳建豪、姚笛、李小冉、吳昕、曾寶儀……當日對權志龍的一跪,說不定只是工作慣性。
主持人角色的設定在臺灣的綜藝節目裡表現的更為明顯,比如陳漢典已經憑藉《康熙來了》大紅大紫,但在節目中他依然是一副受氣包的樣子。
當然,這次事件也暴露了杜海濤性格中不成熟的一面,面對網友不甚友好,甚至很粗俗。
粉絲的世界,我們不懂
《快樂大本營》提出過明確的受眾定位——15-20歲左右的年輕人。節目策劃人曾說過「如果你不再看《快樂大本營》了,覺得沒以前好看了,那說明你已經不在我們的受眾範圍之內了」。而15-20歲,正是追星最狂熱、最敢愛敢恨的年紀。杜海濤的主要觀眾群是他們,得罪的也是他們。
「追星的同時不可以不顧國家的顏面,而那些拿著父母的錢去盲目追星,甚至可以把國家的立場和原則都丟掉的人,更不可取,所謂『腦殘』指的就是這一類人。」2010年,同樣是由「哈韓」引發的「69聖戰」組織者曾如此闡述他們的初衷。
在他們的價值體系中,他們有義務去糾正並教育這些不愛國的「腦殘粉」,並讓他們付出代價。三年過去了,打擊腦殘的陣地早已不局限於百度貼吧,但這種「腦殘不死,聖戰不休」的精神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躲在愛國主義旗幟下的「爆吧」和幾年前抵制家樂福一樣,本質還是網絡民族主義狂熱的集中爆發。參與其中的網友大都是中國轉型社會中迷惘而憤怒的一代,並不太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在現實社會中容易有挫折感,通過成本不高的網絡狂歡甚至網絡暴力來實現其自我價值。
各種網絡「聖戰」,也是中國網際網路的討論環境越發惡劣最好的寫照,大部分網友在潛意識裡都認同非A即B的邏輯思想,階級對立的意識深入人心。雖然沒有達到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地步,但是最為常見的莫過於網絡論壇裡五毛和公知的標籤式侮辱,其他問候女性直系親屬的辱罵更是家常便飯。中國人在自我意識層面上的大我,以及在面對他人不同意見時的小我之間的矛盾,在網際網路環境的激化下,有時真讓人匪夷所思。
粉韓與反粉韓和賣國與愛國無關,就像高考過後撕書與摔水瓶和是否喜歡讀書無關,那不過是一場青春的狂歡會。我們沒有必要站在過高的角度去批判和謾罵,如果你覺得一個人追星的方式是你不認可的,你可以搖搖頭,就像看見年輕時的自己,等待他們長大就好。(作者:關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