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麗莉 實習生 王勁
昨日,共青團西安市委、西安市公交總公司首次在604路公交車上啟動了「文明乘車、有獎讓座」活動,您若在乘車時主動給老、幼、病、殘、孕讓座,都可得到公交青年志願者發放的獎品——書籤和滑鼠墊。這一舉措讓市民在備感新鮮的同時,也引起了一些議論。
書籤、滑鼠墊獎給讓座者
昨日上午,記者從西郊鍋爐廠站乘上了604路公交車,只見5、6個身著白T恤、頭戴小紅帽的青年志願者手捧宣傳單和獎品站在公交車上,剛上車的乘客見此情景還有一些詫異,聽完志願者對此次活動的解釋時,乘客們紛紛表示,是應該多宣傳宣傳讓座行為。車行駛至土門站時,上來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一位小夥子看見了立刻起身給老人讓座,老人微笑著坐下並對他說了聲「謝謝」,小夥子也高興地從青年志願者手中拿到了獎品。據了解,公交總公司為本次活動製作了5萬個書籤和1千多個滑鼠墊用於發放讓座的人。
司機:讓座有了危機
一位開車十幾年的公交車司機告訴記者,10年前,公共車上給老、幼、病、殘、孕乘客讓座還不是一個問題,那時候大多數人都會站起來。但最近兩年讓座的人越來越少了,經常有一些人坐在座位上,當老、幼、病、殘、孕乘客站在他們身邊時,不是把頭扭向窗外裝沒看見,就是把頭靠在窗戶上裝睡覺,更令人氣憤的是有些人坐在公交車的特設專座上,即使司機反覆播放給老、幼、病、殘、孕乘客讓座的提示語,但作用還是微乎其微,有的老人只好拿著小凳子乘坐公交車,還有坐在地板上的,看著令人十分心痛。這標誌著讓座有了危機,道德缺失隨之而來。
乘客:難道有獎才讓座
一位姓張的女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以前,讓座之後得到的社會「獎品」是精神層面的,是自我成長過程中接受教育後達到的道德認同感和滿足感。但「有獎讓座」的出現,則讓人們看到了一個不願意看到的現實——社會對道德的獎勵開始有了物質刺激,這種物質刺激給原本道德的東西增加了更為現實的因素,有了花錢買道德之嫌,讓人不舒服。
據西安市公交總公司團委的屈女士介紹,此次活動主要是「三文明」即乘車文明、行車文明、走路文明的一個延續,旨在倡導市民自覺讓座的風氣。「有獎讓座」本身是對道德實踐的一種鼓勵,讓人們有良好的行為。
讓座讓出的冤枉與尷尬
張念貽
「文明乘車、有獎讓座」聽上去還真夠新鮮的,但是筆者委實不敢恭維,更不敢苟同。
讓座說到底就是一種素質,是否自覺有賴於每個人的修養程度。對老、幼、病、殘、孕視而不見,扭過頭去偏不讓座,只能說明這種人缺乏修養,素質低下。事實上,我所見到的絕大多數人還是「於無聲中」助人為樂,君子風度令人稱賞。
可原本是件美好的事,偏要加上「有獎」二字,味道全變了。以筆者為例,雖說素質不是很高,修養不是很好,但在乘車時還頗能「助人為樂」,可現在真要遇著「有獎讓座」,筆者還真不敢讓座了。為什麼﹖你想想,真要讓了座,還不被人誤以為筆者是為了「貪」獎而讓座,豈不冤哉。
再說這獎品,書籤和滑鼠墊,應是讀書、上網者常備之物,能夠時常讀書、上網的人想來修養不差、素質不低,假使他們有著和我一樣的冤枉與尷尬,「有獎讓座」活動拯救道德危機的使命恐怕要黃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