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老虎,大部分人只聽過東北虎、華南虎和中亞虎三種,但其實中國共分布有4種老虎,還有一種就是在新疆塔裡木盆地繁衍的新疆虎。
新疆虎只分布在新疆塔裡木盆地,它們沿塔裡木河幹流和三大支流及沙漠邊緣的綠洲活動。這裡是世界上的極端乾旱區,多沙塵,多風暴,年降雨量不到50mm,環境條件極為惡劣,可以說,新疆虎是地球上居住環境最為惡劣,也是最耐旱的老虎。
因為沒有森林,新疆虎在蘆葦和灌木叢林中有許多比較固定的活動道路,白天在密林草叢中休息,夜晚出來捕捉食物,因為草叢的顏色原因,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新疆虎的皮毛呈現淡黃褐色,這樣就可以在蘆葦和灌木叢林能夠起到很好的偽裝作用。除了頭頸肩部及尾部之外的區域,條紋也比其他老虎的淺,呈深棕色。
它們濃密草叢中築巢。每年1胎,或過1~ 2年 1胎,懷孕期98~ 110d,一般每胎生仔2~ 4隻,若生6隻,就會吃掉2隻。
在國際上,一些學者認為新疆虎就是裏海虎在中國的亞種,但是這種說法存在著爭議,新疆虎的發現,要歸功於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他另外一個成就就是發現了樓蘭古城。
1900年斯文赫定發現了新疆虎,斯文·赫定發現新疆虎的時候,新疆虎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1916年後,就再無發現新疆虎的記錄。1979年新疆虎正式宣告滅絕,在 2000 年時 ,一個探險隊在孔雀河旁的一個泉水溼地上, 發現 了一組似老虎蹄印的巨大梅花蹄印, 懷疑是殘存新疆虎的蹄印。於是 ,庫爾勒的旅遊 宣傳部門提出 :誰發現新疆虎,獎金 100萬元!。
尋找了很久,最終卻無功而返,這才徹底絕了年頭。因為消失太快,新疆虎並沒有留下任何圖像資料,唯一留下的就是那張斯文 · 赫定在《我的探險生涯》一書中描繪的那張在草叢中的新疆虎畫像
而根據斯文·赫定對於新疆本地居民的採訪,當地人說,是因為這些年出現了一種螞蟻,數量很多,當老虎生小虎的時候,小虎剛生下來,還帶著胎衣的時侯,螞蟻成群結隊地爬附在剛出生的小虎身上咬,小虎就活活的被螞蟻吃了。
新疆虎的滅絕是因為螞蟻,在羅布泊人的傳說裡面,羅布泊存在一種比普通螞蟻個頭更大的螞蟻,這些螞蟻會以老虎幼崽的胞衣為食,當螞蟻們發現動物屍體或者產子時就會蜂擁而至。
但我們知道在那個時代,羅布泊人的話語中難免會有神話、迷信色彩,老虎是一種對環境適應能力很強的生物,在漫長的歲月裡面,老虎完全可以通過調整繁殖期來應對這種危害。
目前科學界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因為棲息地遭到了破壞以及因為人類的獵殺,在 19世紀初 ,合流的塔裡木河和孔雀河還是浩 浩蕩蕩的大河,向南從鐵幹裡克穿過臺特瑪湖流到下遊的喀拉和順湖 , 最後向東北流入羅布泊 。河流兩岸是茂密的蘆葦和鬱鬱蔥蔥的胡楊林、紅柳林。
這裡生存著許多的動物,塔裡木馬鹿 、野豬、鵝 喉羚、塔裡木兔等為食,,而這也讓新疆虎擁有非常豐富的食物來源,得以繁衍生息,當時還有一句詩歌形容塔裡木河流域的美好風光「密林遮葦虎狼稠, 幽徑尋芝麋鹿遊」。
然而在 1921年夏季, 向南已流淌了 1 500多年的塔 裡木河, 河床因泥沙淤積抬高 ,向北流的小叉流拉依 河在大洪水衝刷下迅速自然擴大 ,導致塔裡木河向北 改道,從北部沿孔雀河古河道在鐵板河口流入羅布 泊 ,致使鐵幹裡克以下的塔裡木河下遊水源枯竭 ,湖 泊縮小或乾涸 ,蘆葦、胡楊林乾枯或死亡,野生動物數 量減少, 使老虎的生存環境極度惡化。
環境的極度惡劣讓老虎缺乏了食物來源,開始減少繁殖,數量開始急劇減少。
這些動物也成為了羅布人的食物,羅布人除捕魚和捕獵水禽及其他野生動物外, 老虎也成了他們獵捕的對象。因羅布人沒有先進的武 器 ,只能採用鋏的辦法 , 在虎道上埋設帶齒的鋏具 。 老虎一但被夾住後,即使逃脫,也難以捕獵食物,所以羅布人便尾隨老虎身後,等老虎奄奄一息之時,羅布人便在這時給予最後一擊。
可以說,新疆虎是因為人類滅絕的最大老虎,它的消失是我國和世界生物多樣性和動物 資源及科學上的巨大損失。